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颗爱心,一生的财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8 22:1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颗爱心,一生的财富
                                                                              学前教育研究生   朱琳琳

5•12四川地震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同时也震撼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内心,引发了全国人民空前的爱心浪潮,展现了我们国家的希望。爱是美德的种子,是一生的财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宝宝的爱心?
案例一:一个真实的故事
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听老师讲述了非洲贫困的生活状况:孩子们没有玩具,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很多人甚至喝不上洁净的水……
  老师说:“我们的每一分钱都可以帮助他们:一分钱可以买一支铅笔,60分就够一个孩子两个月的医药开销,70加元(约合380元人民币)就可以帮他们挖一口井……”
  小瑞恩听后深受震惊。他想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瑞恩通过做家务、帮爷爷、帮邻居……终于攒够了70加元。然而,70加元只够买一个水泵,挖一口井要2000加元。小瑞恩没有放弃,他开始继续努力。一年多以后,通过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他终于筹集了足够的钱,在乌干达的安格鲁小学附近捐助了一口水井……

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有一颗爱心,才能开出爱之花。亲爱的父母朋友,瑞恩的爱心之举似乎离我们的生活有点远,但您肯定切身感受过宝宝的爱心:对小弟弟小妹妹成人般的爱抚,对长辈稚嫩的抚慰,对小动物真心流露的爱怜……他们与瑞恩都有着萌芽的爱心的种子。如何培育这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呢?先来加深一下对“爱心”的了解吧。
爱心是一种关怀、爱护他人的思想感情,是一种外向行为。在心理学上,幼儿的爱心可视为一种移情能力。
◆ 移情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位置上,从别人的角度去体验别人的感情。
◆ 美国心理学家霍夫曼认为,儿童移情的发展经历4个阶段。
(1)非认知的移情阶段。出生第一年,儿童对“自我”与“他人”尚不能分化,所以不能区分自己的和对他人的情绪体验。
(2)自我中心的移情。出生第二年,儿童初步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儿童开始能够对他人的情感作出反应,但是这种反应只是为了减轻自己的不安和痛苦。如看到别人哭泣,自己也会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安。
(3)推断的移情阶段。2~3岁开始,儿童形成最初步的角色采择能力,表现出一些利他主义的尝试。比如看到别人哭泣,会做出表示同情的行为。
(4)超越直接情景的移情阶段。3~4岁开始,儿童能够注意到他人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对他人的情感反应超出了直接情景的局限。比如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够意识到,一个富人丢了50元钱和一个穷人丢了50元钱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 儿童心理学研究为幼儿爱心的培养打下了理论基础。

案例二:感受爱心
傲然特别喜欢吃烧鸡,尤其爱吃鸡腿。每次买来烧鸡,妈妈都先将鸡腿放在儿子的面前,而自己只吃鸡头、鸡爪。一次,朋友请吃饭,给他们母子各夹了一只红烧鸡腿,没想到傲然说:“我妈妈不爱吃鸡腿,妈妈爱吃鸡头、鸡爪。”傲然妈妈听后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再次吃烧鸡时,傲然妈妈只将一只鸡腿放在儿子面前,自己也拿起一只吃了起来。傲然立刻瞪大了眼,大声吵了起来:“你怎么把我的鸡腿吃了?!”这时,傲然妈妈郑重地对儿子说:“妈妈不是不喜欢吃鸡腿,是看你喜欢,把鸡腿留给你吃的……”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是在娇弱时最容易屈服、容易形成,长大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现在家庭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到的是来自父母、祖父母多方向的爱,如果家庭只单方向地给孩子注入爱,孩子就可能只知道接受爱,在成长过程中越来越表现出自私、自我,而不会有爱他人的心。
傲然妈妈与傲然间爱的交流,给我们一些启示:
◆    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爱父母是宝宝爱他人的起点。作为父母,要给宝宝上好第一堂爱心课。
◆ 爱是双向的,在给予宝宝无私伟大爱的同时,要把握爱的原则与尺度,寓教育于爱,引导宝宝在感受爱中学会爱别人。
◆ 要抓住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案例三:教育培养爱心
上幼儿园小班的丹丹一直渴望有个大大的抱抱熊陪她一起睡觉。她和爸爸妈妈已经商量好用压岁钱在六一节时去买。可是,5月20号那天放学回来后,丹丹跟妈妈说幼儿园号召为四川遭受地震灾害的地区捐款献爱心,班上已经有小朋友表示要拿出压岁钱来捐给灾区。
    抱抱熊还没买,却要给灾区小朋友捐款,丹丹妈妈觉得这是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晚饭后,妈妈爸爸专门陪丹丹一起观看电视上关于四川灾区的报道。看到四川灾区满目疮痍的惨状,特别是看到灾区很多小朋友失去父母成为孤儿时,丹丹神情很严肃。爸爸妈妈抓住时机,和丹丹谈到了压岁钱和抱抱熊的事。爸爸妈妈建议拿出压岁钱捐给灾区,把原计划的生日礼物新单车换成抱抱熊。丹丹欣然同意……
雨果说,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得到他人的爱,滋润自己的心灵,给予他人爱,滋润他人心灵的同时也滋润升华了自己的心灵。丹丹的爸爸妈妈对女儿的循循善诱,启发着为人父母者对宝宝爱心的培养。
◆    爱就是用心灵去体会别人最细微的精神需要。爱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来自后天。爱的情感培养只能孕育而不能强迫。一般来说,没有受到爱的呵护的孩子,就不会对他人有爱心。
◆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表现出比大人更强烈的爱心。这时候,父母应该给孩子充分的肯定和赏识,不能因为个人的私利而打击孩子的爱心。否则,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有爱心是错误的,从而自我否定这种爱心行为,变得冷漠和自私。
◆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一旦发现孩子的爱心行为,就要及时地亲吻、拥抱和赏识孩子,受到赏识的孩子下次会更容易做出类似行为。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闪光点”视而不见,孩子做出同样行为的频率就会低得多。
另外,以下建议也可作为对宝宝进行爱心培养时的参考。
◇ 根据宝宝喜爱听故事、画画、看图画书、唱儿歌、玩游戏等年龄特点,在各种活动中通过各种方式渗透爱心教育。
◇ 在宝宝的爱心行动中,尤其注意不能把献爱心捐款行为当做攀财比富行为。如果出现苗头,家长一定要及时加以引导教育,让孩子正面、积极地看待献爱心行为,强化爱心行为,鼓励孩子在以后怀着一颗爱心生活。

    最后,让我们在诗句中,感受给我们一生财富的爱心的美——
爱心是风,吹遍每个角落;  
爱心是云,点缀整片天空;  
爱心是雨,滋润大地万物;  
爱心是树,遮挡炽热夏阳。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爱心是光,照溶寒冬的雪;
爱心是雪,滋润土地的水;  
爱心是水,形成无边的海;  
爱心是海,包容一切过错。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6 16:31 , Processed in 0.09984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