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思考的价值最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9 18:1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思考的价值最大 

赵福楼

英国驻华使馆文学化交流中心与我室联合举办的“中英教研员培训”邀请了皮特先生做主讲。昨日他们一行冒雨赶到天津,曹主任与班子给皮特一行接风。

皮特讲到来天津讲学的目的,他说:与大家分享经验,最大的期待就是学员形成热烈讨论,甚至争论。这样我们彼此都称为受益者。

去年有过一次合作,知道英国老师从来不做长时间的宣讲,他们尤其看重的是讨论。

我所疑惑的是,讨论到底有多大的价值?

我们似乎不那么情愿接受这样一种课堂形态:把大部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讨论。以为,这样的讨论缺乏实质内容,尤其学生接受同一内容,大约处于同质状态,这一同质状态的讨论往往没有实质进展,看着时间白白流失感到心疼。尤其,与老师教授比较,似乎你讨论半天也不明白,也不能统一到一个认识上来,不如我老师告诉你,我讲你听就明白了。而英美的老师则反对中国老师的讲授,刚刚从美国回来的张宏丽老师说,美国人不愿意聘请中国老师,因为他们习惯于在课堂上讲。英美教师偏爱讨论,以为这比讲授有意义。我对此不是很明白。

这次,皮特又一次提到他以为的最为理想的教学,就是学生就一个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而且,皮特在英国是一流学者,他是非常有思想的人,在他的课堂上,你总能获取启发。

这个现象暴露给我,可以由此思考:为什么皮特那么重视讨论,是不是他们比较无视单位时间的效率问题呀?

这就要回到教育的本质问题讨论上来,即教育要改变什么?

学生接受教育,改变的是知识结构,从无知到有知,从少知到多知,按照这样的逻辑,教育就是要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和采取最为有效的办法,可以使学生最容易获取知识。所以,效率观注定是建筑在知识传承基础上的。按照这样的理论,学习就是掌握知识。在人类处于梦寐时代,以及需要掌握技术的工业化时代,知识和技术决定了人的命运。我在汉中,看一个地形图,一目了然,知道了汉中的地理特征。而若在三国诸葛亮时代,他若不能有一个开阔的视野,局限于一亩三分地,哪里有这样的知识储备,又怎么可以掌握王道和通晓军事呢?诸葛亮比别人并不多什么,只是掌握了一副地理图罢了。这个例子可以说明知识的重要性。我知道,你不知道,我与你较量我就占有优势。现实社会中,知识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但是作为一流人才,对他的衡量标准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春秋时期,有一个大知识分子,就是孔子,我们这么评价他:集先秦文化之大成。用通俗的话来说,什么事他都懂,一个小孩子遇到太阳早晨还是中午距离我们远的问题,都要问问孔子,可见对他学问的高度信任。再到民国,中国汉学界也出现了一大批学贯中西的大师,而现在大师绝迹了。因为这个时代不出产大师。更多人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什么都知道不可能了,只是在某一个点位上钻研和思考得超出众人,就是专家了。

如此,有一个道理就不难明白了:知识重要,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最为重要的能力是持续学习的能力,而支持持续学习的最可贵品质是学会思考。

思考,产生智慧。学校里要出产智慧型的人才,即教会学生思考。思考是怎么启动的?我有一个思考,你有一个思考,我们的思考分享之后,就会产生更多的思考,并有助于提升我的思考的品质。

思考注定需要一个语境,一个共同话语场,大家就自己的所知分享,然后触发思考。

思考的价值最大。这大约就是英美教师偏爱讨论的原因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12 00:11 , Processed in 0.23162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