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人生流光溢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4 19:0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人生流光溢彩
发布日期:2005-11-04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主任、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系副主任……这就是管又飞教授,一位刚及不惑之年的博士生导师。怀着好奇与崇敬的心情我走进管老师的办公室。在采访中,他多次强调“信念”对于立志从医者的重要意义,他的人生规划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的医学生学习。
    成功是任何时候都不放弃追求的信念
    管又飞教授1965年生于江苏扬州,少年时代故乡小城里医疗资源缺乏,普通百姓求医治病难的状况让他很早就萌生了治病救人的理想。
    在从医路上,管又飞教授始终感怀着自己的硕士导师,导师不仅给了他科学上的启蒙,更为他树立了道德的典范。导师是江浙一带的名医,却始终保持着正直清廉的作风,并坚持每周出诊两次,为乡村小镇里没有钱到大医院救治的病人看病。随导师出诊的经历让他更为深切地体会到下层民众的疾苦,激励他在日后的医学科研中不断求索。
    1991年,管又飞教授考取北京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肾脏病学家王海燕教授。他非常珍惜这里良好的研究环境与设备,更加忘我的学习、实验,常常是早上8点到实验室,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辛勤的工作得到了成功的喜悦,他利用两年时间便获得了一般需要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拿到的博士学位,这期间他共发表了6篇论文摘要,撰写了数万字的专业著作章节。4篇研究摘要被美国肾脏病协会年会采用,这样的成绩在当时的肾脏病学界并不多见。他收到了美国多所大学的offer,成为自己博士生导师门下用最短时间完成学业并出国深造的学生。回忆起这段往事,管又飞教授反复强调:目标明确,有兴趣有信心,就能做出过去认为做不到的事。
    出国求学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语言难关、饮食不适、生活清苦,巨大的文化冲击时刻考验着人的承受能力。美国南部潮湿多雨,那时候管又飞教授每天清晨蹬着破旧的脚踏车到实验室,常常会被淋成落汤鸡,但他安之若素,换上在实验室储备好的干净衣服,立刻投入新一天的工作。信念坚定、目标明确就能克服所有的困难。在博士后的最后一年,年轻的他凭借实力成功申请到了令很多申请者挫败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杰出研究基金”。这项基金是美国科学前沿领域的金标准,标志着一定的学术地位,为管又飞教授的博士后工作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此后,他被Vanderbilt University破格晋升为助理教授。
    2002年,管又飞教授毅然决定归回国工作,他希望用自己的求学所得,为祖国的医学科研事业贡献力量。
    管又飞教授向我讲述这些经历的时候,始终带着平和的微笑,他的语调平淡从容,却让我回味无穷,我渐渐开始明白: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赢了某一次,而是任何时候都不放弃追求的信念。
师生情是仅次于亲缘的珍贵情感
    一个人踩着一个人肩膀向高处攀登叫做搭人梯,人梯是古人向上攀高、翻山越岭所创造的集体配合行动。现在有些人把教师比做“人梯”,因为他们正是那些为别人的成功做出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人。
    管又飞教授始终对自己学生时代的导师们怀着无限的尊敬与感恩,他们为了学科的发展,不计个人得失,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既是良师又是益友。管又飞教授的博士生副导师张志文老先生,是改革开放后国内第一届硕士研究生,留学澳洲带回了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先进技术,张老先生早年对管又飞教授无私的指导使他受益匪浅,他们也因此建立了牢固的友谊。管又飞教授的办公室至今仍为已退休的张老先生保留了办公桌,并为他专门配备了办公室钥匙,便于老先生随时回来看看。管又飞教授深情地说道:“任何人的发展,个人奋斗固然重要,但更需要他人的帮助,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往往站着很多人,亲人、朋友……最重要的是老师。”他认为师生之间的感情是仅次于亲缘的珍贵情感,他反对时下研究生将自己的导师称为“老板”,因为这个词带有雇佣、金钱、利益的色彩,无形中亵渎了纯洁高尚的师生情谊。如今管又飞教授也已为人师,他很高兴未曾听见有学生称呼他为“老板”。他认为老师与学生应该是一个亲密融洽的团队关系,他希望能与自己的学生建立终生的情谊。
在学业上,管又飞教授对他的学生既严格又宽容。每年对自己新入学的研究生,他都会提出几点要求:1、在科学研究上要找到人生目标;2、做人要诚信,恪守学术严肃性,禁止造假、抄袭,一旦发现决不姑息;3、要能认识到科研探索的艰苦性;4、团队协作,现代社会个人力量局限,要能最大范围地发挥他人作用。当学生实验失败,为浪费经费资源而自责时,管又飞教授往往都很宽容地鼓励他们,要能沉住气,保持着耐心不烦躁的心理素质克服困难。
    在生活上,管又飞教授又像亲人一般关怀体恤学生。他每年都会拿教授自由支配的基金来补贴学生,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让他们能够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专心于学科研究。逢年过节的时候,管教授还会邀请家不在北京的学生一起吃饭,给学生们提供家一般温馨的氛围。
比我出色的人更多
    在管又飞教授的办公桌上放着他与小儿子的合影,墙上也贴满了孩子的蜡笔画。说起自己的孩子,他笑得很开心。他的妻儿目前都在美国,他毅然回国牺牲了家庭的团圆。十五岁的大儿子此时正处在人生观建立的时期,需要父亲的指导,管教授将这一责任交给了妻子,而自己则扮演“慈父”的角色,他只送给儿子一句八字箴言:“自强自立,自尊自爱”。孩子们起初并不理解父亲回国,但随着一天天长大,从周围朋友那里了解到自己的父亲是一名教授,一名科学家,回归祖国是去做贡献,就感到无比的自豪。有了妻子的支持,孩子的理解,管教授专心在事业的追求中,将心血更多倾注在对下一代科研工作者的培养上。他提到其实院里很多教授都有相同的情况,他觉得个人的牺牲微不足道,在中秋佳节能与自己的学生团聚一起,同样感到非常的满足。
    前不久,管教授获得了第十九届北京市“五四奖章”。面对着荣誉,管又飞教授有着难能可贵的平常之心,他说:一些事能做到的人很多很多,但能够有机会去做的人不多。他不认为自己有比别人高明的地方,比他出色的人很多。他把荣誉归功为学校的支持,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他将视其为鞭策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 (基础医学院 钱 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12 03:01 , Processed in 0.13142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