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论家萧沉谈人像摄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0 16:29: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评论家萧沉谈人像摄影

    艺术评论家萧沉见解独到,文笔犀利,他谈摄影几乎从不谈构图、用光之类,而往往是单刀直入摄影的本质内涵。
摄影家布拉塞(洛恩加德攝)
布列松攝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16:30:13 | 只看该作者
毫无疑问,任何一幅人像照片都会反映被摄人物所处的时代与社会,而环境人像的信息量则更大些。任何一幅人像照片,也都会反映被摄人物自身的阶段性状况(包括物理年龄、客观身份、生命状态、气质秉性、审美意趣等)。平庸的人像摄影师大都偏重于画面构成、布景用光之类的技术,甚至也把对人物的“美化”看得太重。但你的对象并不需要你去美化,而需要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从里到外都是他自己。罗兰•巴特说得好:“相像产生的是像那个人‘本人的样子’,而我想要的是——‘这就是他本人’”!他甚而又继续说:“我照过无数次像,但是,如果为我拍照的摄影师都把我的神情错过了,我的照片所保存的就将只是我的身份,而不是我的价值”……
邱吉尔(卡什摄)
弗朗西斯科瓦摄
  人像摄影的关键所在,就是对“美”的认识与理解。
  构图与用光不是美的本质,对人物的美化粉饰也不是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真”;“真”是基本底线。人像摄影的一切技艺皆是在“真”的基础上才能谈美,才有效。当然,你可以给被摄对象的外表进行化妆或修饰,可以使用服装道具,可以摆拍,但这种“弄虚作假”如果是必要的,那一定也是对表现人物内在精神气质的“真”有所帮助,否则就真成了弄虚作假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16:30:46 | 只看该作者
  日本人对人像摄影有个很恰当的词,叫“写真”。当然,这个词也得益于中国古代对人物肖像画的指称。写真写真,如果不真,反映不出那人的真实状态与消息,不是那个人,那还拍什么!
中国影星巩俐(马克-吕布摄)
画家毕加索(纽曼摄)
卡帕摄
  对人物眼神-表情-姿态的精准捕捉,是人像摄影的灵魂。尽管每个人都会有许多种眼神-表情-姿态,但总有一些是虚假的、做作的、不是他的,而是摄影师摆布或调动出来强加给他的,亦或是他自己的装腔作势。当然,如果社会以及观看者需要看到那人装腔作势的一面(尤其是公众人物),则另当别论。因为我们的理由很明确——如果“需要”!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16:31:17 | 只看该作者
虽然人像摄影好像离不开它最终的目的与用途,但我以为最终能表现并升腾为时代精神的人像,才是出色的。
《时代面孔》
  奥古斯特•桑德的《时代面孔》,告诉世人什么才是真实的德国人,而非经过政治包装后的假面。
黛安•阿勃丝摄
  黛安•阿勃丝所拍摄的畸形人,就是要表现常态中的畸形与畸形中的常态。而李晓斌的《上访者》让你关心的并非是那个衣衫褴褛的具体的某个人,而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与人民相信真理的不屈信念。萧全的《我们这一代》则准确凝固了八十年代中国文化精英们迥异而丰富的个人气质与精神内核……优秀的人像从来就不是人物的皮相,而是魂魄;从来就不是具体的“小我”,而是升腾的“大我”!
摄影家亚当斯(伊莫金-坎宁安摄)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16:32:02 | 只看该作者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理查德德-阿威顿摄)
上访者(李晓斌摄)
画家石鲁(李江树摄)

诗人食指(萧全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00:23 , Processed in 0.13226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