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记辽宁青年作家、作文教学专家葛云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1 16:07: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云涌峰起正当时

记辽宁青年作家、作文教学专家葛云峰

王世明

青年作家葛云峰
  许是职业的缘故,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云峰的文字。云峰是我的老友。几年前我在辽宁省盖州市报社担任副总编辑时,正值而立之年的他被推举为盖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时逢报社和作协联办文艺副刊,我和云峰负责主编文学版的稿子。那时的文学青年多少有点热血澎湃。伏案之余,我们常常把酒问诗情,笔墨抒人生,虽不敢妄称“志同道合”,说“臭味相投”一点儿也不为过。毕竟我们一起在那片土地上耕耘过,一起见证了小城文苑的花落花开。
  想为云峰写篇东西,还缘于我和云峰都是大山里走出的孩子,我在山这头,他在山那头。但沉闷的大山没有阻隔了两个孩子渴望飞翔的梦想。十几年后,我们都走出了大山,融入到这个喧嚣却充满活力的小城。云峰晚我几年入城,骨子里也就比我多了几许乡人的淳朴。从他后来创作的一系列一尘不染的作品中,我总能感觉到一双清澈明亮的眸子。也许就是这双洁净的眸子,成就了青年作家葛云峰深邃独特的艺术视野和审美追求。
  入城后,云峰先后在多家企业任职,无论工作多么繁累,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的追寻。随着视野的开阔和人生阅历的丰富,他创作的心窗也日渐明亮起来,相继创作并发表了一批反映时代生活的有分量的文学作品,成为盖州青年作家群中的坐标性人物。2002年进入辽宁文学院新锐作家班后,云峰丰厚的文学底蕴得到了一次全新的挖掘,思想灵性的升华,使他文如泉涌,先后在《辽河》、《营口日报》、《鸭绿江》等报刊发表了《棋》、《一株向日葵》、《水痕》、《鱼话》、《木盒儿》等文学作品,均在文艺圈里圈外产生了广泛影响。2003年5月,由其创作的小说《女儿,请拾起豆子》在全国精短小说大赛万余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登上了国家级文学大刊《儿童文学》的圣殿。这是盖州作家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在《儿童文学》这片文学芳草地上的“处女作”。云峰以自己的辛勤耕耘,为生机勃勃的盖州文坛增添了又一抹盎然的春色。
  一晃几年过去了,当我为追寻理想客居异乡时,云峰已把自己的事业之树牢牢地扎根在家乡的沃土。三十载人生不短不长,三十载人生云涌峰起,是文学丰盈了他的人生,是文学让他感受到生命的真趣。2004年秋,在创作之余,他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开始用智慧点燃小城文学少年的激情和梦想。经盖州市教育局批准,他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盖州地区首家青少年写作培训机构—云峰青少年写作培训中心。
  文品如人品,作文先做人。写作教学是一门德育大课,是塑造灵魂的工程。云峰在教学实践中,紧跟国家课本进程,倡导“作文先做人”的作文观,推行“个性思维、本真写作”的作文理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牢牢把握作文教学的精魂,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艺术潜质。通过愉悦地教学手段,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灵动的知识传递,尽情展示学生的个性文采。
  听云峰讲写作,简直是一种沁人心脾的艺术享受。他既勇于创新,又不忘汲取传统作文教法的精髓,在继承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独辟蹊径,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独具特色的云峰作文教法,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文学圣殿的大门。严而有序的知识传输,妙趣横生的互动教学,激情迸射的阅读分析,心手相依的言传情教,一次次将学生引领到一望无垠的文学原野,感受着文学的魅力和生命的脉动。在这种充满激情的全息情境教学中,孩子们快乐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学熏陶,纯真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次真情的洗礼。勃发的文思,常常令孩子们产生信笔抒情的冲动。仅一年多光景,云峰写作培训中心的学生就先后在《北方晨报》、《作家教你写作文》等十余种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了70多篇作文,有的还在上级有关部门举办的征文比赛中获奖,被辽报集团《北方晨报》等报刊吸收为学生记者。
  春来花满枝,秋至硕果丰。云峰作文教法引起了省内外同行的热切关注。2005年5月,国内著名的作文月刊《优秀作文名师点评》杂志以“攀登作文的云峰” 为题,向全国推广了云峰作文教法,对云峰创办青少年写作培训中心及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云峰青少年写作培训中心 “为热衷于文学创作、致力于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青少年提供了全息思维的写作培训平台。”
  年届不惑,云峰文学之路已渐入“云峰”。如今,他已是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会员、营口市文联《辽河》杂志签约作家、盖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一边写作,一边育人,这应该是一个作家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了。
  2007年3月,云峰的文学创作再迈新阶——由其创作的小说《那个少雨的夏天》在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大刊《鸭绿江》上发表后,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文学评论家晓宁在同期杂志上发表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的评论文章,高度评价了云峰的创作成果,希望他“能够在自己的创作中不断地扬弃,充分提升自我文学品位,将个人的创作放置在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中去书写,进入更深更广的人性关怀、哲学思考层面,努力超越庸常,探索更具代表性的社会问题,扩充艺术容量,形成更加完美的个人风格。”
  “肩负起一名作家的社会责任”,这是云峰多年来一直追寻的文学之光,也正是沐浴着这份圣洁的文学之光,云峰以厚重的文笔,深邃的思想,独到的见解,直笔抒怀,写意人生,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和艺术品位。
  如今已是经济社会,现在再怎么狂热的文学少年和文学青年,也没有我们那时的激情了。但我们不可否认,每个社会中人都离不开文学。文学是生活的营养品,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没有它,我们这个社会将会黯然失色。从这一点来说,我打心眼里感谢云峰,感谢他的作品。人生易逝,文学永存,也许若干年后,当我们老去的时候,今日的云峰青少年写作培训中心已成为盖州小城的文化底蕴,成为这座古城永不老去的精神和灵魂。

作家葛云峰指导学生写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22:18 , Processed in 0.11474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