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语文园地里潇洒行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20 03:3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语文园地里潇洒行走

——读《张祖庆讲语文》

桐乡 许丹红



寒意萧瑟的冬晚,手握一卷《张祖庆讲语文》,茉莉花茶轻轻飘逸的香味氲氤着书房,徜徉在祖庆老师用多年的行走编织的色彩斑斓的语文园地里,我仿佛进入了一个鸟语花香、燕舞鹰啼的美好的春天:这里是一处生机盎然的语言文字的丛林,这里是一片绿意葱茏的语文世界的草荫;这里是一簇蓬勃向上的智慧结晶的花朵,姹紫嫣红……透过祖庆老师那睿智丰富的文字,品味、涵咏、吟诵,咀嚼,有限的文字被无限的拉长。泰戈尔说:“进入图书馆,我们伫立在千百条道路的交叉点上。有的路通往无边的海洋,有的路通往延绵的山脉,有的路向幽深的心底伸展。不管你朝哪个方向奔跑,都不会遇到障碍。在这小小的地方,软禁着人的自我解放……”

我相信读书就是一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相互邀约,翻开书,聆听着文字里欢纵着的美妙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汇入了自我之海,交汇、碰撞、升腾,有的沉入了海底,融到了血液里;有的浮上了水面,还处于待融合状态,还有的化成了泡沫,倏忽飘散……



行者如歌

我是一个行者

朱永新

我是一个行者

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

我的脸上带着笑容

我的心中充满阳光

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

理想、智慧、激情、诗意和力量

……

我是一个行者

跋山涉水,在教育的路上

我的使命是探索,是发现

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寻找风景

我用生命去融化,去燃烧

使平凡流逝的岁月充满春光

……

我是一个行者

日夜兼程,在教育的路上

遍访教育名胜、饱饮世纪风光

我要把游记献给我的母亲

我要把幸福溶进我的天堂

我相信,五千年的文明一定会再度辉煌

……

每每读这诗,我的心底被软软的泅渡。多少的意志,多少的付出,多少不为人知的跋涉,才化为了“行者”这两个看似简单却字字千斤的字。屡屡看《西游记》,更是对悟空“行者”之法号有更深的阐悟。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此刻,我与祖庆老师的文字相遇:《从海岛抵达天堂》,从远离大陆的龙门海岛的初初教海起航,到现如今杭城乃至全国的深海遨游,祖庆老师一路走来,风尘仆仆,日夜兼程,世俗的风沙、职业倦怠和外界的纷争,阻挠不了他前进的步伐,那一步一步前进的脚印里,写满着他生命的探索,追求的燃烧,智慧的碰撞,激情的迸射,诗意的流淌。平凡的日子,因为有了不平凡的追求,而分外的精彩。

看祖庆老师,从海岛一路走向省城,他说,“我走得好辛苦,也走得好塌实。”离老家不远的镇中心到城关A校到B校,这之间并不是一路红毯铺就,乐曲高唱,他说,“那时,我常常有一种住在冰窖里的感觉,直往下坠,又空虚,经常有无数寒针从十指飞速地游向心脏,让我的心猛的一颤。”这一段话,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他曾经在失落时刻的心灵写真。即使在“心灵最黑暗的时候”,他抓住了一句话“如果周围一片黑暗我就点亮自己,哪怕只是一星烛光。”这样的信念,这样的执著为他打开了心灵的一扇窗户,迎来了职业生涯发展的黄金时期。真所谓,宠辱得失之间自由穿梭,既不妄自尊大,亦不妄自菲薄,一蓑烟雨任平生,才会真正欣赏到“门前风景雨来佳”的怡然之妙。

“为了理想我宁愿忍受寂寞,饮尽那份孤独,抖落一地的尘土,踏上遥远的路途,满怀痴情追求我的梦想……”祖庆老师一路成长历程,不是一曲实实在在的《三百六十五里》之歌吗?这不是一位一路潇洒歌唱着的行者吗?

看云说,任何的读书实则就是读自己。我不想再忏悔曾经多少的时光流连在舞厅旋转灯光的迷离和韩剧的悲欢离聚中……读一个人的一路成长的历程,就是在听一曲励志之歌,点点的文字,恰似在漆黑的夜晚里,看到一颗闪亮的星辰,指引着心灵从此岸向彼岸泅渡,也许遥远,也许艰难,但泅渡的过程便是一次精神涅磐的完成。

这是书籍深深打动我之地方。

                                     行者如痴

在语文园地里,祖庆老师无疑是一位“长袖善舞”的舞者,他痴迷地挥舞着智慧的汗水,潇洒地纵舞。

他追求简约丰满的课堂,倡导“原生态作文教学”,提出了“牧养想象”的概念,而他的课堂正是体现他追求的完满宣泄。

沉醉在祖庆老师的课堂里,一读再读他的课堂实录,折服于他精湛的教育艺术,文本处理点的深华,独特的文本解读……长虹如练,气闲定静,潇洒实在,却似腰鼓之落声铿锵有力,又似太极之虚空了无。有招却也无招。无招中却也有招,他的课堂能学,可学,但难以学到其精骸和气度。

眼前我不禁浮现出第一次读到祖庆老师课堂实录时的震撼——

那该是2006年的秋季吧,在教育在线的“语文沙龙”里,我看到一个《我盼春天的荠菜》的课堂实录转贴。出于好奇,我点开阅读。遂而,再也不能移开眼睛,那一刻,完全可以用“惊艳”两个字来形容。《我盼春天的荠菜》这个文本我已上过三回,但是,我真的不知道居然可以地去处理这个文本,让作者、读者、引领者的心如此慰贴地相融在一起。从那时起,我就深深地记住了“张祖庆”三个字。也搜集了比如《詹天佑》、《忆江南》等课堂实录细细观摩。

综观祖庆老师的课堂,既行云流水、潇洒奔放又感情细腻,正如古诗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他的课堂导语和结语总是那么的睿智与亲切,又是那么的别拘一格;他的设计简洁明了,善于挖掘文本的特点,正如他所说的“语文教师理应凭着自己对语言的独特感受,带领学生走进语文精微隐秘的深处,指点学生发现并欣赏琳琅满目的语言世界,进而将自己的言语睿智传递给他们,唤醒他们沉睡的言语的感觉,点燃他们的言语悟性和灵性,使他们逐渐获得言语领悟能力和创造能力。”他总能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切入点,在情感上得到学生的共鸣……可惜,我的文字太贫瘠,描述不了祖庆老师课堂的精美绝伦。况且,我看到的只是文字课堂,我相信,亲历课堂现场“场”的磁性更足。

周一贯说:在当今浙江年轻语文教师中,张祖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我想,这一个不可忽视,不是一蹴而就,是祖庆老师多年来对语文的痴迷、眷恋、斟酌、学习、反思、创造、笔耕,才造就了今日的“非同凡响”。

这是书籍又一深深打动我之地方。
2#
发表于 2012-6-15 20:39:56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6-15 20:42:01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第一次获得发言的资格,细读了你的文字,虽然我浅薄,不知道张祖庆老师是何许人也,但是,从你对他的描述中,我知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因为你的文字是如此典雅,也许,这就是评和书相得益彰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02:12 , Processed in 0.11264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