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国老作文:河汉清且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22 21:5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民国老作文:河汉清且浅

■丁慈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





   
  2003年岁末,我拜读了钱理群先生的《语文教育门外谈》,全书给了我许多启发,但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书末那篇《童年的梦》钱先生讲述了他有一天从灰黄的纸页——民国三十七年九月二十五日(1948年9月25日)《中央日报》“儿童副刊”上,发现了自己九岁时发表的作文《假如我生了两只翅膀》:
   
  假如我生了两只翅膀,一定要飞到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上,去眺望全中国的美景!那带子般的河流,世界上最长的长城,北平各种的古迹,和古代的建筑,繁嚣的上海,风景幽雅的青岛,那时我是多么快乐啊!
   
  假如我生了两只翅膀,一定要飞到空中去和小鸟、蝴蝶舞蹈,和白云赛跑,数一数天空中亮晶晶的星儿,去拜访月宫中寂寞的嫦娥,和白雪般的玉兔玩耍。可惜我没有翅膀,假如有了翅膀,是多么有趣啊!
   
  这是钱先生公开发表的第一篇作文,它承载了钱先生九岁时的“梦”,这个童年的“梦”被岁月尘封几十年后又重新开启,可以想见钱先生当时的心情。
   
  读着这篇文章,我忽然想到,如果能收集一下民国时期小学生发表的作文,从侧面了解一下当年小学生的生活以及当时的语文教育情况,该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
   
  这个想法在我脑中只是灵光一闪,繁忙的工作使我无法去实施。2006年初,我在收集整理完传统蒙学中的对课教材后,开始对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产生了兴趣,于是着手收集整理这些老课本,艰辛备尝,聚沙成塔,手中渐渐也有了几十本老课本。与此同时,也觅得了几册老作文选,长夜抚读,真是不知今夕何夕?民国时代的那些孩童趣事渐渐在眼前敞亮起来。
   
  手头的这本《小学模范作文》是上海国光书店印行的,编者张叶舟,初版年月不详,再版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距今已经64年了,书中共收入了100篇小学生作文。从文字风格可以判定这些老作文的小作者是读国语教科书长大的。国语教科书也就是白话文的教科书,随着白话文运动的推进,民国九年一月(1920年1月),当时的教育部正式下令将初等小学国文教学(文言文教学)改成国语教学,各地小学校陆续开始采用国语教科书。
   
  这些文章的作者今天至少应该是八十岁上下的老人了吧,遗憾的是书中没有收录作者的名字。印在发黄的书页上的不仅是一篇篇文字,更是一颗颗质朴而真诚的心灵!这些文章没有花哨的词句,全是平实的叙述,在叙述之中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喜怒哀乐,这样的作文不管经过多少岁月,总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我的老师商友敬先生生前曾对小学生作文提了八个字的希望:童真、童趣、童心、童言,眼前的这本老作文,与商老师的希望一一印证。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当下小学生的作文中却很少能读到这样的作文,空话、套话甚至假话充斥在孩子们的作文中。
   
  小学生作文究竟是要“有意思”还是要“有意义”?多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强调学生要写出有意义的文章,真不知小学生的生活中能挖掘出多少重大“意义”来?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作文命题确实有了很大进步,不会再出现“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样的“傻”题目,但是很多题目之下的指导文字仍隐隐约约地指向“意义”二字。教材里的课文更有不少来自《读者》之类的“感人”小故事。我不否认这些故事有可能是真实的,但是它们毕竟离孩子生活太远了,这些故事的意义太多太重了。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要有孩子的生活,在孩子的生活中,“有意思”要大于“有意义”!
   
  看看这些老作文,每一篇都很有意思,把好玩的“意思”还给孩子,把高远的“意义”暂且放一放,如何?
   
游动物园
   
  上星期六,我们学校里举行春季旅行,陶先生带了我们中级的小朋友去游动物园。
   
  那天天气很好,我们在路上走着,很是舒服。路旁的树枝,都长了一些很小的绿叶,树枝上有几只小鸟,正在那里唱着甜蜜的歌儿。
   
  到了动物园,陶先生就叫我们散队,大家自由活动,我便和几个同学奔近巨大的铁栏外去看动物。
   
  那里有鹭鸶、豹、老鹰、猴子和几只小白兔,还有两只小老虎,样子很像我家所养的黄猫,它们在铁栅内一跳一跳,很是活泼。
   
  听说这里本来还有一头白象,在不久以前生病死了,这真是十分可惜的事。象的鼻子很长,并且能够卷取任何东西,象牙像利刃一般露出嘴外,我们是多么愿意欣赏一次活的象,不是比较书本上画着的样子要生动得多吗?
   
  玩了好一会,后来就发点心,我们吃了点心后,便整队回校。
   
  【点评】这完全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语言,没有一丝一毫的造作,更没有狗尾续貂似的结尾来点明题目:今天的游动物园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有什么收获,我懂得了……
   
秋夜
   
  某日的晚上,天气虽不十分热,可是终究还有些闷。我吃罢晚饭,便到同学德明家里去,和他谈了一回天,就回来睡了。
   
  我睡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而壁上的时钟,并不因为有人睡不着而延缓一分一秒,嘀嗒嘀嗒的声音仍是很清楚地传到我的耳鼓里。过了一会,“噹!噹!……”敲十点钟,又过了一会,敲十一点钟了。可是,我依然神清气爽,一些没有睡意。听听旁的人家,都已鼻息大作睡着了。我想,像这样躺在床上永远不会入睡,不如下床去散一散步吧!
   
  于是,我跳下床来,独自开了门到外面散步。仰望东方,一轮明月从东山慢慢地升上来,格外明亮。过了一会,却被一朵彩云遮住。阶前的蟋蟀不住鸣着,好像在奏着音乐。
   
  啊!这原来是音乐的秋天。秋天的夜里,是最使人适意愉快的。
   
  【点评】不知今天哪个孩子睡不着的时候还会散步赏月?在流光尘嚣里奔忙,大多数成年人已丧失了诗意生活的能力,更不要说孩子了。大人忙,孩子也忙,双休日里随处可见忙着去补习功课、修习技艺的身影,入夜恐怕早已鼻息大作了……
   
养蟋蟀
   
  今年热得那么久长的日子,直到现在方秋风送凉,清爽的秋意飘到人间,这秋天的当儿,有一件玩意儿也许是小朋友们不少是喜欢的,就是养蟋蟀。
   
  记得我在幼年的时候,到了秋天,便很起劲地捉蟋蟀,毒虫也不怕了。那时我捉蟋蟀的本领,自知并不高明,因为:一则要听清所要捉的那只蟋蟀,在哪堆瓦砾里鸣叫;二则要以敏捷的手段,耐心而又细心,不能碰伤它,轻轻地捉住。我时常捉到的,是一只断了须,或折了腿的蟋蟀,因此我常求别人代捉,我在一旁帮忙。捉了回来,当然便举行蟋蟀的决斗了,看哪个凶,哪个弱,怪有味的。
   
  年纪渐长,我觉得让蟋蟀去自相残杀,弄得断头折腿,未免不忍。因此捉来了,便养在天井中的水缸底下,到晚间听它清越的鸣声。
   
  【点评】这篇作文不仅可以读出童趣,更可以看到成长。从捉蟋蟀、斗蟋蟀到听蟋蟀的鸣声,一个少年拥有了善良的心性,这种成长是多么可贵。
   
中秋的晚上
   
  今天是中秋了!
   
  恰巧今天又是星期日,真快乐啊!
   
  家里,一天是忙着预备过节的东西。菱呀,藕呀,芋艿呀,月饼呀……在平常不买来的,今天一齐由母亲预备着了。菱是清嫩的,藕是甜爽的,芋艿是黏糯而甘香,月饼是油松而甜美。真是好吃啊!
   
  大家在晚上团聚了仿佛开一个吃会,说说笑笑实在有趣。
   
  月亮来了。
   
  明亮,圆而大。月啊,好明亮啊!
   
  她在屋檐上,她在桂花树顶上,她在我们大家的头上,她究竟在哪里啊?
   
  清风拂着,桐叶摇着,银光射烁着。啊,好一个美的秋晚。
   
  父亲讲起故事来了。
   
  小弟弟听得一双红菱也落掉了。
   
  妹妹笑得少吃了一个月饼。
   
  我望着明月,只是出神。
   
  【点评】有人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不信嘛?可以看看这篇作文,这难道不是一篇绝妙的散文诗吗?今天孩子大多不会写这样的作文了,谁敢分出这么多的小节呢?老师早已传授了分段妙诀:往往总分总,开门要见山,结尾要点题。这篇作文太散了,不知在多少老师笔下会不及格啊。
   
扫雪
   
  一觉醒来,向窗口一望,虽然不见阳光,但玻璃窗上却明亮得什么似的。我忙披衣起来,向窗外一望,只见白茫茫的一片。“啊!地上积雪了!”我看见了屋檐上的晶莹白雪,以及正在飘舞的雪花,不觉自语着。
   
  我开始对四野的积雪惊奇地望得出神了。树上更是美丽得可爱,在那灰色的树枝上面,裹着一层白云。房屋上,更好像有人把白粉均匀地铺了一层,按着那瓦片的高低,分出深浅来。“啊!多美丽啊!谁说冬天没有好景呢?”
   
  “来!帮着爸爸去扫雪呀!”忽然听到父亲的呼喊,我便欢欣地拿了扫帚,跟随他走到屋外去。父亲在前面用力地铲,我在后面小心地扫。
   
  我抬起头来,看见别人的地上,也有许多人正在扫雪。我们把雪一块一块地抛在旁边,待屋外的雪都扫净了,再把扫的雪用东西抬进麦田里。
   
  【点评】观雪、扫雪、抬雪都是生活,凡是生活中的事情都可以做成文章,我们不仅要指导孩子观察生活,更要让他们自己走到生活中去。
   
我们的教室
   
  我们学校里有十二间教室,向南的有八间,向东的有四间。房屋高爽,光线充足,可算是本县小学中最好的建筑。
   
  我们的教室是四年级甲组,就在向南的八间的一间。前临校园,后有长廊,右面和三年级丙组只隔一垛墙,左边便是校长室了。因此参观的人每逢经过我们这间教室时,特别加以注意。
   
  这里有六十三个同学,三十二张桌子,分为八排。我因为年小而矮,所以坐在第一排。当面就是老师的讲台,壁上挂着黑板和各种美丽的挂图。室内布置得很整齐,也很清洁,所以全校的“清洁优胜旗”能够常常挂在我们的教室里,真是光荣极了!
   
  实在的,我们的教室委实是我们理想中的乐园。
   
  【点评】这是一篇说明文,短短的,二百来字就把自己理想中的乐园说得清清楚楚,如今有多少孩子能把自己的学校、自己的教室用简练的语言说清楚呢?比之民国时代的作文教学,我们的作文训练太单一了。
   
夏雨
   
  不听见檐下的滴声了,只残留着片片的白云,浮泛于天空之中,来往自如。
   
  我疲倦了,出去散步,走到高的石,低的洼,积着秽水的街道里,更加了我的烦闷。
   
  街的尽头,就是乡村的一角。瞧呀!弯弯的溪流,袅袅的杨柳,丛绿深阴之中,列着几座茅舍。旁边的池塘,承受着溪之流水。这地方,我仿佛前日来过吧,但是没有这样清幽。
   
  溪流添了潺潺的汩汩之声,池塘的水,更深澈而澄清了。滨水的杨柳,也柔媚青葱了许多。地上的花儿,在这番新雨之后,莫不娇嫩活泼,生意盎然,愈形可爱,因为它们都受了雨的沐浴。所以绿杨丛中的鸟儿,忙得穿梭也似的飞来飞去,整理他们的被雨之巢。
   
  瞧呀!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致呵!幸福的人儿,都来赏玩吧!
   
  【点评】一个小学生能拥有如此丰富的辞藻,并且能够如此娴熟地驾驭文字,这真令我这个七十年后的小学语文教师感到汗颜!
   
  得知我喜欢老作文,好友楼淑建从浙江诸暨给我寄来了一本《小学作文读本》,这本书出版于1935年,约摸算来,当年的小作者应该是近九十岁的老人了。
   
  这本书由150余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作文组成,依照文章体裁分为十七类,这种分类的方法与今天的小学生作文选的分类大不相同,我们不妨来看一看:(1)记叙文;(2)日记;(3)游记;(4)传记;(5)小品文;(6)随感录;(7)童话;(8)小说;(9)说明文;(10)会话;(11)演讲辞;(12)看图作文;(13)议论文;(14)书信;(15)诗歌;(16)剧本;(17)翻译。真是蔚为大观啊!我细细看来,至少有近十种体裁的作文,现今小学生从来就没有练习过,由此可见当年小学作文训练范围之广。
   
  本书每篇作文的后面还附有编者卢冠六先生撰写的指导意见,类似今天作文的批语。很巧的是,这位卢先生正是钱理群先生的初中语文老师。
   
【小品文】  蜘蛛  陈声威(四年级)
   
  一个秋天的傍晚,凉风拂拂地吹来,灰色的天幕慢慢地展开,我独自一个人在檐前散步。
   
  屋角的蜘蛛正在慢慢地作它的活计,忽而走东,忽而走西;才到这边来,又到那边去。我给它引起好奇心,只是呆呆地站着看。好容易它才把网结好了。过了一会网住了几只蚊蝇,天黑了,我便回屋里去。
   
  次日清早,我跨下床来,便走到屋外去看。见那网上已多了十数只蚊蝇,蜘蛛正在快乐地吃着。下午我放学回家,向屋角一望,蜘蛛已经不见了,只剩下一个细密的网和几只死了的蚊蝇,仔细一看,找寻了一会,才发现它在屋角底下甜蜜地酣睡着。啊!多么幸福的蜘蛛呀!
   
  指导:做小品文好比绘画一般,绘画先要捡一幅有意思的景致来画。要描绘得精细,使当时的情景完全显露出来。比如本文,蜘蛛就是这图画的主体,其余都是陪从。结网、捕虫、偃卧的几种情景,真历历如绘。


【童话】  小鸟的自述    王琛森(五年级)
   
  我在春天最快乐,有很好的巢住,有很香的花嗅,有很青的虫吃,有很美丽的风景看,春天真真快乐呀!我希望年年四季,都是春天。
   
  夏天到了,我还是继续着快乐,有茂盛的树木,可以避暑,有葡萄棚的葡萄可以吃,有碧清的小池可以洗澡,有很凉的南风吹得我真舒服,还有许多同伴,一同玩耍,真快乐呀。
   
  秋天到了,我觉得渐渐烦闷了,花木渐渐枯了,虫儿也少了,叶儿也落了,玩的地方也没有了,窠儿也旧了,西北风吹来,冷得我战战发抖。
   
  冬天更难受了,朋友们都缩起头来躲在窠中了,寒冷的雪落上来了,食物也找不到了,有时窠儿也吹掉了,我几乎饿死和冻死。
   
  指导:本文讲到鸟类在一年中的生活,完全就鸟类实在的生活情形照实叙述。如果平时没有留心观察过鸟类的,决计是做不出来。先后把时令来做线索,仍使全篇贯串,而并不觉得散漫。

   
【会话】  秋蝉和蚂蚁    黄学礼(五年级)
   
  在一个晚秋的早晨,蚂蚁出去游玩,忽听得松树上有吱吱的声音,叫得很是悲哀,他一看,原来是一只秋蝉,于是它们就谈起话来了。
   
  蝉很颓唐地说:“蚁先生,你来了么?你有什么法子可解救我吗?”蚂蚁就问它道:“公子,你为什么事情呢?”
   
  蝉说:“先生,我快要饿死了哟!你不知道吗?冬天快要到了,我是无家可归的,一定要在树上给冷酷的霜雪冻死了。先生,你有什么法子救救我吗?
   
  蚂蚁很不经意地答到:“呵,公子!谁叫你这样懒惰呢?给霜雪冻死也是活该的。”说罢,它就匆匆地走开了。
   
  指导:描写情景要真切,蚂蚁和秋蝉性情既不同,谈话的情景也就不同了。做文章时能设想当时的情景,就能够做得真切了。
   
【游记】  灵岩游记    江耐涵(五年级)
   
  当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良辰,我校举行了远足,我们能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二十一日的清晨,我们齐集绿茵场,由汪先生指挥出发,到胥门上船,不久便启碇。我们在船上并不感到寂寞,时而唱歌,时而谈笑,整个的船上充满了快乐的歌声。
   
  沿途的美景决不是笔墨所能描写尽的。两岸金黄色的稻布满了大地,远远的山峰迷糊地好像是沉浸在浓雾中;悠悠的河水平静得如一面镜子。因船身的震动而激起了无数的银纹。呵!这是一幅自然的美画,使我的身心怡然,快乐逍遥。
   
  船行三时,已停泊在木渎镇,我们便弃船登陆,慢慢地步行着。不久,那巍峨的灵岩山已屹立在我们眼前。于是我们便振作了精神,和疲劳与障碍奋斗,努力地向上奔。爬到半山,我们已气喘汗流,疲倦不堪,又是口渴,但我们回首后顾,觉得自己的身体立在云中。于是又振作起了精神,仍努力向上奔。结果,我们终究是战胜了一切障碍,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地——最高峰。这时我们心中充满了愉快,大家休息着,吃着所带的干粮,休息了一会,恢复原有的精神,向各地去游赏。
   
  当我站在山巅俯视山麓,只见那一块块黄金色的稻田小得竟和砚台一般,一座座的房屋和我们的玩具一般。凑合起来,真好像一张图案画。再远望太湖,在万山之中,显露着一半,很像一面半月形的镜子。我们在山巅上,玩赏了一会,便回到灵岩寺,去看二口大井,只因它含的矿质很多,所以我们把铜元掷下去的时候,会在水中旋转着,慢慢地落到水底。后来我们又去玩了琴台等许多的名胜。
   
  这样游了许久,我们仍旧照着原路下山。在山下我们整了队,回到船上。进城时已是群鸦归巢,日落西山,暮色苍茫,万家灯火的时候了。
   
  指导:记出游的经过,必须能有选择。因为走过的地方很多,看见的情景不少,其势不能把所到所见尽情写出,并也不需完全写出,因为有的无记载价值。必须能选择最幽美的情景,最值得留恋的提笔来记,来做一种描写,那就够了。



文章来源:《文汇报》2011年2月17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 12:48 , Processed in 0.19744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