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不提问是最可怕的教育
--------------------------------------------------------------------------------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在学校,老师最喜欢一听课就懂、一看书就会的学生,但我的观点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从不提问、一问不知的学习,是最可怕的教育。”
10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吴瑞华教授做客华农附中时给在座老师提了个醒:“能主动提问的学生,最该在全班鼓励和提倡。”
找准规律 两秒钟记住8个怪图
10日下午2时30分,吴瑞华在华农附中给近600名师生讲解什么才是正确高效的学习。会场上,吴老给出8个奇怪的图形,让师生们五秒钟快速记忆,然后画出图形,却无一人答出。“傻瓜才一个一个死记硬背,第一个图片是M,第二个是个圆形加横线,第三个图是个8……”说完,吴教授截取出这组图案的另一半,在座所有师生“哦”一下全明白了,另一半图案显示为阿拉伯数字1至8,折叠后即为8个最先显示的复杂图案。
“任何复杂的事物都有规律可循,找准规律后,学习便是一件轻松的事。”吴瑞华说,像这8个怪图,只要找准其中一半显示的是1至8的数字后,两秒钟内保证终生不忘。
580名中学生无人读过3遍教材
“很多学生在老师眼里是好孩子,在我看来却未必。”吴瑞华对到场的580名初高中学生做了一个调查:不管什么教材,看过三遍的请举手。问完后,会场异常安静,无一学生自告奋勇举手示意。“看过两遍的请举手。”吴老进一步追问,坐在后排的一名学生终举起了右手。
吴瑞华称,初二以上的中学生,至少要阅读教材两遍以上,“对我这一提法,部分数理化老师可能不大认同,但阅读教材绝对比做题更重要这个命题绝对成立。”
老师一讲学生就懂,一看参考书就会,说明学生接受能力强,但如果合上书后从不提问,或是一问三不知,这样的学习是最可怕的事。吴瑞华打比喻说,学习好比吃饭,消化是学生自己的事,老师和家长不能代劳,只能在消化不良时,给学生一粒良药促消化。
会阅读教材的学生才是会学习的人。要通过阅读教材总结出关键词,举一反三,利用图表和提纲触类旁通,把知识形成一个庞大的系统,牢牢地刻在脑子里,时间再久也无法夺走。
各科平衡基础上 要培养兴趣点
互动环节中,一名初中女生提问:“我是一名没有特长的女孩,但很想成为成功人士,请问如何发展?”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说明学生在思考,有想法,并想改变现状。”吴瑞华告诉这位女生,不要太自卑,父母和老师要多多表扬孩子,同学间也要相互鼓励,特长也是在自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吴瑞华说,在升学率的大环境下,学校、老师、家长都希望学生各科优异,均衡发展,不要跛腿,但他个人认为过于均衡的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后,不会走得太远。
“学习也要讲究个性化,平衡的基础上,也要有自己的偏好和兴趣点,不要让考试遮住了中学生的眼睛,否则进入大学后,学生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吴瑞华建议,中学生不妨在学习之余,多问几个我到底喜欢什么?什么是我最感兴趣的东西?
对高二、高三学生,吴瑞华建议家长和老师,少在学生面前提“应该”两字,多一些尊重现实,把高考的现实情况利弊得失分析给孩子听,让他们自己权衡、自觉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