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楼主 |
发表于 2012-2-29 10:42:09
|
只看该作者
体育教研员的职业素质十要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徐诗鹏
体育教研员的职业素质是由教研工作的职责、地位和工作性质所决定的。教研员是教育行政部门抓教学质量的参谋与助手,是领导、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改革教学方法、传播教改信息、探讨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坚力量,既是教学改革的倡导者、组织者、又是实践者。由于教研员有科研性和群众性的工作特点, 因此对体育教研员的人品素养与职业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概括为十要:
一、要讲政治—重师德
教研员要努力学习党和国家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法令。热爱教育事业,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具有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教研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优良的师德, 热爱学生、关心教师, 在个人品德方面还应有谦虚、求真、务实、求是等美德。尤其要诚实、正直。
二、要勤奋学—精业务
当今的信息时代,科技迅猛发展,新的理论不断地充实到学科的信息库里来,不加紧学习,就会被时代淘汰。如果说诗人苏东坡勤奋好学有“ 马上、枕上、厕上” 之说,教研员根据工作性质也要有“ 三上” 之说,即“ 课上、会上、路上” 勤奋学习的精神。教研员要努力学习教育理论, 掌握与学科相关的知识,并能应用新的理论和观点指导自己的教研工作实践, 做到教学一丝不苟,指导教师各因其材、得心应手。要有渊博的业务知识基础即要专、深、精、全过硬的教学及研究的基本功底, 灵活得当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研工作能力。
三、要钻教研—有创新
体育教研员的工作有三大职责, 一是教学研究二是教学指导三是教学管理。而最重要的工作是加强教学研究。“ 研究” 是教研员工作的灵魂、核心。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 教研工作的实际运用就是指导教学。研究与指导是相辅相承、相互作用的, 搞好教研是指导教学的基础抓好指导, 又能为不断的研究创新提供条件。要勇于探索和实践, 强化科学意识, 求实务实, 以科学扎实的态度去研究教学、指导教学。不能只仅仅体现在常规教学视导上, 而应在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方法和学法上下功夫, 要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探讨如何突破旧的教学模式, 优化课堂教学的创造性研究, 是教学改革的先导。
四、要求真实—当参谋
真和实的反面是虚假和浮躁, 此乃教研工作之大忌,务必避免。求真,就是要严谨, 着力追求事物的本来面目, 不弄虚作假,力戒形式主义。务实, 就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工作踏实、作风坚实、效果落实。教研员要少打“ 游击战”( 无实效的“ 满天飞”) ,多打“ 阵地战”(蹲点), 敢打“ 攻坚战” (专题研究), 少搞应酬, 多做实事。在教育方针、政策、法令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教学文件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提出改进和加强体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帮助教育行政部门把好业务关, 实事求是, 不隐瞒事实真相, 如实反映情况,当好参谋,做好助手。
五、要争奉献—做人梯
教研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服务关系。教研工作是社会性的, 教研员为教育事业的服务, 常常表现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要有甘为“ 人梯” , 乐于“ 奠基” , 注重奉献, 淡泊名利的精神。要懂得“ 服务与奉献” 的含意。这样才能做到甘为教师做“ 嫁衣” , 当“ 人梯” 的无名英雄,这种精神既是教研员人品修养的重要方面, 也是干好教研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六、要善操作—精提炼
全身心投人教学研究领域, 既要有攻关夺隘、百折不回的拼搏精神, 还要有科学的战略和策略思想。 要善于超越时空, 拓宽视野, 注意了解研究前沿的信息, 从宏观和微观领域看清问题的重难点, 安排好研究工作的步骤。找准突破口将问题凸现出来, 然后聚焦思考。搞教学研究要善于提炼, 只有将大量的感性材料浓缩、提炼, 才能实现实践与认识上的升华。
七、要能组织—善表达
教研员的组织能力是落实教研工作的保证。其能力表现在工作上是否能独当一面、多谋善断、机智灵活和知人善任, 要将具体组织实施(或主持)的编制汁划、制定方案、落实步骤、指挥调度等工作融人教师的智慧。要善于组织教师,把教研构思、计划化为教师们的实际行动。“ 说” 和“ 写” 是教研员必备表达能力,要说得准确、精炼、条理清晰、流畅,有号召力和鼓动性, 而且还要富有情趣和幽默感。“ 写” 是文字的表达能力,更是教研员指导教学教研工作的有力杠杆, 没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就不能写出准确、鲜明、生动地总结及反映教改的高质量文章。
八、要抓机遇—重积累
机遇来临有些人失之交臂有的人则抓住不放, 两种反差除受志趣因素制约外, 还与是否怕困难有关。因为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特别青睐不畏困难的人。 在困难的情境中,才能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活。寻觅“ 攻难”的思路, 进人“ 难可励志” 、“ 难中生智” 境界。教研员应注重知识积累其含义有两层:一是指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自己思想、观点的过滤和积淀;二是指收集、储存有关研究情报、信息和资料。因为“ 储” 不仅为“ 研” 打基础, 而且还为“ 研” 提供和开拓新的领域。
九、要聚众心—成合力
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对人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把众人的智慧、才能和力量集中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种合力, 这就是群体的整体力量。整体合力的大小取决于人际关系中个人心理特征和群体心理系统的结合方式、教研员人际心理关系和谐,整体合力就大。反之, 整体合力就小。整体合力一旦形成, 将激励调动众人的潜在积极性,强化内在动力, 对实现既定教学研究目标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实践证明, 教研员的谦虚能聚人, 正派能得人,律己能服人,身先能率人。
十、要重和蔼—情动人
和蔼热情是巩固和发展人际关系的一种情感动力。它能激励人去自我反思、自我完善,滋润人的成功心理, 提高人的积极性, 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和蔼热情应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这种真情实感, 在交往中会使人感到亲切和友善, 从中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激励、具体表现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庄子说“ 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说明只有靠内在的“ 情感动力”,才能收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