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2-1-6 22:25:1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是观念差距。企业观念的发展,本身要受制于企业经营的发展。现在,许多中国企业都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但在面临生存和发展的时候,这些企业的现状决定了它们无法去坚持品牌的追求。观念要建筑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对于主要追求生存和发展的企业而言,当碰到销量提升和品牌建设相矛盾的时候,它们肯定去抓销量。当然,很多时候品牌的提升也会带来销量的提升,但在两者不可得兼的时候,企业往往更注重销量。 问:消除这些差距有哪些有效的途径?
叶茂中:中外品牌有现实的差距,但中国企业并非无可作为。首先可以通过技术层面来弥补现有品牌的不足。进入网络时代以后,新技术的生成和推广大大加速,如果企业在技术的追求上有一定的成色,现有品牌就可以更深入地融入全世界的潮流中。华为在跟世界级的企业竞争的时候,它的技术就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华为在全球市场高的地位,主要就得益于它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在技术这个层面上,此时100年的企业跟5年的企业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可能华为的品牌还是逊色于国外同类企业的品牌,但是华为的技术可以淡化这个差距,同时带动品牌的发展。
当然分开来看,从传统的产业如服装业、餐饮业来说,国内的品牌还没有任何一个能跟华为在世界上的地位相若。例如中国的餐饮文化绵长悠远,全聚德也是中国餐饮的一个特色品牌,但为什么全聚德无法复制到全世界?从技术上来说,全聚德和麦当劳、肯德基的差距就在于,它无法解决标准化的问题。因为烤鸭有技术,技术的主导者是厨师,如果全聚德要开一万家的连锁店,就意味着它至少必须拥有一万名烤鸭师傅,这就比较难。所以,从技术上来说,中国的餐饮在技术的革命上没有做到位,因为无法解决复制的问题,也就无法做到全球连锁。但是,传统行业也可以转换思路,进行品牌困境的突破。还是从餐饮业来说,我们刚好有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这家企业就是“真功夫”连锁。“真功夫”原来叫“双种子”,是广东长安镇的一家企业,我们建议它利用蒸的技术,将所有的东西配料全都准备好,只要蒸三五分钟就可以了,通过蒸的方式,真功夫避开了关于厨师技术的问题,初步具备了全球连锁的可能。
此外,从品牌强化的角度看,当时我们认为,“双种子”这个品牌有问题,因为它的文化附加值比较低,如果要将这种餐饮连锁做到全球,必须对品牌进行革命。实际上,品牌管理关键就是要找到它的附加值,从全球连锁的发展趋势考虑,我们最终决定将中国的功夫文化和这种餐饮模式结合起来,将“双种子”改名为“真功夫”,并抢占了“李小龙”这个形象资源。
中国企业的品牌管理,最大的困境就是受制于企业实际。对于传统行业,可以尝试在技术上进行突破、转换思路,同时要善于结合中国的优势文化,在技术上和品牌的附加值含量上,双管齐下就比较容易成功。现在,“真功夫”已经复制到杭州、上海、北京等地,在全国拥有150多家分店,而且马上就要在香港上市了,还准备在美国设立第一家海外连锁店。
问:“真功夫”巧“傍”中国的功夫文化,强化了消费者的品牌认知。现在许多中国企业也热衷于“傍”体育,意欲通过体育营销提升品牌形象和影响力,您如何评价这种行为?
叶茂中:对于现在普遍处于弱势的中国品牌而言,“傍”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而且中国文化绵长深远,中国企业“傍”中国文化,也是企业提升品牌力的应有之义。我经常说国内企业要善于“傍”,比如中小企业不可能一夜之间塑造一个品牌,品牌是长期的,但是可以“傍”,最基本的如“傍”热点,“傍”得好的话,至少可以在短时期内迅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销量。“真功夫”背靠中国的功夫文化,而中国的功夫文化无论在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东南亚一带,甚至在全世界都是知名的,“傍”上功夫文化,就会给消费者一种历史的错觉,甚至让消费者自觉地将他们对李小龙的感情投射在这个餐饮品牌上。“真功夫”做的是中式餐饮,“傍”上功夫文化也透露了我们的野心,表现在名称上就是“真功夫”全球华人餐饮连锁,通过这个品牌,我们既想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全球连锁代表,也想以此为载体,进一步在全球推广中国的优势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