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语言的示范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9 11:1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语言的示范性转载


自从实施新课改以来,老师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我想谈的是返璞归真,充分发挥一名语文教师自身教学语言的示范性。示范性是我们教师职业的特点,这一点不必展开来细谈。结合我自身的经历,我的体会是: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方,越是条件落后的学校,语文教师语言的示范性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就显得越为重要。
我想从教师示范朗读、示范说话、示范写作三方面,跟大家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只是我正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可能毫无新意可言,水平有限,希望大家见谅。
第一点,我想语文教师应当重视示范朗读。
我们中有的语文教师常常不乐于或者说不善于进行课文的示范性朗读,有的认为课文较长,示范朗读课文太浪费时间了;有的认为自己普通话不标准(特别是我们中老年教师),读了担心学生暗中会讥笑,实在有失教师身份和威信。所以,有的老师用录音机代替,有的则干脆让学生自己读。我们只要稍稍留意,就会发现校园里所谓的“琅琅”书声:或是一个调,或是随心所欲的过快过慢,不要说抑扬顿挫,有的甚至连句读也不分。不是我贬低自己,像我们农村小学的低段就普遍存在唱读的毛病。我觉得这个“错”应该记在我们语文老师的头上,学生缺乏应有的正确指导,也缺乏模仿的“榜样”。
我喜欢为学生示范朗读。不是因为我觉得自己读得多好,而是因为我不喜欢用录音机。首先是觉得用录音机麻烦,更重要的是以下三个理由。第一,我觉得录音机是机械的,冰冷的,而教师范读更方便,更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学生喜欢感受教师朗读时的情感,超过重视教师朗读中的瑕疵,经过听“读”,他们会充分感觉出自己老师的可亲。我现在教三年级,这些学生很可爱,在我示范朗读之后往往会给予一阵热烈的掌声。我让他们说说为什么鼓掌,他们还真能够说出个一二三四来。第二,通过教师的示范性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中完整的艺术形象。正如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说:“只有唯一的路可以打动人的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被打动。”记得有一年我上《十里长街送总理》,因为我个人很崇拜周总理,所以在范读课文时感情很投入,读着读着就哽咽得读不下去了。但是课堂并没有因此而混乱,倒是很多学生也低着头在哭。那一节课学生的学习态度特别认真,甚至持续好几天都是这样。因此,我想教师的示范朗读对学生的感染力是很持久的,也许多少年以后碰上自己教过的学生,一起回首往事时,对于课文的讲解分析也许没有谁记得,但是朗读时大家动情的一幕却是记忆犹新的。第三,教师的示范性朗读,具有鲜明的直观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因为教师在朗读语言上的把握是具有一定的技巧性的,也是很有“榜样性”的。我们语文教师在这方面也受到过专门性训练,比如,朗读时较注意朗读语言的音高、语速、语调等。教师经常性朗读,学生经常性地感知,经常性地摹仿,这比起教师反复地强调学生要有感情地读或单一性地指导学生的朗读,要感性得多,生动得多。
第二点,我想语文教师应当重视示范说话。
我所说的“示范说话”,就是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示范。
第一,我觉得语文老师要注意遣词造句合乎语法,说明事理清楚明白,有意识地为学生做示范。特别是从低段开始就注意示范完整地说一句话。由于受区域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我们农村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遍较差。前几年,在课堂上我总是跟学生强调:“请你把话说完整。”但发现没什么作用,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把话说完整,不知道如何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来,我发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教师示范。比如,让学生回答“为什么”的提问,我会说:“因为……所以……请你像老师这样来回答。”或者让学生表达学习体会时,我会说:“我学到了……请你像老师这样说”。类似的词组很多,像“我发现……;我开始在想……;我惊讶的是……;我推断……;我不能同意……;我现在认识到……;我想总有一天……;关于……我想找到更多的……”等等。在教师多次示范以后,学生积累得多了,运用得熟练了,口语表达就比较规范了。
第二,我觉得语文老师要有意识的增强自身语言的生动性。即对学生说话要生动有趣、具体形象,辅以恰当的表情、动作和手势。当教师使用描述性言语时,要让学生感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当教师使用讲解性言语时,要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摹声等手段,把抽象变为具体,深奥变为浅显,枯燥变为有趣。如果,我们平时稍微留意一下,会发现我们身边的人包括我们自己的语言是很贫乏的。成语、谚语出现频率很低,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很少采用。快餐文化、实用主义对我们的影响太深了。所以,我觉得当教师难,当语文教师更难。我们语文老师说话要有语文味,就应该经常用上一些成语、谚语,就必须经常打个比方,来点抒情。
第三点,我想语文教师应当重视示范写作。
“要当先生,先当学生”,我国历来都提倡教师的示范写作。语文教师的示范写作,在我国通常称为“下水文”。我国教育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对“下水文”做过如下解说:“‘下水’是从游泳方面借过来的。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的人熟谙水性、跳下水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教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
在座的语文老师可能会有印象,在2002年,教研室曾组织过一次“小学语文教师范文写作比赛”,我当时绞尽脑汁写了一篇题为《小蝌蚪》的文章,后来在“全国第四届语文教师范文写作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这个三等奖真的是来之不易,也让我又一次深切体会到了当学生的痛苦。后来,我也试着写过几次下水文,可是却越来越发现自己的水平倒退到小学了,甚至还不如小学高年级的有些学生。现在,我都不敢写了。所以我很佩服黄欣芳等一些老师,因为在小语网上经常能看到他们的文章,欣赏他们文笔,更佩服他们的勇气与恒心。
另外,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而我们常常读写并提。严老师就曾经多次在会议上提到教师要多读书,在“城乡教学联动”第一站活动结束后,我趁热打铁就买了好几本散文回家,想给自己增加点文学素养。现在是“城乡教学联动”第三站活动了,我虽然还没好好读过其中一本书,但我想买书总比不买书强,看得少总比不看好。叶圣陶先生曾说:“惟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导引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苟非然者,学生既或终臻善读善写,断非老师之功”,“教师善读善写,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故教师不断提高其水平,实为要图。”

“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古训,也许给我们许多语文老师带来一些安慰!但不能成为我们逃避责任的理由。于漪老师说:“语言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住学生。”让我们以鲜明、和谐的语言节奏,准确丰美的词采去感染学生,震撼学生,愿所有语文教师流畅的语言,都能成为一本学生永远读不完的书。(2006-03-2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18:04 , Processed in 0.07090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