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著名的八股游戏文: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13 20:3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著名的八股游戏文: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  
(清)尤侗  想双文之目成,情以转而通焉。
  (以上破题)
  盖秋波非能转,情转之也。然则双文虽去,其犹有未去者存哉。

  (以上承题)
  张生若曰:世之好色者,吾知之矣。来相怜,去相捐也。此无他,
情动而来,情静而去耳。钟情者正于将尽之时,露其微动之色,故足
致人思焉。

   (以上起讲)
  有如双文者乎?
  (以上领题,亦称出题)
  最可念者,啭莺声于花外,半晌方言,而今余音歇矣。乃口不能
传者,目若传之。

  (以上第一股)
  更可恋者,衬玉趾于残红,一步渐远,而今香尘灭矣。乃足不能
停者,目若停之。

  (以上第二股)
  惟见盈盈者波也,脉脉者秋波也,乍离乍合者,秋波之一转也。
吾向未之见也,不意于临去时遇之。

  (以上领题,亦称出题)
  吾不知未去之前,秋波何属。或者垂眺于庭轩,纵观于花柳,不
过良辰美景,偶而相遭耳。犹是庭轩已隔,花柳方移,而婉兮清扬,
忽徘徊其如送者奚为乎?所云含睇宜笑,转正有转于笑之中者。虽使
觏修于觌面,不若此际之销魂矣。

  (以上第三股)
  吾不知既去之后,秋波何往。意者凝眸于深院,掩泪于珠帘,不
过怨粉愁香,凄其独对耳。惟是深院将归,珠帘半闭,而嫣然美盼,
似恍惚其欲接者奚为乎?所云渺渺愁余,转正有转于愁之中者。虽使
关羞目于灯前,不若此时之心荡矣。

  (以上第四股)
  此一转也,以为无情耶?转之不能忘情可知也。以为有情耶?转
之不为情滞又可知也。人见为秋波转,而不见彼之心思有与为之转者。
吾即欲流睐相迎,其如一转之不易受何!

  (此为第五股)
  此一转也,以为情多耶?吾惜其止此一转也。以为情少耶?吾又
恨其余此一转也。彼知为秋波一转,而不知吾之魂梦有与为千万转者。
吾即欲闭目不窥,其如一转之不可却何!

  (以上第六股)
  噫嘻!
  (以上过接)
  招楚客于三年,似曾相似;
  (以上第七股)
  倾汉宫于一顾,无可奈何。
  (以上第八股)
  有双文之秋波一转,宜小生之眼花撩乱也哉!抑老僧四壁画西厢,
而悟禅恰在个中。盖一转也,情禅也,参学人试于此下一转语。

  (以上收结)
资料来源:启功,张中行,金克木.说八股[M].北京:中华书局,2000:46-48.
2#
 楼主| 发表于 2012-4-13 20:33:51 | 只看该作者
重申“八股文”
刘良华
八股文本身并不坏,相反,作为一种文章的格式,八股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比较高级的写作。八股文之所以被讥讽被批判,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文章的格式有多种选择,八股文只允许一种选择。
第二,文章的道理(义理)有多种立场,但八股文只能选择一种意识形态:只能按照“四书”、“五经”的道理来立论。
只能按照一种意识形态来写文章,其实也不见得完全错误,在专制时代,在一元论时代,只能按照一种意识形态来立论,这很正常。即便有错,错不在文章,而在政治制度。即便在批判八股文的“新中国”,不也只能按照马克思主义来写文章?
只允许选择一种格式来写文章,其实也没什么大错,相反,如果初学者完全不知道如何写作,那么,初学者先学习一种通用的、通行的、实用的体裁或格式,也没什么不好。
那么多人批判八股文,但有多少人知道八股文是什么文?八股文的格式是什么?为什么当时的考试制度指定了那样的“写作格式”?明清五百年间的文人都是一帮蠢材?难道五百年间竟没有聪明人发明另一种聪明的文体或文章格式来取代八股文?
更重要的是,八股文之所以流行五百年,是否说明这种写作格式本身有它的魅力?是否说明这种写作格式确实能够让人用短短的几百字或一两千字就能够把问题说清楚?
问题依然是:八股文的写作格式究竟是什么?
问题还在于:中国成千上万的语文老师,他们究竟用了什么狠毒的做法,竟然能够用成千上万的语文课使成千上万的学生不仅恐惧写作文,而且写出来的作文不堪入目、不忍卒读、不像样子、不成体统?
中国有八股文,西方有十四行诗。不必说八股文就是机械、腐朽的格式,也不必说十四行就一定是坏事。不能说八股文就是用固定的几个股份(段落)并列在一起就成为文章,正如,不能说十四行诗就是机械地将十四个句子并列在一起就成为诗歌。八股文与十四行诗的核心精神不在于它们的数量,而在于它们的内在的结构。八股文和十四行诗并非鼓励作者随意列举几个段落或几个句子,它们强调的是“先说什么后什么什么”,它们强调的是说理或抒情的先后与“条理”。
也就是说,八股文与十四行诗,都是典型的“条理作文”。
写文章“有条理”没什么不好,相反,当中国的语文教师喋喋不休地教学生如何在阅读中领会作品的“文采”时,当中国的语文教师讳莫如深地教学生如何在写作中“有文采”地写作时,那些学生就被教唆成作文的恐惧者、无能者、失语者、神经官能症患者。

附录:黄冈中学高三学生狂练“八股文”
作者:彭欣
资料来源:http://edu.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3/22/5286046_0.shtml
本报讯(记者彭欣)高考在即,作文训练如何冲刺?就当武汉的高三学生追捧“黄冈密卷”等教辅时,黄冈中学的高三学生却迷恋武汉名师的《黄金格作文》教辅书,对着书上规定的行文格式、语言表达,练起了“八股文”。
16日,记者在黄冈中学高三语文组办公室看到,一张《黄冈中学2011届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备考计划表》贴在墙上。按计划,3月14日到6月4日期间,该校高三年级进行第二轮语文复习。其中,从3月14日至4月30日的一个半月时间里,在“晚读”时段,高三所有班级都将使用名为《黄金格作文》的教辅书进行专题训练。
记者注意到,《黄金格作文》作者胡国华老师的作文讲解共有三章,且全用格式化的方式对各种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进行了总结。其中,明确主旨一章中,开篇就用图表方式列出了行文表达主旨中所需的情、志、理各包含哪些内容。而理清思路一章中,更直接将作文按横列式、对照式等分成六大类,每一类的讲解甚至给出诸如“总起+第一板块+第二板块+第三板块+第四板块+总结”的行文公式。此外,在锤炼语言一章中,同样以名篇表达的格式作为范本让学生对照模仿。
对此,受访高三学生均认为,该书就是一本“八股文”格式大全,因为不管什么类型的作文,都能在上面找到相应的行文套路。一高三学生说,因刚开始使用这本书,格式化的训练是否会禁锢自己写作尚不得知,但从应试角度来讲确实很方便,“写作文完全可以直接照着这些格式套。”
该校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杜春元说,高三前,学生在作文训练上已进行了大量语文素养的积累,但行文时主旨不明、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失误、行文结构欠妥的问题仍时有发生,其中不乏语文素养好的学生。“考试临近,学生需要针对性的应试训练。”为此,年级组对比20余本教辅书后才确定选用该书,希望借这种格式化强的训练帮助学生进行归纳。
“毕竟高考以分数论成败。”该校高三语文高级教师郭建设认为,150分钟的语文考试,作文至少要花50分钟完成,这其中解析材料和构思立意至少要用7~8分钟,剩余的40分钟想要在60分的作文中拿到50分以上的分数并不容易。因此,如果是纯粹的创作写作,应该反对“八股文”训练。但高考需要这种规范化、规律性甚至熟练性的练习。
3#
 楼主| 发表于 2012-4-13 20:35:24 | 只看该作者
我所提倡的“条理作文”

刘良华





2010年,我开始在各地提倡“条理作文”。我对作文教学的建议是:第一,不要有文采,要有条理。第二,有条理比有文采更重要。第三,先有条理,再有文采。

叙事作文最重要的是条理,而不是文采。虽然我主张“要有条理,不要有文采”放在第一位,但接着安排了两个补充:一是“有条理比有文采更重要”;二是“先有条理,再有文采”。就是说,写作有两个重要的要素或技能:一是“有条理”;二是“有文采”。
两个技能虽然都重要,但相比之下,有条理比有文采更重要,这意味着:如果一篇作文有文采而没有条理,那么,这篇作文是不合格的。相反,如果一篇作文有条理而没什么文采,那么,这篇作文即使算不上优秀,至少,它是合格的
而且,在训练这两个技能时,要有先后。先训练学生学会“有条理”地写作、有条理地讲事件、讲故事,然后,再训练学生学会“有文采”地写作,有文采地讲事件、讲故事。相反,如果不是这样,小学或初中语文老师大量地给学生讲什么是文采,如何让作文显得有“修辞”,那会使学生受惊吓,学生可能因此而恐惧作文。
为了训练学生的“条理作文”,最好让学生多写“叙事作文”(记叙文),少写“议论文”。尤其是小学和初中,要多写叙事文,包括调查研究报告、历史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少写空乏议论的议论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9 05:34 , Processed in 0.11017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