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种美丽,叫细节/王国强
http://blog.cersp.com/7946345/1546575.aspx
魏书生老师曾说过:“我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教师。我总觉得,做老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而我认为,当班主任,不抓住班级管理中的细节,不把生活中的细节放大,品味,咀嚼,就很难把班级工作做好,也就枉为“班主任”这一神圣称号了!
一颗流星能划破夜空的沉寂,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在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能反映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小小的动作,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一句看似平常的话,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因此,细节不细,小事不小。殊不知,有一种美丽,叫细节;有一种感动,叫细节;有一种艺术,叫细节!
现从我十几年的班主任经历中撷取三个片段,权作自己的一点儿不成熟的感受与体悟吧。
孩子,我就是你爸爸……
语文课上,我和学生正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他们一个个“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多么令人欣慰的场景呀!正当我心满意得时,却传来了一声浓重的呼噜声。肯定有人“神游三国”了!顿时,全班哄堂大笑。刚才的课堂氛围早就跑到九霄云外去了!一股怒气即刻冲上我的心头!
噔!一个健步,我窜到了那个“肇事者”――一个沉默寡言且学习吃力的学生――身旁。“刘先!给我站起来!”一声“巨雷”响彻教室!教室里马上变得鸦雀无声了。谁知,这家伙睡得正香,竟然纹丝不动!我更生气了,像一头发怒的豹子。“听到没有!”当我再次发号施令时,耳边传来了几声咿呀的梦语:“爸爸……不要……扔下我……”“爸爸……你快回来吧……”“爸爸…………想你……”俗话说,梦为心声。他家里一定有鲜为人知的“隐情”!此时,我的表情和动作被定格了。我没有再歇斯底里地叫嚣。我为刚才的冲动而后悔!同学们也都大吃一惊,一个个目瞪口呆!我在他身旁坐下来,把手放在了他的小脑袋上,一边抚摸着,一边轻轻地说:“孩子,爸爸不会离开你的,放心吧!”。此刻,他并没有醒来,脸上却泛起了一片红云。我示意同学们保持安静:“大家不要打搅他,让他睡吧!”后半节课,大家都小心翼翼,生怕弄出动静,把他吵醒。
一阵急促的铃声,划破了寂静的幕布!看得出,每个人都对这突如其来的“噪音”表示反感。我们的这个“摇篮中的婴儿”被搅醒了!他揉着惺忪的眼睛,东张西望。看到大家都笑眯眯地看着他,他突然睁大了惊恐的眼睛:“坏了!闯祸了!”他立即站起来,两颊像燃烧的火把。我微笑着说:“刘先,没事的,跟我到办公室来一趟。”
他耷拉着脑袋,慢吞吞地走进办公室,看来还没有从刚才的惊吓中缓过神来。
“老师……我…错了……”
“为什么这样说呀?”我笑着问。
“我……不该……上课……睡觉……”
“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能说说你为什么睡觉吗?”
经过一番了解,我才知道:他是个留守儿童,跟着奶奶生活。父母去外地打工了,一年半载回不来一次。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想起了父母。这几天,这种思念愈发强烈,以至于晚上久久不能入睡。昨晚,他竟然在床上“折腾”了大半宿。于是就有了今天课堂上的这一幕。
听到这里,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由于刚接过这个班,对很多情况不太了解。以至于忽略了更应该关心的孩子。我站起来说:“孩子,我就是你爸爸!以后我会给您弥补上缺失的父爱!”谁知,他竟扑到我怀里,喊了一声“爸爸”,接着便呜呜地哭了起来。
下午放学后,我把他留下,为他补上了今天落下的课。
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到他家帮他温习功课。我也时常把他叫到自己家里,让他和我的女儿一起做作业,一起游戏;和我们全家坐在一起共度晚餐,感受家庭的温暖。没多长时间,他变得开朗多了,学习成绩也进步很快。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为了谋生,走入城市,而把他们年幼的孩子留在了家中,因而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他们的习惯养成、学习成绩等方面也受到严重的冲击,一些人甚至会走上犯罪道路。
因此,“留守儿童”现象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更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我们教师要勇于担起这副重担,让他们缺失的父爱和母爱得到弥补,让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监管力度不再弱化,让隔代情结的溺爱不再拥有。而要做到这些,并非难事。工作中,往往我们一个认可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句由衷的赞美、一个亲切的拥抱,对他们来说都尤为重要,都能让他们倍感温暖。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吧!
同学们,请往前多走一步
自从班内发起“拣拾废纸”活动以来,收到了极为明显的效果。原先是一天两次打扫教室还垃圾遍地;现在变为一天一次,地面却洁净如新。通过“拣拾”,同学们体会到了弯腰的辛苦,而避免辛苦的最好办法是不乱扔。更难能可贵的是,“随手丢掉的是品质,弯腰捡起的是美德”的观念已渐渐内化为他们的行为。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同学们身边的废纸不见了,课桌的垃圾消失了,教室的垃圾桶周围却经常发现有些许碎小的纸片。这是怎么来的呢?经过我多次观察才发现,那些碎纸片是没扔进垃圾桶的遗留物。原来,同学们把拣拾到的垃圾放进垃圾桶时,没有走到桶前,就扔了过去。结果使一些小的垃圾没被扔进桶内,掉了出来。如此看来,他们是少往前走了一步呀!
于是,我笑咪咪地对大家说:“同学们,这段时间的拣拾废纸,大家都辛苦了!我们的教室环境也大为改观。感谢你们!但是,我还发现了一个卫生死角。”
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睁大了疑惑的眼睛:“老师,我们谁都不乱扔垃圾了!”
“是的,经过我的观察,大家已改掉了乱扔垃圾的毛病,而是还养成了拣拾废纸的习惯。但不少同学在往垃圾桶里放垃圾时,却少走了一步,致使垃圾桶附近出现了一些不易发现的细小垃圾。”
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把头扭向垃圾桶:“还真是呢!”
我接着说:“同学们,你们不要小看这一步,往往多往前走一步,就能达到成功。宋代大诗人陆游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多往前走一步,我们的视野就更开阔,我们的处境就更明朗,我们就更接近于成功。‘多一步就是天堂’啊!同学们,不要吝啬你们的步子,请往前多走一步!”
大家都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从此以后,这种现象销声匿迹了。
应该说,孩子们拣拾废纸和垃圾,为教室环境的清洁做出了贡献。但垃圾筒附近的碎纸片又是他们不经意间丢掉的,同时又破坏了环境。一只手在维护,另一只手在破坏,而他们却毫不知情。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他们少走了一步。
其实,正如《多一步就是天堂》一书中所言:“像所有拥有追求与抱负的人一样,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细心琢磨,成功者何以成功,失败者何以失败的关键之处究竟何在?终于我们发现了那么‘一点’,发现所有的成功其实离我们就差那么‘一步’,区别仅仅在于成功者比失败者多走了这么‘一步’。”
因此,教会学生多走一步,就是让他们在认识和实践的道路上多一股前进的勇气和毅力,从而也就多一次成功的机会。我们不妨让学生在心态上自信多一步,在规划上展望多一步,在行为上思考多一步,在实干上创新多一步,这样学生就会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关心他人,从关心老师开始
由于数学老师请假,包了一天班,再加上这几天空气干燥,我的嗓子有点疼痛且声音沙哑。下午,我拖着略显疲惫的身子走进教室。同学们已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静静地等老师来上课。我感到有些奇怪:平时不是这样的!对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绝对是一匹匹难以驯服的“野马”,个性张扬得无边无际!老师不进教室,他们是不会被“嵌到”座位上的。今天再看看他们,一个个小大人似的,完全变了另一副模样。这是怎么回事?哦,我想起来了,上午语文课上,我曾经说过:“同学们,我的嗓子有点不舒服,讲课声可能要小些,你们要听仔细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们竟记心里去了!
“上课!”伴着些许嘶哑,我的嗓音打破了此时的沉寂。
“起立!”班长一声令下。
“老师好!”全班齐刷刷地站直了身子,声音如同雷震。
“同学们好……请坐……”嗓子已命令我,要压低声音了。我只担心最后一句的“请坐”,恐怕后边的学生该没听到吧。
然而,大家立即就座,又是步调一致,整齐划一。
开始讲课了,为了能让最后一排学生听到,我强忍着疼痛在提高声音的分贝。
班长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您可以小点儿声,我们64个同学都能听得到的!”
“真的能听到吗?”我有点不太相信。
“能!”全班异口同声。
我点点头,内心有些激动:“谢谢大家!”
课在继续。我感到这节课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原先,一节课要强调好几次的课堂纪律,今天像有人在无声的指挥,没让我多说半句。
接近下课了,我不无感激地说:“今天,大家学得非常认真!谢谢你们!”
“老师,您辛苦了!”又是众口一词。
班长又站起来:“老师,您为了我们,把嗓子累坏了,快歇歇吧!”说着,他端出一个杯子,走到讲台上,把它放在我手中。“这是赵雨婷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让老师润润嗓子吧。”
“老师,俺妈让我拿来几个鸡蛋,她说喝生鸡蛋能去火。”“调皮鬼”张高恒双手捧着几个鸡蛋,一本正经地说。
“老师,我这里有‘金嗓子喉宝’。”
“老师,我拿来一包白糖!”
“老师,我带来了几片竹叶可以熬汤喝。”
“老师……”
同学们七嘴八舌,但都表示这对我的关心。
我眼含泪花:“谢谢大家!你们的心意我收下了。你们已经学会了关心老师,我真的很高兴!”听到这里,大家的表情像绽开的花朵,灿烂无比。
“其实,”我顿了顿说,“你们的父母也很辛苦。他们肩负家庭重担,为了你们操碎了心。老师很希望你们把对老师的这份情感表示给你们的家长,去关心一下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这样,他们会非常高兴的……”
同学们认真听着,用心记着,看得出,他们都跃跃欲试。
……
没几天,我收到了很多家长的感谢信。他们纷纷诉说着:自己的孩子变了,长大了,懂事了,再也不撒娇了,学会关心父母了……有的父母竟然感动得落下了眼泪。
现在的独生子女,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可谓是“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人围着他们转。他们要什么,家长就满足他们什么。时间一长,他们就只知索取,不懂得给予,养成了任性的脾气,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所以,让他们学会为别人着想,学会关心别人,是非常必要的。
而要学会关心父母,不妨从关心老师开始。因为,他们对老师都怀着崇敬之情,老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看在眼里;老师有什么不舒服,他们都记在心里,同时,一个孩子表现出了对老师的关心,其他孩子就会蜂拥而上,纷纷效仿。因此,老师不要拒绝来自学生的关心,这是他们学会关心别人的开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他们对老师的这份情感迁移到别人身上,从而让他们学会关心更多的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我们的学生都养成了关心别人的习惯,那我们这个社会就会处处充满着“爱”,何愁和谐社会不早日实现?
以上三个案例,都是我班级管理中的“细枝末节”,但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教育工作不分巨细,再大的事,也是从细节做起的。注重教育细节的教师,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将细事做精,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教育的最佳契机,从而对学生实施更好的教育。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请牢牢记住:有一种美丽叫细节;有一种细节,叫艺术;有一种艺术,就是教育!
让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发掘更多的细节,把我的教育事业编织得更加美丽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