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摄影 让新闻报道更精彩——邵华泽摄影作品研讨会嘉宾发言摘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 21:2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摄影 让新闻报道更精彩——邵华泽摄影作品研讨会嘉宾发言摘选
(2011-09-23)
作者:(文字整理:记者 方俊勇 图片:记者 程贤高)

  发言人:萨社旗   身份: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副社长 [url=][/url]   我是为邵华泽先生编辑过画册的,这次的展览工作也是我负责的,对邵华泽先生的图片相对比较熟悉。邵华泽先生用的照相机很一般,因为年事已高,不可能像年轻的摄影家一样去爬高山找新奇的场景。但是我觉得在邵华泽先生拍摄的画面中,看到了冷静的思考和看待事物的敏锐。作品乍看起来很普通,但是仔细琢磨照片的背后会发现作品中的内涵。记得邵华泽先生在《人民日报》当社长的时候就十分重视图片报道的重要性,也是他率先提出“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口号,他不但倡导新闻摄影,而且身体力行,无论出差、开会还是出国访问,都随身携带照相机,走到哪里拍到哪里,我记得一次跟他谈论起拍照片的时间,他告诉我他都是利用开会之余和别人休息的时间去拍照片。出国期间为了不耽误行程,他早上一早起来出去拍照片,然后赶回来参加各项活动。其实说实在话,邵华泽先生这么大年纪,他对摄影的执着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在邵华泽先生众多的作品中,我最喜欢他拍摄的儿童照片,儿童天真自然的表情、可爱的举动、专注的样子都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回忆和向往。我记得这回展出有一幅,是邵华泽先生在俄罗斯拍的,叫做《崇拜》,这个孩子仰着头看着马克思的雕像,这个思想的深度和画面大小的比例让人产生很多联想的空间。另外还有《老人与海》,老人、孩子与大海,使人联想到了岁月的流逝,生命的延续,时空的无限。另外还有一幅作品是我比较喜欢的《古来征战几人回》,给人深刻的思想启迪。这些照片不仅是摄影的瞬间,更是摄影人的思考,能够抓拍到这样的瞬间是思想文化在头脑中长期的积淀,是新闻摄影的素质。   邵华泽先生的作品虽然没有大风光那么震撼,也不像艺术摄影那么唯美,但却能让我们看到一位老报人的思想品德和发现新闻摄影的敏锐洞察力,这是特别值得我们年轻一代新闻工作者去学习的。
  发言人:魏铭祥   身份:中国报业协会副会长 [url=][/url]   邵老是我们非常敬重的老领导、老前辈,从邵老在总政当宣传部长,我在《解放军画报》,邵老到人民日报社,我也到人民日报社,包括邵老去记协当主席,我去记协当书记,一直在邵主席的领导下,这也是一种缘分吧。我对邵主席非常熟悉和了解,邵主席多年一直是作为中央起草重要文件和思想舆论战线上的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他在这方面贡献很多。另外他也是新闻界的领军人物,全国第一大报的总编辑、社长。   但是对于邵主席的书法和摄影艺术,我原来了解一些,但是今天到了这个展馆,看完他的全部作品,我感觉非常兴奋和震撼。一个是邵主席作为中央第一大报的总编辑很早就看到了当时作为中央级报纸在摄影方面的薄弱,所以邵主席就从理论和实践上来号召报纸都来重视图片工作,他自己为了取得发言权就身体力行,利用点滴时间来拍摄照片。第二是他深入和心入的精神,他为了取得发言权,和更多的摄影记者沟通交流,他把自己的党组织关系转到了人民日报摄影组党支部,这样有更多时间与摄影记者沟通与交流。第三是他十分执着勤奋坚持,他始终坚持多年如一日,这点我非常钦佩。   千岛湖是邵华泽先生的家乡,这次邵华泽先生的摄影艺术展在千岛湖开幕,我觉得这是个标志性的事件,为千岛湖又增添了一处人文景观。今天是一个座谈会,我编了几句顺口溜为大家助兴:“千岛湖畔霞光灿烂,缤纷的喜庆把艺术馆装点,邵华泽书法摄影展隆重开幕,八方宾客同贺这意义的庆典。你承载着物华天宝的厚重历史,你记录了异域风情的人文景观,你凝聚了几十年风雨兼程,你展示了书法摄影的璧合珠联,人常说千岛湖水秀天下,看如今艺术馆再把新景添,祝福邵主席艺术之树长青,祝愿千岛湖艺术馆成为靓丽的新名片。”   发言人:李培义   身份:解放军画报社出版部主任、长城出版社社长 [url=][/url]   对于我来讲,我是最早接触到邵主席的摄影作品的人之一,他的第一本画册也是我在长城出版社当社长时出版的,所以后来,每次他的每次活动我都积极参加,因此对邵主席的作品我还是有些了解的。大家看到的不光是摄影作品,对我来说邵主席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一下。   一是观点,能够对社会产生影响的是新闻摄影作品,它反映的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但是长期以来在新闻摄影界都是“重文轻图”,尤其是我们的报纸,文字记者被重视,摄影记者就不太被重视,所以这个与时代的发展完全是不相适应的,所以1990年邵主席跟穆青一起提出了“图文并茂,两翼齐飞”,这个观点是过去从来没有人提出过的。1990年至今过去了20多年,现在的新闻媒体进入了一个读图的时代,现在很多报纸的头版头条不是文字而是图片,真正起到了“一图胜千言”的作用。与当时邵主席提出的“图文并茂,两翼齐飞”这个观点是分不开的。   第二是理论,为了证明、推广这个观点,邵主席写了篇论文“两个提高,一个关键”,一是提高对新闻图片作用的地位和认识,另外一个是提高新闻图片的质量。而关键在各单位的领导要重视这个事情,因为即使我们摄影记者的水平再好,编辑再努力,报纸的版面掌握在总编手里,总编不重视,别人做任何工作都是白费。所以说“两个提高,一个关键”这篇论文20年来一直是指导全国各个大小报社总编开展新闻图片工作的一个依据,我们现在要强调把原来图片作为美化填充的内容,转化成跟文字一样功能的内容。近几年新闻摄影工作者的群体不断扩大,这与这个观点是密不可分的。   第三是行动,他自己身先士卒,背着相机,身体力行,为我们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邵主席原来是个理论工作者,以文字见长。对于摄影他也是半路出家的,他这个率先垂范、锲而不舍的精神应该对我们所有人起到一个很好的表率作用。   第四是作品,他的作品看似平常,但是我认为,他是用眼睛在看,用相机在记录,用脑筋在思考,我们看到的是一张照片,实际上那张照片里面就体现了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哲学观等。每个作品都是他的综合素质的反映。我们不应该只是看作品,应该是读作品。   第五个是器材,邵主席用的是简陋的相机,现在的这些作品都是用胶片拍出来的。这对我们年轻来说,似说明了一个道理,出不了一个好作品不能埋怨摄影器材,只能说明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自己的眼力有缺陷。   这五个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深思,祝愿邵主席的作品能够在千岛湖畔成为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线,也祝愿邵老能够在艺术层面常青。
  发言人:慈宏   身份:浙江省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url=][/url]   参加这次摄影作品研讨会,我感到特别高兴。邵老师不但是当代摄影界的推动者,也是中国当代少有的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书法家、摄影家于一身的艺术家,今天邵老师的艺术大展在美丽的千岛湖畔隆重开幕,我代表浙江杭州广大摄影工作者表示热烈祝贺。祝贺邵老师不但收获了人生的一个境界,也是邵老师文化艺术的一个丰硕成果。这不仅是淳安人民的骄傲,也是杭州人、浙江人的骄傲。“殷殷游子情,悠悠赤子心”,邵老师把自己的书法和艺术作品都无偿地奉献给家乡人民,留下了千古流芳的精神食粮,是祖国的优秀文化,我们都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向他表示敬意。   十多年前,我曾在人民日报浙江分社,聆听过邵社长的教诲。感到邵社长不仅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邵社长也谈了很多摄影方面独到的见解和建议,对我启迪很大,受益匪浅。我一直把邵社长的要求作为座右铭,时时铭记在心里,时时做一个有心人。从我第一次看到邵社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照片,到昨天参观了120幅展览照片,更增添了敬仰之心、敬佩之情。摄影是一门艰深的艺术,是当今丰富多彩时代的忠实记录者,邵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脖子上挂着小小的相机,在世界各地发现美的精彩瞬间,拍出一幅幅精美绝伦、富有生活气息的佳作,这些作品让我们这些专门从事摄影的同事都感到汗颜。对于我们扛着长枪短炮的记者,没能拍出好的作品,不在于器材的优劣,而是与一个人的品位、学养、发现力有直接的关系。从邵老师身上我们要悟取做人做事的真谛。
  发言人:王芯克   身份: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省新闻摄影工委副秘书长、青年时报副总编 [url=][/url]   前面几位都说了自己的见解,我获益良多。我仅从新闻的发展来谈谈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思想、行动、成效。我1993年进入媒体就一直受到邵老的“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理论的影响。邵老当时不仅提出了理论,而且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细节:新闻要求生动、指导,还要强调新闻的质量。邵老提出这个理论使报纸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改变了一批人的命运,当时摄影记者在报社的地位并不高,随着理论的不断延伸和在实践上的不断运用,许多报纸就开始图文并重,有的甚至是图片先行,这样就改变了一批摄影记者的命运。看了邵老的作品,我发现他不仅仅是提出这个理论,而且他也是身体力行地在行动,他拍了很多照片,充分体现了他理论上的思想和观点。使得我们在看照片的同时能够感受他人生的精华,同时让我们体会到新闻图片该怎么拍。邵老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坚持去拍摄照片,一张好的照片在于发现,这样的精神,让我们去反思自己。
  发言人:顾勇   身份:省商业摄影师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国家级评委 [url=][/url]   非常荣幸帮邵华泽老师制作了这批展览的作品,所有的作品我见得最多,研究得最多,而且精心地做了后期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一个老报人体现了他的摄影综合的基本功,摄影风光、人文、人物等都离不开记实,他的所有作品都没有经过后期PS,全部都是原作,他拿来的作品文件不是很大,但是画面的内涵非常令人震撼。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明锐眼光和快捷的手法,我很震撼。
  发言人:汪黎明   身份:淳安县摄影协会主席 [url=][/url]   作为邵老的家乡人,我很荣幸在这里看到邵老,看到邵老的作品。昨天来看了一下,感受颇深。我原先因为工作原因曾先后四次在淳安接待过邵老,其中我感受比较深的是邵老对家乡人真挚的感情。90年代初期,邵老相隔十多年回到老家,对所有乡亲可亲真挚的感情令我感动。欣赏他的摄影作品,我们就能够从中看出邵老的为人和他的人格魅力。通过这次邵老作品研讨会,作为家乡的一名摄影工作者,更坚定了我们的一个信念——把千岛湖拍得更美好。   发言人:汪建华   身份: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url=][/url]   能够参加这次邵老的摄影作品研讨会,我感到很高兴和激动。高兴呢,是通过两年的准备,邵华泽艺术展终于在这里开展。激动呢,因为这次展出的规模大、层次高,甚至说能够请到一位大师,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我今天感到非常激动。还有一个感到很振奋,千岛湖是一个旅游地区,淳安提出“以湖兴县,融入都市”,我们是在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我们首位经济的打造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所以从今天这个研讨会,我也深深感到淳安发展的潜力。   我二十五年前从事过新闻工作,那个时候也拿起了照相机,但是直到前不久看到邵华泽先生这么多的摄影作品、参展作品,才感受到自己原先对摄影界的一些理解存在一些偏差。我曾经研究过摄影,利用两年的时间,学过摄影学院的书籍,从技术层面研究得比较多。但是昨天,我陪同常山县委书记童建中同志在看邵华泽作品的时候,他跟我讲了一句话,对我很震撼,他说:“这些作品中很多地方我也去过,但是当时我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真正创作美的人必须要有心。”所以我们说文化的内容是知识,文化的手段是艺术,文化的本质是精神或者说是观念。如果用这个层次来解读摄影的话,我觉得摄影的基础是技术,摄影的关键是眼界,摄影的内核就是思维。所以,从邵华泽的作品中看不出那些非常奇妙的技术。但是,你仍然会感到震撼,震撼他镜头背后的思想和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所以,我们新闻工作者,要重视这方面的研究,这是我的一点体会。   淳安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地方。我们淳安除了有千岛湖以外,东南有华东第一石林,西南有原始次森林,西边有芹川古村落、方腊故里,北边有千亩田,有大量适合拍摄的不同风光。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的人文底蕴也十分深厚,新安江流域曾经有一个新安画派,古代画派跟现代摄影基本类似,风光在哪里,哪个地方就会形成画派。说明自古以来我们淳安的风光都非常好。另外一个方面,淳安也非常具有人文特色,我们讲淳安是浙江最大的小县,地域面积最大,但是人均耕地很少,她也是长三角一个古老的新县,水底下的县城很古老,但是岸上的县城很新。同时我们也是一个欠发达的富有县,她是浙江26个欠发达县之一,但是我们水资源富有、农资产品富有,我们的文化资源富有,尤其是得到领导关心资源富有。同时我们淳安还是一个不变的巨变县,所谓不变的是我们的青山绿水,是我们淳安人淳朴的性格,这些是永远不会变的,而巨变的是城乡的面貌和老百姓的生活品质。   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座谈会,我最高兴的就是,邵老在这里开展书法摄影艺术展,实际上撑起了淳安文化在全国的一面大旗,在场的各位大师,大家都愿意到这里,然后就通过这个跟我们千岛湖结合,可以相得益彰。第二,邵华泽的这个艺术馆实际上对我们淳安是一个文化艺术发展的火种。我相信,通过今天这个研讨会,通过今天这个书法摄影作品展的开幕,会极大提高淳安文化的热情,使我们淳安各界领导提高文化素养,对文化更重视。在这个方面,我们也有“两个提高一个关键”的问题,要提高认识,提高质量,还有一个就是关键在于领导重视,只要领导重视了,我想淳安的文化事业肯定会在文化大繁荣发展的背景下取得很好的发展。   发言人:邵华泽   身份:原《人民日报》社长 [url=][/url]   刚才各位嘉宾都有精彩的发言,你们所谈的观点都是你们自身研究、实践的成果,你们对我的鼓励我是欣然接受,但是水平我达不到那么高。我过去是从事理论工作、从事新闻工作,没想到要拿照相机,更没想到过成为一个摄影家,邵华同志多次邀请我参加摄影协会,我说我不是摄影家,不能承担摄影家这个光荣的称号,为什么呢?我从参加工作一直是搞文字工作,我在《解放军报》21年,从编辑到副社长都没有拿过照相机,我开始照相的时候已经将近60岁了。我为什么要拿起照相机呢?其实是工作逼迫我。我在人民日报当总编以后,其中碰到很大的困惑,就是图片和文字的关系,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的关系。矛盾很多,很难处理,但是从我的思想上来讲我是重视图片。正好这个时候,1990年在银川举办了中国首届全国报纸总编辑研讨会,我有幸参加了这届研讨会,在这个会上,我根据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自己的一些思考,提出了“两个提高、一个关键”。“图文并茂、两翼齐飞”这个口号是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和我们新闻摄影协会主席蒋齐生先后提出的。我这次讲话,是为了贯彻落实“图文并茂两翼齐飞”这个口号,应该如何落实,我提出“两个提高”,一是提高新闻摄影作品在报纸宣传中作用的认识,二是提高新闻摄影作品的质量。这两个提高做到了解决编辑和摄影记者的矛盾。落实的关键是领导,特别是总编辑的重视,当时指的是我自己要重视。那么我已经跟全国党报总编辑说了这个观点,如何去做呢?当然我一方面协调采取了很多措施,另一方面,我想我自己要学摄影,要懂一点,才能够有发言权。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我才拿起照相机学习摄影。   所以,我是半路出家,没有任何底子,我先从新闻摄影开始,先发表一些作品在报纸上面,像刚才汪先生说的那个作品就是登在报纸上面的。那时我在主席台上面,后面是位盲人,他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副主席,这个也是我事后才知道。是他的夫人在他的背后帮他介绍这个开幕式,当时他说了一句“真是壮观啊!”我听了很感动,一回头就拍下了这个镜头,后来这张照片得了一等奖。第二天他打电话到编辑部,我才知道他的身份。后来好多人打电话来,特别是盲人协会跟残疾人联合会说这张照片带给他们很大的感动,这件事情给我很大的鼓励和激励。所以我就开始有点兴趣,就这样一路走下来。作品的水平我自己知道,跟我们专业摄影师那是不能相比,但是我是从工作出发来拍照片,我拍的以人物居多,也确实没有时间去拍景观,也没有器材,我到现在一次也没有用过单脚架。   如果说我有什么经验的话,我的经验就是“甘当小学生“这五个字,当小学生就是要放下架子,当时作为一个部长级的干部背起照相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照相机不像现在这样普及。我当时出国见首相、总理也是背个照相机,我是作为一个记者背着照相机站在中间,因为我是社长但我也是记者。你们看到的那张从巴黎到尼斯的高速列车上有个妇女的照片,很多人说像张油画。当时我一上列车就看见她靠边坐在那里,然后我走到后面坐下来,并通过当时的外事翻译告诉她我是《人民日报》的记者,我想给她拍张照片,她说可以,我就拍下了这张我很满意的照片。几个日本朋友看了都说这张照片很难得,而且色彩像一张油画。其实当时拍照的时候我没多想,就觉得她手里捧着宠物坐在那里很恬静,我就拍下来了。我今天还是以小学生的心态在学习,你们刚才所讲的东西我都牢记在心,来勉励我自己。   (注:本版按嘉宾发言先后顺序排列)
[url=][/url]
主持人 吴宗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9 12:11 , Processed in 0.10387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