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楹联创作中常见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13 15:4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楹联创作中常见问题
-

     毛病是相对正确而言,是和标准、准则相比较。《联律通则》(修订稿),就是中国楹联学会制定的关于楹联创作、评审、鉴赏的最基本的准则和标准,是各级楹联学会会员和广大楹联爱好者必须遵循的楹联法规。就楹联创作来说,我们应该以《联律通则》为根本依据,凡违反的就是毛病。现根据《联律通则》(修订稿),结合平时楹联创作的实际,特别是联系近几年修改、编辑《临清楹联》发现的问题,谈谈常见的一些毛病,供喜欢楹联创作的同志和广大联友们参考。       《联律通则》(修订稿)明确指出:“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基本规则有六条,或称“六要素”: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初写楹联的同志常犯的毛病,大都和“六要素”有关,在这里也归纳为六点:
      一是对仗不工。楹联也叫对联,对联首先是“对”,要对仗,这是楹联首要的特征。对仗的关键是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而最常见的毛病就是对仗不工整、甚至不对仗,主要表现在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词,词性不一致、结构不对应。例如:汶川震灾神州惊,救援凝聚华夏情。上、下联前四个字,显然不对仗。“汶川”、“震灾”是名词,“救援”、“凝聚”是动词;汶川震灾是偏正结构,救援凝聚是主谓结构。又如:新春除夕夜,阖家庆团圆。上、下联尾三字,很明显不对仗。“除夕”是名词,而“庆”是动词;“除夕夜”是偏正结构,“庆团圆”是动宾结构;二者节奏也不一致。
      二是平仄不对。楹联的另一大特征是声律协调,实现“协调”最关键的是平仄相谐、平仄对立,这方面最常见的毛病是平仄不对,违反平仄的规律。平仄的规定很多,也相当复杂,对初学楹联的同志来说,首先要掌握最基本的规定。楹联的平仄规律主要有五点:同一句中平仄交替,上下联平仄相反,联尾仄起平收,忌三仄尾三平尾,多句联句脚平仄按音步递换。不符合平仄基本规律的,即为毛病。例如:神州欢歌赞奥运,高空飞舞摇神七。此联正是“三仄尾、三平尾”, “赞奥运”三字都是仄声,“摇神七”三字都是平声,是撰联大忌;并且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有些平仄不相反,“神州欢”、“高空飞”都是平声。此联改为:大地欢歌迎奥运,长空起舞送神七。这就符合平仄规律了。又如:吟不尽改革诗篇,画不完开放彩卷。上下联联尾平仄不是“仄起平收”,这里“篇”是平声,“卷”是仄声,反过来了;并且犯了“三仄尾、三平尾”的大忌,“革诗篇”、“放彩卷”分别是三平尾、三仄尾。如将上下联颠倒,理顺关键词,“改革”、“开放”保持原有顺序,就符合平仄规律。此联可改为:画不完改革彩卷,吟不尽开放诗篇。
      三是语意不相关。对联是“既对且联”、形对意联,在内容、意义上有联系;二联句统一于主题,体现在两方面,或延伸、或相对。如果上下联的意义不相关,没有内在联系,硬拉在一起,就不成为对联,实际上是两个短语。例如:牛角发展画角路,雀舌和谐竹林风。在内容关联上不紧密,没有点明其象征意义,令人费解。又如:官清大地万民安,居民城乡过新年。在意义的引伸上不明确,又不对仗,形不成对联。
      四是“合掌”。 “合掌”是楹联创作应禁避的一大忌,也是初写楹联者很容易犯的主要毛病。“合掌”的主要表现:上下联二句的意思完全重复,关键词词义相同,甚至“重字”(同一个字两联都有)。例如:华夏新春喜,神州过年欢。上下联在平仄上可以,但犯了“合掌”的大忌,二句多是同义词相对,意义重复,甚至雷同,是典型的合掌。又如:父母包办婚姻是老年间弊端,父母包办婚事乃新时代陋习。此联很明显是“合掌”,除了同义外,“父母包办婚”几个字是完全重复。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短小精悍,有丰富的内涵,不应上下联同义、重复,一定要力避“合掌”。
      五是词语堆砌。联句罗列词语,不合语法,缺乏逻辑联系,硬拼凑成楹联。例如:改革开放强祖国,奥运盛事迎庆典。又如:炎黄子孙百年梦圆奥运,世界健儿鸟巢齐展风采。这两联的真实含义能让人猜到,但不符合楹联的基本要求,属于摞词,语法上讲不过去,读来拗口。
      六是平淡肤浅。楹联既然是独立文体,和诗词同源,理应具有较高的文学性。有相当一部分楹联,联句一般化、欠精炼、很俗套,不讲究修辞方法,缺少文采。例如:爆竹辞旧岁,歌声迎新年。又如:春回大地好,新年财富多。这两联都太一般了,如采用一些修辞格,就不显平淡了。可分别改为:爆竹声声辞旧岁,欢歌阵阵贺新年。另联:春回大地风光美,福满名城喜事多。
最后强调一点,绝不能抄袭。用抄袭代替创作是万万不可取的,这不仅是文风问题,而且是态度、道德问题。
     《联律通则》(修订稿)的施行,为我们进行楹联创作提供了根本指南。只要我们认真践行《联律通则》,并以此为鉴,努力改正创作中的毛病,就一定能不断提高创作水平,撰写出更多更好的妙联佳作。
                     ——蒋保江  临清市楹联学会会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03:42 , Processed in 0.09332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