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幻想之眼》的写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6 08:5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幻想之眼》的写作

张文质

  我就知道写作可能就是我的本份,我总是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我正在写作,而不是――我正在思考,或者我正在阅读――因为“我正在写作”已经包含了后面两项。

  我往往不知道我看到的是什么,我常常愿意我不知道看到的是什么,但是我看到了,我更用心于我所看到的,就用力于看到更多,我默默地将所看到的收录于自己的本子之中,我用这种“收录”做着梳理的工作――最终一定是“我看自己值得看的”,至少我记录下来的便是这些。

  我害怕遗忘,记录便是与遗忘作斗争,记录更意味着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相信自己亲历的意义,相信自己的生命当时在现场是重要的――有时我不明白自己记录的到底有什么价值,我甚至在细致评估这一切之前,先把“我看”记录在案了。

  我做的总是有助于使我变得更为机敏:我的眼睛,我的手,以及更重要的我的大脑。虽然,也难以这样安排顺序,“我”却总是在场的,这就意味着在这些文字中,“我”也总是在的。

  所有的写作便是我的生活,你会看到我所看到的,我穿过的场景,我碰撞的属于我也一定属于你的现实的忧扰。你也知道我没做什么惊人之语,因为用不着任何夸张,你记录下来的一切足以让人有种惊异感――有时就是因为太熟悉了,反而有一种出人意料的荒诞。

  其实很多时候,我也和你一样困苦,无助,有时也默默流泪。我不是时常走进你的生活吗?你知道我的优劣长短,我没有掩饰什么,只是有时比较自顾自地絮絮叨叨而已。

  我总是会比较没有章法,我相信我有很丰富的阅读经验,但是却难以获得恰当的借鉴。那些散乱的句子,总是那么散在那儿,也许是你的阅读才可以把它倒串起来,我说的是,你通过阅读可能获得的“整体”的感受。

  我写的比较多的是一些句子。不是这些句子写得好,而是我对每一个句子都很尽心。一个又一个的句子,我会细致地打造她的每一个词的搭配,我用心于它的平实而有变化,它的平易而又复杂,它的流畅而有自己的张力。

  我还考虑到,尽量使用那些常见的词,最常见的词,就是这些词同样可以构筑色彩、气味、力度和韵律,每一次写作都是重复,用时也是在重复中的再寻找与再出发。

  我甚至想如果我们没有写作的心情,也许我们就再也读不成什么书了。因为没有写作的阅读往往是难于坚持的。不是这样的阅读功利性太强,而是写作总是更自然地使我们阅读的需求变得更直接、不可或缺。

  我的写作也便是与自己的阅读中的惊醒和豁然的相遇,我记录自己所读,并不是要炫耀什么,而是在记录下的同时也帮助自己来确立自己。

  而这样一本书,从它写作的伊始,似乎就有很强的对象感,它是对你的倾诉,它渴望着分享,因此我希望我写下的是你生活的“背景轻音”。

  因为这样的期许,在我的文字中随时随地“你总是在的”,其实这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这样的鼓励也应该遍及一个各自用心,同时一起朝向对“伟大事物的魅力”探寻的思想团队。

  不是我们在用力地改变现实,任何的改变都很困难,都需要坚韧地费力,我们却可能在这样的用心中首先改变了自己,首先使自己有所改变,也许我所写下来的就是自己的“也许之书”。

  每天写下一点,每天你就会用心于这件事,观察,思考,交流,改善,每天都有一件正当的工作。

  每天也有一个生命的呼吸器,一个秘密通道,每天你在用心中也增加了对写作的依恋――写作的步调与生活的步调是不一致的,写作使我们回到了简朴的,读书人的生活,回到对经典的向往与沉思之中。

  也许,正因为如此,你才能更有一种坚忍和超越性的漠然:令人难堪的现实,既打击你又成全你,在你生命中已经培植出属于自己的闲情,幽默,每天你都有阅读,表达和分享的迫切感。

  注:以上内容为7月21日生命化群组在线讨论:《幻想之眼》让你开了什么“眼”中,张文质老师陆陆续续谈到他写作《幻想之眼》的思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13 07:06 , Processed in 0.09508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