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谈教育一二-----转自槐荫学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7 13:5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闲谈教育一二                                                                                 一根葱


  中午与朋友吃饭,闲谈到培训,再到教育问题,颇有共鸣,索性在这里闲谈一二,算做调侃。      
   
        我虽为人师,不是推卸责任,总是以为中国教育问题的根本不在学校,不在社会,而在于父母从小的家庭教育。看看中国历来给与小孩启蒙教育的教书先生,都是胡须一把,谦卑谨慎的老者!究其原因,为何?难道年青的读书人就不能教育吗?肯定不是,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认识到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这是给一个人注意灵魂与精神的时刻,只有一个兼备谦和的老者给一个小孩带来的影响才是一生的,中国私塾的教育不在于教授什么知识,而是在传授一种为人的标准!为何先背“三字经”,再背“千字文”?接下来就是二十四孝等,这里注重的都是一个字的传承,:“德”! “德”这个字用现代言语来解释为“道德”未免太狭隘,“德”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浩瀚无边,代表了技能,修养,品德,文化,内涵各个方面的东西。再看现代小学里的教师,都是年青教师居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多本身都没有结婚生子,不懂的如何教育孩子,很多本身自己还是孩子的心态,每天除了上上课,就是年青的娱乐生活,对与喜欢的学生,可以宠起来,搞得最后这类学生盲目清高,浮躁不堪;对与不喜欢的小学生,就放任不理,造成这类学生心里阴暗,精神残缺;这是严重的违背“师德”的!有时真的不知道中国文化是发展了还是倒退?所以搞得很多年青人“思想残疾”,说其残疾,一点都不为过,对“德”理解有了偏差,自然会有“精神残疾”,有人理解为品德,有人理解为能力,偏于一角,自然最后片精神修养残缺不齐。
   
        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孩子是最懂得耍弄权谋之术的,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说严重了,其实不然,经常可以看到类似一幕场景,父母要去教育一个小孩的时候,小孩会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里躲,这个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出来阻拦,告诉孩子:“快去给父亲说对不起,不打你了!”,小孩很精明,赶快道歉,就没事了! 这样,小孩心里就明白了一个事情,下次有事就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里,再大的事情,就没事了,这不是权谋之术,这是什么?现在看起来是小事,成人之后呢?他就养成了一种思维,有事可以跑,有事可以躲!你看现在的刚步入社会的年青人,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曾经我也参加过单位的人事招聘。普遍的问题是应届毕业生,或者刚步入社会的年青人不敢用,原因不是其能力不好,而是其不负责任,不懂得担当,他们的普遍的心态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师,甚至认为自己就是打工的,有事有学校扛着呢!这样一来,捅下天大的篓子,他最后可以一走了之。或者是好逸恶劳,抱着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心态得过且过!

        可以说我们的家庭教育普遍是存在有很大的问题的。再说一幕熟悉的场景,小孩在那里哭闹提出的无理条件,父母心烦了,就会说:“你别哭了,再哭我打你了......”之类的话,这样小孩还是不懂事,继续哭,那么有的家长就继续打,搞得最后小孩很叛逆,挨了打,不知道为什么挨打,还是不懂事!这类家长很多,要么一味的打孩子,搞得孩子最后心里有问题,长大以后,心里叛逆,对社会,对父母有反感;要么一味的纵容孩子,搞得孩子最后不懂事,不懂得做人,什么事情要讲信用的,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违背道德的,要坚决给予抵制。这些孩子最后到了工作上都不懂,比如轻易爽约,他不觉的他有什么不对,那么我只能说这是其父母有问题,没有从小教育好,没有从小教育好其要言出必行,信出必果。作为父母,教育孩子不能让孩子怕你的人,有些孩子被父母打怕了,见了父母就害怕,那是恐惧于其暴力,而不是真的被你教育的好。我们看看《红楼梦》贾宝玉的父亲,是如何教育贾宝玉的,每当宝玉犯了错误的时候,他的父亲就会说一句话“请家法!”,这里宝玉每次就懂了,不是父亲要打他,而是家法!家法让其懂得为什么犯错,懂了还不行,懂了之后,还必须要打,这是承担,也是担当,不是说你懂了之后就没事了,这是不对的!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心里是健康的,他们对父母应该是“敬畏”的心里,“敬”与“畏”缺一不可,不是一味的怕!想起当年我的父亲教育我的时候有三不打,其一,有别人在的时候不打,这是给我保留我自己的自尊;其二,不打脸,这是让我知道做人要有面,最不能损害的也是面;其三,不从心里服气的认知我自己的问题不打,有时为了让我认知我自己的问题,可以给我谈到深夜,但是认知过后,照样挨打;但是上了初中之后,再也没有打过我,一个小孩从小如果像树苗一样修剪的很好,长大了是可以不管的,是可以不用父母做牛做马的。

        教育不一定要打,打是下策,重要的是道理!一个错误,就是一次教育与培养的机遇,可惜现代的父母能够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很少。当遇到两个孩子在争抢一个玩具的时候,你不能去指责任何一方,也不要妄自批评自己的孩子,否则,你等于批评了两个孩子,那便不是中正,应该告诉大一点孩子,你是哥哥,哥哥应该懂得爱护弟弟,应该告诉弟弟,哥哥要玩,就谦让一下,给他玩一下也没有什么,如果常此以往,一次,两次,小孩就会有了一个心理,慢慢可以树立起孩子的谦和的心理,古人可以教育出孔融让梨的典范,为什么现代人教育出来的孩子多了许多子不孝,女不疼的社会惨剧?我们是要反思一下的了!为人父母,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有些父母爱给孩子许愿,常常说了不去做到,搞得最后孩子习以为常,他就懂了一个道理,许愿是可以不还愿的,这没有什么关系!最后长大成人,就常常乱许愿,言而不信!我有一个朋友常常开玩笑说,她对孩子是民主式的管理,我觉得这未必是什么好事!现在社会上经常看到许多不仁不孝的子女慢待父母的案例,其实其中有很大的原因都是其父母从小的教育恶果,最后只能自己承受。

        看看现在社会上尽是对80,90的指责,其实不是他们本身的原因,究其根本,而是他们大部分的父母生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就没有经历过什么良好的教育,也不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一味的宠爱,搞得最后孩子自私,自我,没有仁慈之心,没有担当之心。教书前我曾经在上海工作多年,都说上海有钱人较多,美其名曰,贵族人群!其实搞错了,所谓,贵族,不是你有多少钱可以衡量的,真正的贵族是祖上多少代的教育,有形,无形的资产积累下来的东西,这样的家族教育出来的孩子,礼让谦和,彬彬有礼,对穷人谦卑,对富人温和,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贵族。有钱最多说你是暴发户,不能妄自加冕,说自己有了点钱,就是贵族的,差的远呢!自古有钱人比比皆是,可是有的有钱人家的子弟尽是市井败类之徒,可是有的有钱人家的子弟要么彬彬才子,要么大家闺秀,这就说明了,有钱不是衡量你是不是贵族的标准!重要的是精神,是传承,是家族的教育!

        许久不动笔,随便闲谈一二,不做计较!呵呵,最后想给那些即将为人父母的朋友们一个建议,你自己是否有了为人父母的资本? 不是你为你的孩子将来赚了多少钱,而是你给他们精神准备了多少财富!
2#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3:53:46 | 只看该作者

转一位网友的评论

清华园 :
此文整体主题是蛮好的,最后落脚点也好
但是关于其中涉及到的几点说法却持有不同意见:
1、中国的小孩是最懂得耍弄权谋之术......,其中提到小孩子的反应实际上这是很正常的,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小孩子是天生的心理学家,他能通过各种方式来控制周围的人,之所以得逞就是父母双方或者两代人的教育方式存在分歧造成的。如果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意见同意,是没有机会可乘的。
2、关于年轻教师,凡正规师范出来的老师,大都学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学前心理学以及教学心理学,其中不仅涉及到国内的教育经验还有国际上的教育经验。所以对于她们虽然实践经验少,但是理论上绝对是不很欠缺的。对于极端现象的出现,或者是由于个别教师的资格存在问题,或者由于其他的社会原因。
3、再谈父母教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一般情况下具有家族遗传性,自己是被父母严打成材,那么自己的教育方式很可能也会采取同样的模式,或者经过自省后会采取相反的方法,或者了解孩子各个阶段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关于教育方式没有绝对的对错,只要适合孩子个体的素质,能促进孩子的发展,都是正确的。
但是,正如楼主所说“你自己是否有了为人父母的资本? 不是你为你的孩子将来赚了多少钱,而是你给他们精神准备了多少财富!”能提出这样的观点还是很佩服的。
3#
发表于 2008-8-10 09:34:16 | 只看该作者
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社会影响也重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老师一心一意的努力不敌家长一句话,敌不过社会的一个现象。这就是当今中国教育的悲哀!
可是老师却要为此背负罪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6 21:46 , Processed in 0.12212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