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窗外的风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20 03:3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窗外的风景(1)

              ——吴忠豪先生新著《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读后有感

                                                     张祖庆

让我们先来分享一份四年级作文考题。

这份考题共有三种类型的作文各一篇,每篇作文测试时间为25分钟。

(一)虚构作文。(40%)

                          描述不同寻常的一天

      想象一下,一天早上你起床后去吃早饭,下面是你在餐桌上看到的东西(图一)

      你十分惊奇。随后,你向窗外望去看到了下面的场景(图二)。

      写一则名为《这不同寻常的一天》的故事,记录你睡觉前的这一天发生的事情。

        

图一  (早餐桌上的云朵做面包)        图二(天空下起了星星雨)

     (二)写实作文。(35%)

                           描述你的午餐时间

     描述一次你在学校的午餐时间。描述时要使得那些没有和你在学校共进午餐的人可以知道你在哪里进餐的、你的午餐是怎么样进行的。

     (三)说理作文。(25%)

                           说服图书管理员

    试想下面这个情况发生了:

学校图书馆中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丢失了。这本书你可能想要反复阅读,或者这本书是你的老师或者父母曾读给你听过,而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并未决定是否要再次购入这本书。

写一封信给学校图书管理员,说服他再购入一本。在你的信中给出足够多的理由来说明学校图书馆应保存此书。

   这份作文试题,是否让你怦然心动?至少我,在看到的一刹那,有一种马上印发给自己班里孩子尝试的冲动。这样别出心裁的试卷,出自哪位高人之手?为何要考三种截然不同的文体?支持这份试卷的语文教育理念又有哪些?也许,你会冒出这样那样的问题。确实,一份好试卷会让人回味再三、爱不释手。

这份试卷,选自吴忠豪先生新著《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一书。此书是吴先生最近的力作。该书对英、法、美、俄、日、新加坡等国家母语教育规律的认识,以及母语课程的理念与实践(如课程设置形态、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做了比较科学的研究。上述所呈现的是美国“全国教育进步评估”测评体系2002年作文测试四年级题目。窥一斑而知全豹,也许我们能从这道试题里,读懂外国小学作文教学与评价极有意义的信息。

    相比于中国的作文考试,这份试卷有如下的特征:

   1.重视考查各种文体的写作经验。NAEP四年级写作试题的最大特点,就是文体写作经验的考查。在咱们中国,作文考试通常考一篇作文,要么考记叙文,要么考看图作文,当然也可以写信、写读书笔记,但反正考查一种文体写作。而这份试卷考查的居然是三种文体,既有虚构作文,又有写实作文,还要求以写信的方式写一篇说理文。这份试卷的导向非常明确,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足够的文体写作经验。考试是对教学的一种评估,这份试卷和美国的写作教学目标是十分吻合的。美国纽约市奥尔巴尼《小学英语课程说明》中明文列出“写作文体经验”,里边详细又具体地列出各个年级学生要求学习的文体,初步统计6年级要求写作的文体超过17种。

     2.强调和突出学生创造能力和想象力的发挥。从三种文体所占的比例可以看出,虚构作文所占的比重最高,达到了40%,而说理文的比重为25%。这一比例非常明显地表达了美国作文教学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取向,就是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欧美作文教材经常有将作文分成虚构作文和写实作文的现象。明确要求学生编写故事、寓言、童话,创作小剧本等作为虚构作文指导内容,而将写信,写日记、写自述、写读书笔记等等作为写实作文内容。这种文体划分,和我们的所理解的记叙文、想象作文很大区别,对我们厘清长期以来纠缠不清的作文究竟该写实还是写虚的问题很有启示。

   3.作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测试题目从学生的思维、心理、生活等实际出发,从日常的具体的事物和细节入手,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描述学生的午餐时间取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校生活密切相关;说服图书管理员买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反映的也是学习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的阅读活动。命题者在写作内容上尽量减少障碍,而又能给学生选材留出更多的空间,这样测试出的成绩能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学生不至于因为选材困难而造成作文成绩低下。这和叶圣陶早期提出的“应需”作文的理念,何其惊人地一致!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份试卷见出教育理念。这份试卷,不是偶然的,而是整个美国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然。

作文教学是各国母语教学很重要的一翼。考察外国小学语文教学,我们还可以发现:他们的教学,在理论研究,教学目标,以及作文文体、作文指导策略等诸多层面,都与我国有很大的差别。吴忠豪先生在此书中,对这些问题有深入的解析。

    该书第五章详细地介绍了国外作文教学的目标、文体、指导方法。看完第五章,我有这么几点深刻的印象与体会:

    1.外国小学作文教学地位比国内作文教学地位高得多。英国语文课程非常重视写作目的。“为多种目的而写作”、“针对写作目的用适当的方式去组织内容”、“针对写作目的和预期读者,采用合适的文章体式。”法国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教学大纲与训令》更是明确地提出,把“使学生能够正确和清晰地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作为法语教育的第一个目标。美国母语教育也非常重视表达,强调通过每日连贯的教学,培养学生在读、写、说、听方面的自信心和生动性。日本国语课程则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日本《小学国语学习指导纲要》的课程总目标,将“适当地表达国语能力”放在“正确地理解国语能力”之前,这和我国的母语教学取向不一致。我语文教学历来将“理解”置于“表达”之前,而日本却先提“表达”后提“理解”。反映在教材编写上,日本的作文教程,篇幅比阅读教程多得多。吴教授在关于教材的一章中,列举了日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整单元的课文,阅读居然可以只有一篇课文,而作文却有20多页;有的单元,更是一篇课文都没有。从教材的比重,可以推断日本语文教育对言语表达训练的重视。“坚持言语教育立场的国语教育”是日本语文教育的主要理念。这不由让我们想起已故语文教育大家黎锦熙先生所提出的“以写作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体系的大胆尝试。一度时期,我国语文界开展了“以写的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实验,尽管效果非常好,但和当时的主流教育观念相左,中途夭折。在语文教育问题积重难返的今天,我们是否有必要深刻反省长期以来“以阅读为中心”的语文教育体系,进而尝试建构以“言语生命动力学激发”(潘新和先生观点)为核心的语文教育新体系?当然,这有赖于语文界有识之士的勇气和魄力。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则可以从外国作文教学理念与实际操作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大胆开展作文教学实践与研究。

2.国外作文教学非常强调读者意识,这又是有别于我国作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文章的主要功能是用书面文字进行社会交际。日本等国家将写作教学“培养读者意识”作为作文教学的第一个重要目标。他们认为,写作必须要有读者意识。吴教授在其中一章提到“如关于旅游,若写给父母看,就要以汇报为目的;写给兄弟看,主要以介绍为目的;写给游客看,则要以愉悦为目的了。对象不同,目的不同,表达方式自然会不一样了。”因此,日本的作文教学,从低段起,就要求学生“考虑写作的对象和目的”;中年段和高年段也分别提出了“依据对象和目的进行写作”,“要考虑依据目的和意图,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事实上,关注交际目的,增强读者意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社会参与的意识,亦即解决了“为什么写”的问题。反观我们的作文教学,读者意识非常单薄,作文往往就是为老师而写。老师和自己,是作文的唯一读者。如此一来,学生就不去关注阅读对象,其写作的目的性也就非常模糊了,写作教学的低效也可想而知了。因此,让学生确立“为读者而写”的写作信念,将是重建写作教学秩序的一个突破口。江苏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可喜的探索。

3.外国作文教学非常重视写作方法和技术的指导,突出“自能作文”能力的培养。日本写作教学除了重视学生的文体经验和读者意识,还非常重视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指导。纵观日本各年段写作教学内容,可以完整地整理出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写作方法系列。

年段
写作方法与技术指导要领

低年段
根据对象和目的,收集资料,写出简单的提纲,注意词汇和句子的连接。

中年段
依据对象和目的,收集并选择资料,考虑段落间的互相关系。明确所要写的事情中心。

高年段
依据目的和意图,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综观全局整理些作内容,考虑文章在结构上的效果。考虑详写和简写的方法,提高表达效果。


从此表可以看出,日本作文教学中写作方法指导非常系统。而具体到每次作文训练的点,日本作文教材所呈现的程序性知识,更是值得我国作文教材借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19:10 , Processed in 0.12265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