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范培松《中国散文史(20世纪)》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5 10:0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范培松《中国散文史(20世纪)》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http://www.suda.edu.cn/html/article/17/3204.shtml
“范培松《中国散文史(20世纪)》学术研讨会”9月29日在南京凤凰台饭店召开。与会代表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和出版机构的专家学者三十余人,本次研讨会由南京大学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江苏省作家协会、江苏教育出版社、《当代作家评论》编辑部和苏州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是一次隆重的散文学术讨论会。
会议议程分为三个段落来进行。第一场由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范小青主持,南京大学董健教授、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江苏省作协主席王臻中教授、江苏教育出版社副主编徐宗文和苏州大学王尧教授先后致辞。讨论分上下两场进行,分别由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和南京大学丁帆教授主持.与会的专家学者纷纷发言,会场气氛热烈。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相对于小说、诗歌、戏剧等其他文体而言,散文研究难度大。其数量上极其庞杂,非常个性化且相对分散,归类和梳理起来异常艰难。有鉴于此,范培松先生的《中国散文史(20世纪)》不仅具备了翔实完备的资料,并且厘清了百年散文史的发展脉络,在个人撰写的过程中体现了自身独到的审美眼光,融贯了长期修炼而成的理论功底。《中国散文史(20世纪)》的出版结束了国内百年散文研究现象罗列的无序状态,范培松以几十年的心血和光阴,为散文研究奉上了这部渗透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文体观念的散文史——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填补空白的著作,也给中国文学史的书写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本。
讨论过程中,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指出,这部散文史理出了一条脉络,形成了一个谱系,做了一个系统化的工作,非常难得。北京大学陈晓明教授为该著作概括出五要点:一,治学严谨,材料丰厚;二,史论结合,文论互证;三,知人论文,情趣盎然;四,贯通旧学,融汇新知;五,笔调俊朗,收放自如。中国人民大学程光纬教授对散文史中有关周作人的评析表示激赏。复旦大学张新颖教授则提出,这部著作“提供了一个重新讨论散文的命运及其艺术价值的平台”。南京师范大学朱晓进教授认为,《中国散文史(20世纪)》是“到目前为止最完善的一部中国现当代散文史”。中山大学谢有顺教授指出,散文史以体为本,把文和人看做是体的两面,并将这条线索抓得很好,以体为本,以辨为纲,记录下了文体艰难的成长成熟。
另外,《文学评论》副主编王保生,《江海学刊》副主编吴功正,著名作家叶兆言,《江苏社会科学》副主编李静,省作协书记处书记张王飞,南京大学黄发有、吴俊教授,上海大学王光东教授,常熟理工学院丁晓原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王晖教授,江苏教育出版社章俊弟主任,闽江学院蔡江珍副教授都到会并发言。部分专家还围绕文化散文、“散文热”现象、“工农兵代言人”、“后工农兵代言人”提法,以及当代散文部分作家作品的遴选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商榷。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本散文专著《散文天地》问世,到现在已经二十余年,范培松先生为学界奉献了诸多的散文研究专著:《散文写作教程》《报告文学春秋》《悬念的技巧》《散文了望角》……包括1987年列为国家教委首批社科项目的《中国现代散文史》,以及《中国散文批评史(20世纪)》。另外,他还主持了社科院重点项目《中国散文通典》的编写工作……从散文的创作美学研究起步,到对散文作家作品、创作现象的深入探讨,再过渡到对散文史的研究,其间辅以持续的散文创作实践,范培松的散文之路没有半点的虚与委蛇,而是苦心孤诣之后的水到渠成。散文史的出版,以及围绕散文史展开的这次隆重而圆满的研讨会,不仅是范培松个人学术生涯里的一件大事,也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的一件盛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9 16:42 , Processed in 0.10784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