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联合国口述历史”网站正式启动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7:35:24 | 只看该作者
崔永元或将离开央视:“后半辈子专心研究口述历史”2012年02月29日

来源:重庆时报 作者:张晓禾



(《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
重庆时报2月29日报道崔永元要离开央视了?对,前天他说,自己可能很快会向央视提出申请,调回母校中国传媒大学,后半辈子专心研究口述历史。
曾经给人带来无数欢笑的小崔要离开舞台了?记者昨天下午拨打了他的手机,但电话一直关机。随后,记者又采访了央视相关工作人员,对方说:“没有看到崔永元辞职的说法,所以不方便回应。”
从央视的当红主持人到抑郁症患者,再到纪录片制作人、口述历史研究者,崔永元比起一般的主持人,经历可谓曲折。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崔永元如何用49年的时间出演一部人生的《昨天 今天 明天》。
看小崔的《昨天 今天 明天》
昨天 他是最红的主持人
说到小崔,还要从1996年的一档电视节目说起。那档节目,叫做《实话实说》。
在当时,崔永元如果是通过正常途径,估计很难进入主持人行列。凭借在《东方时空》当记者时的出色表现,崔永元被调入《实话实说》栏目组。
人要是红,挡也挡不住。小崔虽然人长得不咋地,不过他睿智、幽默,给当时还比较正经的电视屏幕带来了活力。很快,《实话实说》就和崔永元一起红遍了全国。当时喜欢看《实话实说》的观众大多还记得,那时候小崔的风格就是亲切随和,不时冒点冷幽默出来。
最红的时候,崔永元可以说是央视当之无愧的“一哥”。但到了2000年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实话实说》栏目的收视率逐年下降。2002年,因为严重的抑郁症,崔永元选择离开了《实话实说》。“我可以容忍《实话实说》说得不是那么精彩,但是我不能容忍在《实话实说》里说假话。”
小崔和他的《实话实说》一起,被收视率打败了。
今天 他是“非主流主持人”
因为抑郁,所以要找人倾诉。在离开《实话实说》休息的时候,崔永元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了冯小刚(微博)。没想到冯小刚以崔永元的故事为蓝本,拍成了电影《手机》,许多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都会不自觉地把它跟《实话实说》以及这档曾经当红节目的主持人崔永元联系在一起。正因为这件事,崔永元十分愤怒,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过不满。
最严重的时候,崔永元坦言曾想过自杀。在得到治疗之后,他也开始慢慢恢复工作。2003年7月,崔永元开始主持新节目《小崔说事》。不过这档节目的收视率并不算太高。
2004年4月,崔永元积数年心血,推出新栏目《电影传奇》,内容涉及150部老电影。在这档节目中,他既是主持人,又是主要演员,既讲故事又演故事。这档节目推出后,口碑不错。后来小崔又做了一档《我的长征》的体验节目。去年,崔永元策划的《新电影传奇》在全国40多个城市开播。虽然这些节目的口碑都不错,但再也难以回到《实话实说》的高度。
而崔永元因为只愿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逐渐从“主流”主持人变成了“非主流”主持人。
明天 他是一流的学者?
从2002年开始,崔永元就开始收集口述历史,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收录了六大领域、约4000人左右的口述历史影像资料及图片、实物等。
日前,崔永元约8000平方米的“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和口述历史博物馆”在中国传媒大学建立,博物馆会把收集到的口述历史影像资料,建成数字化存储检索系统,面向传媒大学师生及社会其他学术研究机构、个人免费开放,还将举行一系列展览。
看来,小崔这次确实要动真格了!其实,从近些年的动向来看,崔永元逐渐从幕前退出,现在又要完全转到幕后做口述历史研究工作,如果他真的回到中国传媒大学,说不定日后我们会看到一位一流学者在学术界崛起。
何谓口述历史?
是一种搜集历史的途径,这类历史资料源自人的记忆。由历史学家、学者、记者、学生等访问曾经亲身活于历史现场的见证人,并进行文字笔录或有声录音、影像录影等。日后学术分析时,在这些原始记录中,抽取有关的史料,再与其他历史文献比对,让历史更加全面、更加接近具体、真实的历史事件。
研究口述历史很花钱
小崔10年就用了2亿
崔永元说,口述历史作为“人民记忆”、“微观历史”,从上个世纪40~50年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创立至今,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而别具意义的历史收集方法及专业学科。此前在中国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近些年才成为“热词”。
如崔永元所讲,口述历史的体量非常大,有时对一个人的采访要几十天。如此进行10年,所需资金自然是不小的数目。他说,自己团队所做的口述历史全是自筹资金完成的,一些企业家朋友“10年里帮助了我们两个亿”。
(本文来源:华商网-重庆时报。 作者:张晓禾)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7:44:32 | 只看该作者
崔永元获赠2亿元 将申请重返母校研究口述历史2012年02月28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张中江




(崔永元)

中新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 张中江) 著名主持人崔永元27日透露,自己可能很快向中央电视台提出申请,调回中国传媒大学,后半辈子研究口述历史。
从《电影传奇》到《我的抗战》,崔永元近几年所忙的事,看上去似乎和“主持人”关系不太大。醉心于口述历史的他27日表示,希望“后半辈子就干这个事了”。
当天在传媒大学校内,举行了崔永元与该校合作成立“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及口述历史博物馆”的签约仪式,由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义务主持”。
据崔永元介绍,口述历史作为“人民记忆”、“微观历史”,从上个世纪40—50年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创立至今,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而别具意义的历史收集方法及专业学科。此前在中国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近些年才成为“热词”。2002年前后,崔永元开始收集口述历史,十年间已收录了6大领域、约4000人左右的口述历史影像资料及图片、实物等。
根据协议,中国传媒大学将提供一座约8000平方米的独立大楼,用于建立“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和口述历史博物馆”。研究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口述历史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等。博物馆则会把崔永元团队收集到的口述历史影像资料,建成数字化存储检索系统,面向传媒大学师生及社会其他学术研究机构、个人免费开放,还将举行一系列展览。
崔永元的“无底洞”:企业家朋友捐助两个亿
如崔永元所讲,口述历史的体量非常大,有时候对一个人的采访就要进行几十天。如此进行十年,所需的资金自然是不小的数目。他介绍说,自己团队所做的口述历史全部是自筹资金完成的,一些企业家朋友“十年里帮助了我们两个亿”。
崔永元笑称,今年春节刚过就提醒他们钱不太够用了,“跟我们合作过的朋友们都知道,这是一个无底洞。”
两个亿的资金如何监督和管理?崔永元表示,筹措来的资金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崔永元公益基金来运作。这个基金是独立的,要接受审计的。
当天与会的企业家代表则表示,当初决定捐助是没有任何条件的,只要求保证学术的独立性。
“人们会像记住《史记》、记住司马迁一样,记住今天的小崔,和我们这些同情‘崔司马迁’的人。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这位企业家说。
崔永元欲重回学校做研究 推动口述历史成立专业
谈到自己选择做口述历史的缘起,崔永元表示,开始是比较功利地想做纪录片。在采访的时候发现了口述历史的重要性,于是很快转向,可以说十年来一直默默地在做。在盘点的时候觉得真不错,于是下了决心这辈子就做这个事。
崔永元表示,自己可能会很快向央视提出申请,尽快调回到母校。也希望能顺利开设口述历史专业,培养研究人才,自己“后半辈子就干这个事了”。
在接受传媒大学校电视台采访时,崔永元使用了更口语化的表达,“我快回来了,又跟你们在操场上混了”。他希望同学们将来到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做志愿者,因为有大量内容需要校对。
中国目前口述历史收集、研究的水平如何?崔永元认为跟这方面先进的国家没法比。但最近几年,国外的研究机构也开始主动联系了。
“说明我们算是一块料了”,崔永元说,即便如此,“还早着呢”。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7:45:08 | 只看该作者
背景:崔永元和他的《口述历史》

“不能静下心来思考的民族,是危险的。我在日本东京旧书一条街淘书的时候,和书店的店员聊天,他让我看一面墙,那面墙上都是书,写的是中国56个民族的历史。他把书拿给我看,有讲各民族家具的书,有介绍各民族房屋的书,有研究民族服饰的书。我问他这些东西都有实物吗?他说,都有。在哪?都在日本。他告诉我说,这些书全是他们日本学者写的。我当时可受刺激了,站在那面墙前,半天都不愿意走。”也许就因为这个,从2002年开始,崔永元开始策划制作“口述历史”项目,通过影像、老照片等形式进行抢救性的口述历史采访工作。
什么是口述历史?“现在大家越来越淡忘历史——我们有过什么样的胜利,什么样的失败,什么样的灾难,什么样的痛苦,该就哪些方面的事情反思……这些问题统统都被边缘化了。现在一些年轻人,别说不能讲明白抗日战争的历史,就连‘四人帮’是哪4个人都说不清楚,这样下去挺危险的!”2010年8月,采集自口述历史资料库的纪录片《我的抗战》在网站视频首播,引发对于抗战历史的热烈讨论。“口述历史”在上世纪40年代缘起于美国,作为一种搜集历史的途径,口述历史资料往往取材于采访对象的记忆,由访问者通过文字、声音或者影像等形式对历史资料加以记录,因为时间上的不可逆转性,口述历史往往极具抢救价值。
崔永元的“口述历史”中包括了《电影传奇》、《我的长征》、《我的祖国》、《我的抗战》等纪录片,还将涉及多个领域。与此同时,他还创建“连环画博物馆”和“电影博物馆”,期望用最大的力量将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影像保存下来,“中国民营企业博物馆”也在其列。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的团队耗费巨资采访,从最普通的无名抗日老兵,到改革开放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柳传志、刘东华、刘永好、俞敏洪、王中军、冯军、夏华……他们的讲述,都将变成“公众记忆”,成为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群,传承自己存在过的那段历史:而一个个相同历史时期的个体汇聚成一个群体,真实、系统、多角度地记录时代脉络、历史细节,让后来人透过一个个熟悉或陌生的名字、面孔,回望20至21世纪的中国。
小崔说,“所谓知史而后兴。所以我常想,把口述历史这件事做好,我们的后代是有希望的,毕竟他们有章可循了。”(综合报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1 20:35 , Processed in 0.08921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