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永明读书
![]()
迁至成都三环外的住处后,翟永明打算不再过多往城里跑了。她让工人拆除了新居的几堵墙,由此簇新的房间显得更加通透。她把两个卧室中最大的一间改为了书房,深褐色的木质书架分别位于书桌的前后,一面搁书一面摆放着以文艺片为主的影碟。
浆洗街旧宅里的图书仍未完全腾挪过来,这也无意间造成了旧居和新房藏书的年代差异——前者以八十年代购入的图书为主,后者则多是九十年代后的累积。新书架剩余的空间,恐怕仍容不下所有的旧藏,但翟永明已经很满意新的书房了,“比以前那间要大,还带了阳台。”比较不快的是,搬家公司的人把这些书不怎么当回事,结果弄得凌乱不堪,直到现在她只是粗略地把书整理完一遍,仍没有做到精细的分类,“我是一个不太会整理书架的人,但就害怕忽然找不到,所以被迫慢慢归类。”
事实上,翟永明随性的行事风格并没有彻底波及书房的陈列,一眼就能望见其中的几个主要分类:小说、诗歌、绘画、建筑、摄影、女性主题图书。在这个基础上,又单列了几栏用于放置韩东、格非、颜歌等作家朋友的赠书以及自己过往的出版物。与此同时,一些素未谋面的异地诗人,往往会通过邮局寄来一些作品,也促成了一个独特收藏区的出现。
另一方面,由于经营白夜酒吧,家与酒吧之间也建立起相互流通的图书渠道,她时常从家里带一些书过去,偶尔也把“白夜”的书带回家中。1998 年,老“白夜”在玉林西路开张,翟永明的首要意图是让它成为一家书吧,于是频繁出现在各大图书批发市场,挑选她认为的好书。然而,书买回来之后却发现好几年都卖不掉。“可能这些书写得有点深,所以一直到现在都还剩了若干本。后来人们也不再买这些书,也就永远搁在老白夜了。”她回顾当时的热情与后来的退却。在新的“白夜”入驻窄巷子32 号之后,酒吧的定位已为造访者所熟知,加之顾客不时将店里的图书带走,翟永明开始为流失的书籍而懊悔,接着便不再主动往酒吧填充图书。
尽管如此,白夜酒吧依然是成都当仁不让的文化名流聚集地,新书发布会、主题沙龙在此接连不断。每每有朋友把新出的书赠与翟永明后,她会立马阅读起来。一来是出于当下次朋友问起感觉如何之际自己却答不上来的考虑;更多情况则是,她对一些好友的新书本身就充满期待。
翟永明认为“白夜”只是一个做文化活动、为客人提供娱乐的空间,所以她本人是不会在那儿看书的。在“白夜”有价值的书几乎都是诗集,不少诗人自费印刷之后放在书架上,在书店不一定能看得到,“如果客人在喝酒之余,碰巧翻到一本喜欢的,这就是一种有趣的偶然。”
B=《外滩画报》
Z=崔永明
B :近期在读谁的作品?
Z :中国绘画史专家高居翰作品系列,因为是一套5 本,看得也比较久。我喜欢中国古代的一些画,正好碰到他对中国古代绘画的解读。主要是因为这个人接触的一手资料比较详实,再加上他对中国古代绘画非常熟悉,写得比很多艺术史家有趣。
B :是常逛书店,还是习惯在网上购买?
Z :其实我是非常喜欢在实体书店买书的,但是现在好的实体书店越来越少。在成都,我原来喜欢的好多书店基本上都不在了。有时去北京和朋友正好约在三联书店、万圣书园这些地方见面,通常就会买一大堆。在北京,我也喜欢去单向街书店,但是后来又听说好像办不下去了。这种情况下也免不了在网上买书,高居翰的一套书,就是在网上买的。一旦知晓某本书的信息后,在网上买会很方便。但是实体书店给人以发现的乐趣,比如会翻到某一本我之前并不了解但又忽然很有兴趣的书,这比起先了解某本书的信息然后在网上下单更有意思。
B :听说你对书的装帧设计格外挑剔,也曾因为这个原因撕掉了你第二本书的封面?
Z :别人的书我也不会去评判装帧设计,只能是说碰见一本很好的书,就会觉得如果设计得漂亮一些就更好了。实际上,我觉得家里的这些书,至少有一大半从装帧角度都是过不了关的,但主要还是看内容。
B :哪一类书是你常读的或深受其影响?
Z :重读次数最多的是诗集,比如叶芝和李清照。个别重读的文学书籍也有,但是次数不会很多,大多是很多年前读过又再次拿出来翻的。古典文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在上大学之前接触到的几乎都是古典文学,阅读当代和现代文学都是在毕业工作以后,小时候接受到的也基本都是古典文学,所以在我后来的诗歌里也有受古典文学影响的痕迹。
B :会不会也读闲书打发时间?
Z :我们以前可读的书不是特别多,碰到什么书就读,然后就接触到一些武侠小说,形成了一种爱好。八十年代的时候,金庸的小说刚进入内地,成都市图书馆搞过一个香港书展,金庸的小说当时还只是展览不做销售,我就站在那儿看他的小说,从那时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很喜欢金庸。古龙的读得少,偶尔有一两本还是不错,但不是太喜欢。现在我比较喜欢看非虚构类作品,比如杨显惠《夹边沟记事》,也读一些带有科幻色彩的书。
B :如果书多到非处理不可的地步,你会怎么办?
Z :我没有淘汰书的习惯,如果实在太多,也有可能拿到“白夜”去,这个我还没想好。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淘汰过一本书。
B :互联网是否影响到了你的写作和阅读?
Z :我从来不看电子版的书。我的写作也都是先手写然后再录入电脑,除非是回电子邮件。
作者:文/杨济铭 图/冯小平 来源: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