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龙泉明邹建军著《现代诗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 20:5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理论气魄与史家眼光
——评龙泉明邹建军著《现代诗学》
张林杰


     作为以“现代”这一特定时期的诗歌理论和诗歌观念为研究对象的专著,龙泉明、邹建军教授合著的《现代诗学》一书有着其独特的视野和框架。与此前一些以“诗学”命名的专著相比,本书的重要特色在于它把理论家追求体系建构的气魄与史家注重传承和异同的眼光融为一体。

     与其说,该书的目标是去“建立”一套关于“现代诗歌”的学问体系,还不如说,它是从历史主义的立场,对“现代”这一时段中出现的各种诗学观进行理论总结;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诗学理论发展史,历时性地勾勒现代诗歌理论的派别和发展线索并非它的主要任务,对本时期的主要诗学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和阐发,并由此评价现代诗学的历史贡献,才是其重心所在。为了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理论范畴和言述模式,本书的作者下了一番爬梳、辨析和归纳的工夫。

     首先,本书以一种高屋建瓴的理论概括能力,把现代林林总总、千头万绪的诗学观点,归纳为“本质特征论”、“创作法则论”、“审美形态论”、“主体和客体论”、“审美价值标准论”以及“发展论”等六个大的范畴,这些诗学理论范畴的形成,既为作者从不同层面上完整概括现代诗学的主要理论提供了基础,又建立起了一整套现代诗学模式的分析框架;正是在此基础上,本书把整个现代诗学繁复多样的主要问题分门别类、一一纳入其中。例如,在“诗歌的本质特征论”这一范畴中,作者选取了六种具有代表性的诗学观点作为分析对象,从诗与“自我”、诗与“生活实践”、“诗”与“真”、诗与“经验”、诗与“理性”、诗的自律性等方面概括了形形色色的现代诗学理论对诗的本质的基本看法。同时,以这些富于概括力的诗学范畴作为全书的“纲”,也形成了一种纲举目张的整一理论框架,从而使全书的论述严整有序,显示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高度的概括能力。

     其次,作为对一个时代的诗学遗产的总结,在本书中,高屋建瓴的理论框架的构筑与丰富的历史材料和细致入微的具体诗学理论分析是融为一体的。该书不仅一开始就采用了全景式的鸟瞰来对“现代”这一阶段的诗学发展线索进行高瞻远瞩的勾勒,指出其上承和下传的历史联系,而且在具体的论述中,也注重把不同时期相似的诗学观点放在一起进行阐发,探幽发微,既比较其异同,又发掘其历史价值,使形色各异、互不相关的诗学观念之间形成了逻辑关联和历史联系,显示了作者作为文学史家的历史意识。在具体的讨论中,作者则既注意选取那些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和诗评家的诗学观点作为“细读”对象,以彰显其代表性,又照顾到其他诗人或者诗评家的相似观点之间的细微联系和差异。例如,在讨论有关诗歌审美形态论的“自由化”主张时,作者选取了胡适、郭沫若、戴望舒以及艾青作为不同时期自由诗的理论代表,不仅勾勒了诗歌形态“自由化”理论的总体发展线索,而且也通过对这些诗人有关诗歌“自由化”中看法的异同比较,深切而细微地阐明了人们对“自由化”这一诗学审美形态的看汉中所蕴涵的不同诗学立场、时代意味和历史贡献。体现了作者的历史眼光,也表现了一种枝繁叶茂而又主次分明的言述特色。

     其三,本书是在与西方诗学和与传统诗学的相互关系中来对现代诗学进行阐发的,这也使它显示了一种开阔的文化视野。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诗学理论相比,现代诗学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阶段,这种独特的历史情境,也铸就了它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使得它与中国传统诗学形成了很大的差距。但是,尽管在本时期,中国传统诗学的痕迹表面上似乎已经被西方的影响所覆盖,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资源,传统诗学仍然“以一种潜在的、间接的方式发生在一些更隐秘更深刻的思想层面”,“常常是暗中左右选择的重要因素”。这也使得本时期的诗学保持着一种浏亮的“中国”底色。本书把现代诗学置于与西方诗学和与中国传统诗学的关系中来理解,一方面指出了在形形色色的现代诗学理论中,外来影响所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深入揭示了中国传统诗学观念作为浸渍于民族文化血脉的因素,在现代诗学理论建构过程中所起的潜在而根本的作用,从而清晰地展示了中国现代诗学的中华血缘,体现了本书的一个重要思想,那就是,“现代诗学的建构既外应世界潮流,又内存民族传统血脉,即是在外来诗学民族化、民族诗学现代化的双向转化中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诗学”,在这种开阔的文化视野中,本书对中国现代诗学的

     理论阐释始终既保持着某种民族文化的本位意识,又展现了一种明确的现代眼光。

     在有着几千年深厚诗学传统积淀的中国,现代诗学理论显得如此地年轻、单纯,但是作为中国诗歌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诗学理论,它那种上承传统血脉,旁采世界新潮的气度,又使它有着传统诗学所不具备的丰富复杂的潜质,是现代诗歌理论研究中一个尚待深入挖掘的重要矿藏。在这方面,《现代诗学》一书可以说是这一领域中先行的勘探者,它所提供的理论框架必将成为后来更大规模深入采掘的重要路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10:20 , Processed in 0.14404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