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庭作业的迷思》:打破家庭作业的虚假神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4 01:5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家庭作业的迷思》:打破家庭作业的虚假神话 2011年01月13日  作者:侯亮   来源:中国教育报
【获奖感言】打破家庭作业的虚假神话


书籍作者:艾尔菲·科恩

  美国著名的“进步教育运动”领军人物艾尔菲·科恩的《家庭作业的迷思》,被一些媒体称为“是这个国家的每位老师和校长都应该阅读的书”。这本书用实证的方法打破了家庭作业的虚假神话。科恩说,家庭作业不仅是孩子的负担,也是家长的负担,而我们应该寻找更好的方式去教育我们深爱的孩子。

  法国哲学家雅克·马里坦在《教育在十字路口》一书中对教育的目的有清楚的描述,而且这种描述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他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意志,是关乎人的情感和幸福的。这样的教育才是让人获得自由的教育。

  虽然我们也承认,他对教育的看法是直击问题核心的,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却不自觉地偏向了对智力和技能的训练,繁重的家庭作业就是这种倾向的明证。

  我们以为拉紧这根“绳子”,孩子就会在我们预定的方向上获得“飞翔”的能力,而我们也就尽到了应该尽的责任。事实上,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

  美国著名的“进步教育运动”领军人物艾尔菲·科恩参考了300多种文献,写了一本薄而厚重的书,《波士顿环球报》用少有的郑重语气评价这本叫《家庭作业的迷思》的书——“它是这个国家的每位老师和校长都应该阅读的书”,因为它用实证的方式打破了家庭作业的虚假神话。科恩说,家庭作业不仅是孩子的负担,也是家长的负担,而我们应该寻找更好的方式去教育我们深爱的孩子。



2#
 楼主| 发表于 2012-5-4 02:00:12 | 只看该作者
存在即合理——家庭作业背后的“神话”
  恐怕不会有人否认,小孩子大量的课外时间被作业所占据。如果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有家庭作业?人们会给出很多答案。问题是这些答案是道听途说还是假设?

  作者在该书中指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哈里斯·库柏在1989年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项研究,并用一句话为这些研究作了总结“没有证据显示,任何家庭作业会提升小学生的学业表现”。

  艾尔菲·科恩在书中详细论证了家庭作业存在的6个原因,在看似存在即合理的家庭作业的背后,有着很多荒谬的逻辑。例如,家庭作业是保持学生乃至学校竞争力的基础,放弃家庭作业会造成教师、学校和父母心中的恐慌,害怕孩子将落后于其他继续埋头苦干的学生等。

  科恩通过缜密的研究发现,这些看似美好的理由都是立足于假设之上,而研究的结论却不支持这些假设。我们之所以把家庭作业作为一根促进学生成绩提升的“救命稻草”,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惯性和懒惰,我们不想负起作为教育者或者作为家长应该尽的责任。我们想当然地把学习的责任留给了学生,而不想去读懂我们的孩子,去激发他们的潜能。

  繁重的家庭作业——放弃孩子的一种方式

  台湾著名教师苏明进在《懂你的孩子:唤醒潜能的秘密》中,把如何让孩子热爱学习而不是放弃自己的秘密和盘托出,他说,要懂你的孩子,要看到他们的优秀,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品。很多人也在表达这样的观点,但事实上仍然以分数来衡量学生,在他们心里,使用这样的双重标准毫无愧疚之意。所以,许许多多的教师和家长把以巩固知识、训练技巧为主要目的的家庭作业作为爱孩子的方式。

  在他们看来,只有取得成绩上的胜利才是教育的胜利,孩子才能获得美好的未来。在这种思路上“兢兢业业”的人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以孩子厌倦的方式爱孩子,实质上是在放弃孩子。作者的一些观点或许会让一些老师和家长们难堪,例如在书中第六章,他说:“一个人越不明白教学如何运作,越不知道如何看出哪些学生遇到困难,他就越有可能认为测验分数很重要。我相信,对家庭作业的支持同样来自对认知科学、教育学和儿童发展的无知。”

  《家庭作业的迷思》可以让你从这种“执著”中获得觉悟,如果你是一位肯倾听的教育者或者家长。在这本书专讲作业的书中,作者以犀利的观点、大量的数据来颠覆老师和家长们对于家庭作业的惯性思维,让读者重新思考家庭作业存在的意义。
3#
 楼主| 发表于 2012-5-4 02:00:44 | 只看该作者
理智的家庭作业——应当给教育留白
  把家庭作业作为促进甚至是挽救孩子学业的“救命稻草”的家长或者教师应该慢慢认识到这样的现实,那就是,你不放下这根紧握的“救命稻草”,你就无法获得新的教育途径。或许在放下它之前你要克服巨大的恐惧,但为了孩子的未来,还是值得去努力。

  或许有家长和老师会这样认为:孩子课余时间不写作业、不上辅导班,岂不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光?

  对于这个问题,卢梭是这样答复的:“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而台湾学者黄武雄教授在《学校在窗外》中说:“学校该做而且只做这两件事:打开经验世界和发展抽象能力。”黄武雄教授接着说,“如果说学校教育还有第三件事该做,那么这第三件事便是留白:留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创造、去互动、去冥思、去幻想、去尝试错误、去表达自己、去做各种创作。”

  对于给孩子“留白”,卢梭说道:“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好比一个人的小名与学名。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以陶行知的观点来看,让孩子闷在屋子里写无穷无尽的作业恐怕不是很好的教育。
  科恩在该书最后指出:“对于向来认为家庭作业是必要的人,可能不会接纳别人挑战他们的想法,至少在刚开始是如此。”然而,不论读者是否赞成,就如作者的最后一句话:“我们欠所有的孩子一个以真相、以合理为基础的家庭作业政策。”

  (《家庭作业的迷思》,[美]艾尔菲·科恩著,项慧玲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本文作者侯亮系该书中文版策划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7 02:37 , Processed in 0.10968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