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灵西实”:石志民眼中的美国华人摄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 19:2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东灵西实”:石志民眼中的美国华人摄影
来源:浙江摄影网  作者:彭娌娌  时间:2010/11/23


  石志民,旅美摄影人,独立策展人,北京电影学院和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客座教授。在美国从事摄影方面的工作和研究近20年。1991年建立STONE摄影工作室,在纽约专业摄影地盘上踩了一个脚印。老一辈摄影家石少华之子。

  背景介绍:11月12日,旅美资深摄影师石志民在丽水摄影高端论坛作题为《东灵西实——从赵羡藻作品看东西方文化影响和交融》的主题发言,介绍著名海外摄影家赵羡藻先生的摄影生涯及创作风格。作为旅美多年的海外摄影家,石志民对海内外摄影界的一些问题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主题发言:《东灵西实——从赵羡藻作品看东西方文化影响和交融》



海外华人摄影圈
  美国华人社区是相对比较特殊的群体。因为早期的中国城大都是生活在美国社会底层的华人移民为抱团取暖而建立,很多人因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游离于美国主流社会之外。美国华人社区摄影组织,受大陆和港台的影响更多,多年前在中国盛行的“沙龙摄影”,如今依然占主导地位。
  一些比较成功的美国华人摄影师大多数都是第二代或第三代移民,或来自大陆、港台的留学生,受过高等教育,能融入美国主流社会。这些人与华人社区的摄影团体干系甚少,在美国相对分散,数量不多,还没有形成一个群体。
  美国华裔摄影师赵羡藻是个案,他是美国主流社会中有一定知名度的华裔摄影师,作品曾在美国亚洲协会、美国碧波台博物馆和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等地展出,同时与港台、中国大陆和美国华人社区的摄影师也保持良好关系。
白云山下的摄影大师
  赵羡藻先生出生于广州,1952年移居美国。在国际上与香港著名摄影家简庆福、陈复礼齐名,在摄影创作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在今天的中国大陆,知其名者寥寥,更不用说把他放入同类题材的中西方作品比较的视野中。

指挥 (1966)                    赵羡藻   摄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9:23:08 | 只看该作者
 刚进入摄影圈时,赵羡藻受岭南几位老摄影家的影响很深。1950年,还是中学生的赵羡藻在广州培正图书馆参观了伍千里及何信泉的摄影展览,深受感动。半个世纪后,赵先生对伍千里的《白云山下人家》和何信泉的《晨渡》依然记忆犹新。  那是中国画意摄影盛行的年代,郎静山的作品影响了港台几代摄影人。而以陈复礼为代表的香港摄影师,在上世纪80年代将中国的画意风光摄影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身居美国的赵羡藻,虽然与华人摄影师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却将自己置于尘嚣度外,他更多地坚持了摄影,而不是仿画;坚持了自然,而不是雕琢;坚持了淳朴,而不是媚俗。这一转折来自于他80年代和亚当斯的一次“偶遇”。

远浦归帆              郎静山    摄影

邂逅亚当斯
  赵羡藻在回忆那段经历时说:“1968年,我投寄世界摄影沙龙展览,幸获世界十杰第二名,因此发生了严重的幼稚病,以为自己的影技已臻佳境,自我满足。”直到80年代初,“偶尔进入加州的幽心美地国家公园游览,并参观亚当斯画廊,展示的照片都是亚当斯拍摄的,使我大开眼界,发觉他的作品不单是色调丰富,而且线条、形与点滴的表现也很明确,真是一代宗师!以‘沙龙十杰’的我来衡量自己,犹似初小程度,根本尚未进入初小之门。”
  亚当斯的作品表现了以人为中心,主张“天人对立,天人相分”的西方艺术理念。西方人文理想的最终目标是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亚当斯的作品强调客观、真实、细节,提倡以“纯摄影”的方式将自然客观地表现出来。

亚当斯    摄

月伴半穹丘,幽心美地国家公园(1960)        亚当斯  摄
亚当斯的作品有着西方的传统--以人为中心,表现得比较宏伟壮丽
  赵羡藻从亚当斯的作品中开阔了视野,从亚当斯宣扬的纯摄影中得到启示。所以他的后期作品少了几分“画意”,多了几分“写实”;少了几分“甜美”,多了几分雄壮。但赵羡藻不是盲目追随和模仿,他在学习亚当斯拍摄方式的同时,仍然保持了东方艺术家的特色。他的作品变得更加浑厚、壮丽,充满了韵律感,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壮美,也让人浮想联翩。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9:23:37 | 只看该作者
“东灵西实”赵羡藻  赵羡藻在大陆和香港“沙龙摄影”最风光的80年代走上“纯摄影”之路;他虽深受亚当斯为代表的西方摄影风格影响,但却保留着中国艺术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所谓天人合人,即“世界是天、地、人三方和谐统一”。东方艺术家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主客体合二为一,从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东方艺术更强调主观感受,强调“诗言志”及“借景抒情”,把景物作为抒发个人情感的载体。

Golden Gate Bridge 1985(金门)


沙尘暴, 死谷 (1987)            赵羡藻   摄

  羡藻先生将亚当斯的摄影表现方法与东方哲学理念巧妙结合,他的作品既有西方艺术的壮美,又不乏东方艺术的空灵,处处显现着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是我们研究海外华人摄影师及东西方摄影文化交融的一个难得的范本。
  中国著名画家袁运甫先生在1990年曾对赵羡藻作品作过评价:“赵羡藻先生在自己的作品里,力图把大自然升华为情感与装饰融和的诗的境界,揭示了他特有的黑白世界的深沉和宽宏,追求旷然浩气,捕捉落落清姿,在漠漠溶溶的景致里蕴蓄着人情味的真谛。赵先生努力遵循‘天人合一’为主导的创意精神,这正是他的作品极富魅力并感人至深的原因。尽管他已去国数十年,但是他的作品中仍具有东方艺术家所特有的情味和画外音,这太难能可贵了。”

Moon & Tree, California 1989     赵羡藻   摄

Moon Rise Mono Lake 1987             赵羡藻   摄

Weeds, North Andover 1985                     赵羡藻  摄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9:24:10 | 只看该作者
 刚进入摄影圈时,赵羡藻受岭南几位老摄影家的影响很深。1950年,还是中学生的赵羡藻在广州培正图书馆参观了伍千里及何信泉的摄影展览,深受感动。半个世纪后,赵先生对伍千里的《白云山下人家》和何信泉的《晨渡》依然记忆犹新。  那是中国画意摄影盛行的年代,郎静山的作品影响了港台几代摄影人。而以陈复礼为代表的香港摄影师,在上世纪80年代将中国的画意风光摄影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身居美国的赵羡藻,虽然与华人摄影师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却将自己置于尘嚣度外,他更多地坚持了摄影,而不是仿画;坚持了自然,而不是雕琢;坚持了淳朴,而不是媚俗。这一转折来自于他80年代和亚当斯的一次“偶遇”。

远浦归帆              郎静山    摄影

邂逅亚当斯
  赵羡藻在回忆那段经历时说:“1968年,我投寄世界摄影沙龙展览,幸获世界十杰第二名,因此发生了严重的幼稚病,以为自己的影技已臻佳境,自我满足。”直到80年代初,“偶尔进入加州的幽心美地国家公园游览,并参观亚当斯画廊,展示的照片都是亚当斯拍摄的,使我大开眼界,发觉他的作品不单是色调丰富,而且线条、形与点滴的表现也很明确,真是一代宗师!以‘沙龙十杰’的我来衡量自己,犹似初小程度,根本尚未进入初小之门。”
  亚当斯的作品表现了以人为中心,主张“天人对立,天人相分”的西方艺术理念。西方人文理想的最终目标是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亚当斯的作品强调客观、真实、细节,提倡以“纯摄影”的方式将自然客观地表现出来。

亚当斯    摄

月伴半穹丘,幽心美地国家公园(1960)        亚当斯  摄
亚当斯的作品有着西方的传统--以人为中心,表现得比较宏伟壮丽
  赵羡藻从亚当斯的作品中开阔了视野,从亚当斯宣扬的纯摄影中得到启示。所以他的后期作品少了几分“画意”,多了几分“写实”;少了几分“甜美”,多了几分雄壮。但赵羡藻不是盲目追随和模仿,他在学习亚当斯拍摄方式的同时,仍然保持了东方艺术家的特色。他的作品变得更加浑厚、壮丽,充满了韵律感,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壮美,也让人浮想联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00:09 , Processed in 0.12815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