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村教师负债两万自编“乡土教材”获好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31 14:3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乡村教师负债两万自编“乡土教材”获好评


  贵州日报 2011-05-31 
-

  几个志趣相投的乡村教师,花了2年多时间,欠债20000多元,自采、自撰、自编了一本像模像样的“乡土教材”,免费发放给全乡的2000多名中小学生学习。近日,这本独特的“乡土教材”在修文县谷堡乡首发,数十名学生手捧着这本溢满家乡浓郁乡土气息的“乡土教材”《花果之乡》,饶有兴致地阅读着。

  学生对家乡很“陌生”

  编撰这本“乡土教材”的发起人是该乡土生土长的老教师周志祥。“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感到学校教育中缺少乡土教育的内容,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个严重的缺失,我们感到忧虑的是,现在的年轻一代,对养育自己的这块土地,以及对这块土地的历史、人文、景观、人民产生了认识上的陌生感和疏离感。”

  周志祥说,谷堡乡有着多元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丰富的物产。自然景观有著名的天生桥景区、猫跳河峡谷风光、被誉为水电博物馆的梯级电站等;人文景观有明初古驿道、王阳明亲手掩埋的“三人坟”、被载入《古文观止》的著名祭文《瘗旅文》(作者王阳明)碑刻、红军长征智取索桥遗址、解放初期剿匪战场遗址等。

  周志祥说,现在的学生往往对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感到很“陌生”,这不能怪他们,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习的载体。而学生要爱祖国、爱人民,首先是从爱自己的故乡开始的。“所以我们要编写这本‘乡土教材’,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人文、历史等知识,从而激起他们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采写风土人情,改稿14次

  思考成熟后,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周志祥把自己想编一本“乡土教材”的念头向身边的几位老师说了出来,立即得到同样在该乡乡村学校扎根任教多年的老教师惠玉明、毕成江、宋庆红、胡昭明等的赞同和支持。

  说干就干,几个志趣相投的乡村教师开始行动了。从2008年开始,他们就分工协作,有的负责采集历史、人文资料,有的负责自然景观资料收集,有的负责地方特产、家乡名人以及图片的收集等。

  为使教材生动易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多次寻访古驿道、天生桥、长征路、剿匪战场等地,向当地老人访谈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当地名人等。

  采访、收集资料完成后,2010年初,几个教师还成立了谷堡乡“乡土教材”编写小组,大家开始分工撰稿。“在撰稿的这一年时间里,我们每个人的稿子都修改了14次才定稿。”周志祥说,在撰稿、改稿期间,他们还多次请教县史志专家,对教材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欠债2万多,换来一本“土教材”

  经过2年多时间的努力,今年3月,这本溢满着家乡浓郁乡土气息的“乡土教材”《花果之乡》终于付印了。

  这本“乡土教材”涵盖了谷堡乡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内容,全书共6部分25课。有《可爱的家乡》、《血染的风采》、《厚重的文化》、《腾飞的经济》、《家乡的名人》等。

  为编写这本“乡土教材”,几位老师花了两年多的心血。“这本教材第一次印刷了2500册,能满足目前全乡2000多名学生的需求。但印刷厂的20000多块钱印刷费还是欠起的,以后有新生进校,再版的费用都没有。”周志祥说。

  这本“乡土教材”的出版,得到省内史志专家的好评。据史志专家介绍,编辑出版乡一级的乡土教材,在我省还不多见。“虽然我们欠起印刷厂的债还没有着落,但一看到全乡2000多名学生每生有一本‘乡土教材’,我们心里感到很高兴。”老师们很有成就感地说。(记者 肖菡)
2#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17:32:48 | 只看该作者
管季超耗时三千余小时,贴钱万余元,坚持建设纯公益教育网站《教师之友网》,也自己表扬自己一回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00:45 , Processed in 0.22405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