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完形作文编程与比较作文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4 16:5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完形作文编程与比较作文教学[z]
我国历来重视作文,古时候就有“文章乃经国大事”、“腹有诗书气自华”之说,那时候的科举考试只凭一纸诗文定终生。时至今日作文在高考所占分数的比例也是很高的,然而,尽管作文这样重要,许多中小学生却对作文感到头疼。对他们来说,作文是一件难事、愁事、烦心的事。
老师和家长都对他们说,要学好作文就得多读、多背、多写,许多听话的孩子照做不误,他们读了许多作文书,他们背了许多好词、好句、好段,他们也写了许多日记。该做的都做了,可一到作文时仍愁眉苦脸、捉襟见肘、一筹莫展……读作文书不能说对作文没帮助,然而作文书里毕竟是别人的作文不是自己的,别人的房子看上去再漂亮也是别人的。也许你在读书时背了许多好词、好句、好段,积累了很多建筑材料却没有设计图,你怎样盖房子呢?更有甚者在作文时生搬硬套好词、好句,把文章弄的哭笑不得。同样是读书,读一本数学书你可能学会了数学,读一本作文书你却很难学会写作文,因为数学是逻辑思维,作文是创造思维,二者有本质区别。那么写日记呢?对学生日记来说姑且不看内容如何,但就语言而论,普遍存在许多问题,如前后不连贯,缺少照应,句间缺少衔接、有许多病句和错别字等。这样的漏洞百出作文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
今天究竟怎样学作文?相信许多人在思考、在发问、在探索……在孩子们对作文感到厌烦、苦恼、紧张、逃避或干脆说一句“不会”时,怎样有效解决孩子的问题呢?首先,应该解决作文动力问题,也就是要唤醒自己的表达欲望——我笔写我心。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增强自知能力,了解自己,了解别人,才能人所不能。然而,如何深入自己的心灵世界呢?我们前面讨论的“通心通到美妙瞬间”、“感觉到位的高峰体验”就是寻找自己、发现自己、探求生命意义的作文英雄旅程。
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积累了很多如上面所说的漏洞百出的作文,在潜意识里塑造了“不成功作文”的自我意象。要改变这个自我意象就要下一番“完形”的功夫,也就是写一篇作文就要在导师帮助下做一篇完形示范文。久而久之,才会改变过去“不成功作文”的自我意象,重塑“我能行”的积极自我意象。就像篮球巨星乔丹苦练基本动作才成为空中飞人那样,学习作文也要苦练“完形”的功夫。就训练作文语感而言,默读不如朗读,朗读不如抄写,抄写不如听写,听写不如参与完形示范文创作。
于是,作文课就有了一个重要概念“完形”,因为学生积累的习作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各种问题,如果不作处理就会积累许多文字垃圾,也就是支离破碎的不规范作文。这些作文需要一个“完形”过程,也就是由老师做一篇参考示范文,做比较学习之用。这样的学生习作与教师再创作相结合的作文教学方式就是作文比较教学,教师再创作的基础是学生习作,而教师能否在学生习作基础上完成令学生满意的和值得模仿学习的再创作,这要取决于教师与习作者的通心,取决于这样的通心能否通到产生创作醒悟的美妙瞬间,并进而产生到位感觉。
作文比较教学的基本思想:1、作文教学重在过程,而非作文前的指导,也非作文后的讲评;2、作文是要一气呵成,无需修改的,若要修改也必须建立在习作者和修改者的能力级差基础之上;3、作文是素材的积累,但并非每篇习作都是未来创作的基本素材,只有那些经过加工的习作才会成为再创作时得心应手的活性素材;4、学生有很强的创作模仿能力;5、作文过程由一系列设问问句组成,教师可以经由课堂演示修改文或示范文的创作来再现这个过程;6、更高级别的作文比较教学可以由教师提供未定稿习作,由学生来修改;7、作文比较教学使教师真正参与到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来,师生互动更全面,也更活泼,这是作文前指导和作文后讲评所无法比拟的。
教师在课堂做示范文时学生要积极参与,老师说出一句,学生就要想下一句,从而锻炼语感能力,同时这个过程也就是学习语言的过程。经常参与这样的示范文比较学习课程,学生的潜意识会逐渐记录下成功的作文过程,就好象用神经语言为自己编制了一套成功作文的自我意象。从而增强自信心,改变过去对作文厌烦、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重塑“我能行”的心灵意象,从而在作文过程中释放自己生命潜能,活出精彩人生。
那么,完形作文如何编程呢?在实践中我们做了这样的探索:完形作文编程是用修改文或示范文代替作文评语的作文教练技术,是建立在叙事辅导理论基础上模仿指导者写作语言风格的作文升格过程。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作文完形示范呢?设想一下,学画画要不要老师演示笔法与调色?学书法要不要老师示范如何运笔?学钢琴要不要老师表演指法?学舞蹈要不要老师示范动作?学作文为什么不要老师现场演示作文升格的即兴示范呢?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下水的游泳教练教出的学员会淹死;不写作的作文教师教出的学生会饿死。
每个人都有习惯性的行为,也就是很不自觉的强迫性的行为。我们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奥秘就是强迫性重复,这样的强迫性重复背后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就是我们脑子里的潜意识神经语言,它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景与声音,是长期重复相同的刺激和反应的结果,是根深蒂固的神经链或情结。
于是我们的教学理念是:学员在经历成功或失败的作文体验后会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机会找到相同的体验。因此我们要求学员通过捕捉情绪,用联想和想象或精神分析来提取脑映像作文,教师通过习作督导实现学员作文升格,并以完形示范文的形式让学员强迫性重复成功作文的成功体验,从而在作文训练过程中编制出新的成功作文的神经语言程序或神经链,这也就是完形作文或神经语言作文编程的全部秘诀。
(一)作文升格演示:通过特别问话技巧使表象感元与受导者契合,从而进入他的思维频道,感受对方内心贮忆释放过程以及示范行文中“我看到……我想到……我听到……我感觉到”和找原因、找具体、找结果的作文构思策略以及训练眼动技巧。
(二)作文升格教练技术特点:
    1.作文辅导或治疗与教学过程中的作文升格其真正主体是写作者自己,也就是学员,通过学员对自我的体验以及在体验过程中的发展、顿悟来实现辅导与教学。学员要先独立创作一篇自主作文,自由表达其思想与情绪,在此基础上辅导老师帮助其修改整合,重写生命故事。同时学员可以很方便地、有比较地学习教师的创意写作技巧,这就是学员自创和教师再创作相结合的比较作文教学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2.作文诊疗辅导师担任这样的辅导与教学背景下的保证者、关注者、分享者,起作用更多的是保护和发展习作者的主体性。作文升格的结果使习作者的生活故事从单薄到厚实,从而丰富其对生活阅历的感悟。
    3.和传统的作文教学比较,习作者并不只是一个倾述者,而辅导师也不是一个倾听者,而是构筑一种新的师生关系,使以学生为中心的辅导原则在这个以习作者的问题、体验、领悟等为主体的作文升格教练过程中,由于充分调动习作者的主体性而得到体现。
4.在作文升格教练过程中需要对于问题进行“聚焦”,然后帮助习作者对于该问题进行体验、发展、等待和领悟。在这一过程中所有辅导与教学过程中的东西最后被吸收到习作者今后的生活中去。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教授乔姆斯基认为,在每个句子表达出来之前,早已在大脑中存在一个概念结构,也就是作文构思时储存在作者大脑皮层深处意识或潜意识之中的,不明晰也不完整、虽丰富却支离破碎的与特定主题有关的潜在语言,称句子的深层结构。而符合文法、句法、运用适当方式表情达意或状物论理的妙笔生花的语言文字,则称之为句子的表层结构。早在二十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一批中小学就运用结构语言学原理,强调作文时的创作生成和创作转换,老师通过演示范文,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通过作文升格的教练操作,充分发挥想象力来学习语言由深层结构的构思向规范的书面语言转换生成的过程与技巧,也就是完形作文的成功编程过程。
结构语言学的作文方法论包括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整体性强调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整体培养,而不是句子、段落等片断知识的吸收。完形作文的编程与作文升格教练就体现了这样的整体性。这是在作文过程中的整体性,在作文还没有动笔的构思过程中同样强调整体性。正如马斯洛所言“无论如何,宇宙总是一个整体,有着内在的联系;每一个人总是一个整体,有着内在的联系。”我们同样可以说,作文是一个整体,是包含着我们内在主观世界与外在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整体。于是我们才强调心灵世界与大千世界的碰撞,强调通心通到美妙瞬间。
自调性方法我们也可称为完形论方法,因为它强调的是在现有思维句段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深层语言结构和表层语言结构。所以我们才主张在捕捉到生活醒悟点的基础上要调动入微感觉,通过想深想透使我们的感觉到位,以至到达心灵完形的作文高峰体验,这同样是需要我们在完形作文编程的教练过程中传达给学生的。
转换性很好理解,就是把深层结构的构思变成表层结构的语言文字。因为转换的技巧是作文最重要的技巧,是心灵外化的自我实现技巧,所以这个部分是完形作文编程教练的主体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6:51:15 | 只看该作者
全人作文的能量观点
所有神话故事讲的都是自我实现的故事,而自我实现的旅程也就是故事里英雄冒险的历程。在神话故事里,当英雄与女神相遇或跟天父和解的时候就意味着通心通到了美妙瞬间,当英雄的心与世界的心作最广泛的连接时,他就会经历到完形心灵的高峰体验。
(一)作文素材的积累,就是能量的储备
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是不期而遇的,柯林·威尔森则认为高峰体验是可以复制的。柯林·威尔森讲到了引发高峰体验的一些先决条件,其中第一个就是“能量的聚集”。他认为,高峰体验从本质上看就是能量的溢出。柯林·威尔森还认为,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在靠近日常生活意识的表层的地方,有一种“过剩能量储藏箱”,存放着准备使用的能量。
实际上,这些过剩能量的一部分就是我们的作文素材,它们就好像存放在银行中个人帐户中的钱一样,在我们需要使用的时候,就可以派上大用场。这样的的能量储备,就是作文素材的积累。正是这种准备好了的能量状态为我们作文时的高峰体验打下了基础,健康的人都有很高水平的“准备状态”(preparedness)。容易产生高峰体验的人是一些在储藏箱中存有大量能量的人,他们很容易进入作文状态。而容易厌烦或自认为不幸福的人则正相反,他们只有很少的能够调动的贮备好的能量,搜肠刮肚也难写出好文章来。
(二)意义对灵感与意志的贡献
柯林·威尔森认为,高峰体验可以看成是意义的突然高涨。高峰体验是在精神感知到意义震撼时的能量的突然爆发。现实生活中,人们把99.9%的时间花在没有意义、没有目标的事情上。我们就如同瞎子,尽管大千世界中意义无所不在,而我们却熟视无睹,置若罔闻。正如罗丹所言“生活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当诗人仰望星空时,他们则会突然受到意义的洗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作文时的灵感。
柯林·威尔森还指出,意义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激发意志。神话故事里的英雄总要面对挑战,这样的挑战就是意义的萌生点或触发点。意义能激发意志,能使人充满扩展视野的渴求。我们越认为有意义,释放的活力就越大。人越接近意义的世界,他的活力就会越朝着超人的水平增加。而作文的过程就是对意义探寻的过程,作文将会激发我们的意志,帮助我们成为人格三要素协调发展的全面素质的人。
(三)作文过程意义动力的激发
关于意义感的产生,柯林·威尔森提出了“无动于衷阈限”(the indifference threshold)或“圣·尼奥特边缘”(St Neot margin)这一概念,它的基本涵义是:当更加愉悦的刺激对意义感的产生不能奏效时,危机和困难就会产生意义感。因此,无论喜怒哀乐,都会成为激发我们作文动力的良好媒材。
许金声教授指出,柯林·威尔森的“无动于衷阈限”这一概念向我们表明,如果我们要发展、要成长,就必须首先突破这一阈限,向外寻求意义,也就是寻求挑战和压力。许教授还提出了一种基于人本心理学意义上的“应战机制”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在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仅仅具有防御性的心理机制,还可以表现出更为可贵的品质,诸如真诚、爱、开放性、超越性和自我实现倾向等。这是人格高度整合了的健康人所具有的正常心理机制,它超越并包含了防御机制。
神话故事里的英雄从普通世界进入非常世界开始他的冒险之旅,就需要有一个特殊的事件来作为英雄命运的转折点,也就是冒险的召唤(Call to Adventure)。这个部分要体现的就是英雄要面对的问题、挑战和冒险。他已经无法再继续普通世界的平淡舒适的生活了,将面对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便是我们的生命意义或生命完形的动力。就像稻草人的目标是要找到他的脑子,铁皮人的目标是要找到他的心,胆小的狮子的目标是要找到勇气,人生来都有向上向善的无限发展的愿望和潜能。在这里我们看到,对于那些对作文感到头疼的孩子,写好作文正是挑战不可能的最巧妙的手段。
柯林·威尔森说得好:“人类进化是因为他们能找到外在的意义。当人的意义感强的时候,他就能保持高水平的意志力和健康。如果没有这种外在意义,他就会成为主观情绪的受害者,他的主观情绪只是一种梦幻,直至演化成噩梦。他不可控制的想象与焦虑会变成恶魔与他纠缠不休。” 而当人们寻求到有意义的事情的时候,挑战就形成了。挑战的重要性则在于,它能够激发我们的人格力量。
高峰体验向人们昭示了人生的意义,意义唤起了意志,意志转而去探求更深远的意义。作文训练就是这样的由意义唤起意志,以至转而探求更深远意义的良性循环。
(四)承担责任的操心与担忧能力
与意义以及意志问题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是承担责任的问题。
柯林·威尔森指出:“我现在要讲的是最重要的问题,可能也是马斯洛心理学理论最重要的结论。一个人操心和担忧的能力也就意味着产生高峰体验的一种能力——至少是一种创造性的动力。”他在这里所说的“操心和担忧的能力”也就是承担责任的能力。神话故事的主角在黑暗中游荡一阵子之后会来到一个地方,在这里可能会遇到一个人,跟一只青蛙谈话,或者找到某位有魔法的帮助者。这个阶段要完成重新发现自我的承诺,也就是英雄必须征服自己对未知的恐惧,面对强大的巨人和龙,英雄选择使用和发挥他“操心和担忧的能力”来靠智慧取胜。
在这里,我们可以进一步说,承担责任才可以使我们产生意义感,我们承担的责任越大,我们可能产生的意义感就可能更大。高峰体验也是意义感突然增大的一种体验。勇于承担责任有利于我们产生高峰体验,高峰体验又可以促使我们把承担责任的范围扩大到我们力所能及的最大范围。
    因此,柯林·威尔森说:“关联性是意义体验,意向性是意志体验,它们密切相关。关联性可以通过意向性的行为得到提高,而紧接着,意义又反过来促发或指导意向。”生活是作文素材最广阔的天地,于是我们在作文过程中承担更多的责任,表达更多的人格力量,也就意味着我们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心世界,有了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
(五)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
作文可以使人的体验变得丰富起来。马斯洛把人们不能体会内心的声音称为“体验上的匮乏”,“体验丰富”的人才会有很强的自我认识。作文能发展和充实这样的“体验丰富”,在作文里实现的洞察能使人们成为潜在的超人,能给他们以新的力量。因为人类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要保持一种使高峰体验成为可能的状态。这就意味着要保持上进心,从根本上拒绝抑郁、灰心和各种失败的阴影。作文则使我们保持这样的上进心和高峰体验成为可能。
从神话故事里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这样的可能,比如英雄经由生命困局和生命成长脚本的历程,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生命潜能,看到自己的可能性,捕捉到自己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包括物质的东西,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如朋友的支持、重复的自我肯定话语、积极想象,或者对已取得的小小成功的犒赏等,当英雄的心与世界的心作最广泛的连接时,他就一定会经历到高峰体验。
神话英雄之旅故事告诉我们,英雄是不断跨越鸿沟的人。•一旦现实中裂开主观心灵与客观现实这一鸿沟,英雄便会以其意志力和能力,感觉到或意识到,他不可能以一种最小的保守方式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他必须重整旗鼓,奋力越过这一鸿沟,然后采取第二个行动。这下一个行动或接下来的更多行动,是人物刚开始时不愿意采取的行动,因为这一行动要求更强的意志力。然而,正是这样的行动会迫使他更深地挖掘自己的潜能。
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现在所具有的'压力'太低了,以至我们不能发挥我们进化的潜能。“我们身体的欲望总是倾向于短视,而我们精神的理想与渴望会使我们眼望未来。一个长远的目标,在有可能达到的条件下,会比任何急需的物质需求更大地激发决心和上进心。人对于未来的洞察能使他们成为潜在的超人,能给他们以新的力量。”于是我们要不断积累作文素材,为完形心灵的自我实现蓄积意义和能量。
(六)从能量观点看作文
从能量观点来理解作文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接纳和体会内心世界的情绪能量,并使这样的内部能量与大千世界的广大无边的慈悲能量发生连接与碰撞。这样的连接与碰撞就会产生思想与灵感的火花,于是内心世界的情绪能量就被点燃透过写作者的稿纸在字里行间尽情燃烧,内心世界的能量因而也就畅通起来。当内部小宇宙的能量通道与天地自然的大宇宙的能量通道酣畅淋漓地贯通起来,就会产生无法抑制的激情涌动的妙笔生花语言,于是我们的情绪能量就得到了释放和转化,这就是心灵外化的过程。这样的能量流动、释放与转化的过程难道不就是高峰体验和自我实现吗?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过程,我们的灵魂才找到他安居的地方,我们的心灵拥有了一个无量无边的美丽花园。也就是说,我们的作文是内心世界生命能量的具像化,它是有生命,有血肉,有能量的。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6:51:51 | 只看该作者
全人作文的重要前提假设
1、人从来就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问题是用来发现到底一个人的生活中有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一个契机;
2、生命是由一条时间线和无数个此时此刻的觉察所组成,我们作文,因此我们觉察;
3、我们原本俱足成功作文的资源比如感元调动与次感元调整以及改变认知的资源取向策略,只要人们能发现自我资源,就能取得生命的主动权,进而有能力脱离生命困局中受害者的角色;
4、我们的经验都有一个结构,作文就是经验的一种结构;
5、地图不是实际的疆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专家”,问题的专家,没有人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作者,每个人都有能力依照自己的偏好,重写自己的生命故事;
6、问题不会百分之百地操纵人,人的一生中总有几次不被问题影响的例外经验,它会成为我们作文里的转化因子之一;
7、我所看到的一切都没有意义,除非我为它设定意义,也就是说人的世界只有主观真实而没有客观真实,作文就是在丰富这样的主观真实;
8、人与环境是同一系统的两个部分并相互影响:许多问题都是种族、阶级、性取向、性别等文化环境所营造出来的,因此看问题不是看这个“人”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去看这个人背后的文化脉络,一个人的自我认同来自社会建构出来的生命脚本,我们要去了解有哪些故事或主题在塑造一个人的生命,并在作文中予以解构和重新建构;
9、一个人的生命是被许多看不见的故事线组合起来的,我们通过作文寻找这些看不见的故事线和改造或增强这些故事线。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6:52:53 | 只看该作者
心灵外化与生命重塑
叙事作文辅导理论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代心理辅导方式,它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将人看作问题的辅导观念,透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
所谓故事叙说即是重新编排和诠释故事,主要是先让习作者写出自己的生命故事,以此为主轴,再经过辅导者帮助下的重写,丰富故事的内容并建构合乎文法的完形叙事语言。
所谓问题外化即是将问题与人分开,问题外化之后,问题和人分家,人的内在本质会被重新看见与认可,转而有能力与能量反身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叙事总是与反思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叙说生命故事的过程中,也就审视了自己。这种反思或审视是一种内源性干预,使我们自律,变得对我们的生活负责。全人心理学的作文观同时也走容格积极想象与Milton Erikson的隐喻倾向,重视文字的使用以及命名的影响力,给情绪一个适当的形象和名字,这样把问题外化了,往往就可以走一条透过情绪直达内在源头的路径。
由薄到厚指的是形成积极有力的自我观念,因为习作者积极的资产有时会被自己压缩成薄片,甚至视而不见。如果将薄片还原,在意识层面加深自己的觉察,这样由薄而厚,就能形成积极有力的自我观念。
问题外化就是心灵外化,重写生命故事就是生命的自我重塑。具体点说,心灵外化就是写作主体从观察、体验、思索到想象、创造等思维基础上对外‘物’、内‘情’由‘内孕’到‘外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作文的过程。这里我们援引许金声教授的诗来说明心灵外化与生命重塑的过程。2005年10月6日,许教授在北京阳台山风景区举办了“全人心理学心灵成长工作坊”,工作坊结束后,他一人走到山里,静下心来体会,于是写了《三匹落叶》这首诗:
“一匹已经干枯的黄叶A离开了树枝/轻轻地轻轻地从空中飘下/划出几道优美的弧线,终于落到地下/发出细微但又清晰的一声‘咔嚓’”就是这一声“咔嚓”使许教授与大自然的通心通到了一个美妙的瞬间,抓住一个醒悟点。于是他调动自己的细微感觉,继续与落叶通心。“山谷是那样的安静,连一丝微风也没有/听得出那是黄叶与地面的落叶的摩擦/这是黄叶A的最后一声音响/只有灵敏的耳朵才能够觉察”这几句话是通心的继续,是美妙瞬间的深入开掘。
“空气依然清新,但天色灰暗/脸上感觉有轻轻雨滴的拍打/时光流逝,又过了一会/雨滴声开始稀稀拉拉/天空中没有太多的乌云/这雨注定不会太大”这是对情境的捕捉,故事会有新的发展。“一匹黄叶B此时从空中悠然飘落/我屏住呼吸,捕捉它触地的一刹那/它落在地上了,却感受不到它的叹息/啊,是雨滴声盖住了那低微的‘哎呀’!”
接下来情节继续推进:“一匹枯叶C在空中摇曳/微风中似乎急切地想要坠落/它的颜色已经由黄变黑/可是它怎么也无法挣脱/难道是树枝在苦苦挽留/或者是它还有什么话要说?”这里是有悬念的,等待人继续探究。“走近它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根蛛丝与它相连/我对它轻轻地吹了口气/它才迅速地摆脱了纠缠”于是悬疑得到解答,在这里作者达到了与大自然里普通枯叶通心的一个高峰体验。
之所以有这样的高峰体验,是感觉到位的结果。比如“山谷是那样的安静,连一丝微风也没有/听得出那是黄叶与地面的落叶的摩擦”是感觉到情境;“这是黄叶A的最后一声音响/只有灵敏的耳朵才能够觉察”是感觉到思想;“空气依然清新,但天色灰暗/脸上感觉有轻轻雨滴的拍打”是感觉到“是雨滴声盖住了那低微的‘哎呀’!”的原因;“一匹枯叶C在空中摇曳/微风中似乎急切地想要坠落”是感觉到心;“难道是树枝在苦苦挽留/或者是它还有什么话要说?”是感觉到感情;“我对它轻轻地吹了口气”是感觉转化为行动;“它才迅速地摆脱了纠缠”则感觉到了精神。
诗就是这样的神奇,可以通过心灵外化迅速使感受美升华到思想美和精神的美。诗反应了作者的心灵,枯叶落地是作者内心对“生命无常,老之将至”的慨叹的外化,所以黄叶B才有被雨声盖住了的“哎呀”,而且用了感叹号。蛛丝与枯叶纠缠隐喻了对生命的惋惜,“吹了口气”“摆脱了纠缠”是对生命无常的坦然、从容、沉稳、镇定……既然曾经轰轰烈烈地活过,又何必再留恋往昔?这里流露出的是作者“就让一切顺其自然无需勉强。”的生命信念。
散文构思需要通心通到美妙瞬间时对生活醒悟点的捕捉,需要感觉到位的想深想透,需要掏心掏肺掏肝肠的心灵外化,因此可以把美妙瞬间、感觉到位和心灵外化看作是散文的三要素。那么,散文也就是生命通心和心灵成长的最好操练,是全人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伟大实践,因为通心就有美妙瞬间,感觉到位才有高峰体验,而心灵外化则可以重塑自我实现的生命。
写作叙事形成习惯,便可以使书写成为一种身心连结的方式,手指出现的文字主要出于潜意识,而非纯粹理性的声音。为了促成自动书写的习惯,许金声教授的全人心理学也主张使用音乐意象的自由联想,着手音乐叙事,在这样的过程深入自己的潜意识,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内在资源,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6:53:53 | 只看该作者
全人作文叙事的基本结构
前文已经提及,全人叙事遵从德国N·佩塞施基安教授的积极心理治疗观点,在这里对该观点予以详述。与医学模式的心理辅导从疾病出发,把当事人看成是疾病的载体有所不同,积极心理辅导从人的发展的可能性和能力出发,强调每个人天赋的潜能在解决心理问题中的重要性。积极心理辅导理论认为,当事人身上存在的首先不是紊乱,而是被这些紊乱直接或间接困扰着的能力。因此,积极心理辅导从人的发展可能性和能力出发,强调影响个体心理的社会因素的重要性。全人作文是积极心理的自我建构过程,当然要以开发和释放人的内在潜能为出发点,寻找生活醒悟点,感觉到位并通过语言文字的心灵外化,达成某种意义的自我实现,这些都是与积极心理治疗观点相契合的。
积极心理辅导中积极的概念,是指辅导并非以消除当事人的症状为首要目标,而是注重发动当事人身上存在的种种能力和自助潜力。每个人均有两种基本能力,即爱的能力和认知能力。爱的能力是指积极地建立感情关系,并接受他人给予的感情的能力。爱的能力得到发展,就会派生出耐心、时间、交往、信心、信任、希望、信仰、怀疑、确定和团结等第一能力。第一能力是贴近自我的感情领域,首先在人际关系中得到发展,而患者与其关系人(即一个人若因亲密的个人关系而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均以某人为参照,后者便是前者的关系人。自童年早期开始,个体的发展主要受关系人的影响)的关系,则在这种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由于对现实的认知而派生出:守时、有序、整洁、礼貌、诚实、节俭等第二能力。第二能力反映着个体所属社会群体的规范,在伙伴关系的相互评价中起重要作用。第二能力发生紊乱时所引起的情绪变化和体验常常会影响情绪和身体状况。
(一)矛盾冲突的原因
当事人根据鉴别分析调查表,确定自己及其冲突伙伴在哪些行为领域具有积极品性,在哪些行为领域具有消极品性,从而得到自己和伙伴在品性、行为方式和能力方面较为系统而全面的图像。辅导师则根据当事人完成的鉴别分析调查表,从现实能力的角度,针对当事人对冲突伙伴或冲突场合的态度进行鉴别,向当事人说明,他在体验和行为方面产生紊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片面地重视个别的现实能力,而忽视了其他的现实能力。以下是对矛盾冲突的四个方面的介绍:
第一方面,躯体/感觉:以心身疾病的方式或以觉察自己躯体的方式来反映冲突。
第二方面,工作/成就:与个体的自我概念相结合,可以采取逃避到工作中去的方式来反映冲突。
第三方面,沟通/交往:与家庭、伴侣及社会群体的关系,由传统的方式以及个人的学习经验所决定。可以采取逃避到交际或孤独中去的形式反映冲突。
第四方面,幻想/未来:直觉和幻想可以超越现实,能够包罗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乃至对遥远的将来想入非非。人们可以在幻想中谋求冲突之解决,从想象中达到愿望的实现。
    以上所述处理冲突的四个方面,能向作文心理辅导师反映出当事人的基本紊乱。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若是逃避到疾病(身体)中去、逃避到工作(成就)中去、逃避到交际或孤独(沟通)中去,或者逃避到幻想中去,因而使解决冲突的四种形式的“天平”失衡,就会出现心身疾病的可能。因此,辅导师要询问当事人同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即当事人同自己的关系怎样?同职业的关系怎样?同自己的伴侣及周围的人际关系怎样?同未来的关系怎样?
(二)矛盾冲突的情境
该阶段的辅导以当事人为中心,辅导师要帮助当事人获得从一定的距离来看待自己处境的能力。辅导中,当事人往往对自己的处境及冲突伙伴只做一般化的陈述,诸如:“我反感他,讨厌他”;“他让我无法忍受,我们两个合不来”等等。这样的叙述只是充满了消极的感情色彩,并没有同具体的行为方式以及出现这些行为方式的场合联系起来,所以辅导师要帮助当事人克服上述情况,要求当事人观察并记录自己的具体的冲突场合,填写冲突场合的实际反应与可选反应记录表,放弃对冲突伙伴的批评态度,开始在伙伴关系方面的重新学习过程。
(三)矛盾冲突的对策
矛盾冲突对策主要体现在积极心理辅导的场合鼓励阶段。与行为辅导相反,场合鼓励阶段的重点不在于消除有问题的行为,而在于改变习以为常的交往模式、促进伙伴之间的信任以及改变患者的态度。具体做法是放弃对冲突伙伴的消极行为的批评,只对对方表现出来的积极行为进行鼓励。
(四)情节发展的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这一阶段的辅导有三种功能:第一,作为一种辅导手段,当事人用语言把自己的问题和冲突表达出来,在辅导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这些问题和冲突;第二,作为辅导目的本身,以“语言”为工具把握冲突及其形成的条件,并寻求解决办法。在辅导中,当事人谈论自己的问题,辅导师向他提供一些新的概念和意义,让当事人从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问题和冲突。此外,作为积极心理辅导的一个特色,辅导师还要用讲故事的方法以直觉的方式启发、影响当事人,扩展当事人的领悟能力;第三,通过讨论当事人的交往风格形成的背景、形式和容易造成的结果,向当事人揭示冲突的具体内容,以及这些冲突所涉及的现实能力,帮助当事人发展所欠缺的能力,并重新建构新的、更为可取的交往形式。
    (五)转折是因为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伙伴关系中的沟通障碍常常表现为一方通过不开口讲话或回避来惩罚对方。这种惩罚本来是被用作教育手段的,但往往造成对双方共同活动的总的限制,造成伙伴关系的冷淡化。这个过程称为目标限制。冲突者除了眼前的问题之外什么也看不见,这就是目标受到限制的标志。可以说,限制目标也就限制了价值视野。扩大目标的基本原则是这样一种学习体验:伙伴关系不仅受眼前冲突的影响,眼前的问题只是其他许多问题中的一个,除了眼前的冲突关系之外,冲突伙伴之间往往还有许多其他关系。而限制自己的目标是心理障碍患者最容易出现的做法。
为了练习作文构思和写句子,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把作文写成流水账,我们把作文过程中的关键句子构思法按构思顺序装入九宫格里以方便记忆,经过这样特殊设计的九宫格就叫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纸。九宫格里的因果思考法、情境思考法、矛盾思考法、情节思考法、类叠思考法、转折思考法等,可以用这些思考法详写一件事。非常有趣的是情境思考法、因果思考法、矛盾思考法、情节思考法、转折思考法与积极心理辅导的五个阶段如观察和保持距离阶段所体会的矛盾冲突情境、调查阶段所体会的矛盾冲突原因、场合鼓励阶段所体会的矛盾冲突对策、语言表达阶段所体会的情节发展中的语言表达以及扩大目标阶段所体会的转折是因为看到了更多可能性等是大致吻合的。于是全人叙事作文的基本结构也就与积极心理辅导的结构大致相同。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6:54:30 | 只看该作者
作文与潜能的深度开发
许金声教授指出“潜能的深度开发在于灵性的开发”。而灵性开发的善巧方便就是作文潜能的开发。因为作文潜能既是生命潜能,也是灵性潜能。如果说音乐是灵魂的语言,那么作文就是记录灵魂语言的乐谱,字里行间飘动着美丽的音符。
说它是生命潜能,是因为它涵盖了人类与生俱来的与生命潜能有关的情绪感觉能力、语言思维能力(包括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人们内心深处倾诉与倾听到需求)。说它是灵性潜能,是因为它能有效激发出人的灵魂奔放、灵感爆发、灵性活化、灵悟高扬、灵思喷涌。于是,作文是音乐,我聆听它;作文是歌,我吟唱它;作文是可以驾驭的风,承载着我们生命的河流;在人类心灵世界的版图,唯有作文可以风行天下。
正如作文方法论专家王浴海老师所言“作文是中小学教育中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的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结合点,凝聚点、生发点。作文是经过人类特有的思考过滤、提炼后的表达,是经过人类特有的感情、加温、蒸馏后的表达,是心的倾吐,美感的宣泄,是人生幸福的有机体。”
作文是从心出发的,不然的话只是一味“生挤”“硬写”便是拾破烂和积累精神垃圾,经过无数次这样的重复仪式,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如果自己的心和生活的心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就会写出心声,写出精品,在这样的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的仪式化过程中则会形成良性的循环。
马斯洛认为,精神健康的人的一个特点就是好奇心。而作文刚好是在满足着我们的好奇心,也在实现着我们的好奇心。我们说,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于是,我们把九宫格作为诊断作文失败的工具,也作为作文成功的处方提供给大家,希望藉由不断的练习,有效提升我们的作文能力,让我们的生命潜能和灵性潜能都得到有效的开发与释放。
最后,我们说一下全人作文的第四境界,也就是全人作文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圆融俱足的大我实现境界。许金声先生的全人心理学认为,在人的动力结构上可以把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五个层次扩展为七个层次,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之上再加上“自我超越需要”、“大我实现需要”。人的需要满足的优势,应该至少发展为自我实现需要、自我超越需要的优势。人能够达到的能量最畅通的状态是大我实现。所谓“全人”就是“大我实现需要”已经开始支配其行为的人。
关于大我,毛泽东主席有过这样的论断:“一个之我,小我也;宇宙之我,大我也。一个之我,肉体之我也;宇宙之我,精神之我也。”大我,就是与众生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的同体大悲的我,是人的自性得以实现的我。众生是谁?按照佛教观点,众生就是菩萨,是未来佛,因为只有菩萨才具人形。而佛是觉悟的人,当他觉悟的时候就会看到生生世世的自己,生生世世的自己当然都是自己的菩萨。当我们把生生世世的自己向外投射,也便是众生。而每一生每一世的自己都有各自的守护神,这守护神每时每刻都发出不同的光,当然就是无数天神的示现。神的名字就是爱,爱是唯一的宗教,爱是我们作文里的文字,是我们生命的光。
应该说,千手观音就是人类自性的具像化,他已经有两百万岁了。自性是统一、组织和秩序的原型,他要统一、组织生生世世的自己,使自己内在的各个部分和谐有序,使人的心灵获得完满,它象征永恒和生命的绵绵不绝。生生世世的自己或自己内在的各个部分向外投射就是众生,是众生看世界的眼睛,只有我们的自性,也就是千手观音能够把众生的眼睛放在手心里观看,看到世人心底的声音,所以才叫观世音。其实,我们写作文也就是在成就千手观音的事业,我们可以通过作文与许许多多的人牵手……于是作文成为我们的手,让我们去握更多人的手,同时作文也是我们看世界的眼睛,当它被人们阅读的时候就被许多人捧在手心里用心呵护了。
许金声教授在他的著作《唤醒大我》里指出:“人生一世,活着为了什么?从需要满足的角度看,需要满足的优势,最终应该发展到自我超越甚至大我实现的层次。没有发展到自我超越以及大我实现的人生,不能够算是大圆满的、最充分的人生。”我们说,作文既是英雄冒险故事,又是内在心理整合的历程,可以让人们远离颠倒梦想,抵达“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境地。这就是作文的第四境界,大我实现的境界。
美国著名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肯•威尔伯曾经这样描述大我:“我是我的心,但我不止如此;我是我的情绪,但我不止如此;我是我的身体,但我不止如此;那么,那个不止如此的‘我’又是谁?试做下面的宣告:因为我观察,所以我知道我是觉知的中心;因为我有感觉也在意,所以我知道我是爱的中心;因为我选择和行动,所以我知道我是意志的中心。实质上,我是觉知、爱以及意志的中心,我是众多面具背后的那一个。我是我的真我!”这里的“真我”指的就是“大我”。可见,“大我”就是觉察的我,“旁观”的我,“看得见”的我。
作文的创意源于脱离了功利色彩的原原本本的存在,源于小我与大我的对话,源于自我跟宇宙大精神的连接。宇宙是慈悲的,大精神的本质就是爱。而美是爱的示现,所以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藉由写作我们可以连接上宇宙慈悲的能量,拥有爱,储存爱,释放爱和传播爱。因为爱与美是永恒的,所以当我们不为发表写作,也不为文学写作,而是为存在写作时,作文的创意就会源源不断。于是作文成为能量流通的管道,故事成为小我与大我之间的传声筒,诗歌则成为我们与天地通心的媒介。于是我们的生命就有了指引,我们的生活也就按照大精神的秩序得以重新建构。于是我们就会自觉意识到,我们的生命是属灵的,是神圣的,我们拥有属灵的生命。就像基督徒那样,我们会意识到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值得膜拜的,甚至我们每一句话语都是虔诚的祝祷。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因为基督活在我们身上,这里的基督就是大我。实际上人的身体功能在本质上就是感受精神和建构精神的,因为一切躯体活动都会构成我们内在精神世界的心像,所以凡人畏果,而菩萨畏因。
我们在前文提到“通心”这个概念,“通心”是许金声教授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的一个重要概念。许教授认为,“通心”可以是解决人际关系烦恼最根本的途径,“通心”也很可能是一个有深远价值的概念。而我认为“通心”同样是解决目前广大中小学生作文障碍的有效途径,这要从“通心三要”来理解。
所谓“通心三要”就是通心要聚焦对方,通心要通大我之心,通心要通到天地之心。通心要聚焦对方,所以我们在作文构思时要聚焦在与我们写作相关的人、事、物、景等对象物上,从而找到那个让我们怦然心动的生活醒悟点。通心要通大我之心指的是占领思想和精神的制高点,这样的作文才会有生活哲理的穿透,这样的立意也才会有深度,有影响力。通心通到天地之心指的是作文要符合道的规律,作文本身也是在阐述道的规律,遵循道的规律就会有到位的感觉,这样还会愁写不出好的作品吗?也可以这样讲,通心就是自我实现,通心通到大我就会有自我超越的高峰体验,而通心通到天地之心就是大我实现。
我们认为,大我是与宇宙同在的大精神,是天人合一的生命本源状态。大我的能量每天都流过我们的生命,透过灵魂的呼唤让我们与它连结。灵魂的呼唤便是我们的命运,是我们的痛和烦恼。我们在作文过程中通过觉知自我的方式走回家的路,也就是回归内在本心或者真我。那么通心是否通到大我需要我们聆听内在:1、此讯息是否触及真理;2、那是个爱与同情的讯息吗?3、它是否赋予你和他人力量?当通心通到天地之心,我们会感到宁静、安全,充满力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入同体大悲的一体意识,生命能量与大宇宙是贯通的。
通心是合乎于道的理想的生存状态,而高峰体验和自我实现都是对意义的追寻的积极进取过程,是生命能量的流动,是生命力的象征。因此全人心理学就是激发内在潜能,开启生命动力的积极心理学,是理想生命状态的意义心理学。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6:55:00 | 只看该作者
作文可以培养全面素质的人
作文和培养全人是渐进的、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正如许金声教授在他的著作《通心》里例举的著名诗人歌德在《浮士德》中讲述的那个寓意深刻的故事:魔鬼靡非斯特和浮士德打赌,假如浮士德说出了“太美了,请停一下吧!”那么他的灵魂就输给了魔鬼靡非斯特。歌德借此表达人类有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谓“请停一下”,就是想背离宇宙的“大精神”(SPIRIT),终止时间与生命的流动,终止创造性。与宇宙的“大精神”保持一致,是“全人心理学”的核心理念,也就是崇尚创造,避免执著。
只要时间与生命不会停止流动,我们的生活就不会停止。因此,全人心理学是活泼的,是富于生命力的,它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心理学,全人心理学所阐释的通心、高峰体验和自我实现都是生活的禅,离开了生活也就没有了全人心理学。所以,全人心理学的价值观也就是我们的生活观,那就是保持一致性沟通的通心状态,于是我们可以跟自己的情绪在一起,不疏离也不逃避,从而看到生活的真相,这就是看破;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生活实践中寻求意义,激发意志,引发和复制让我们产生幸福感的某种意义上的高峰体验,于是我们也就做到了爱自己,也就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就是放下,“放下心来,即成菩提”;于是我们会更具信心地投身自我实现的旅程,这样的旅程就是神话英雄的旅程,落实在生活中就是去做马斯洛所说的“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的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获得自在。
我们说,自我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无论作文还是做人也都要保持生生不息的进取心。或者说作文和做人都是我们生命智慧与生命能量的累积,罗杰斯关于“美好人生”(Good Life)的理念就体现了这样的生命智慧与生命能量的累积。罗杰斯认为:1、美好人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一种固定状态。2、美好人生是一种趋势(Direction),而不是一个一次达到的目的地。我们的作文经验也是一个发展过程,一个趋势,是渐进地累积写作高峰体验的过程,是不断累积某种意义的自我实现的趋势。
马斯洛说,自我实现的人的一个特点就是很少有自我冲突,他不会跟自己过不去,他的个性是统一的。而作文就是解决自我冲突的一个良好媒介。所以南开大学郝琦博士才认为,习作者在作文过程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的符号活动,积极地诠释现实、改写现实、制造现实,用自己的主观经验去冲破现实中的种种限制,通过符号活动的创造性力量来建构与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精神世界。黑龙江王新运老师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作文首先是个人心灵外化的练习,个人对宇宙对人生的诠释的练习。于是,我们总结全人心理学的自我实现作文观,提出了李氏作文的三步构思法:
第一步、抓醒悟点:使用作文素材与立意九宫格练习通心通到美妙瞬间,从而捕捉生活醒悟点。抓住醒悟点也就抓住了作文的命根子。捕捉生活醒悟点的练习可以提升智慧力。
第二步、感觉到位:使用入微感觉示现九宫格练习感觉到位的高峰体验,从而使语言生动活泼。抓住到位感觉也就抓住了作文的灵魂。感觉到位的练习可以丰富我们与情感表达密切相关的道德力。
第三步、心灵外化:使用作文构思九宫格练习心声破译的自我实现,迅速使感受美升华为思想美。抓住了心灵外化也就抓住了作文情感的脉络。心灵外化的练习可以培育意志力。
关于作文构思,我们既使用讲求条理的结构性强的九宫格,又使用讲求灵活的非结构性的思维导图,并使二者有机结合,产生有指导性的作文构思思路图。比如写人记事类作文重在疏理文章脉络,我们就把相应的九宫格转化为有指导的写人记事思维导图;写景状物类作文比较强调感觉到位,所以我们把入微感觉调动示现九宫格转化为有指导的写景状物思维导图;感想和想象类作文侧重对生活或阅读的醒悟点的捕捉,因此我们把素材与立意九宫格转化为有指导的感想和想象类作文思维导图。
作文构思过程便是对意义的追寻过程。而有意义的生活,就是通心的生活,是走向高峰体验和自我实现的生活,作文就是这样有意义生活的精神准备和思想上的积极操练。可见,作文里有内外通心,作文里有某种程度的高峰体验,作文里有心灵成长,作文里有某种意义的自我实现,作文可以培养全面素质的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按照许金声教授给全人心理学下的定义“全人心理学是以充分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不断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心理学”,作文本身就是全人心理学的演练和实践过程。
前面谈到过全人作文中自我关系的建构以及作文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大我实现的境界,这里对大我做进一步补充说明。“小我和大我皆出自宇宙间的规律,之区分仅在于层次的不同。小我旨在索取,大我旨在给予。索取并不等于得到,而给予并不等于失去。那个大我是自由的、无所不在的,他包含了小我过去、现在、将来众多的变幻和永恒的虚空,他是置整个宇宙于千变万化之中的那个基础和根本。”应该说,最彻底的心理治疗是自我治疗,而自我治疗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大我治疗。对许多人来说,作文是与大我做连结的唯一手段。我们相信创意写作与书信治疗的有效性和彻底性,就是因为我们相信大我的慈悲性与整全合一性。于是我们对全人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实践更加充满信心。
TQP是英文Total Quality People的字头,意思是全面素质的人,是人格健康发展的人,是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达到理想的健康状态的全人,也就是人格三要素协调发展的人。比如人格三要素的智慧力就与智商素质有关,道德力讲的是对己对人的真诚态度与情商素质有关,而意志力指的则是行动力与抗逆境商数有关,人格三要素高度发展的结果就是这个人是有自我实现效能的人,他的素质是全面发展的。
作文过程是真诚表达和善意沟通的过程。我们既要让写作过程产生效能也就是“效能作文”,同时要在作文训练基础上产生人的生存效能也就是“作文效能”。这就是说,我们可以因为作文训练而成为全面素质的人。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作文是需要有“洞察”的,可以帮助我们释放和发展“智慧力”;作文里的“觉醒”是需要勇于面对和接纳我们的情绪的,这样的真诚态度当然对提升我们的道德力有帮助;而写作状态里也会涉及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以及与有益资源做连结,当然会激发我们的意志力。我们说,人格三要素协调发展的人便是自我实现的人,可见,作文本身就是自我实现的旅程。如上所言,我们在作文过程中可以藉由对自我内在世界的心声破译,得到某种意义上的自我实现。
全人心理学是以充分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不断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心理学。因此,它提倡那种生命写作的生存状态,也就是我们要在写作过程中注入全身心的爱,用灵魂写作,用生命写作;在生命写作过程中提升知觉能力也就是智慧力、爱的能力与同理心也就是道德力以及生命意志力。作文教练的作用则表现在激发学员善用自己内在资源,帮助学员找到“我有话说,我想发言,今天我行”的感觉。于是,全人心理学的作文训练目标就是:既开发与情绪感觉能力、语言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有关的生命潜能,同时开发与灵魂奔放、灵感爆发、灵性活化、灵悟高扬、灵思喷涌相关的灵性潜能,经由这样的训练培养我们自己成为全面素质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 01:28 , Processed in 0.12067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