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已收到钟传祎老师赠书!谢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7 19:5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作文回归生活                           朱永新



  2010年年底,我收到了深圳市钟传祎老师的一封来信。

  他告诉我,他一直在探索“学科作文”问题,倡导在学习中作文,在作文中学习,让所有学科教师都动笔,让师生共同关注学科学习,共同交流学习、教学的心得体会。这与新教育实验的“师生共写随笔”同出一辙,钟老师希望能够参与新教育实验,并且用自己关于学科作文的成果为新教育添砖加瓦。此后,我大致了解了钟老师这些年研究和推广“学科作文”的过程,并且为他孜孜不倦的精神而感动。

  受本世纪初叶深圳科技节“小论文”事件的启发,从2001年开始,钟老师围绕作文和学科的整合,进行了整整十年的实验探索,初步提出了“学科作文”的概念,构建了作文教学理论体系。他认为,学科作文,就是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内容,挖掘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历程,结合语文课标要求的年级作文训练点,教会学生自觉用文字自由表达他们在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心得。钟老师的这一探索得到了专家和语文教育界的充分肯定,也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今年年初,钟老师寄来了他的新著《作文还可以这样教——学科作文教学策略》,这是一部初具体系、颇具特点的学科作文著作。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吴立岗教授就曾经在《光明日报》撰文介绍前苏联著名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领导的实验,主张把作文训练同各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作文不仅成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而且成为加深理解各学科知识的教学内容,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手段。也有一些中小学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有过把作文与个别学科结合起来的尝试,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系统完整地研究学科作文,钟老师的贡献不可磨灭。

  钟老师这本著作的一个重要意义,是让作文回归到它本来的意义和地位。长期以来,我们把阅读和写作仅仅看成是语文学科的事情,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使命,其实不然。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不仅是所有学科老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一个人一生需要的基本能力。我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阅读能力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也应该在所有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写作也是如此。其实,写作不仅是思考的开始,也是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重要内容。钟老师的书中介绍了这样一个非常典型的故事: 一位叫杰克·奥布赖恩的美国青年,高中毕业后,自己办了一个汽车修理站。在他记载两周来对外活动的一张清单上,列有如下内容: 1、拟一份“星期日不休息”的广告给当地报社。2、准备一份招工广告。3、为顾客填写一份保险估价单。4、填写一张一年当中“估计收入”所得税报表,并且解释“估计收入”比前一年降低的原因。5、刚买一个月的猎枪托上出现了裂纹,就此事给函购公司写一封抗议信。6、给一位账单过期的顾客写一封催款信。7、作为“小联盟”队的教练,写信给市政厅,要求把丹曼运动场辟为训练场地。8、给在大学学习的弟弟写信,把他要的零花钱寄去。

  从这张清单中我们不难发现: 写作的确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离开了写作,我们甚至无法生活。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新教育实验把师生共写随笔,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共同编织有意义的人生,作为新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作文,不仅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也应该在所有学科中进行。

  好在,新教育实验的“缔造完美教室”为学科的综合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条件。我们希望各个学科的老师能够通力合作,让自己和学生的生命真正在教室里开出一朵花来。所以,我也期待着钟老师,把他的学科作文成果,带到我们新教育的教室,让作文真正地回归生活。
(本文已发表于《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12年第5期)
原文:http://eqilai.com/blog-12905-20703.html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16:24:11 | 只看该作者
管季超已收到钟传祎老师赠书!
谢谢!!!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16:25:22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16:28:45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7 08:37 , Processed in 0.11311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