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桑永海:在散文与文学评论之间诗意游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3 10:0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桑永海:在散文与文学评论之间诗意游走

龙之心:高级编辑

桑永海:作家、中学高级教师

龙:桑兄,祝贺你加入中国作协。盘点你2010年的创作,发表在京沪等大报上的作品有20篇吧?自你退休以后的10年,发在国家及省级以上报刊的评论和散文就有150来篇,有的还被《新华文摘》转载或收入出版社的散文年选。看来,你的创作进入了新的喷发期哈!

桑:对我的作品,我没有全面整理过,除了单位十年前给我出过一本没书号的散文集,我也没有结集正式出版过。据我女儿统计,近30年来,我在国内报刊发表的作品总数约2000篇,200多万字。

龙:我知道你中学时就先后在延边和省《长春》文学月刊上发表过4篇小说。从海兰江到松花江,你的文学道路该有50年了。那怎么这其间沉寂了20年,直到80年代你才重返文坛?

桑:那主要是由于1959年的家庭变故,继父病逝,我高一辍学,其后来到江城,肩起了家庭重担,在讲坛上一站40年。还有,那些年极左横行,我始终心情忧郁。搁笔20年,但我从没闲着,我在积累。这,一是读书。我读书是三条主线:19世纪欧洲文学主潮和苏俄文学大师们的经典;鲁汛、郁达夫、萧红等五四一代经典作家和作品;还有,从诗经到红楼的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这些我是系统研读过的。鲁汛全集我精读两遍,我可以全文背诵《离骚》。我读书还有两条副线,一是中外著名传记和中外文论,一是美学和心理学。我发现,我一辈子喜欢的作家,大都是小时候就读过的作家,人的兴趣太顽固了。读书有乐趣。到现在,我不会打扑克不会麻将,但是我从没觉得无聊过。

龙:是啊,有句法国谚语:“告诉我你都读过什么书,我就告诉你你是怎样一个人”。从读书可以品一个人,读书可以滋育一个人。

桑:我积累的另一点,是我从1957年至今一直写日记,那是文学日记,是练笔,没断过。我后来的许多文章都是从日记里衍生出来的。到了80年代,那是中国人精神高扬的年代,我也涌起强烈的写作欲望。记得我重登文坛第一篇《雪原落日》就发表在市日报《松花湖》上,是龙兄您编发的!从那时起我一发而不可收。我感谢日报和晚报副刊,我是从这里走向全国的。

龙:记得最多的一年你在日报发表40篇作品吧?我觉得,我市读者熟悉你的是你抒情的生活散文。《李子花盛开的地方》,从老爷岭的李子花写到一个铁路女工,如诗如画,情景交融。《森林随想》,关注着人与自然,透出对人类生存的深沉忧虑。《‘掌声’之后的掌声》《我的最后一课》紧扣时代脉搏,从个体角度反映了改革中的深层问题,感人肺腑。《烟雨刘公岛》写了民族苦难,当我读到邓世昌把前来救他的爱犬按入水中,毅然与致远号沉入海底的时候,我感动得泪下。

桑:加拿大多伦多出版的《世界华人游记一百篇》选了《烟雨刘公岛》,他们自选的,还寄给我一本。《李子花盛开的地方》在《文汇报》刚发表北京电台就配乐播出了。《掌声之后的掌声》见报,编辑来短信说,文章在文汇报内部反响很好,说它表现了改革中小人物的承受力和社会的进步,今年编入了“笔会”年选。

龙:这些散文,以描写叙事见长,融唯美、思辨与抒情于一体,洋溢着浓情和诗意。但是,我觉得,比较说来,还是你的文化散文和文艺随笔更有特色。从这几百篇文章里,我处处读到历史、文学和文化,读到你对人类精神家园的追寻,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审视。像《悠长的神往》,你在少年时代读地图,读到了松花江、长江三峡,俄罗斯草原、英吉利海峡,进而郭沫若出夔门,拿破仑逃离厄尔巴岛,高尔基与伏尔加纤夫,拜伦《哀希腊》,巴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直至余光中读地图的“饮洋解渴,嚼岛充饥”,呵,洋洋洒洒,纵横捭阖,丰美的文化况味让人简直如享甘饴。《心中的枫桥》《穿越时空的屈子之魂》《深山里的俄罗斯老歌》《风景说不尽》等等也是这样。就连写吉林市江边报时钟声的《一阵钟声消失在雾里》,仅几百字也让我们领略了故乡山水之美和民族灾难的记忆。还有一个大的方面,你关于中外文学名家名著的许多随笔,如《天鹅的绝唱》《永恒的忧思》《追寻遥远的牧歌》《月光诗人莫泊桑》《我读译诗》《那一片闪着白光的帆影》《我们的俄罗斯文化情愫》《普希金情结》等等,是对经典的独到赏析,同时也是一篇篇美文,《误读之美》有40多家报纸和门户网站转发。

桑:作为散文,我想追求清新、隽永、朴实,但又不失厚重,不乏诗性,不论生活散文还是文化散文。

龙:我想进一步说,你的最大成果还不是这些,而是文学批评和文学评论,是不?在中国作家中,写小说散文和诗的很多,可是以文学批评为主业的不多,而你是近年比较活跃者之一。 首先,我注意到,你对中学语文教育发表的一系列重磅文章,《从高考作文说到名著阅读》《中学生为什么离名著越来越远》《有感于读书声乙经消失》《偏爱小经典》《读书要有激情》,是你从自己的切身经历,抒写了你对中学教育问题的深切忧虑,从而发出要读书、要读经典的大声呼吁。《从题记、排比句说到作文模式化》《没有灵魂的“巧文”》等,对近些年全国学生作文的模式化、套子化,你率先予以批判,指出这是误人子弟、泯灭性情,是令小学子个性畸化、人格变异的“语文教育的痼疾”,真是鞭辟入里啊!

桑:我从事中学语文教育40年,研读中外文学几十年,看到当前教育的怪现状,我始终有痛心疾首的心情。我呼号,是我的义务和责任。我的文章,在教育界和文学界产生影响,许多报刊转发,上海、黄冈、广州、南京、福州、菏泽以及东北师大附中等国内知名中学,把我许多文章纳入他们的试卷,推荐师生阅读,有些文章发表十几年以后还传来传去。

龙:这就是你的担当。你的这种担当不光在教育方面,你对中国当前文学现状、文学思潮以及文化流变也密切关注。你批评中国作家缺乏独立意志和自由精神(《中国作家到底缺什么?》等),你批判某些作家轻言超越红楼梦的虚飘,你回击某些专家对郁达夫、萧红的歪曲和攻讦(《郁王之恋与自我暴露》等),这些文章,你旗帜鲜明,立论严正,指名道姓,言辞锐利。特别是,对于近十年的贬鲁思潮,你写出了被《新华文摘》《北京日报》等转载的《撤掉“阿0正传”是文化的浮躁》》《韩石山歪曲鲁汛一例》等六篇文章,对商品大潮中某些急功近利的作家的文化虚无、娱乐至上和反理性的“唯新主义”,分析批驳,捍卫了一个理性民族应该尊重自己的文化名人的这个人类的道德底线。这就是作家应有的担当。这样文章真给人提气!

桑:中国社科院的著名鲁汛专家张梦阳短信说,“你的《磋主尔仁尼琴说到鲁汛》,甚好!”他还寄赠我他的几套专著。福贱作家、学者房向东的专著引用了我批判韩石山一文的大部分,我们也成为心仪的朋友。

龙:你的评论文章,冷峻犀利,思辨严谨,而你的生活散文感情热切,诗情画意,我很奇怪,你怎么统一于一身的啊?

桑:其实,我写文章,就是率性而为,人生一乐。写散文就是要真情实感,真性情。我一直是把文学评论也当散文随笔去写的,倾注感情,行文灵动,这就是“统一”吧?

龙:你还真是一个有自己风格和作为的作家。我想,这与你的经历有关,与你的终生追求和阅读有关,也与你的性情有关。祝你创作取得更大丰收!

(2011-01-06《江城日报·松花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12 00:13 , Processed in 0.09115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