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城乡幸福“错位”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8 10:5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城乡幸福“错位”的思考
    来源: 新华网


为何“乡下人想进城,城里人却思乡”      乡下人进城,城里人思乡,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个奇特的现象。     乡下人进城是在试图摆脱一个梦靥——世代为农的地位。农民处于中国社会的底层,巨大的城乡差别、艰难的生存环境,“驱使”着他们做城市人的梦想。改革开放30年,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大批农民弃农从商,走进城市摇身变成了农民工。城市人思乡也是在追寻一个梦,或游子思乡或旅游休闲,或是排解一下生活和工作的巨大压力,轻松一下疲惫的身心。尤其是在大变革时代,城市的阶层划分越来越清晰,在权力和财富分配的博弈中很多人感到疲惫失落,他们对城市心生厌倦。     乡下人进城和城里人思乡现象,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大批农民工虽然进了城,但他们还远不是城市人,即使进城多年的农民工手持着“暂住”和“蓝印”,也无法在子女入学、医疗保健、住房等社会保障和福利方面与城市市民平起平坐。他们在坚固的户籍壁垒面前,俨然成了“城乡两栖人”,处在欲进不能、欲罢不忍的尴尬境地。     毋庸讳言,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仿效西方模式的倾向。“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我们最常听到的一个口号。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由于人口少,建设一两座大都市就能吸纳很大比例的人口。十三亿人口的中国,就未必适合走大都市化的道路。我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口众多,根据农业人口分布和工业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绿色环保、宜居可持续的中小城市,符合国情也符合科学发展的理念。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无论农民进城还是城里人思乡,他们追寻的都是幸福,而幸福绝不仅仅存在于城市中。大搞城市“大跃进”,甚至把折腾城市作为增长GDP的手段,显然有违城市化的初衷。有的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却没有一个居民散步休闲的场所;有的城市街道越来越宽阔,人行道路却越来越狭窄;有的城市有众多高级繁华的商场,却不许弱势市民的小摊立锥;有的城市有豪华奢侈的酒店,却容不得一个乞讨者容身。广东省政府参事曾添贵建议把外省高中以下农民工逐出珠三角,深圳公安局长李铭则建议立法把无业流动人员清除深圳,当这些官员抛出雷人之语的时候,他们已经忘记了当初正是靠着大量外来廉价劳动力,才造就了部分地区的辉煌。     建设现代化需要大城市,但仅有大城市是不够的。文明的城市不仅物质发达更要有精神和文化内涵。坚持以人为本,使人们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才是城市化的终极目标。否则,一个在冷漠无情、物欲横流的环境里生活的人,断然也不会有多少幸福。(仇进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21 14:47 , Processed in 0.63868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