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师送的礼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8 18:0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师送的礼物

               ——贵州遵义县虾子中学   杨秀茂(563125
    班上有一个叫王琴的学生,学习基础很差,加之她又十分的厌学,因此,对学习没有多大的兴趣,每天到校得过且过的。我教育了她好几次还是不见好转,很是让我担忧。
    我决定家访。在这之前,我特意找她谈了一次话:“王琴,学习真的对你没有多大的作用?”“不是的,老师,我是学不懂。”还好,“学不懂”总比“不想学”要好一些,我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她对学习充满兴趣和自信。
    到了王琴的家中,王琴的奶奶在家。原来,王琴的父母离异,爸爸又在外面打工,很少回家,家中就是年迈的奶奶。“老师,这孩子很听话的。”我知道了王琴的一些情况,王琴在读小学时,成绩十分优异,又很活泼。到了初中,年幼的心灵无法接受家中的变化,就日益消沉,不负责的爸爸一个人到了外地。
   如果不帮助她树立学习的自信,我们为师者又怎能做到教书育人呢!回到学校,我想:“我要让王琴和别的学生一样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但是我又有点担心:怕我们的帮助伤害到她的自尊,怕王琴认为我们的帮助是对她的怜悯。
   于是,我不露声色的进行了我的帮助,在课堂上,提问王琴的次数明显就多了一些。我们并不是让课堂成为少数优秀学生表演的场所,以前对王琴的提问,总是得到三个字:“不知道。”久而久之,就爱遗忘这个“不知道”的王琴。记得我那次提问王琴时,设置的问题很简单,我担心她说不知道。“王琴,以前老师提问总是忘了留给你思考的时间,这是老师的不对,今天老师想说,王琴,很抱歉。”我一边说,一边看王琴的反应,听了我的这句话,王琴眼睛有点变化,头比以前抬得高一些,可能不敢相信到现在老师仍然没有把她放在被学习遗忘的角落。“王琴,这个问题你能准确回答老师吗?”
    真的好高兴,王琴回答得完完整整的,掌声不断。能参与到学习中来,至少已经迈出坚实的一步。
    过了几天,我问王琴:“喜欢语文吗?”
  “喜欢。”王琴还是没有拒绝,我知道,对于她来说,还是想学。
   “今年老师很忙,要参加函授学习,时间不是很多,王琴,能不能帮老师一个忙?”得到王琴肯定的回答后,我就对她说:“语文要涉及大量的课外知识,老师把教参书送给你,同学们语文有什么问题,就来问你。”王琴很高兴的接受了。第二天,我在班上宣布:“涉及到课文的字词及文学常识,就由王琴同学负责。”就这样,王琴每一天很认真的把要学的那课课文的字词工工整整的抄写在小黑板上,并且认认真真做好了笔记。
   第二次月考,王琴的语文破天荒的及格了,评为期中“最佳进步奖”。
   得知王琴的生日要到了,我发动班上的同学,自制贺卡,要求每一个同学都用英语写一句祝语给她。这不是为难她,学习不光只有语文,还有别的学科。我花了半天的时间制作了一张贺卡,用英语写上了我的祝语。
    王琴生日的那天,她的课桌上摆满了同学们送的礼物。王琴感动得哭了。
没过几天,英语教师还特意的表扬了她,说王琴同学学习主动积极、爱问。我知道这其中的原因,但我更多的看到了王琴的进步:不再用呆滞的目光望着黑板,不再对自己的学习放任不管,不再浪费时间任意挥霍青春。
   到了期末,王琴给了我一份很意外的惊喜,一方面,班上同学们的祝语已经被她“破译”出来了,也包括我的,我记得我祝语是:生命就是不停步。她在信中这样写道:“老师,我以前收到很多、很昂贵的生日礼物,但都没有这些礼物宝贵,老师和同学的祝语一直激励着我,让我奋进,我会好好的珍藏。谢谢老师为了我做的一切,我要好好的学习,报答关爱我的人。”另外一方面,老师和同学微不足道的小礼物竟然有这么大的魅力,至少,带动了王琴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期末考试,王琴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处于中等。对于一个对学习彻底放弃的她来说,还要求什么呢,至少,唤起王琴学习的自信时,也让她树立起对生活有一种美好的憧憬。
    看来对于王琴这样的学生,走进学生心灵的方法远比说教有用。作为教师,我们要做教育的有心人,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良的学习氛围,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充满自信,充满活力,充满朝气。

[ 本帖最后由 虾子中学 于 2009-4-8 18:06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4-8 22:52:04 | 只看该作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
发表于 2009-4-8 22:53:24 | 只看该作者
欢迎老师们将自己的教育故事写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5 11:49 , Processed in 0.16743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