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张舒予教授《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讲座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7 21:1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
“看”可以很深刻!——听张舒予教授《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讲座有感作者:shine
昨天下午听了两场讲座,深深的感觉到,专家就是专家,知识结构系统、看待问题深入透彻、有独到的见解,敢于质疑,而又懂得创新。
第一场是南京师范大学的张舒予教授的《“视觉素养”教育之专业价值》的讲座,这场讲座,张教授意在唤起我们对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的重视,同时将视觉素养与我们的专业相结合,寻找在视觉文化素养支撑下的我们的专业价值。以下是通过听张教授的讲座,我个人的一些感悟。
追溯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史,从视觉教育到视听教育到电化教育,再到现在的教育技术学,一切文化和知识的可持续发展都应建立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所以视觉教育那个年代,我们不可忘记,当然不是说完全走回去,只是不可全盘抛弃,吸收可以为我们所用的一些因素,因为我们需要的视觉素养和视觉教育时代的追求的视觉价值观是不同的,视觉教育年代对“视觉”的理解是僵硬、被动而狭隘的,我们需要的是灵活的、主动的、深层的视觉素养,接着,走出我们的专业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们都开始提升自己对美的追求,没有审美何来美?不会审美何来美?不去提升自己的审美何来美?我们需要有一种“通过眼睛看心灵”的能力,我们需要打通我们可以打通的最多的管道去从多维的角度审视我们的专业、我们的世界,继而从多个角度窥探我们的专业的广度与纵深度上的发展。“看”图更要读图,读图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专业素养,有时候我们不经意间就像极了那个掰棒子的狗熊,掰一个掉一个,发展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遗忘了我们的根基。
张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钱钟书先生在出版了其著作《围城》之后,可谓一举成名,好些文人骚客或是杂志编辑等人都慕名而来,想一睹钱先生的真身,一夕之间门庭若市,可是钱钟书先生不喜欢与人寒暄打交道,于是,他这样说道(不是原话,只是表达其大概意思),“喜欢我的作品就去品读我的作品,为什么一定要看我,正如,如果你们觉得某个鸡蛋很好吃,难不成一定要看看下这个蛋的母鸡么” ?很有意思的类比,日常生活中,我们确实不需要去研究那个下蛋的母鸡,也没有会在意,但是在文化、知识的领域中,有时候我们却非常有必要去追根溯源一下,找到我们的根源所在,知识和文化才得以传承,有了传承,才会有助于我们的创新。



不知道你的心中有没有答案了?透过图片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为什么我们非要找到那个“下蛋的母鸡”了么?


    三者的关系你知道了么?母鸡正是最原始的鸡蛋的“创造者”,鸡蛋的质量必然会影响我们的健康状况,而同时鸡蛋的质量又是由母鸡的质量状况决定的。
从图中你还读到了什么?是的,母鸡正相当于现在的各行各业的资源建设者,而鸡蛋则类似于当下的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我们身为学习者,而我们正是这些资源、知识的消费者(当然在Web2.0时代,我们更成为了资源的贡献者)。所以,我们还可以不去追溯生下这只鸡蛋的“母鸡”么?在不知不觉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即成为了吃蛋的人,更要学会成为那只“母鸡”,这话题讨论开来又大了,所以就说的这里。
透过眼睛看心灵,正是张老师的视觉文化研究的精髓所在,下面是张舒予老师总结的三个关于看的不等式
    •    “看见”只是见到事物的表象(“器”),是感官的生理功能;
•    “看懂”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道”),是一种知性活动,是理解的过程。“看懂”这一步要比第一步“看见”难许多:需要拨开表象迷雾,发现和建立事物之间许多的内在关联。
•    “看好” 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更深入一步:突破视觉生理的局限、文化修养的局限、传播媒介的局限等等,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看好”,也是形成独立见解、在认知上取得创新性发现的最关键、最困难的一步。


    史蒂夫·麦凯瑞(Steve McCurry)的著名作品阿富汗少女,前后两张图片是时隔十七年的同一个阿富汗少女的两张照片,凭什么来断定的是同一个人?是眼神,试着透过他们的眼神读到她们的本质。


    附:张舒予老师的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网站:http://www.fromeyes.cn/index.as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3 18:03 , Processed in 0.10599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