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摄影师档案:金立旺简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 11:4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摄影师档案:金立旺简历

金立旺,男,1978年出生,200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国际新闻专业,2007-2008年志奋领学者。曾任职于《文汇报》、《东方早报》、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现供职于新华社摄影部。
获奖情况:
曾获得中国新闻奖,在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和人民摄影报新闻作品年度评选中获奖。
2005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国当代优秀摄影师。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1:49:33 | 只看该作者
2011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金立旺《索马里难民》
金立旺《索马里难民》

作者自述:

    2011年8月,我来到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目睹非洲大旱造成的惨痛悲剧:10万索马里难民在短时间内涌入埃塞俄比亚边境,他们从干旱的故国逃亡到贫穷的邻国,抵达终点后,却依然面对茫茫未可预知的未来。

    摄影师在灾难现场只能充当无足轻重的旁观者,这让人心情沉重。在拍摄这组照片过程中,我尽量回避具有撕裂痛感的残酷场景,聚焦于已经撤离旱灾核心地点的索马里难民日常生活。我不想以猎奇者的身份,仅仅靠抓取若干刺激视神经的画面加以渲染。作为旁观者,我至少能感同身受他们的悲凉心境,观照到这片悲伤的难民营,在影像中留存他们的尊严、他们的哀恸和迷茫。

    我曾经把镜头聚焦于被劣质奶粉戕害的大头娃娃,在井喷事故中失去亲人的矿工家属,印尼海啸后的凄惨大地。人生的变故不断冲击拍摄者的心理,造成摄影师在现场的内心冲突,有时,摁下快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摄影师作为旁观者,必须把摄影作为一种有力量的表达,一种对灾难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的致敬。

作品欣赏:

8月18日,在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一名索马里男孩在难民注册中心等待注册登记。

8月18日,在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难民中转中心,父亲病逝,母亲生病,只剩下一对相依为命的姐弟。

8月18日,在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难民注册中心,登记完毕的索马里难民带着孩子和行李准备转移至中转中心。

8月18日,在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难民注册中心,一名索马里妇女抱着7个月大的孩子。

8月18日,在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索马里难民中转中心,难民们围在提供午餐的帐篷外等待领取食物。

8月18日,在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索马里难民中转中心,一名难民在夕阳下理发。

8月18日,在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索马里难民中转中心,一名难民在夕阳下理发。

8月19日,在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难民注册中心,两名来自埃塞俄比亚政府难民机构的官员正在和索马里难民谈话。

8月19日,在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索马里难民中转中心,难民们在信息牌前查看自己被安置到了哪个难民营。

8月19日,在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索马里难民中转中心,难民们着急地等待被安置于难民营的通知。

8月19日,在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索马里难民中转中心,一名难民在树荫下乘凉。

8月19日,在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索马里难民中转中心,一名生病的索马里小孩。

8月20日,在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希拉文难民营,索马里难民们背水回帐篷。

8月20日,在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希拉文难民营,索马里难民们在取水点取水。

8月20日,在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希拉文难民营,一名索马里难民向记者展示因严重营养不良已经变形无法展开的双手。

8月20日,在位于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科贝难民营的无国界医生组织(MSF)医疗站,一名孩子因营养不良而无法进食,他的母亲用导管给他喂食。

8月20日,在位于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科贝难民营的无国界医生组织(MSF)医疗站,一名孩子在接受紧急抢救治疗。

8月21日,在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医院外,一名因疾病死亡的孩子被抱向墓地。据统计,这里每天有近10名儿童因疾病而死亡。

8月22日,在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科贝难民营,难民们正在等待粮食分配。

8月22日,在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科贝难民营,一对索马里难民母子迎着沙尘走向营地。

8月22日,在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科贝难民营,一名索马里小难民从取水点提水回帐篷。

8月22日,在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科贝难民营,一名志愿者在给索马里小难民上课。

8月22日,在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难民注册中心,一些索马里难民在等待注册登记。

8月22日,在埃塞俄比亚与索马里的边境线上,一些索马里难民穿越国境线在等待联合国难民署的注册登记。

8月22日,在埃塞俄比亚与索马里的边境线上,一些索马里难民穿越国境线在等待联合国难民署的注册登记。

8月22日,在位于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马尔卡迪达难民营的无国界医生组织(MSF)医疗站,一名正在接受紧急抢救治疗的小孩。

8月22日在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拍摄的马尔卡迪达难民营。这是四个难民营中最大的一个,容纳了近3万难民。


推委推语:

    当我向组委会推荐金立旺作为“TOP20·2011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的参评人时,他的送选作品《索马里难民》还没有诞生。第一次目睹非洲的金立旺,之前对于影像中的非洲想必并不陌生。这组作品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摄影师选择了平和的表达方式。没有追求变形夸张的冲击力,没有以奇特的光影营造强烈的氛围,多数画面选择了平视的角度,引领读者的视线直面晴空下的人间苦难。摄影师的镜头如此安静,图像中的人们如此安静,摄影者和被摄者仿佛达成高度的默契,在静默中守护最后的尊严。

    我知道金立旺的时间并不长,在他的作品里,我看到的不是灵感和技巧的火花,而是平静的表达中蕴含的叙事能力,《索马里难民》再一次传递了这种力量。(丁玫)
评委评语:

    当看到这个年轻人以黑白照片来表现这个并不新鲜的纯新闻题材时,我们认为,他内心对于摄影是真诚而有所坚持的。索马里难民几乎每年都会在荷赛中露脸,可以预期,明年一定也会有——今年在这片土地上爆发了新世纪以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仅90天就有3万名儿童被饿死,至少1200万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易见于形的灾难,加上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比如那艳丽的极具感官刺激的色彩,很容易造就所谓“冲击力”的“获奖照片”。金立旺摒弃了充满视觉欲望的色彩和触目惊心的形象,平静单纯、毫无侵犯感的关注即使是远远地凝望亦见深沉的力量。尊严与人性已被讨论得快要成为遮羞布的话题,但在金立旺的影像中,我们不妨对两者建立足够的信心——尤其在第26幅的剪影中,那一个抚慰的动作不但指向索马里难民自身,更是指向所有灾难中的人们,或者说是整个人类——影像能让人获救吗?答案是暧昧含糊的,但起码它能让你感到,对每一个人来说──包括摄影师本身,救赎都是必须的。(孙京涛)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1:51: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1:52: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7 22:23 , Processed in 0.20795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