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8|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英语教学的困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2 12:1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台湾英语教学的困境
华夏经纬网

    台湾数十年来的英语教育,用很简单的四个字形容:彻底失败。
   
    按照以往的制度,台湾从初中一年级开始教英文,每周至少五节课,一直延续到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后,规定有必修的大一英语课,两学期至少六个学分,通常在大学四年中,教科书多数用原文课本。所以说台湾的大学毕业生,如果没有参加课外补习的话,至少有十年的时间正规的上英文课,或者经常接触到不少英文资料。
   
    但是如果有人以英语随便访问一位程度不错的台湾大学毕业生,交谈之下,包管有如下的现象:你说的英语他懂一些,他说的英语基本上词不达意,简单应酬的话还成,再深入一点的交谈,就要用笔写下几个单字或者使用肢体英语了。
   
    这种交谈可以用一句闽南话来形容:双方都有些“有听没有懂”。
   
    并不是说台湾大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也和他们的语言能力一样低落。他们多半可以看懂一般程度的英文资料,托福考试成绩也还过得去。就是那一个毛病,见了老外张不开口。努力说上几句,免不了错误连连,发音不准。对方一但表示没听懂,心中更没谱,益发紧张成了哑巴了。问题出在那儿呢?
   
    首先是学习英语的环境太差。台湾不是一个像新加坡、香港似的双语社会,平时听英语的机会不多。只有一个英语广播电台,节目取向是为在台湾的外国人服务。有线电视台有不少英语节目、电影、电视剧,不过屏幕上都打了中文字幕。有了中文字幕还会有人用心听英文原声带吗?
   
    其次是教师的程度有待提升,教学的方法更值得检讨。学英文虽然经过十年寒窗,有过数十位老师,却很少遇到一位能在一堂课中全程以流利的英语讲课的。多数是照本宣科,先用英文念几句 (发音有时也欠佳),再以中文解释一番。讲起文法来头头是道,考起学生来刁钻古怪,肚子里装了许多冷字生词,却没法子串起来用到活生生的语言中去。
   
    学了十年英文只会一些死字死词,再经久不用便一一忘记,所以前一阵子台湾的“行政院长”宣布英文是第二官方语言的时候,有记者请请游“院长”也露几句吧!游“院长”倒挺实在地说:“我的英文很差劲(My English is very poor)。”
   
    他也是台湾长年英语教育之下的一位受害者。
   
    台湾大学生的英文程度,仅限于阅读,只占了语言功能的四分之一。而且看得懂,有时候也有打马虎演的可能,若有人说你既然懂了就说出来听听,或写下来看看!哟!傻眼啦!
   
    也有不少台湾留学生到英国、美国,一开始几乎是个聋子哑巴,但是如果他住宿舍,不和中国人打交道,下狠工夫全天候使用英文,因为有一定的基础,不到半年英文就琅琅上口,下笔有如神助,有的时候甚至英文说起来还有些典雅!
    但例子不多。
   
    英文不是一种很难的语言,如果四项工具听念读写一一激活,学好它也不难。不知为什么台湾的英语教学法总是专教孩子们背单字,抠文法。
   
    最近听说台湾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建造一个国际化的未来。英语教学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什么时候开始都成,老师还是那一批人吗?怎么教呢?
   
    台湾开设了许多双语幼儿园,雇用外籍老师,他们不会说中文,完全以直接教学法教小孩习惯听、说英语,这应当是个好的开始,但是问题在于以后怎么和正式的教育制度接轨呢?
   
    台湾下一代的英语应该比现在的人好得多,希望在明天!怎么突然又乐观起来了?不是呀!别搞错,因为台湾的英语水平再降低怕不可能了,已经到底啦!以后只能往上提高。
   
    (作者马淑静,曾任台湾美林证券公司总经理,台北国际妇女会募款主席)
   
    华夏经纬网专稿 2003-8-14
2#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12:15:36 | 只看该作者
台湾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台北举行


申钢


  由台湾英语教师协会(English Teachers' Association, ETA)组织的第14届台湾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暨英语教育图书展于11月15日在台北市的剑潭海外青年交流中心落幕。《21世纪报》总编辑聂黎生和《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编辑部主任申钢受邀赴台参加了此次会议。

  这次大会的主题为“英语教与学之连结”(Bridging the Gap: Teaching and learning),目的在于解决英语学科教学当中存在的教与学脱节的问题,讨论如何让教学活动更加有效实用。

  会议不仅吸引了来自台湾各个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绝大多数国家的2000名英语教育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学人员参加。

  台湾英语教师协会理事长戴维扬告诉记者:“每一位英语教师都需要边教学边研究,通过自身实践及对多种研究方法的深入研究,才能符合新时代对英语教师提出的要求。”

  台湾英语教师协会前任理事长,台湾国立清华大学的梁耀南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台湾英语教师协会是美国的国际英语教师协会 TESOL(Teachers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在台湾地区的分支机构,也是该组织在亚太地区最大的分支机构。会议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用性。此次会议的各种讲座、专题讨论涉及英语课程设计、教材选用、课堂教学、多媒体应用等很多对一线英语教师来说非常使用的内容,因此对亚太地区的英语教师非常有吸引力。目前来看该国际研讨会是本区域内参加人数最多的英语教学研讨会。”

  作为会议主办方,梁耀南教授代表台湾英语教师协会对《21世纪报》对此次会议的参与和报道表示热烈的欢迎,惊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表示,两岸的英语教学者和学习者应该多多加强交流,就英语教学和研究等各方面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21世纪报》参加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邀请台湾的大学参加将在澳门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台湾英语教师协会表示愿意帮助联系台湾的大学参加比赛。

  聂黎生总编表示:“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经过过去10年的成长已经成为本地区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演讲比赛。此次比赛不但邀请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选手参赛,还将邀请日本、韩国、泰国、越南等其他国家和地区参加,将比赛国际化。海峡两岸可以在比赛的合作中互相学习、充分沟通、交流经验。”

  台湾英语教师协会梁耀南教授在交谈中表示,台湾的大学非常希望两岸能够加强交流沟通。他相信英语演讲比赛必将成为两岸英语教学界以及青年学生交流的桥梁。
3#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12:16:09 | 只看该作者
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将取缔全英语教学的幼儿园
2004年07月24日 新华网
  新华网台北7月24日电(记者卫铁民陈键兴)台湾教育主管部门近日表示,8月起将全面取缔全英语教学的幼儿园,并禁止幼儿园聘任专职外籍教师。坊间幼教业者及家长对此毁誉参半。
  主管者称,台湾幼儿园原则上不能全天全时段教英语或双语,不能单设英语科课程,也不能聘请专职外语老师教英语,严重违规者将被停止招生。但幼儿园还是可以采“融入式


”教学,在游戏、活动等课程中依教学需要融入部分英语。
  台湾社会各界对此举反应不一。有业者表示,英语教学是全球潮流,英语是未来孩子的必备语言,一味取缔将影响孩子未来的竞争力。也有幼教专家表示,零到六岁学龄前幼儿不适合学习外语,这会排挤母语学习。整天在英语环境生长,将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人格成长。台湾现有近3000家公、私立幼托机构。依据台湾现行课程标准,公立幼儿园均不准教英语,但估计有高达2000多所的私立幼儿园及托儿所大多以“双语教学”或“完全英语教学”为招生宣传。
  有学者指出,台湾英语幼儿园之所以兴盛,主要是台湾家长们生怕小孩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助长了这一市场。据了解,台湾号称全英语教学的幼儿园收费颇高,一名孩童一年学费最高可达50万元台币(约合12.5万人民币)。

4#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12:17:50 | 只看该作者
英語教學E化 才是重點
2009-06-18 中國時報 【金堅】
要求國小英文老師通過中高級英檢,藉以提昇英文能力固然重要。然而許多英語單字記得多,會考試的就適合當國小老師嗎?對孩童有熱忱,有豐富教學經驗等必備特質的國小老師,有時是英檢考不出來的。不可否認老師的發音及語調是必備條件,因為他們是學生模仿對象。但是,國人再怎麼好,仍然帶有口音。
 現代老師的角色是輔助,引導,啟發,是一啟動、督導者,不只是灌輸。一位老師只要會擅用現代多媒體如CD、VCD、DVD及網路資源,仍然可以教得活潑生動。因為大量運用真實有聲聽力教材,才能真正奠定學生聽、說的基礎。
 近年來在英語教學趨勢上,「電腦輔助教學」已漸漸取代「情境教學」,網路上有許多英語教學的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從遊戲、兒歌到有聲故事書,鮮豔的色彩、活潑的動畫,還提供正確發音及語調的學習。數百個有聲故事網站,從ABC發音到自然發音教導,由淺入深,一步一步奠定閱讀的基礎,學習對英文聲調的摹仿。好影音教材是以故事情節吸引學生,老師在旁擔任導讀的角色。一旦學生愛上英文故事時,就如同海綿般自然吸收,能力及興趣與日俱增。
 如果每間小學的英文教室搖身一變成為一間有聲圖書館,學生才是整天生活在英語村之中。也可以大量減少購買教材的經費。此外藉由電子讀本,既能避免老師發音錯誤的問題,重覆無限次數播放正確的發音,還能減輕老師的體力負荷。我國學生聽力能力薄弱,主要是每天聽不到整段英文,由於老師以英文說故事的能力有限,一般教學還是停留在拼單字及分析文法中。
 筆者曾是台北市教育局國小英語訪視委員,在訪視許多小學後發現,第一線的國小英文老師普遍認為充實現有英文視聽教室設備,改善現有的英語教室是最迫切的。基層教師缺乏的是專屬英文教室,有聲閱讀繪本及充實的影音教材。英文老師們雖嘗試脫離傳統式教學,但是沒有一間自己的教室,設備不齊全。許多英文老師每堂課帶著教具,大包、小包更換教室。即使台北市的有些學校雖備有手提式單槍投影機,但每次得向學校借還,造成不便,使許多老師放棄此舉。
 因此有的老師只好在身邊有限的資源中,絞盡腦汁發揮創意,設計生動活潑的活動,以便帶動教室氣氛,使學生在輕鬆又愉快的環境中學習。由於購買閱讀繪本經費有限,老師自掏腰包,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有的老師只好照本宣科,不斷小考,久而久之,學生自然失去興趣。
 唯有在每校建立具多媒體硬體設備的英文教室,才能真正滿足英文老師們教學的基本需求。唯有偏鄉小學E化,才是解決師資分配不均這個老問題的長遠之道。
 (作者為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12:18:51 | 只看该作者
台湾推行英语教学改革 学者称:方向错了







 中新网4月22日电据香港中通社报道,台湾为培养下一代的“国际移动竞争力”,当局“教育部”20日公布的“中小学国际教育报告书”中,将英语教育列为未来10年的教育改革重点,当中包括将学校的英语课程由小学3年级提前至1年级开始,同时配套研议师资、课程与授课时数等,并优先补助偏乡、弱势学生离台交流学习等措施。

 但有台湾英语教育专家指出,台当局的改革方向错误,目前岛内的英语教育应以小班教育,灵活运用为主,否则学生只会“早学早放弃”。

 台当局“教育部”20日公布“中小学教育报告书”,其中为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拟在未来10年内,每年动用2.4亿元(新台币,下同),协助校园的英语教育。当局“教育部长”吴清基表示,在全球化时代,加强中小学国际教育是要培养孩子的“国际移动竞争力”,因此除提前于小学1年级推行英语教育外,更会将以往以大学生为主的

 据了解,目前台湾小学的英语课程提纲规定,3年级以上每周授课2小时,但台北市、新北市、新竹市小学已经向下延伸到1年级,台中市、台南市则从小2开始,各县市并可依特色课程等,利用弹性课程来增加时数。“教育部”官员表示,新计划实行后,台湾各地小学均从小1年级开始推行英语教育。

 针对小学提前开始英语教育,各县市教育官员看法不同。台南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水文表示,台南市推行小2上英语已长达10年,这几年通过英语水平检定的人数明显成长,未来若师资、财政等各方面资源充足,会考虑再延伸至小1。台东县教育处处长汪履维质疑,1周1节的教学成效有限,若不改变授课时数,就算小1开始教英语,1周1小时的效果也不佳。

 台湾教育界对“提早学英语”有所保留,台湾教师会理事长刘钦旭表示,英语教育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课,而不是提早学习,“教育部”需先证明“提早学,真的比较好”,否则只是徒增小孩负担。

 研究英语教育的台湾政治大学英语系教授陈超明认为,“提早学英语”不一定有助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他认为要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教育部”应推行小班教学,及在课程中以灵活运用语言取代“应试教育”。陈超明指出,目前小学的英语授课时间少,加上大班上课,学生缺乏练习机会;他认为,如果小3学英语再延伸到小1,只
 陈超明建议,将小学的基础英语教学变成小班教学,一班只有15人,学生有更多机会练习,效果更好。他续称,英语教育是个长期的持续工程,目前初中、高中的英语都以课文、文法等应试内容为主,学习无法活用,也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台师大英语系教授张武昌、台北科技大学应用英文系系主任杨韵华,同样担心目前台湾的合资格英语教师不足会影响“提前学英语”的成效:“老师教得辛苦,学生也无法打好基础,反使愈来愈多小学生提前放弃学习英语。”张武昌指出,许多不专业的非合格教师根本不会教,“I''m going to the zoo”(我要去动物园),念成“I go to loo”,他说:“孩子早学还学错,不如不学的好。”(东尼)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12:20:30 | 只看该作者
台湾著名的英语教学家--赖世雄



把自己想象成新生儿,一切从头开始牙牙学语。

蜚声中外的台湾英语教学专 家赖世雄教授,在幼年时期家境并不好,父亲是个士官长,收入有限,再加上家中人口众多,因此,父亲摆了个面摊,赚点小钱补贴家用。小时候,赖世雄经常帮父亲卖面、送面、洗碗,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读书,再加上无人督导,功课也不出色,而有些自卑。
有一次,赖世雄一如既往地骑着脚踏车,送面到一户大门深掩的人家,大汗淋漓地敲开门,男主人见他穿着学校的制服,于是叫他进去,并且叫来他的两个女儿。赖世雄以为男主人要当着他的面夸奖他一番,谁知对方竟然当着他的面提醒两个女儿说:“你们两个听着,不好好用功,将来就像他一样去卖面!”赖世雄听了这句话非常难受,因为这句话重重地伤害了他,在回家的路上,他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他发誓要好好读书,做个有用的人,再也不要被人嘲笑!
上大学以后,他不知该如何面临未来四年大学生活的挑战。有一天,美国西点军校学生来访,班上没有一个同学敢与对方接触,对方讲什么也无人答腔,气氛尴尬极了;突然,有位叫曹近曦的同学,一流利的英语与对方谈论起来,态度之从容,让赖世雄佩服的五体投地!就是从那一刻起,贪玩的赖世雄突然开窍了,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英语学好。从那天开始,赖世雄没有一天离开英文,而他这次的决定,也确实改变了他的一生!
曹近曦从5岁起就与美籍家庭来往,练就了一口流利到连老外都听不出有外国口音的英语,大学联考,英文考了98分。赖世雄把曹近曦作为自己的榜样!为使自己能把英语学得与曹近曦一样好,他央求曹近曦教他英文,告诉他学习英语的秘诀。曹近曦也爽快地答应了,当即就跟他说了下面这段话:
“要学好英语,就要先懂得说英语,也就是要把自己想象成新生儿,一切从头开始牙牙学语。”
听了曹近曦这一席话,赖世雄笃信不疑。因为我们今天能流利地说写中文,不也是从婴儿时期开始牙牙学语而成的吗?当今教学系统太过注重考试,太强调语法,以致学生每天都只是强迫看枯燥的英文文章,纵使学了6年的中学英语,遇到老外却是一个哑巴,说不出一个字。
1996年仲夏,赖世雄在曹近曦的陪伴下到台北市重庆南路某书店买了一本《中美五周会话》。这本书是内容极为简单的英语会话书。每一课只有三四句对话。当时赖世雄英文程度虽然很差,却也能大致看懂会话内容。买下此书之后,他就猛啃。熟悉基本句型后,就随时随地背诵。其实,赖世雄跟一般人一样,记性也不好,单词、句子背了几遍还会弄错,语法更是一窍不通,但他不怕失败,不怕被取消,不断学习,不懂就发问,从来不怕面子挂不住。并且常常以“不要脸”来形容自己的英语学习精神。
在赖世雄所在的学校附近有一所美国教会,每个星期日早上,赖世雄一定会准时出现在查经班,他不在乎别人异样的目光,随时抓住机会跟牧师用英语对话。星期天下午,他又骑车到天母,到早年许多美军居住的地方,挨家挨户敲老外的大门,提供免费洗车服务,只为了要主人用英语跟他聊天。
刚开始,有些老外还不敢接受他的要求,怀疑他是否有别的目的,后来他在天母洗出名声,左邻右舍才知道他的心意,于是,邀他洗车的比比皆是,许多老外都变成了他的好朋友,他们主动和他聊天,连洗车都免了!刚开始,说错话、用错字而令老外听不懂的情形是常有的事,但他不害羞,也不退缩。就这样,赖世雄讲英语的机会愈来愈多,也给他更多的机会活用书中的基本会话句型,英语能力的进步当然是可预期的事。
在学校求学这段时间,赖世雄常常要上课到傍晚,晚上还要处理学校交代的事务,所以,几乎每天半夜两三点偷偷爬起来,到学校的猪圈里,在微弱的灯光下读英文书刊或对着一群小猪仔说话。因为怕半夜回宿舍打扰同学睡眠,所以,他经常要读到东方露出曙光,才偷偷地回宿舍爬上床等待起床号。
回想起这段苦读英文的日子,赖世雄无怨无悔地说:学英语就像吃饭一样,如果你每天去学,总有一天会达到自己的目标!数年后,赖世雄就能高分通过托福考试赴美国公费留学,全是这个时期打下的基础。
赖世雄曾到埃及观光,当地的孩童几乎个个都可以用英语与他交流。他们之所以会说英语,全因为学校的英语教育很注重听与说的技巧。这些孩子会了基本口语之后,便利用假日与游客做小贩生意。时间一久,他们的英语能力自然也就突飞猛进,赖世雄认为他自己学习英文口语的过程亦大致相同,即勤说,勤说,勤说!
后来赖世雄成为台湾著名的英语教学家。回首学习英语的过程,专为从头学英语的人士编写了一套极受欢迎的英语学习教材《美国英语教程》,鼓励渴望突破英语的人们,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最终走向精通英文的殿堂。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12:21:52 | 只看该作者
从课程理论基础谈幼儿英语教学

报告人:方芳兰


近年来,由于全球化趋势,继之以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得英语的学习需求日殷,这股对英语学习的热潮,不但表现在成人身上,同时,也反映在教育的课程结构上,教育部于日前宣布国小三年级起开始教授英语课程,显示学习英语年龄往下延伸不但是一般家长的需求,政府机关也有此共识。然而,由于国内家长普遍持有「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点上」的观念,因此,目前不但在小学阶段已有英语课程,许多幼教机构也纷纷以「双语教学」、「全美语」为号召吸引家长。根据教育部委托张鉴如、张湘君、颜宏如(2001))调查1016所幼儿园(约占全台幼儿园三分之一)显示,目前立案的幼儿园中,约有三分之二比例安排有英语课程,而其研究中所调查的410位家长中,有62.8%的家长将子女送到有实施英语课程的幼儿园就读,而只有37.2%的家长表示其子女所就读的幼儿园没有实施英语教学。蔡铮桦(2001)探讨家长对幼儿学习英语的态度时发现,在其调查的609位家长中,有86.3%的家长让幼儿上小学前学习英语,并且认为英语是一项重要的工具,而愈认为学习英语有助于未来升学及就业的家长,愈会送幼儿学英语;可见家长对于幼儿学习英语颇为热衷。
虽然幼儿英语教学已蔚然成为国内幼教界之一股重要趋势,但是国内许多学者对于幼儿学习英语已开始注意到其利弊。而幼教工作者对此现象也开始感到忧心,并在日前联署联署共同表达反对英语教学破坏幼儿教育的正常发展,甚至要求英语全面退出幼儿教育范围的诉求。幼教界人士认为,教育部不该以违法命令允许外籍老师在幼儿园教英文,幼儿教育目的是培养儿童完整的人格,与对世界充满探索的能力。但在幼教变成英语教学后,现在的幼儿英语教育只是鹦鹉学语,孩子完全没有利用英语思考的能力,长期下来,竞争力反而降低(中国时报,2002年)。而根据许月贵(2002年)从课程观点探讨发现,幼儿教育阶段实施英语教学之问题有:
1. 为配合英语教学之时间,幼教课程时数减少导致教学缺乏弹性、连贯、统整及深入,教学与活动发展亦受限制。
2. 英语课程与幼教课程没有衔接,成为一分科教学,不符合幼教课程之理念。
3. 本末倒置,过度注重英语教学的成效与学习,而忽略或模糊了幼儿教育的首要学习:适性适龄的全人发展。4把原为统整的幼教课程逐渐分割成分科的学习,造成顾此失彼的情形。
另外刘显观(2002)比较学界和一般社会大众对提早学英语的看法发现:
1. 社会大众对英语学习年龄认为是越早越好,而学界对此则认为年龄不足以解释所有成败原因;
2. 在课程规划方面,社会大众认为有英语课一定比无英语课好,而学界认为应有一定密度才能有效。从以上可知社会大众对幼儿英语教学的认知和学者之研究探讨有所差异,而主管机关管理的准则目前尚未明确,幼儿英语教学可谓进入一场混乱的战国时代而莫终一是。
多数课程理论家认为,构成课程理论之四大基础为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和知识之结构(黄炳煌,1986)。因此,从课程理论而言,课程的重点不在于增减或有无上课的时数问题而已,每种课程之安排都牵涉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学习者的身心发展程度、社会的需求等等。而美国幼教学者Spodek(1986)以其多年的幼教经验表示:发展幼教课程有三个向度,分别为发展的观点、文化内容向度及知识的向度;发展观点所考虑的是教给幼儿的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文化内容所考虑的是教给幼儿的是否合乎文化价值观,而知识的向度所考虑的教给幼儿的教材教法是否与知识型式一致。观之目前国内幼儿英语课程之安排,其动机往往只是为了号召客源、为配合市场需求之机制而设,忽略英语课程之设置所牵涉之文化认同或冲击、幼儿身心发展是否适合学习、与幼儿阶段教育目标是否配合等问题,在此欠缺课程基础之思维模式下,冒然将英语列入幼教课程或以全英语方式进行各种课程之教学,对于幼儿之身心发展究竟会带来何种影响,值得吾人深思。
国内许多学者已尝试从心理学、语言学、儿童发展理论探讨幼儿学习英语之利弊(陈秋兰,2002;石素锦,2000;吴信凤,2002),然而,从课程模式建构之观点而言,课程之建构至少涵盖了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三大课程基础。因此本文拟从课程之观点来探讨幼儿阶段施以英语课程是否妥适,分别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三大基础探讨此一课题,以探析在幼儿阶段实施英语课程之优缺利弊。
壹、幼儿英语教育课程之心理学基础
一、认知心理学
(一)皮亚杰:皮亚杰是第一位将建构概念带入儿童心理学中之心理学者、他认为儿童的心智成长是经由儿童在环境中经由摸索、解决问题而来。学习不是由模仿或刺激联结而来,而是由儿童建构出来的。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至青少年的认知成长可分为1感觉动作期(0-2岁):此阶段主要以感官活动的接触来学习;2前运思期(2-7岁):能藉单字及符号功能来感知外在世界及内在的自我感觉。3具体运思期(7-11岁):已能将逻辑思考的历程,应用于解决具体的问题。4形式运思期(12-16岁):开始进入抽思考阶段。认知阶段显示了年龄影响认知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决定了学习的内容与深度。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为语言学习提供良好的架构理论。本质上认知结构体和语言学习都具有发展性、持续性、是渐近的过程。认知结构体随着学习者的认知、语言能力的发展、提升而逐渐增加、扩展。认知结构体是由许多构念所形成,学习者早期所累积的知识经验,不断扩展组织而成的结构体,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因其中的概念不断的被采取、应用并结合新吸取的概念,认知结构体因而随认知学习的过程,而逐渐复雓化、抽象化及精致化。(石素锦,1992)
在认知的过程中,个体先由基本的行为模式(基模),逐渐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当以基模为基础发展时,受到同化与调适作用的影响,在同化作用中个体将与环境互动得到的信息、概念与技能融入旧有的心理结构中,在调适作用中,当旧基模不能适应新的情境时,个体的认知结构会加以改变,以顺应新加入的信息、概念与技能。
此理论运用在语言学习上意味着语言学习应由具体感官触觉开始,因此儿童必须在丰富语言环境中摸索,并尝试使用语言解决问题,才能依循认知的发展正确语言。
(二)维高斯基:维高斯基理论认为认知是社会化的建构与共享,而语言是介于社会和人类功能的社会心理发展层面最重要的联系,因此,他把语言的获得看成是孩子心智发展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但是在一开始,认知和语言发展是分开的,当儿童在社会沟通的情境中获得语言后,语言和认知发展才融合为新的组织层次。语言是作为社会沟通的,儿童在社会沟通的情境中获得语言以后,语言和认知发展才融合形成新的组织层次,语言开始引导自己的行为,并使用他们的文化中特具的意义,慢慢转化为内在心智的工具。因此,在他的理论中,学习是社会化的行为。因此,在成人的协助下,儿童可以完成学习,反之则可能有发展之障碍。有经验的大人或同伴可以扩充及开发儿童的学习潜能。语言的学习是婴儿自出生起便与周遭人物互动而渐渐发展出来的,在其鹰架理论中,儿童的学习是在「他人」提供幼儿最佳学习区内所需之指导、示范、鼓励、回馈下,所进行之解决问题形式中建构与内化知识的过程,这时「他人」的角色(如同学、老师、父母、其它成人等)的角色就需是主动性提供互动、回馈及指导。(简楚瑛,1999)。此理论运用在语言教学上意味着学习情况中应有很多许多使用语言的人及场合,他人必须能够引导初学者,让幼儿在没有压力下的环境下应用语言,以提高潜能及学习效果。
维高斯基将儿童发展分为天生及文化两种。天生的发展指自然的身体成长,这种成长与儿童成熟有关,而文化的发展则透过符号解决问题,语言学习发展属于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从刺激反应,渐渐到利用符号工具练习使用语言,再渐渐到整合记忆与知识,以使用语言表达整合结果。(陈秋兰,2002)。由此可见,思想与语言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而语言中包含社会经验,因此思想及语言均受社会因素影响。
二、关键期
在有关语言学习的论点,幼儿学习语言关键期的说法最受到重视,但是对于语言学习关键期的论点各学者之观点并不一致。正式而详细提出有系统的语言学习观键时期假设的是Lenneberg(1967 ),根据语言学习和大脑侧化的研究分析指出,大脑侧化是指大脑的左右侧开始负责不同的功能,侧化通常从二岁开始,到青春期左右完成。青春期是第二语言学习时机的分界(青春期男性12岁、女性10岁开始)。在青春期以前就习得第二语言的人,在使用第一(母语)和第二语言时,其大脑活动的区域是相同的,这表示使用第二语言的机制和使用第一语言(母语)是相同的﹔换句话说,若在青春期以前就习得第二语言,将来使用第二语言时会较容易。此外,在青春期前就习得第二语言者,在第二种语言的音韵及语法构词上会较青春期后才学来的好,他认为语言学习应在二之十三岁之间,在此年龄阶段,儿童可以自然学习任何语言,但是如果过了这段关键期则往往会事半功倍。
然而,在青春期前有10~12年的时间,孩子应该在几岁开始学?1988年,Perani等人研究观察4岁前和10岁后学第二种语言的成人(这两组受试者的第二语言都说得很流利,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率也很高),发现在使用第二种语言时,大脑的活动区域和使用母语时是没有差别的,显示当环境里有机会经常使用第二种语言时,4岁前学和10岁后学的效果是一样的(Perani, 1998)。而在国内的实证研究方面,张芳杰、黄自来(1980),研究发现,曾提前学英语者听力成绩较高,而提前学英语与否,与在校成绩与关。毛连温,汤梅英(1992)以国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在国小阶段的英语学习经验发现,国小阶段学习英语的经验有助于国一的英语成绩,但对国三成绩无显著影响。曹逄甫、吴又熙和谢燕隆(1984)研究在科学园区曾在小学四年级接受过英语教育的中学生在国中阶段学习英语的情形,结果发现:(1)学生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对日后学习本国语没有不良影响。(2)学生提早学英语的成效要从两方面来看,就语言技能层面而言,尤其听与说的技能,越早学习成效越好;不过在认知层面相关的能力上,如文法及阅读能力,最好配合学生知能的发展而施教,越早学习成效不见得愈好。周中天(1989)在「儿童提前学习英语对其日后英语能力影响之研究」中发现,影响英语能力之主要原因是个人的学习兴趣与家庭背景,在进入国中之前是否提早学英语以及在国中阶段是否额外学习英语对听力与笔试成绩均无直接影响,提早学习英语的学生中,以由外藉老师担任教学且学习时间较长者日后听力的表现较佳。石素锦、陈瑞慧(1999)则认为,年龄较大的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较成熟,较能运用认知的策略、技巧来协助语言的学习,因此在语言内容、份量上的习得,均会比年龄较小的儿童胜过许多。
此外,美国语言教育学家Catherine E.Snow认为一般人对于外语学习有下列五种迷思:(引自吴信凤、张鉴如,2002)1与成年人或年龄较大的孩子相比,年龄较小的孩子不但学得快,而且学得好。2年龄小的孩子学外语既轻松又自然,不像成人学外语那么痛苦。3年龄小的孩子学外语不会影响母语的能力4年龄大的孩子和成人不容易将外语学好5小孩与成人学习外语成效不同,因为成人的大脑已失去可塑性。Catherine E.Snow(1977)并以在荷兰当地学习荷语的美国人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分为三组:儿童(3-10岁)、青少年(12-15岁)、成年人(18-65岁),以七项不同的语言测试方式来了解其语言学习成效。结果发现,在三组学习者中,青少年组在各项测试中表现最好,在发音方面则和儿童组一样;成年组的表现虽次于青少年组,但除了发音以外,却优于儿童组。此一发现,否定了语言学习愈早愈好的说法。
国内林蕙蓉(2002)综合以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归纳有关年龄和语言学习的观点如下:
1. 语言学习的成效,虽然和学习者有关,但并非年龄越小就学得越好,在理解的部分可能涉及认知的发展与成熟。
2. 在学习发音上,年龄和外语学习的成效有关系,年龄越小的人发音越准确,此点学者的研究和一般人的看法颇一致。
3. 从Burstall(1975a,1975b)、Genesee(1987)研究发现,学习外语的能力依年龄成长而升高,至青春期到达顶峰,之后便下降。
4. 部分学者(吴敏而,1991;叶洁宇,1994)认为,外语的学习应该等到约中高年级时母语读写能力趋向稳定后,再开始学习外语,才可以获得长期的理想效果。
综合上述,可见年龄可能是影响语言学习的因素之一,但提早学习是否真有利于日后语言程度的提升,目前依理论及实证研究则尚无一致之定论。

贰、幼儿英语教育课程之社会学基础
教育的功能之一在于保存与传递文化,重建社会或使个人社会化的一种历程。因此,课程也可以视为学校达成社会化,而向学生所提供有系统、有计划的学习经验或活动。要有效协助个人社会化,课程设计者须对社会学所探讨的一些领域及其与课程的关系加以了解,对幼儿阶段安程安排英语课程,本文拟从文化观点来加以探讨。
一、文化与课程
Linton(1947)曾对文化下一定义:「文化是人类习得行为及其行为结果的综合体,其组织要素为某一社会成员所共享并世代相传。」。而社会学大师涂尔干则强调文化是群体的产物。龙冠海(1993)则认为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总体,包括人所创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的东西;是由一代传到下一代的生活方法的总体。可见,文化是综合性且有传递性的。
而有关文化与教育之基本关系,依据田培林(1986)研究发现,社会学家迈礼尔所列举的文化七项特质,可以用来说明文化与教育之关系:
1文化是人类交互作用的产物。
2文化是提供满足生理与社会需要的社会认可模式。
3文化在某种社会之中累积起来,而且代代相传。
4文化是具有象征性的质量,对于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5文化是个人在某一特殊社会之发展过程所习得的。
6文化是决定个人人格的一种基本因素。
7由于社会的继续作用,文化乃得以继续存在。
准此观之,文化是个人习得行为的型态及行为的结果,它所涵盖的要项,属于特别社会的成员所共同享有与传递。
总体而言,文化是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一切的人为制品,如知识、信仰、法律、价值与规范等所构成的整体,即可谓文化是一个社会中人们特殊的生活方式。而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乃是双向的,文化既可影响教育,教育亦可影响文化。
而就某种意义而言,课程可说是某一特定学习者而选择的文化精粹。
课程设计者必须对文化有相当程度的认识,并能善加选择,妥为安排,以作为学生学习内容,使得文化能够绵延、革新而达文化所赋予教育的功能。
二、 文化与英语学习
外语学习的过程必然包涵文化因素,黄自来(1990)认为学生若想利用英语来充分达成表达情意的沟通目的,必须学习了解赋予英语各种意义的文化。文化与沟通彼此关系相当密切,由于文化提供意义及意脉(语境),而沟通能力又同时可使学生明了,分析及析赏不同文化的价值观。而Adler(1993)提及,人们因为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可能诠释的讯息就不同,因而造成误解。因此,透过不同文化的学习可以拓展幼儿的视野,藉由两种不同语言的学习,可以提高语言的态力和文化的素养。Crutain & Pesola(1994)研究发现,十岁左右是学习文化差异的最佳时期,因为这一阶段儿童倾向将「差异」与「有趣」联结,十岁以后则将「差异」与「不好」联结。十岁以前对于人事物较有好奇心,对外来文化能抱持开放的态度,外语学习正可以为儿童带来不同的情境,帮助儿童体验不同文化进而培养其世界观。
然而,文化的学习是伴随着语言的学习,语言的学习效果愈好,很可能受到的文化影响也愈深,学习英语,无可避免的会在潜移移默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和意识型态。(何慧玲,1999)。有关文化与英语学习之实证研究,杨懿丽(1995)以国立政治大学附设实验国民小学学生为对象进行「国小儿童英语之实验研究」比较五年级儿童和三年级儿童学英语学习成效,发现在听力方面五年级儿童优于三年级;而三年级学生在发音方面较好;学习英语对二个年级皆没有显著干扰;但三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较强且较能认同美国文化。而毛连温,汤梅英(1992)的研究结论发现,为避免西方文化影响儿童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并配合儿童身心之发展,英语学习似以小学高年级为宜。
从潜在课程的观点而言,许多信念与价值虽然在课程中并未直接或允许被教导,但是课程设计者及教学者却以肢体语言、口语表达、课程安排等无形的将其传递给受教者。何慧玲(1999)探讨英语教学中意识型态与价值观,发现英语对于国内价值系统的改变扮演重要的媒介力量,透过语言人们看到一个特殊的世界,个人的认知、观念及行动皆无形受到操纵。此与许多学者提出「文化霸权」之概念隐隐相符。
一般认为,在幼儿阶段学习语言可以学得较好较快,但是从文化观点而言,却也隐含了另一种隐忧,文化学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学习者不应该只是肤浅的认识文化刻板印象,而是能进一步透视该文化的精髓以比较自己的文化和其它语言文化的差异,并且透过这层了解来培养世界观。但是,在目前的幼儿英语课程中,文化教育的力量正无形的被传播,如西方的节庆常常成为幼儿园中教学的活动主题,幼儿在此过程中学习到西方的习俗、语言等,在浸淫之下,对西方文化也会产生较多的认同。石素锦(1996)则提及,无论是母语或外语,如果本身是强势文化就有主导性。在今日国内英语学习之风日炽,学英语蔚为风潮下,幼儿在无形中透过英语的学习而习得的文化可能会改变其言行及未来价值观,其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是极为深远的。
二、社会变迁与幼儿英语课程
(一)社会变迁与幼儿教育
所谓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生活模式中所发生的种种改变,此种改变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关系、行为模式、民俗、民德、社会风气及习尚等。社会变迁多半源自于社会结构与功能之无法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或当两个不同文化开始接触时,由于新文化浪潮的冲击,往往促成旧社会的蜕变,因而引起社会变迁。台湾地区社会在政府迁台后,处于转型社会阶段,五十多年来台湾地区由传统社会转型为现代工商业社会;从政治的民主、开放程度而言,由威权转变到民主;从经济发展建设而言,由贫穷发展至富裕。张树伦(1994)指出台湾地区社会变迁的特色如下:
1. 变迁的动力包括台湾特殊的历史背景以及反应西方社会变迁的步调:台湾特殊的历史背景包括移民性格及日本文化风味加上西方文化的冲击,在变迁中反应世界潮流,迈向现代化社会。
2. 文化的异质性: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立与竞争,造成局部文化失调的现象。
3. 政治主导与经济优先:政治的优先及经济挂帅,造成富裕却文化素养不足。
4. 大规模、计划性、迅速而和平:以渐近手段改革不以冲突斗争为进步之动力。
而有关社会变迁之因素,政府及经济因素及外来文化因素是主要原因,而社会变迁对教育有深远之影响,以幼儿教育而言,在经济重建时期的四十年代,经济型态以农业为主,国民所得不高,幼儿园以公立为主,私立多为宗教团体所附设,幼儿园设立很少;计划经济之五十年代,幼儿园数量虽然有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型态尚未达到工业化阶段,妇女就业以无酬家属工作者居多,外出就业者仍少,对幼儿教育机构的需求较少,因此,幼儿园并未大量增加(黄怡藐,1994);六十年代经济起飞之后,工商业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经济发展使就业机会增加,尤其是妇女就业机会增加,妇女角色转变,使得一九六一年自二00一年幼儿园从六七九所增加至三二三四所,约增加四倍多,学生数从七八二五二增至二四六三0三人,增加三倍多。(教育部,2002)在变迁社会中,家庭拥有的资源及其担负的责任在此过程中变弱了。传统以扩展家庭为主的型态转变为核心家庭为主,台湾家庭把幼儿教育逐渐从家庭移转至专业化的社会机构。(谢高桥,1994)在此同时,家庭赋予幼儿学习及社会化学习的角色日渐式微,因此,幼儿教育所能提供的教育内涵也就特别值得深究。根据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委托项目「幼儿园与托儿所功能与定位之问题研究」」发现,多数的家长期望幼儿在幼教机构中能有多一点的学习机会,而少数家长是抱着补足家庭教育不足的想法。因此如果家长没有深思或领悟,很容易被业者所提供的「商品」所引导,今日流行蒙特梭利教学,明天则推动双语或全美语课程。家长在未明情况之下,昡感于幼教机构所鼓吹的效果,而整体社会文化只重视外在表现及短期成效的价值观念,也使家长将学习「物化」,只在「会」与「不会」,「多」与「少」,「有」与「无」之间斤斤计较,而无视于幼儿在「商品」之中学会什么?是否只是机械化的短期反应,内在的心灵及潜能是否启发、发展?这是伴随社会变迁而来幼儿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社会变迁与英语学习
每当社会有重大变迁时,均会引起教育之革新,连带使学校课程发生改变。如处于民主时代,民主精神的培养早就成为幼教课程的一部分,而随着经济成长而产生的环保问题,在幼教课程也会带入课题中讨论或教育;目前最明显的就是配合台湾社会急欲迈向国际化,而多数人又认为迈向国际化过程语言是一项重要的工具,甚至认为台湾地区之英语教学成效不理想,是因为学生太晚学英语所致,于是不断地尝试将英语学习年龄往向下延伸,希望藉由提早教、提早学的过程大幅提升国民的英语素养。
从社会变迁角度而言,新加坡与台湾同属海岛型的移民社会,其语言多元并存并推动双语政策,即除母语外,学生必须学会英语。该国总理李光耀曾言(引自洪谦德,2002)「讲英语可能比讲华语好,这是因为我早年学的是英语。但是,即是我也绝不会成为英国人,我的内心没有西方的价值观念体系,有的是西方价值体系,但是我应用西方的观念,西方的语言这是因为我了解这些观念和语言,但是我的头里却有着一个完全不同的体系。」此番话可以道尽新加坡多元语文教育的实施目的,在企图利用英语吸收西方的科技知识及管理概念,利用第二语文的母语灌输下一代东方的文化价值及道德观念,这是一种理想的组合,但要付诸落实,却尚有存疑,因为在习得语言的同时,许多价值观念及思考均会在无形中受到影响。因此也有人质疑,新加坡的双语教育并非如想象中成功,反而造成许多学生不精通母语,连带英语理解有效,表达不佳,可说是个人与社会的损失。
我国社会目前正面临明显的转变期,加上媒体的蓬勃发展,幼儿可以轻易的获得许多信息,因此也提早面临许多问题,在幼儿教育中加入配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主题是必须经由教学者慎重的深思并组织成为结构性课程,才能让幼儿在学习中学会问题的因应及良好的社会化。然而语言的学习所代表的可能不只是工具性的使用,以上述之新加坡为例,其语言政策,其所代表的还包含对不同语言文化的尊重,我国目前对多元文化之重视正方兴未艾,然而在幼儿教育阶段如果所特别注重的语言只有英语一种(许多幼教机构强调全美语或No Chinese),对幼儿而言,对语言的地位及价值判断可能会产生混淆。

参、幼儿英语教育课程之哲学基础
教育是一种涉及价值判断的活动,因此必须与目标发生关联,而教育目标的订定则往往受当代之教育思潮影响。幼儿教育在发展上也受到许多思想家的教育思想所左右,以下就近代西方幼教思潮及我国幼教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之影响论述之。
一、近代幼儿教育思潮与课程
综观近代幼儿教育思潮之演近,从十七世纪至二十世纪,在欧美各有不同的教育主张。如康美纽斯提出感官唯实论,主张事物先于文字,强调幼儿期感官教育的重要,他主要的贡献是编制插图教科书籍,对幼儿教育有极大影响。
经验主义教育大师洛克强调经验是知识的主要来源,认为人性无「先天观念」,是受后天所影响,主张由外而内的注入;同时认为人类知识来源为经验,故需安排或提供各种感官经验让学习者获得丰富的知识。
自然主义者鲁索认为幼儿教育应以儿童自然独立的本性为基础,以儿童为本位,强调感官训练与儿体活动,去除形式作风、顺其自然、尊重儿童的价值及实物教学。斐斯塔洛齐融合鲁索自然主义及康德先验道德的主张,主张教育是帮助儿童在自己的努力下发展出内在本质,以实物为媒介让儿童在经验中观察学习,是自然、循序且和谐的发展儿童内在的本质。
幼儿学校创始者福禄贝尔重塑了老师的见解,认为自我实现这个概念才是幼儿教育的合理目标,他认为儿童生具备了丰富的知识技能,教师的责任在于让这些能力加以展现及开花结果,因此必须引导儿童,重视游戏价值。他以幼儿为出发点,致力于「恩物」的制作,引导儿童自我教育、自我学习。
重视科学的幼儿教育法的蒙特梭利,不但设计感官教具,以引发儿童自我活动,其教育法还有下列三点特色(翁丽芳,2002):1规划周到的环境:为孩子设计,适合儿童自然本性设计的人为环境。2自动教育:在为孩子设计的环境中,孩子可以自由的操作教具,完成感官的训练,获得肢体肌肉调整的能力,继而促进其智能直观能力的发展。3不干涉学习的教师: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要敏锐观察孩子的内在状况,适时给予对应。
杜威以「生活即是教育,教育即生活」,认为儿童是新社会秩序的建筑师,视儿童为社会动物,因之在课程设计上主张课程必须与社会、生活结合。幼儿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应重视生活技巧,也要赋与一些符合社会行为的规范,次为培养内在的省思工夫,思考、创造都是幼儿教育的最高目标。
娃得福教育的创始人史代纳对幼儿强调要透过模仿的本能培养出自由精神及不侵犯他人的概念,按照生命的本质预备儿童,按照社会应该朝向的灵性目标发展。将其理念放进课程里,重点在于响应儿童身、心、灵发展的需要,帮助他们开展创造及自由思想的能力。(林玉珠,1999)
上列欧美幼儿教育学者虽然有不同的理念及课程设计,但其教育主张都是以幼儿为主体,配合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发展的特点,让幼儿透过工作或游戏实际去认知周遭环境,发展自我,而共同之的教育目标在于启发儿童之潜能,并协助其日后能适应社会环境之生活为重点。
二、我国幼儿教育思想与课程
我国近代之幼儿教育思想首推张雪门为代表,他认为创造中国幼儿教育必须根据三大原则:(1)为中国传统文化;(2)为国家民族需要;(3)为儿童的心理发展。但是他也他引承杜威的生活教育思想,认为幼儿园是透过自然的过程帮助儿童成长的地方,幼儿园教材是「一般在幼儿园的时候儿童的生活经验」,而行动是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唯一原则。为幼教工作者必须研究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与方法,此不仅帮助儿童成长,更是幼教工作者自身成长的主要途径。
陈鹤琴提倡「活教育」,三大目标为(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2)「做中学、做中做、做中求进步」(3)「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并提出「五指教学法」,将社会、自然、语文、艺术、健康五大课程喻为人手五个手指,指头虽然分开,但手掌却是相连的,以此进行幼儿之教学,重视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而其起草的「幼儿园课程标准」在中国幼教史上更具有重大的意义,代表着我国官方正式宣告「中国化」幼儿教育的开端。
我国目前幼儿教育之课程主要依循教育部于七十六年修订的「幼儿园课程标准」,此课程标准依据幼儿教育法,明订幼儿教育之目标为「一、维护儿童身心健康。二、养成儿童良好习惯。三、充实儿童生活经验。增进儿童伦理观念。五、培养儿童合群习性。」并将课程范围划分为健康教育、音乐、工作、游戏、语文、常识(社会、自然和数)等六项,以游戏统整整个领域。而在语文课程中并未包含外语的课程,且其目标为「(一)启发幼儿语言的潜能,增进幼儿语言的能力。(二)培养幼儿良好说话与听话的态度与习惯。(三)发展幼儿欣赏、思考和想象的能力。(四)培养幼儿阅读、答问和发表的兴趣。(五)陶冶幼儿优美的情操及健全的品格」。由上述可知,幼儿阶段的教育目标为促进儿童的发展与学习,为未来成长及学习奠定基础。
综合上列中外有关幼儿教育之思想及目标,可以归纳如下:
1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满足儿童身心需求为幼儿教育之基本共识。
2强调学习必须与儿童经验相结合,以启发幼儿之基本技能。
3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及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
4配合幼儿的身心发展,开启其智慧及能力。
5尊重幼儿为一个体,给予适性之指导,不以灌输为手段,而以引导为方法。
从上列幼儿教育目标来看,语文的学习只是幼儿教育阶段课程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如情意、社会的发展必须在幼儿阶段奠定基础。以语言课程为例,幼儿在此阶段不只学会讲话而已,语文的运用还涉及发展幼儿的表达与思考,良好的语言发展关系着幼儿与人沟通互动及未来学习的能力,幼儿阶段的英语课程是否具备并符合教育目标,抑或只是工具性导向教育或训练幼儿成为会说英语的机器而已,其间必须回归教育哲学的考虑及省思。
肆、结语及建议
从上列课程理论基础之探讨,本文提出有关在幼儿教育阶段安排英语课程的的观点及建议:
一、 从心理学观点而言,要学好第二语言,不光是提前学习时机即可,语言的使用(包括使用率、流利度等)才是重要的关键﹔所以环境必需提供练习的机会,第二语言的学习环境应和母语类似,如此语言学习才是整体性的,因为不论哪一种语言,都是沟通的工具,学习了就要使用,并在使用中才能再学习,这样学语言才有意义。母语也是从一个字、两个字、一个名词到简单句子,慢慢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使用,自然而然会听、会说,并与人沟通。因此,在学龄前学习英语可能会使儿童在发音上略胜一筹(如果有良好的师资),但是如果整体社会、家庭没有这样的环境的话,学习的效果可能不彰或无法持续。
二、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语言的学习不仅是学会说话而已,其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就是一种社会化及心智成长的过程,在幼儿阶段安排美语课程,所影响的不只是语言的学习,同时也是儿童思考的形塑,在模仿及运用语言思考的同时,儿童也学会社会文化认同的模式,让母语尚未完全熟悉的儿童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大量的英语思考方式伴随其成长,是否合宜?而语言的学习也伴随文化的认同,在英语教学下,无形的文化再制问题,幼儿未来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是否产生混淆?也值得吾人深思。
三、 从语言学习的探讨,幼儿学习语言一般认为最大利基在于发音的准确性,但是以目前幼教机构师资良莠不齐的情况下,如果幼儿不幸遇上发音不正确的教师的话,在自幼习得的口音先入为主下,日后不正确的发音将更难获得改善,如此不但无法有关键期学习的优势,日后如欲加以纠正反而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及精力。
四、 从幼儿教育目标而言,无论中外,在幼儿教育目标上均期望幼儿能够都是以培养幼儿健全的身心,培育良好的人格,并注重人际伦理与合群习性。因此,幼儿阶段课程的重点在于提供多元的内容并透过教学协助幼儿进行感官体验及动手操作的学习,以拓展其认知的领域及体能的发展。因此就课程的结构而言,目前幼儿园大都采取统整式教学,以一主题或单元为主来贯穿各科教材,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完整的知识和经验,以培育完整之人格,但是目前的幼儿美语课程往往是单独授课,很少和其它课程融合、统整,有时甚至占用其它教学时间,就课程结构而言,容易造成不均衡之现象,而且也失去幼儿教育之真正目的。
五、 目前国民小学实施英语教学,师资已成为最大的问题,教育部虽然曾办理国小英语师资的检核,但实际的情形却因培训过程过长而造成取得合格师资不易,迄今许多偏远学校仍无合格师资足以任教。目前幼儿园或托儿所之师资并无任何专责之培训机构,师资来源十分纷杂,有外籍师资、中籍教师,这些教师暂不论是否为英语教学相关科系毕业,其中大部分甚少对幼儿教学有专业之背景,在其语言素养未经合格专业之鉴定,教育专业背景又付之阙如下,如何能将幼教目标融合英语课程中达到协助幼儿身心发展的目的,令人质疑;再者,英语课程之设计,教材之选择等皆未经一定之规范及评鉴,其教学成效如何有效评量皆无标准可循,在师资素质不一,教学目标未明,又缺乏适当之教学评量下,幼儿学习英语之成效可能未能如大部分家长之预期。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12:22:26 | 只看该作者
当下,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外语教育。而众多五花八门的培训班让家长们迷茫困惑,难做取舍。上海少儿英语培训德高教少儿英语培训专家友情提示:只有充分了解少儿英语教育的基本规律,把握理性的原则和途径,认清英语学习的若干误区,才能作出较为明智的选择。

  误区之一:“钱花到了就行”
  对策:正确的选择是成功的一半,不是钱花到了就行,而是钱花对了才行。
  
  家长在选择学校时,首先要综合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及其学校的教学特点。选择正确了,会使其成为校内学习的有力补充,相得益彰;反之,耗时低效,不如不上。学校类型选对了,还要考察办学的质量和信誉。家长们应该慎重地分析比较,选择社会信誉好,办学态度严肃踏实,管理正规,有一定规模和历史的培训学校。
  
  误区之二:背单词是外语学习的首要
  对策:语言运用能力最重要。
  
  有些家长总是认为校外英语学习课堂的老师如果不经常默写单词,就是不负责任;在检查孩子学习成果时也以背会了多少单词为标准,甚至对幼儿园和小学生也不例外。对于学前和小学生来说,培养兴趣,获取语感,形成规范的语音语调,养成大胆开口讲英语的习惯是最首要的。
  对于小学生和中学生来说,以听说为主,正所谓要把耳朵“打通”,让舌头“灵活”,培养交际能力的训练更重要。
  
  误区三:寻找速成英语班
  对策:循序渐进才是真。
  
  培养孩子成材,最忌拔苗助长。事实上,中国缺少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国家的那种语言环境,除了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长期的能力训练外,无任何捷径可走。当然教学得法,效率会高很多。
  
  误区四:崇尚全外教
  对策:不盲目迷信外教。
  
  一听说是全外教授课,一些家长会认为孩子一定能学到最正规、最地道的英语,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外教上口语交流课,对于已有一定英语词汇积累和基础语言知识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学到最真实地道的英语,迅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但如果孩子的词汇量还在三四百以下,且名词居多,就没有太大的必要了。因为能够交谈的范围实在太小,效率太低。
  追求全外教,孩子因为能听懂、能表达的太少,交流的艰难会使他们沮丧。对初学阶段的年幼孩子来说,兴趣和信心才是最重要的。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12:23:14 | 只看该作者
台湾女教师徐薇:“让海峡两岸中国人轻松学英语”

    “对于中国人而言,英文如果学得好,21世纪就是我们的牡蛎。世界在我们手中,翻开牡蛎就可以取得珍珠。”
    在台北著名的南阳补习街,记者见到了这位引用莎翁名句“世界是我的牡蛎”来比喻学英语对中国人之重要意义的女教师——徐薇。
     虽然在台湾补教界英语名师很多,但是从补习班教到电视、广播,现在又教到大陆去的,徐薇则是第一人。
    1985年,尚在台湾大学外文系读书的徐薇首度步入南阳街执教,她随即以“生动活泼却内容丰富”的教学方式迅速窜红补习界。九年后,她成立了自己的“徐薇英文补习班”。     如今,补习班的学生已由第一年的30名发展到4000多名,比台湾一所普通高中的学生还多。徐薇还成立了文化事业公司,发行教学录影带与英文图书;承租电视时段播出自制的英语教学节目,更使徐薇成为大众熟识的英语老师,“徐薇”两字也俨然成为台湾英语教学的第一品牌。   
  去年一年间,徐薇出入大陆数十次,前往西安、北京、上海、南京、大连、锦州等地,与那里的高中老师交流研讨,其活泼的记忆教学法受到了大陆同行的好评。  
   “最让我动容的还是大陆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回忆起去年第一次到上海参加“读友会”的情形,徐薇说自己吓了一跳,“在那场读友会后,有一小段时间让现场听众用英文发问,结果举手的人太多,都没办法按预定时间结束。”  
   尽管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徐薇却和大陆的学生老师们结下了友情。一位辽宁锦州的女学生至今仍常常登陆徐薇英语网站,与徐薇在网络上互动沟通。     她认为,两岸中国人学英语都存在共同的盲点——死板、教条。“我希望做一个抛砖引玉的人,让更多的中国人可以轻松地学英语。”   
  正因为此,她又开始为中央电视台制作英文教学节目,并应邀为北京市政府公务员录制“英语六百句”教学录影带。   
目前,徐薇写作的《徐薇快学英文项目》、《酷哥很SMART》、《辣妹ABC》等书籍都已在大陆发行,其代言的《LIVE互动英语》杂志更是好评不断。两个月后,她的英语教学节目也将在北京的教育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开播。
     “世界不是英语的,但英语是世界的,”徐薇说她希望和大陆渴望学习英语的人们一同,去掌握扳开世界这一牡蛎的最好工具——英语。
     新华社2002-03-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03:24 , Processed in 0.19055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