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越来越多的儿童开始尝试用手机阅读。 顾宏 摄 |
|
| 六一特刊·关注儿童阅读
向还没有形成持续阅读热情的孩子推荐图书,是一项非常需要功底和技巧的工作。作为教师和父母,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知道他们的兴趣和关注点所在,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并推荐此刻他们最需要的书,是阅读引导的关键。
■徐冬梅
最近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17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2.7%,比2009年的79.0%增长了3.7个百分点。这是一件值得欢欣鼓舞的事情。我想,这个增长跟儿童阅读推广的蓬勃发展有关。因为跟成年人相比,儿童阅读习惯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的引导,电视、电脑、游戏等等很容易跟我们抢夺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阅读的儿童。
持续性的阅读热情只能来自于阅读本身
【没有充分体验过阅读快感、没有养成主动阅读习惯的孩子,用再多的方法鼓励他阅读,或者惩罚他的不阅读,都是无济于事的。】
持续性的阅读热情从哪里来?只能来自于阅读本身,来自于阅读过程中的精神愉悦。成人如此,儿童也是如此。没有充分体验过阅读快感、养成主动阅读习惯的孩子,你用再多的方法鼓励他阅读,或者惩罚他的不阅读,都是无济于事的。
一般情况下,阅读的儿童来自阅读的家庭。培养阅读种子的第一步就是要让他们有亲近图书的环境和机会。家庭藏书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做一个更为细致的调查并进行对比研究,一定可以发现,藏书越多的家庭,孩子的阅读习惯越好,阅读量越大。家庭应该有比较丰富的并且质量较好的藏书,而且不是被锁在书柜里当作装点,而是无处不在,书桌上、沙发上、床头,甚至厕所里。要为儿童选择适宜的图书,不仅有他现在想读的、爱读的书,也应该有他暂时还读不了的书,并且允许甚至欣赏儿童阅读的“反刍”行为。大多数孩子有这样的“阅读反刍”。他们到了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会偶尔翻出幼儿园或者小学低年级时读过的一些书,重新阅读。很多父母看到这么大的孩子,突然捧起那么幼稚的书读,往往会呵斥和责备。其实对于儿童来说,这样的时光很重要,他们其实是在享受和重温自己的阅读童年、阅读的心情和阅读的感觉。
有经验的家长都知道,让孩子拥有持续阅读热情的诀窍在于对孩子阅读的陪伴,在于那些令人难忘的“亲子共读”时光。儿童的阅读不是从独立阅读开始的,不是从自己捧起书本识字开始的,而是从听读开始的,从家长读书给自己听开始的。《朗读手册》是一本美国的百万畅销书,其实就是一本详细探讨如何在家庭中大声读给孩子听,以让儿童成为一个阅读者的亲子共读指导书。大声读给孩子听最适合没有独立阅读能力的学龄前儿童和识字不多的学龄初儿童。孩子在快乐的亲子共读中所享受的愉悦,不仅包括从书本中获得知识的愉悦感,更有亲子交流、共同分享的深层情感愉悦。除了读书给孩子听,如果能和孩子就阅读的图书讨论一些话题,将更好地激发儿童阅读的乐趣。大力推广亲子共读,培养读书给孩子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让更多的家庭享受亲子阅读的乐趣,是儿童阅读推广,培养读书种子,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
和孩子共同享受阅读,而不要仅仅把阅读当作任务布置。“你今天怎么不读书啊?”“你这周必须读完这本书!”“你每天必须读完30页!”这样生硬的任务式的催逼,不仅不能提升儿童的阅读兴趣,反而会引起他们对阅读的反感。
拥有自己的阅读生活的父母更能培养有持续阅读热情的孩子。父母经常捧起自己喜欢的图书津津有味地阅读,而不是到家就打开电视或者电脑,一定会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之间能够就自己阅读的书展开一些交流和探讨,或者有意地请孩子参与进行一些适度的探讨,会更有效地激发儿童的阅读热情。
每位教师都可以成为儿童阅读的推动者
【实践证明,与家庭相比,在班级中由教师引领的诵读更容易实现,其效果也更好。】
如果你是一位教师,而且是一位热心于儿童阅读的“点灯人”,那么你的学生无疑是幸福的。其实只要有一颗心,每位教师都可以成为一个为儿童开启阅读之门、点亮心灵之灯的人。
儿童从家庭来到学校,有些可能有丰富的亲子共读的体验,有的可能根本没有。你面对的孩子在词汇量、理解能力、阅读兴趣、情感体验等方面可能有着极大的差异。但别灰心,在教室里,让孩子持续爱上阅读有非常好的条件。其中教师在儿童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和班集体的环境,是培养阅读种子的两个最好的法宝。
权威地位意味着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例如教师可以约定,每天踏着晨光走进教室的第一时间就是诵读时间。实践证明,有老师带领的坚持不懈的诵读,在班级实现的可能性和效果都要远远大于家庭。孩子们一起诵读经典文本、诗性文本时形成的场,精神共振得到的愉悦感远远大于一个人诵读时获得的快感。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每天或者每周给孩子们讲述图画书,或者大声读整本书给孩子听。即使到了中高年级,孩子们还是很乐于一起聆听教师的朗读,当然这样宝贵的时间你最好选择《柳林风声》、《妈妈走了》、《铁路边的孩子们》等作品,这些经典作品有一定的深度,有相当的内涵,更适合朗读。
你也可以组织孩子们共读一本书,然后在班上开一节阅读交流会来分享和讨论。孩子对同一本书的故事、人物、主题、语言可能有各不相同的阅读体验。在共同阅读的前提下,孩子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对话情境,而且这个情境比单篇的教材更有对话的张力和空间,班集体以及老师就这些书展开的平等的丰富的对话,是让儿童享受阅读的快乐、丰富情感、提升阅读兴趣最好的途径。
这次的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小学生最喜欢的三种图书类型依次是:1.作文精选,占20.8%;2.卡通漫画,占18.4%;3.童话寓言,占13.1%。这个结果提示我们,儿童阅读推广依然任重而道远。在大多数农村小学,包括不少城市学校,如果教师不指导,让孩子们带书到班上来阅读,大多数孩子带的书就是作文书、卡通漫画书和一些流行的儿童读物。孩子们真的喜欢读作文书吗?还是根本没有好书可读,难以体会真正的阅读快乐?卡通漫画也有一些经典的优秀作品,流行的畅销儿童读物也不是不可以阅读,但这些就是儿童的阅读个性吗?尊重儿童就是完全放纵儿童吗?
不同孩子有不同的阅读个性
【从图画书阅读起步,是比较可靠的培养良好阅读趣味的方法。发现、尊重并发展儿童的阅读个性和引导儿童的阅读趣味并不矛盾。】
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精神个体,他们的个性不同,爱好不同,阅读兴趣也是不一样的。发现、尊重并发展儿童的阅读个性和引导儿童的阅读趣味并不矛盾。儿童文学阅读是儿童最基本的阅读,所有的孩子都是跟文学天然亲近的。从图画书阅读起步,是比较可靠的培养良好阅读趣味的方法。
图画书的引进已经越来越繁荣了。总体而言,图画书的质量要远远超过卡通漫画书。儿童文学也很丰富,可以从一些更贴近儿童生活的儿童故事、优美动人的童话开始让儿童阅读。例如《小姐姐克拉拉》、王淑芬的《君伟上小学》、汤素兰的“笨狼故事系列”,等等。童话是女孩最喜欢阅读的文体。世界经典童话也很多,例如《夏洛的网》、《安徒生童话》、《小狐狸阿权》,等等。
男孩的阅读兴趣可能更难培养一些,男孩也更容易被动画片、电子游戏所吸引,需要用更长的时间给男孩读书。而且给他们大声读的书,或者推荐他们读的文学图书,应该更具有动作性,例如达尔的书,西顿的动物故事,《淘气包尼古拉》,《纳尼亚传奇》等。男孩同样喜欢科普阅读,《神奇校车》、《男孩的科学冒险书》、《万物简史》、《希利尔讲世界史》、《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等,这样的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向他们推荐。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读一点哲学的启蒙书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大好处的。这几年,《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经典大师哲学绘本》等的出版,让儿童的哲学阅读有了可能性。
实际上,向还没有形成持续阅读热情的孩子推荐好的图书,是非常需要功底和技巧的工作。作为父母和教师,最核心的还是对孩子的观察和把握。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知道他的兴趣和关注点所在,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向孩子推荐他此刻最需要的书,是阅读引导的关键。和孩子一起阅读,跟孩子平等地交流,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欣赏,让孩子在阅读中不断体验阅读的快乐,是培养具有持续阅读热情的孩子的有效途径。在一段比较饱满的阅读后,适当地体验一下阅读饥渴,体会一下没有合适的书可读的饥渴感,也算是一个必要的招数。
(作者系亲近母语研究院创始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