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话叶小沫:尊重儿童眼中的美好存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28 21:4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话叶小沫:尊重儿童眼中的美好存在


 2011年08月14日 作者:桂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人物档案:叶小沫,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孙女,原《中国少年报》编辑部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退休后开始着手整理祖父叶圣陶和父亲叶至善的作品,和弟弟叶永和一起为祖父叶圣陶编辑了70万字的《干校家书》等书籍。


  对话背景


  似乎一夜之间,70多年前的《开明国语课本》成为出版热点。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的《开明国语课本》热卖断货而再版。近日,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了民国语文教材共计三套,每套四册。这三套书分别是《开明幼童国语读本》《开明儿童国语读本》以及《开明少年国语读本》,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插图。



  学者傅国涌先生曾说,小学教科书担负的责任,比任何一个阶段的教科书都要重大。



  七十多年前编写的小学教材热销说明了什么?《开明国语课本》对于当今的教材编写又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近日,就相关话题,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叶小沫。



  中国青年报:据了解,在《开明国语课本》出版时,同时还有世界书局、大东书局和商务印书馆的国语教科书,开明版的国语课本在当时有哪些独特贡献?


  叶小沫:随着白话文学的成熟,这种文体的进步也体现在教材的编纂上。更早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内容虽然十分丰富,而语言仍有半文言的残留。1932年出版的《开明国语课本》,已经是叶圣陶所编写的明白晓畅的现代白话文了。这是白话文学的成就在教育上的反映。



  当时教材的繁荣与民国时期政府对教育的干涉很少有关。教育部只管教育行政这一部分,仅制定大的方略。而教科书的编纂、课程的具体设置,各地各校均有足够的自由度。教材由民间出版社自发组织人马进行编定,可以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贯彻其中。民营出版竞争激烈,促使教科书的编纂不断向良性发展。

   

  中国青年报:在翻阅了叶老编写的民国语文教材之后,最突出的感觉是很有童心童趣,编者用儿童的视角在和儿童交流,比如,低幼的课文说:“小黄狗,你玩皮球,像吃馒头,哈哈”;还有写月亮的:“窗子外,月亮圆像个球,像个盘;像个球,我来玩;像个盘,我来端。”毫无说教的内容,我读给上幼儿园的孩子看,他们哈哈大笑,很喜欢。是不是这样更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   



  叶小沫:我爷爷一生关注儿童,给孙儿们洗澡时,不知谁说了一句“你看你看,灯掉到澡盆里面了”,他赶紧拿笔记下来。作为编写者,叶圣陶有足够的儿童心理学知识。更重要的,他足够尊重孩子的世界,尊重万物有灵的美好存在。



  叶圣陶曾经说过,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小学生的语文课本得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这对现在的教材编写不无启发。
2#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21:41:0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青年报:有人注意到,开明版国语课本应用性比较强,比如在课本中有孩子写的《寻猫启示》《借条》等等,而不是枯燥地学习应用文写作。用这样的课本来学习语文是不是效果更好?


  叶小沫:语言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那么语文学科也必然有工具性。叶圣陶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这套教材都是在设置的情境下教孩子写信、写日记等,还有作文、演讲稿件、报告、游记等,并通过课文来呈现。小学毕业后,一个学生学会字词造句应用文写作,就能够在社会上工作了。叶圣陶说:“语文是为了用,不是为了培养作家。”对于教材,他强调学以致用,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



  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在清华大学带了几个博士研究生,做实验之前领白大褂,让他们写张借条,不会写,勉强写了的,字也拿不出手。你看这些高才生连最基本的东西都不会,是不是与小学语文的“底子”没打好有关系呢?



  中国青年报:出版《开明国语课本》的那个时期,编纂教材的,都是当时的一流人物,张元济、叶圣陶、丰子恺。我们难以想象现在的大作家、大画家来屈身编写“先生,早”,“小朋友,早。”当时那些大家写这些看来最简单的文字为什么不觉得大材小用?


  叶小沫:最简单的事情实际上最重要,也最难。叶圣陶回忆说,开明国语教材出版后,有细心的读者提意见说,蜗牛往上爬,开始上面是一朵花,为什么爬上去就变成三朵了,是不是搞错了?叶圣陶说他早有考虑,因为蜗牛爬得很慢,爬到上面的时候有两朵花又开了。你看这样的感受就是文学的感受,非大家不可。还有,在书中,叶圣陶经过其他作家授权后改编了很多名篇,比如我外公夏丏尊写的《白马湖的冬天》等,又比如让寓言《守株待兔》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可见给孩子编写教材更需要文学功力,而不能当成小儿科的事情。

   

  中国青年报:您觉得今天再把这套书给孩子们当教材合适吗?


  叶小沫:照搬肯定不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语文观,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式。



  《开明国语课本》毕竟是70多年前的读本,前人遗泽给我们的启示,在于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尊重学生,尊重常识。时下小学语文教科书存在不少问题,想绕过去也不可能,水平不高可以集思广益,良知不够则难以修补。《开明国语课本》70多年后成为新闻,也给与教科书编篡有关的人们上了一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01:58 , Processed in 0.12489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