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孙双金:一心播撒读书的种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3 09:3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孙双金:一心播撒读书的种子  2011年11月30日  作者:孙双金   来源:教育新闻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特级教师,“情智教育”、“情智语文”倡导者,活跃在“市民讲堂”等公益活动中,引领者一座城市的书香家庭行动。

  推荐理由

  他在课堂上的潇洒、大气与诗意,他在演讲时的激情、博学与睿智,都让人不得不欣然感佩。他行走在推动儿童阅读之路上的那一个坚定的身影,也是他人生值得品读的篇章。

  他是一位痴迷于读书的校长。他常说:“读书赋予了我灵气,读书赋予了我灵感,读书赋予了我智慧,在读书中我找到了当校长的感觉和快乐。”他,1981年从教,1989年在全国首届中青年阅读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992年走上校长工作岗位。近30年了,他从来没有放弃对语文教学的研究与探索。结束繁忙一天之后的一盏青灯下,总有他与书籍相伴的身影:教《走近李白》,他读《李白诗选》、《唐诗的故事》、《大唐史话》;教《论语》,他读《论语别裁》、《论语今读》、《论语讲义》、《论语故事》、《孔子这个人》……这一切,让他的思想之根深深地扎在优秀文化的沃土之上,让他的课堂总是充满了馥郁的书香。他读孔子、孟子,朱熹、蔡元培、陶行知……他在书中与他们对话,这一个个闪耀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名字,让他坚定地汲取并践行着中国教育思想的精华;他读赫尔巴特、卢梭、杜威、皮亚杰、布鲁姆……在世界经典教育学、心理学著作中孜孜不倦地摸索教育的规律,领悟教育的真谛;他读苏格拉底、柏拉图、蒙田、培根、罗素……让哲学和美学滋养自己的生命,追求自己的人生从“物质人生”走向“艺术人生”,乃至“宗教人生”的美好境界。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09:35:52 | 只看该作者
他热情地号召身边的教师阅读。他坚信,一个能够不断进步的优秀教师,一定是“以内养外”、“内外兼修”的。教师就像一棵大树,繁茂的枝叶和累累的硕果必定只能来自于深深的根系:那是文化之根、专业之根、素养之根。在他的倡导下,北京东路小学建立了“网络期刊资源库”,让教师享受便捷优质的阅读资源;建立了教师读书时空序列,让教师有时间和有精力去思考与对话,延展、丰富教师的阅读体验。源于多年来他的这些坚持,学校的老师们亲近阅读、热爱阅读,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
  他有一个梦想,让孩子们能够在小学语文学习的天地里快乐成长,成为情智和谐发展、人格健全的大写的“人”。为此,他大胆重构小学语文课程体系,响亮地提出“12岁以前的语文”的教育主张。他极力倡导,要在最重要的人生春季,投下“国学经典、诗歌经典和儿童文学经典”语文学习的“三大石块”。这声音一经发出,立刻引起全国小语人的关注。他主持编写了校本教材《12岁以前的语文》,精选了造就君子气质的国学经典,涵养民族气质的诗歌经典,培养想象力和童心童趣的儿童文学经典。教材出版后,立刻受到了孩子、教师和家长的欢迎。

  在北京东路小学,孩子们晨间的读书声和午间的持续默读时光,已经成为一道绝美的校园风景,这风景更延伸到了孩子们家里的那一盏盏温暖的灯光下。在北京东路小学,每年的童话月、诗歌节、亲子经典诵读会等一系列读书活动已经成为令人羡慕的校园文化。

  他还走出校门,活跃在“市民讲堂”等公益活动中,不倦地倡导着一座城市的书香家庭行动。他推动读书的身影,还执著地穿梭于全国各地。短短两年时间,已有浙江、山东、河南、新疆等10多省份的60多所学校,近2 0万学生踊跃加盟实验,共同研究“12岁以前的语文”教育,研究“情智语文”教育主张下的儿童阅读。

  童年的阅读和语文教育,能够以“情感”和“智慧”的发展为孩子的一生奠基,是他毕生的梦想。他无悔前行的身影,将会一直走在这条圆梦的路上。

  读书感悟

  其一:人生读书童年始。

  童年是什么?童年是一张白纸,童年是人生的处女地,童年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童年是读书最好的时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书对童年的滋润是春风化雨入心田。童年的心灵最为纯净,最具可塑性,此时播下的种子长出的禾苗最茁壮,开出的花儿最美丽。童年之记,如石上之刻;青年之记,如木上之刻;老年之记,如沙上之刻。童年的记忆,是一辈子的记忆;成年的记忆,是一阵子的记忆。为了孩子的美好人生,幸福人生,让我们从童年开始,走向快乐的读书人生吧。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09:36:21 | 只看该作者
其二:经典诵读,为读书人生打底色。
  当今世界,书籍浩如烟海,稍不留神我们就会淹没在书籍的海洋里不能自拔。成人,还有理性的支配,那儿童呢?当然需要我们成人的指引。我认为在人生起步阶段,当以经典诵读为本,在诵读经典中奠定人生的高度和品质。

  童年的语文,是经典的语文,种子的语文,为一辈子奠基的语文。我认为,知识是分为“根的知识”和“叶的知识”。“根的知识”,植入心灵后能生长出新的知识,而“叶的知识”是不能再生的。经典诵读,植入的是有根有魂的文化,这样的文化能生根,能生长,能繁育,能结出硕大的果实。经典诵读,决定人生起步的品位。读一流作品能使人达到二流水平。读三流的作品,人生将永远不入流啊!

  其三:成功,就是比别人多读一本书。

  成功,是每个人的追求和向往。可怎么走向成功呢?有人寻找捷径,渴望一觉醒来就成名;有人想入非非,幻想天上掉下馅饼;有人怨自己没有好爸爸,没有成为官二代、富二代。我的体悟是:读书,助你走向成功。孔子曰:“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吾尝终日而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多读一本书,要做到“三学”:博学,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我认为教育工作者要广泛地阅读,要读本专业的书,要读大教育的书,要读哲学美学的书,要读多方面的杂书。我认为:“杂家”加“专家”才能等于“大家。活学,化人为己,学以致用。学习为了什么?为了充活人生,提升境界;为了指导工作,享受工作;为了滋养心灵,宁静致远。学习是为了人生,为了工作,为了生活,为了灵魂。一句话,学以致用,为之活学。书读多了,书读活了,你就能有滋有味享受人生。乐学,手不释卷,以学为乐。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孔子“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陶公和孔子的读书人生多么潇洒,多么令人向往啊!如果您达到如此境界,还愁您的人生不够成功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02:32 , Processed in 0.1967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