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山的呼唤——参加省小学语文教研组长培训点滴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5 20:2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山的呼唤——参加省小学语文教研组长培训点滴体会
--------------------------------------------------------------------------------

  发表日期:2008年11月24日   出处:黄田镇校    作者:叶建斐  



      作为大山的儿子,我深切的感受了父辈殷切的期盼;作为一位从大山里成长的教师,我切身体会孩子们成材的艰辛与不易;作为山区农村学校一名教师,无时无刻不在思索一个问题:我们农村山区教育与城市优势教育相比差距在哪里,我们学校如何奋起直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缩小城乡、地区的教育差距。
      10月27日——11月2日,我有幸参加规格极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省第二期学语文教研组长培训。这次培训是由省教育学院的汪潮教授组班的。一周的培训安排了6个讲座,4个经验交流,一天的现场研讨,1个个案成长分析,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主讲老师都是浙江教育学院的知名教授、教育专家及杭州一些名校的特级教师。所介绍的或理论、或经验,对我们开展学校教研活动具有很好的借鉴指导作用。
      正因为如此,我有机会聆听专家的精辟的理论述,有机会领略名师风采,有机会接触我省一流的小学,并触动了我的思绪,陷入沉思。长久以来,百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有了一个初步的答案: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教研质量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只有大力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质量,才能从标本上改变农村学校教育的弱势。但鉴于本人资质愚钝,还未能及时消化吸收,只能谈几点粗浅的认识,请多多指教。

                                                  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

      作为语文教研组长,当然首先要把好教学的方向。汪教授的几句精辟的话,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整体决定成败,细节成就精彩。”
      “听说时间降下来,读的时间控制住,写的时间挤进去”
      10月29日上午,一个简短的开班仪式之后就是汪潮教授的讲座《当前语文教学的基本形态》。他给我们带来了“六个语文”,分别是:本色语文,深度语文,简约语文,灵动语文、人文语文、和谐语文。
      11月2日汪教授的讲座《当前语文教学发展方向》,为我们指出了语文教学的前沿方向从“语言能力”走向“语文素养”,从“单一教材”走向“课程资源”,从“繁琐哲学”走向“简明扼要”,从“人为注入”走向“生态生成”,从“平移教育”走向“智慧教育”。
      汪教授的两个讲座,让我们从“文本细读”、“诗意语文”等一团团迷雾中走了出来,茅塞顿开。

                                                玻璃与钻石在一起,就有钻石的光辉

      虽然我已是一位有14年教龄的“老教师”,但对于教研工作的认识是相当的粗浅和感性的。10月29日上午,由杭州市江干区教研室、特级教师费蔚给我们带来《基于课课程背景下的教研活动设计与实施》。使我们学校教研活动的内涵,主要任务,活动实施,活动评价有了一个深广认识。不但认识到教研丰富的教研形式,有时髦的教学沙龙、教师论坛、教育大讲堂,有群体学习式教研、有先导小组式教研、还有骨干教师引领的教研、不同背景教师组合教研、连环跟进式教研……而且领略了教研活动实施的基本方法行动研究及课堂观察的操作。这些理论为我们开展学校的教研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专家就是我们的“钻石”,它会让我们拥有光辉。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10月30日上午,浙江教育学院副教授陈晓萍介绍了关于“合作”的话题。她结合自己曾到德国交流学习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目前教育界公认学习效率比较高的合作学习。她从合作学习的种类、基本理念、基本要素、教研活动的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她说:“在一个理想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应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自主地进行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并进行优化组合加以利用,符合教学规律和时代的需要,是对传统教学单一竞争格局或情境的一大变革。”

                                                             “姜还是老的辣”

      10月30日下午,聆听的是浙派名师工作站首席导师、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的《说课、备课、议课》。这个话题离我们的工作很近,我们都非常期待能给我们指点迷津。张老师说:“换位备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次备课,是一种治学精神;文本细读,是备课的方法;板块备课,是备课的一种结构方式。”至于具体的做法,就众说纷纭了。但是目的只有一个,备课是为了有效的上课,不是为了应付检查。张老师认为,每位教师在一个学期的开始,拿到新书的时候,可以选择3——5篇左右的课文,作为一个学期研究的中心,仔细地备好每一个环节。因为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其余的可以参考人家的优秀案例,因为人家
经过研究的有价值的东西可以好好利用,这是一个共享的世界。
      经典话语:目标是刻在钢板上的,方法是写在沙滩上的。

                                                             名校、领雁相辉映

      10月31日下午,我们来到了杭州崇文小学,这是汪老师推崇的理念最新的小学语文教研组,是省内最优秀的语文教研团队。
      走进学校,校长汪教授就告诉我们一天活动安排。上午是领雁工程学员结业展示活动,先是三位学员上三节课,然后是四位学员议课,最后是三位学员分别进行了语文教学观点陈述:寻找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点,词语教学的有效性,课堂评价要心学生的发展为本。
      下午,崇小副校长、特级教师虞大明上了《刷子李》一课,为我们教好选学课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随后是汪教授的亲自点评。他先抛出了几个关于略读课文教学的问题:略读课文是不是用略读的方法教学的?略读课文可以用精读来教吗?然后结合虞老师的课,谈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建议: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读;更多地提倡默读、速读、批注。
      一天的活动在虞老师《放心去飞》的歌声中结束。

                                                                专业成长

      11月1日上午,先是杭州嘉绿苑小学校长、特级教师魏丽娟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自己成长经历。
      一是在课堂中成长。她的课堂感言:
      在“家常课”中历练,把“家常课”当做“公开课”;
      在“公开课”中磨练,把“公开课”当作“家常课”;
      在“竞赛课”中修炼,把“竞赛课”当作“精品课”。
      二是在学习中成长。她的学习感言:
      学习是机会,是福利;
      学习是责任,是义务;
      学习是习惯,是精神需要
      然后,浙江教育学院吴卫东教授给我们带来了《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自我》。这是一位潜心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的教授,但是她的讲座很有磁力,因为她不但声音很美,她的讲座很轻松,深入浅出。她给我们带来的是她自己在参加国外的一些培训时的体会和有趣的事以及和他们的培训模式介绍。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11月1日下午,我们走出教育学院,来到杭州最负胜名的学军小学,,学校的各方面设施都是一流的。在他们的阶梯会议室,我们听取了:
      1、采荷一小校长、特级教师王红介绍的《构筑教研,走向成功的天路》,介绍了他们学校基于博客群、课题群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的经验。
      2、拱宸桥小学吴文奇老师介绍的《为教师行为方式的转变而奠基——对小学语文学习型教研组 建设及活动方案制定的思考》。他说:学习型教研组应具备以下的特点,全体组员拥有共同愿景;学习能力强;组织结构趋于扁平;每个组员都具有系统思考和应变的能力;学习成为教研组发展不竭的力量源泉。
      他们学校开展的学习教研组的活动的基本形式有:讲座、读书会、报告会、研讨会、行动研究、课例研究、课堂观摩、论坛及非正式的对话和交流。其中颇具特色的有:名著研读、新成功教育讲堂、成功杯课堂教学竞赛、学习沙龙、成功杯论文竞赛、师徒视频结对等。
      3、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徐宏燕老师带来了《夯实常规,创新研究  ——语文教研组工作经验交流与思考》。她非常细节的介绍了作为教导主任怎样在工作中抓好学校的教学工作。她强调抓落实,每次工作检查后写详细的检查反思。挖掘教师的优点。
      4、学军小学《用扎实换踏实,用创意添个性》,他们认为:应该敏锐捕捉有效研究主题,有效搭建研究平台,把问题变为活动的主题。
      11月2日,我们完成了培训布置的作业,领回了学习结业证书。
      短短的一个星期的培训结束了,也许是原来自己太懒惰了,对专业研究很不够,所以总感觉有太多的知识来不及消化。为了不让自己“听听感动,想想激动,回去一动也不动”,有待于自己好好研究本次培训的资料,慢慢消化,并上下求索。
2#
 楼主| 发表于 2011-3-5 20:30:16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08:42 , Processed in 0.09514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