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云生:执手教育20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8 12:2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云生:执手教育20年
作者:刘云生    文章来源:《新课程》2007(4)            作者简介:刘云生,特级教师,重庆市名师,中学高级教师。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新技术时代的学习与最优化》、《笃行与牧思》、《刘云生经典课堂与创新教学设计》等专著10多本。所主持的教改课题获国家、省市级奖25项。
1987年,我18岁,怀揣着开县师范的毕业证,在大巴山深处的太兴村小开始教育生涯。时光荏苒,恍兮惚兮,执手教育至今已整整20年。从农村村小到县城小学,从都市名牌小学到教师进修学校,从中师生到教育硕士,从一般教师到特级教师、校长,一路走来,追逐着教育的理想前行。回首走过的历程,感触如雨丝般挥挥洒洒,纷至沓来,现辑录“几缕思考”,与《新课程》杂志的广大读者分享。


一、即使是荒野中一棵最不起眼的小草,也要开出最灿烂的花朵。身处变革时代的教师,决不能枯萎在深山荒野或茫茫人海之中


当年走进太兴村小,我十足地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而且是荒山野岭中一棵最不起眼的小草。太兴村小坐落在正坝河一侧的山凹里,四面环山,只能见簸箕大块天,学校由四五间破烂的土木结构瓦房围成,村民的猪圈、牛圈与教室共墙,缺水无电,条件之简陋可想而知。站在这样的校园,看校园内外丛生的杂草,又怎能不感到自己就是它们中的一员?然而,冬去春来,这里的小草照样开出最美最艳的花朵,散发出醉人的花香。我——身处变革时代的青年教师,有知识,有文化,又岂能枯萎在这深山之中,消失在这茫茫人海之中?在深思之后,我这样激励着自己,胸中不觉涌现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豪气。


光有豪气是不行的,毕竟生活是很实际的。我坚定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目标与措施。日后,经过四五年的努力,三朵小花终于在我的教育之路上绽开了:第一朵花是自考之花,通过彻夜攻读,寒暑不易,我连考25门课程,获得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本科文凭,其本科论文《文章特点与阅读教学》获得了95分的好成绩,居当年四川省同专业论文答辩第一;第二朵花是教学之花,我一边找来优秀教师的课堂录像研究,一边磨砺自己的课堂教学,并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课,与名师的课比较,纠正自己的语音,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和设计,在1991年的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了开县赛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开县历史上书写了“村小教师参加赛课获金牌”的历史;第三朵花是论文之花,来到太兴村小,我放弃了自己的文学梦,但我并没有停下自己的笔,而是不停地写自己的教学体会和思考,有时一天会疯狂地写下四五千字,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一边写作,一边请教,一边投稿,在经历无数次石沉大海之后,终于有了“豆腐干”大小的文字发表,接着版面变大,有了一整页,一页半,两页……就这样,论文之花次第绽开在国家、省级报刊上。


山野中的小草开花也许只是其本能,但人生无论处在怎样的环境中都要如小草一样年年岁岁有花开,这就是追求。尽管后来我离开了太兴村小,离开了条件极差的山野,但我一直秉持这样的追求,无论条件优劣,我都暗自将自己比作一棵小草,默默地生长,也自信地开着小花。经过几年的学习准备,我又成功考取了西南大学的2004级教育硕士,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保持行走的姿势。



二、教师要不断地升级梦想,把有限的生命投身到最有价值的改革之中,在策划、行动与反思中成就事业,也成就自己


我很庆幸,我到太兴村小工作是带着梦想和使命去的。当时有一位开县师范的校友,决定效法农村的土地承包责任制,承包一所村小,结果得到开县教育局的高度关注,准允由这位校友挑选一批中师毕业生到太兴村小开展农村村小整体改革。我就是被挑中的中师毕业生之一。应该说,我们11位太兴村小的承包者都怀揣着改革农村教育的梦想。但是,光有梦想还不行,还得有策划,策划农村教育改革,策划自己的教育人生。我们除了四处请教名师专家外,还从微薄的工资中取出绝大部分购买教育图书,订阅教育杂志,向书本学习,向发达地区学习。在了解了北京、上海教育整体改革的有关信息以后,我们设计了农村村小教育整体改革的思路:改革村小教学,为农村经济培养合格人才,并拟定详细计划进行实施。通过四年的实践,太兴村小成了开县,乃至万县地区村小教育改革的楷模。就在大家觉得太兴村小教改的成就已经达到了巅峰的时候,原任校长调离,我被任命为这所村小的校长。


面对新的形势,我带领老师们开始了第二轮农村村小改革:创办新型村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又经过了五年的艰苦探索,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村小教育整体改革的成果被评为四川省、重庆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当时的国家教育部组织了17个省市的教委领导来太兴村小参观,学校一举成名,被誉为“中国教育改革第一村小”。


1997
年,我被调入县城所在地的重点小学,任校长后,我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开展学习最优化研究,促进学校整体优化。在有了前些年的积淀后,这一轮的研究更有学术价值,我出版了研究专著《新技术时代的学习与最优化》,其课题成果也被评为重庆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2001
年,我到了重庆主城区工作,在总结10多年教育改革与研究的得失后我发现,教育是旨归心灵的事业,一切教育改革要取得实效最终都要进入儿童的心灵,促进儿童心根的健康成长。于是,我将研究的焦点聚集在“心根”二字上,提出了“心根语文”和“心根教育”的设想,并大胆实践与研讨。


就这样一轮又一轮的教育改革与研究,使我从一个普通的山村教师变成了有一定思想的特级教师,发展着事业,也发展着自己。


三、读书可以育心。写作可以砺心,与智者交流可以养心。书、笔与智者是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密友


回首20年来的教育生涯,自己接触了成千上万活泼可爱的儿童,结识了成百上千各行各业的朋友,但要说密友,有三个是一直陪伴我,不离不弃的。一是书。我既爱买书,也爱读书,在我的书房中摆满了大大小小的书籍多达几千册,涉及到哲学、教育学、经济学、文学等方方面面,虽不一定每本都细细阅读,但大都过目,并留下了圈点勾画。约莫算来,平均每天差不多有两到三个小时与他们会面的时候。二是笔。写作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习惯。过去是手写,现在敲击键盘,但无论哪种方式,我都以为,写作可以磨砺心智,使一个教育者心思变得敏锐而细腻,深刻而活跃。因此,我喜爱用笔,诉说我的教育思考。三是智者。我坚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专家引路。因此,我特别热衷于与专家、学者、企业家、名师等结为好友,在与他们交流中获得智慧之泉。虚心向这样的人学习,做教师的会一生受用,因为教师需要有不竭的智慧的源泉,永葆智慧的头脑。



四、凡事不要给自己的心智设限,时时反省自己,处处注意心智突围,方能保证自己不僵化


心智自由是成就人生,成就大事的内在的、必要的条件。如果一个人凡事都给自己设限,认为自己不行,或者办不到,久而久之,他就会如他自己认为的那样,什么事也办不了了。当年,我在太兴村小的时候,坚持写稿,投稿,一连两年都没有见一个字变为铅字,有人讥笑我,说,“村小的老师还想发表教学论文,做梦吧”。但我还是不死心,终于把这梦做真了,至今算来大小文章发表300余篇。其中有一点,就是不给自己的心智设限。


当然,不给自己的心智设限,不等于狂妄自大,相反,做教师的要时时反思自己。多年来,我坚持星期天晚上为“反省时间”。反省一周来的生活、工作等,写下自己值得自我表扬和自我批评的事,以及自我激励的语言。至今看来,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工作有成。


一般来说,人小有成绩,容易被成功的经验迷惑,逐步让自己的心智僵化。因此,我坚持认为,越是优秀者越要时时注意自己的心智突围,让自己始终保持一颗开放的心、审视的心、与时俱进的心。为此,我特别注重让别人来批判我的教育观点和做法,去年12月份,我专门主办了“刘云生心根语文课例评论会”,请专家、同行和教育界外的人士来发表评论意见。无论他人的观点多么尖刻,我认为只要给我批评,就是“理性的爱”。正是通过诸如此类借脑、借力和借势的活动,让我时时处处感觉自己的眼界、视界与世界在不断拓展。


此外,作为教师,要突破自己的心智,还要培育自己的教育想象力。为此我专门自修了一门课程叫《教育思维与想象力》,在心智培训师的指导下,不断挖潜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我愿意从自己的心灵修炼开始每一天的工作!在每一个清晨,想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在每一个春天,面对着地上第一株新草;在每一个起点,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


限于篇幅,仅从20年的教育生涯中“在线”以上“几缕思考”,虽不系统,还有些散漫,但都是我真切的人生体验。如果能引起读者诸君的思考,将这些体验的碎片拾起,编织成有价值的思想链条,那一定是一件惬意的事!

    (作者单位:重庆市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01:03 , Processed in 0.09543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