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班主任当面对不讲情理的成绩优异的学生时该如何表达?
情景再现:
小方是我班的学习委员,不管是单科成绩还是总成绩在班里都是出类拔萃的,他也因此颇受各科任老师的青睐和器重,除了担任学习委员外,还被数学老师“钦点”做数学兴趣小组组长。我也把他看做是一棵好苗子,由于个子比较矮小,开学初他提出要坐在前面,我毫不犹豫地就把排在了第二排正对黑板的位置上,一不会大口吸到粉笔灰,二是距离适当,三是正好居中,绝对是上乘之位。
我班座位是竖排四大组,开学第二周在全员举手表决班规的班会课上,一致通过了座位两周轮换制度。开学第三周的第一天,小方的座位就由中间轮到了教室的墙边,这样小方就不由得要偏头看黑板了,另外,由于反光等客观原因,小方总是不容易看清老师在黑板另一边的板书内容。于是在换座位的第二天,小方就跑到办公室找我换座位,本来我感觉是一件小事,但小方的一句话让我觉得不满。
“老师,我坐在墙边看黑板很吃力,我想换座位!”
“坐在那么靠前,又靠在墙边,的确是太偏了。”
“那老师你还把我的座位调到原来的位置吧!”
“哈哈,现在别的同学坐在那,我要先和别人商量一下,不能说换就换,你先坚持着,我会尽快找那几个学生谈话的。”
“老师,不行,一节课我都不想坐在那了,上一节课头都要偏掉了,太累了,我想马上就换!”
老班心情:
可以说,在谈话的最初一阶段,我还是特别偏爱他的,他提出要调换座位,我二话没说就答应尽快给他调换,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以牺牲其他学生的合法及应得利益为前提的。但小方把老师的偏爱当作了自己应得的权利,不仅不知足常乐,而且得寸进尺,对我提出了过分、无理的要求。虽然我平时很厌烦把学生的错误死板地上纲上线,但小方已经是高二的学生了,他应该明白他的无理要求一是无视班级的民主制度,二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别人的权利和利益。作为班主任,我感觉这是教育小方的良好契机。
表达策略:
下下策:为了能让小方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班主任气氛地吼道:“你以为学校是你自己家开的,你想坐哪儿就坐在哪儿?别人也是交了学费的。你和其他学生是一样的,你没有任何特权,别人都能坐在那儿,你为什么就不行?!”
采用这种表达方式,道理基本上是说明白了,但无疑是把道理包裹在炸弹里,小方多半不会明白蕴含的道理,而是被炸弹炸得颜面尽失,一向备受老师宠爱的他,多半会因为此次谈话而变得消极、自闭。这样不仅没治愈他的原有痼疾,反而还会增加新的伤痛。
中策:班主任深怕这棵苗子受到刺激,或者说影响了他的学习,于是微笑着解释道:“老师很能体会到你的苦处,老师会尽快和相关学生谈话的,但老师不能采取法西斯暴政强迫他们和你换座位吧,那样其他学生会有怨言的,你放心回去吧!”
采用这种表达方式,显然不会给小方带来什么新的伤害,然而却在无形上承认了小方狮子大开口列出的特权,这样的话等于是半推半就地把小方送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泥淖。
上上策:为了能让小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班主任稍微严肃地说道:“小方啊,前两周我们那个位置是不是空着的,这一周偏偏要你坐在那个不好的位置?”问这话的时候用眼睛注视着他,顿一顿之后缓缓说道:“第二排,如果是在中间,那是最好的位置了,然而在墙边,的确是偏了点,正所谓有得必有失,可以说没有一个爱学习的学生愿意坐在那个不好的位置上,然而前两周小李就坚持下来了,只不过要偏头要更累一点罢了,再说,还有第一排的靠墙边的那个位置呢,离黑板更近,偏的更厉害,前两周我看那个学生有时都要站起身才能看到黑板另一侧的板书内容,那个位置比你现在的位置就显得更差了,你说呢?另外他还带着眼睛呢,而你的视力有五点零呢!”稍微让小方思考一下自己要求的不合理,然后轻松地说道:“你向老师反映问题是你的权利,尽力帮你解决问题是老师的义务,但老师在帮你解决问题时,必须是在遵守班规的基础上,你想一想,我们的座位每两周轮换制度刚刚有大家表决制定,如果老师现在就擅自或者武断地破坏这个制度,那以后老师还要求谁遵守呢?当然,你的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但要通过和其他同学协商,因为我们的班级是一个民主和法治的集体,老师不能做希特勒,想怎么换座位就怎么换座位,老师也要和相关学生谈话,如果适合,他就换,不换老师也不能强迫他,因为这是我们的班规所保护的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所以,这事不能太着急,协商是必须的!你就先辛苦一下吧!”
采用这种表达方式,颇显班主任的苦口婆心,虽然有点“唠叨”,但毕竟本着治病救人的教育目的。一方面不会让小方觉得无地自容,另一方面也委婉地批评了小方的自私,并想尽地进行了解释,相信小方会因此而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