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管季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亲们,您在他乡还好吗。。。。。。。。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 15:32:17 | 只看该作者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img=http://www.elegantlivingchina.com/TEAMSITE/IMAGES/SITE/380000/381000/20080927_EL_MV_EC_01_01.jpg]客厅的主题墙[/img]
  我没有在外漂泊的经历,最多也不过去外地一个月而已,而且自认是一个随遇而安的家伙,不会有想家的时候。不过有一次,还是结结实实体味了一把那种感觉。不知道为什么,那次虽然在外地时间不长,却特别特别想回到自己熟悉的家里。坐了很久火车,半夜回到家,最深的感觉居然是家里的墙面和灯显得特别白,白得耀眼……
  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说过:电影是一种乡愁。真的,电影这东西天生就像是为了回忆和怀恋而生的——你知道,其实你心里梦里的那个故乡,那个家,就像是大银幕上的影像,并不是真实的,但心里的画面远远比眼睛看到的现实更真切。在美国电影中,很多故事都是关于一个或大城市厮混打拼的年轻人,自以为终会出人头地,自以为看破红尘心如坚石,忽然因为一些变故,被迫要回到当年的那个小镇上——那里一定有个与他(或她)不睦的父亲或母亲,而这个土气的小镇正是他一生想挣脱、忘记的地方——《时尚女魔头》《伊丽莎白镇》《花园之州》《54俱乐部》《那些日子以来》……例子实在太多。
  故乡,人生最终的港湾
  那些年轻的主角,往往在喧嚣的大都市中慢慢忘记了真正的自我,比如《时尚女魔头》中一心想做好一个时尚杂志编辑的Andy,或者《花园之州》中9年没回过家,在洛杉矶当个半红不红电视剧演员的Andrew,还有一路开车回《伊丽莎白镇》的Drew,回乡的过程,经常就是回顾自己一生的过程,也是一个治愈心灵伤痛,弥合当年恩怨的过程。因为母亲去世而回到新泽西的Andrew见到了很多童年玩伴,他那在大城市中日渐麻木的心被故乡的气息所唤醒,他还认识了一个非常单纯、清新的女孩,他们一起在大雨中呼喊,像是回到了童年。
  Drew也是这样找回了快乐,作为一个史上最失败的运动鞋设计师,他本来已经失掉了所有希望,后来,一个路遇的女孩给了他回乡的地图,给了他路上听的音乐,也给了他新的希望和快乐。他开着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哼唱着那些怀旧的老歌,忽然觉得这世界没有塌陷,没有封闭,家乡永远像慈母那样,伸着手等待你回来。而你,是不是已经太久没有了回家的梦?就像顺子的那首歌里唱到“回家,马上回家,Be Here,Just Be There”,家总是因为分离太久而不敢回,然而总还是要回去的,哪怕是像《兰博4》这样打到飞起的动作电影,哪怕兰博这样的孤胆英雄,仍然需要回家——影片结尾,在缅甸蹉跎半生的大汉兰博终于背着行囊回到了家乡,最后一个镜头,就是他一个人在路上走啊走,走啊走,画面上的主人公越来越小,周围是一片美丽的草原风光。
  不知为什么,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感觉特别踏实,非常安宁。回家,有时就是一种心结,好比《冷山》里那个固执的,历尽千辛万苦也要回去的Inman,只为了一个承诺,为了一个等待他的女人,为了梦想中那个家。最终即使死,也要死在家乡的土地上,死在爱人的怀里。现实中的我们不需要这样悲情,甚至也许不需要这样刻意,其实真正的家永远装在心里,真正的乡愁永远不可能化解。回家——上路——怀乡——再回家,这大概就是人生永恒的循环了,直到我们终归于尘土,那是所有人的家园。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 15:36:31 | 只看该作者

那,咱们的先辈,那些文人墨客,如何表达思家怀乡之情呢。。。。。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战国·楚·屈原《九章·哀郢》  反:通“返”。  故乡:指故林,故枝。  狐死必首丘:据说狐将死时头总朝向出生的小山。首,头朝向。  以飞禽走兽不忘出生之地,喻指对祖国忠心耿耿,至死不渝。后来以形容对故乡的热爱、怀念,不忘其本。
●代马依北风,飞鸟翔故巢。
  汉·桓宽《盐铁论·未通》  代:古国名,在今河北蔚县东北。依:依恋。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胡马:泛指北方所产的马。  越鸟:泛指南方的鸟,胡马南来后仍依恋北风,越鸟北飞后仍筑巢于南向的树枝,马和鸟尚恋旧不忘本,暗喻对故国对乡土的眷念。
●离家日趋远,衣带渐趋缓。
  汉·乐府古辞《古歌》  离家愈远,乡情愈深,人也日渐消瘦了。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汉·佚名《别诗》  远行的人怀想着遥远的前路,客游异乡的人思恋着家乡。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汉·王粲《登楼赋》  少:同“稍”。  荆州虽然的确美好,但并非我的故乡,哪里值得略事停留呢。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三国·魏·曹操《却东门西门行》  冉冉:渐进状态。  老:老年。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三国·魏·曹操《却东门西门行》  狐狸死时把头朝向出生的土丘,而人怎能忘掉自己的故乡。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三国·魏·曹丕《杂诗二首》  郁郁:十分忧郁。  绵绵:连续不断。  一俯一仰,水月生情,乡思萦回,不能自己,以景托情,恰到好处。
●仰天长太息,思想怀故邦。
  三国·魏·曹植《磐石篇》  长太息:长久地大声叹息。  思想:思虑和想念。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汉·王粲《登楼赋》  人情在怀念故乡这一点上是相同的,哪里会因为失意或得志而有所不同呢?
●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
  汉·应瑒《别诗》  形容年轻力壮之时到处奔波,而到了年老体衰之时就要回归故里终老。
●流波恋旧浦,行云思故山。
  晋·张协《杂诗》  奔流的水波总是依恋着原先的水滨,飘行的浮云也是萦思着从前的山峰。
●日远迈兮思予心,恋所生兮泪不禁。
  三国·魏·嵇康《思亲》  禁:止。  离家时间愈长,愈是思念亲人。
●羁雄恋旧侣,迷鸟怀故林。
  南朝·宋·谢灵运《晚出西射堂》  羁雄:在外作客的杰出的人物。  迷鸟:迷失方向了的鸟。
●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
  北朝·北周·庾信《和侃法师》  出外云游历经不少岁月了,在外作客反而增添了怀念故乡的情怀。
●饮水者怀其源。
  北朝·北周·庾信《微调曲》  饮水的人总是怀念着水的源头。此即“饮水思源”之意。
●涸鲋常思水,惊飞每失林。
  北朝·北周·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  涸鲋:在干竭的车辙中的鲋鱼,比喻身处困境,急待救援的人。
●久客每思乡。
  北朝·北周·庾信《送刘中书葬诗》  久客:长时间客居异乡。
●回首望乡落泪,不知何处天边。
  北朝·北周·庾信《怨歌行》  回望故乡,不禁泪下,它远在天边,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北朝·北周·瘐信《燕射歌辞》  实:果实。  流:水。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鬒(zhěn枕):黑发。  深情思乡,归去无日,怎能不愁白了头发?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南朝·齐·谢眺《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大江:指长江。  未央:未尽。  以日夜不停的大江流水作比,表现出客居异乡的人不尽的悲愁。以江流比心情,气魄壮大。
●叹息东流水,何如故乡陌?
  南朝·陈·阴铿《和侯司空登楼望乡》  瞻云:向高空仰望天空的云。  鸟道:谓高而险,只有飞鸟能通过的山路。
●临流自多美,况此还故乡。
  南朝·梁·刘孝绰《太子濮落日望水诗》  落照中山水已多奇幻,人还故乡,更觉美不胜收。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思:指乡思。  归心虽在春花开放前萌发,但真正返回却要后于将要北去的大雁。见出思归心切而又不能早归的惆怅之情。
●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
  唐·崔融《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  陌:田间的小路。  酣酣:浓盛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维《杂诗》  君:你。  绮窗:指用白绫糊裱的窗。  著花未:花开了没有。  故乡久别,可忆者多,而独问窗前的梅花,其清逸闲适之情可以想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黄鹤楼》  太阳下山了,暮烟沉沉,江波无际,站在黄鹤楼上面对苍茫的景色,看不见故乡在何处,而望着烟雾迷蒙的江波,更使人增添了乡愁。
●青山明月梦中看。
  唐·王昌龄《李仓曹宅夜饮》  故乡那翠绿欲滴的青山和那清澈如水的明月,只能在睡梦里才能看到了。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唐·李白《客中作》  只要主人能使客人畅饮尽醉,他就不知道作客的他乡是什么地方。美酒玉杯,流连忘返,身在客中,醉不思乡,显示作者豪放的个性。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唐·刘长卿《代边将有怀》  秋草:秋天的肥草。  征人:出征打仗的人。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唐·李白《太原早秋》  想要回归家乡的念头每日都萦绕在心中,就象汾水那样悠长不绝。
●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
  唐·李白《久别离》  几春:此指几年。  玉窗:形容华美的窗户。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抒写久客在外,老年回乡时的世事沧桑,自伤老大的感慨。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唐·孟浩然《岁除夜有怀》  守岁:除夕夜家人围坐不睡,送旧岁,迎新岁。
●往来乡信断,留滞客情多。
  唐·孟浩然《初年乐城馆中卧疾怀旧》  留滞:停留不去。  客情:客居异乡的心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自客居异乡的人一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人。
●故山南望何处?春水连天独归。
  唐·刘长卿《送陆沣还吴中》  故山:故乡的山。  独归:独自归去。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高适《除夜作》  意谓: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一定思念千里之外的我,明朝又是一年,我又添如霜的白发。从对面着笔,思深忆答,宛曲尽情。
●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唐·杜甫《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  今夕一时聚会,而心情却系念着万里之遥的故乡。
●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
  唐·杜甫《大麦行》  安得:如何得以。  托身:托付身子给。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唐·杜甫《绝句》  今年春天就这样无所事事地度过了,但是,我返乡的日期到底是何年何月呢?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唐·杜甫《孤雁》  影:此指孤雁的身影。  失:迷失。  孤雁与雁群在万里云天中失散,形单影只。喻作者孤独地流落异乡。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唐·岑参《碛中作》  走马西来:驰马进入边际的西北高原。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唐·岑参《逢入京使》  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园。  双袖龙钟:泪水淋漓,沾湿衣袖。  凭:请。  传语:捎口信。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唐人.岑参《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任由泪水流下来,添加到江水里,让它流向家园。
●乡路渺天外,归期如梦中。
  唐·岑参《安西馆中思长安》  家乡的路遥远得就象在青天之外,归去的日期有如梦中那样虚幻难定。
●万里归心对月明。
  唐·卢纶《晚次鄂州》  独自对着明月,思归的心飞往万里之外的故乡。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唐·韦应物《闻雁》  悠哉:形容思念之极。  遥远的故乡,究竟在何处呢?我归乡的强烈愿望,此时更不可抑制。
●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
  唐·灵澈《送婆罗门生》  乡心尽:思念故乡的感情达到了极限。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唐·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远行的人因触秋风而生乡思,把隔水的青山也看做好像是自己的故乡。“似”字妙绝。似而不似,情何以堪!借题画把自己的感情也融进去,何其真切。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唐·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到了一年将尽的除夕,可是我在万里栖迟尚未归故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唐·张九龄《西江夜行》  悠悠:远而长貌。  切切:忧思貌,亦表情意恳挚。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唐·张九龄《折杨柳》  一支杨柳何足贵重,但它触发了我怜爱故国春天的感情。
●新丰两行泪,故国一封书。
  唐·李端《江上逢司空曙》  新丰:汉高祖定都长安,因太公思归故里丰,乃在秦骊邑仿丰地街巷筑城号新丰以娱太公。后用以喻故里。
●旧国经年别,关河万里思。
  唐·元淳《寄洛中诸姐妹》  经年别:离别了很多的年头。  关河:关山河川。
●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
  唐·孟郊《鸦路溪行呈陆中丞》  疲倦劳累的马思恋着原先的喂养,被系住的禽鸟思念着从前的栖住之处。
●愁人独有夜灯见,一纸乡书泪滴穿。
  唐·孟郊《闻夜啼》  书:信。  写独宿异乡的孤寂和思念故乡的哀伤。
●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
  唐·孟郊《归信吟》  泪水和着墨写成书信,把它寄给远方的亲人。
●何时得家信,每日算归程。
  唐·王建《边上送故人》  什么时候才收到家信,只好每天盘算着回家的日子。
●归心谁为传。
  唐·冷朝阳《晚次渭上》  归心:思归之心。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张籍《秋思》  通过寄家书的细节,表达客居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平生志气今何在?把得家书泪似珠。
  唐·令狐楚《塞下曲》  平生:有生以来。  何在:在哪里。
●故乡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唐·白居易《客上守岁在柳家庄》  作者深切思念家人,想度家人现在也思念自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唐·白居易《望驿台》  表达分居两地的亲人互相思念的深挚感情。
●乡路音信断,山城日月迟。
  唐·白居易《郡中》  日月迟:此指山城周遭环山,日出月升都比较晚。
●故园望断欲何如,楚山吴水万里余。
  唐·白居易《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  望断:盼望迫切而引颈遥望尽处。  楚山吴水:泛称大地山川。
●时岁销旅貌,风景触乡愁。
  唐·白居易《庾楼新岁》  时光岁月销蚀了旅人的容貌,风情景物触动了思乡的愁怀。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唐·柳宗元《南涧中题》  去:离去。  怀人:怀念故乡的人。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唐·柳宗元《零陵早春》  凭寄:凭借寄托。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唐·赵嘏《寒塘》  怀恋故乡之心正切,又见雁过南楼,而不传书,更难以为情。
●星汉秋方会,关河梦几还。
  唐·李商隐《戏赠张书记》  星汉:即银河。  关河:关山河川。
●摇落伤年日,羁留念远心。
  唐·李商隐《摇落》  摇落:比喻沦落。  羁:在外作客的人。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乡音不同,声声刺耳;莺声相似,更增离愁。
●莫恨还乡千里远,眼中从此故乡春。
  唐·司空图《题裴晋公华岳庙题名》  莫要怨恨故乡的路途有千里的遥远,因为心眼里从此可以看到故乡真正的春天。
●发从残岁白,山入故乡情。
  唐·唐彦谦《梅亭》  残岁:老年。  山入:望山而入怀。
●春来爱有归乡梦,一半犹疑梦里行。
  唐·元稹《西归》  自从春天来临以后,常做着回乡的梦,现在真地回到家,自己却疑是在梦境里。
●山水万重书断绝。
  唐·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  山水万重: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唐·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异乡人:流落在异乡的人。在除夕里,远居异乡,孤烛相对,乱山攒拥,残雪犹寒,不胜飘零之感。
●争知江上客,不是故乡来?
  唐·崔涂《橹声》  怎么知道江上的客人不是从故乡来的呢?怀乡之切溢于言表。
●小桃花发春风起,千里江山一梦回。
  唐·崔涂《题授阳镇路》  当春风吹起而小桃花萌发的时候,我在一次梦里回到了千里的故里江山。
●乡心随去雁,一一到江南。
  唐·黄滔《旅怀》  乡心:怀念故乡的深情。  一一:经历一处又一处。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唐·张谓《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家山遥远,梦魂飞越万里才能到家;客居异乡,满怀愁绪,整夜不能入睡。
●白头归未得,梦里望江南。
  唐·殷尧藩《忆家》  家归不得,人已白头,依稀空有江南梦。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唐·常建《泊舟盱眙》  转头一看,故乡已在遥远的云霄之外,想到自己长久在他乡漂零,有谁能够忍受得了羁旅的寂寞愁情呢?
●独树知秋早,孤舟觉夜寒。
  唐·无名氏《句》  独树孤舟,早秋寒夜,点染萧瑟的气氛。
●孤舟无岸泊,万里有星随。
  唐·张乔《送宾贡金夷吾奉使归本国》  孤舟万里,应泊犹行,相伴唯星。归程与归心均可想见。
●夜长人自起,星月满江空。
  唐·李益《水宿闻雁》  写夜难寐,起望江空,星月交辉,乡情无限。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汉江》  作者贬官岭外,不知家里怎样,此次回乡,迫切地要知道家里情况,生怕家人受牵连而遭到迫害,反而不敢向人打听。但许多人离乡的久了,一旦回乡,心情也会有点异乎平常的感觉。
●伤心江上客,不是故乡人。
  唐·卢僎《南楼望》  登楼远望,因思念家乡而伤心落泪的许多人中竟没有一个和我同一个故乡的人啊。
●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
  唐·杜牧《边上闻胡笳》  离乡万里,边塞无春,对日暮愁云,情何以堪。
●孤梦家山远,独眠秋夜长。
  唐·杜牧《寄兄弟》  只身远离故乡,梦里归程迢迢,独眠思家不寐,倍觉秋夜漫漫。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唐·杜牧《旅宿》  远梦:此指远方家乡之梦。  侵晓:天将亮。
●乡书无雁到家迟。
  唐·许浑《送萧处士归缑岭别业》  乡书没有鸿雁传达,到家乡一定会迟了。
●故园此去千余里,春梦犹能夜夜归。
  唐·顾况《忆故园》  故乡在北边相隔千余里,只能在春梦里夜夜神游。说明除了梦就无法回归,回乡之难,不言而喻。
●渐觉江天远,难逢故国书。
  唐·钱起《江行》  远:远去。  书:书信。
●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
  唐·罗邺《雁二首》  写出江楼月夜思乡之情。从对面着笔,其忆更深。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上江上几人还。
  唐·卢纶《长安春望》  只有在梦中才能出现的故乡,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真心回去呢?春天的脚步已经来临了,但思家的游子,又有几人能够回到故乡呢?
●乡思旋生芳草见,客愁何限夕阳知。
  唐·吴融《赴职酬过便桥书怀》  无限乡愁客思,谁个知晓?但有萋萋芳草,渺渺斜阳。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唐·王建《水夫谣》  何所值:有什么价值呢?  去:离开。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唐·王涯《赠远》  雁足:古代以“雁足”为传送书信人的代称。  雁不传书,而新月又吐,时日流逝,相见何时。怀远之情,其何能无!
●眼中了了见乡国,知有归日眉方开。
  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  了了:清清楚楚。  眉方开:心情舒畅而眉头才展开。  归期无日,故乡可望而不可即,愁眉岂得展!
●山长水远无消息。
  唐·李涉《六叹》  山长水远: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书抵千金。
  唐·李绅《端州工亭得家书二首》  远书:远方来的书信。
●秋来见月多归思。
  唐·雍陶《和孙明府怀旧山》  归思:怀念故乡的情思。
●十年流水见归心。
  唐·罗隐《皇陂》  归心:回家的念头。
●异乡久为客,寒宵频梦归。一封书未返,千树叶皆飞。
  唐·于武陵《客中》  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深切之情。
●容颜岁岁愁边改,乡国时时梦里还。
  唐·杜俨《客中作》  愁边改:在思愁里边改变。  还:回到。  梦里始得还乡,怎能不愁思萦怀,频添白发!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唐·赵嘏《长安晚秋》  节候已是秋凉,倚楼但见雁从塞外南飞,可自己却留滞京都,长笛一声更勾起乡心哀怨。有远有近,有视有听,有物有我;境界开阔,内心深邃,千古名句,“赴倚楼”美名由此得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五代·前蜀·韦庄《章台夜思》  乡书:寄往家乡的信。  大雁已回到南方,想捎往北地家乡的书信就无法投寄了。
●一杯今日酒,万里故乡心。
  五代·前蜀·韦庄《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故乡心:怀念故乡的深情。  正是“浊酒一杯家万里”,“举杯消愁愁更愁”了。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五代·南唐·李煜《子夜歌》  梦里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国,心情何等激动欢乐,可是梦觉一场空,就不禁流下了两行伤心的眼泪。
●那能常作客,夜夜梦还家。
  宋·梅尧臣《社前》  作客:指客居异乡。
●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
  宋·柳永《安公子》  乡关:指故乡。  形容故乡隔万水千山,极为遥远,倍加思念。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宋·柳永《八声甘州》  不忍心登高纵目,因为故乡渺远,望而不可见,更撩我归心,一发难收。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
  宋·柳永《归朝欢》  归心生羽翼:切望回归故乡的心好象长出了飞翔的翅膀。
●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清瘦。
  宋·柳永《倾怀乐》  朝思暮想:从早到晚都在思念。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人新年感物华。
  宋·欧阳修《戏答丁元珍》  病人:带病进入。  物华:美好的景物。
●岁暮孤舟迟,客心飞鸟急。
  宋·欧阳修《别后奉寄圣俞二十五兄》  岁暮客心急如飞鸟,孤舟再快也嫌迟。
●万里家山一梦中。
  宋·苏轼《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家山:家园。
●别后与谁同把酒,客中无日不思家。
  宋·苏轼《寄高令》  把酒:手持酒杯,指喝酒。  客中:客居异乡之时。
●香笺一纸,写尽回文机上意;欲卷重开,读遍千回与万回。
  宋·苏轼《减字木兰花·得书》  香笺:信笺的美称。  回文机上意:前秦苏蕙曾织绵为回文旋图诗寄给丈夫,词意凄惋动人。回文诗词字句回旋往返都能成义可诵。
●五更归梦二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
  宋·黄庭坚《思亲汝州作》  五更:犹言整夜。  十二时:犹言整日整夜。  谓日夜都在思念家乡和亲人!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宋·秦观《望海潮》  归心回家的念头。  天涯:天边。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宋·李觏《乡思》  人们都说落日的地方是天的边际,可我望尽天边还是看不到家乡。家乡之远,乡思之深,可以想见。
●病身最觉风霜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宋·王安石《葛溪驿》  病魔缠身最能感觉到风霜的早临,在梦里回归故乡丝毫不知道山水远隔。
●故乡遥,何日去?
  宋·周邦彦《苏幕遮》  故乡在那遥远的地方,我哪一天能够归去啊?
●关山梦魂长,塞雁音书少。
  宋·王观《生查子》  关山远隔,我常作回乡之梦,可是在荒漠的塞上,很少收到家乡的书信。
●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
  宋·张元干《水调歌头·追和》  孤负:有负,对不起。  怅望:惆怅地遥望。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宋·李清照《菩萨蛮》  故乡在何处啊,除非是醉倒了才会暂时把她忘掉,这可见作者无时不思乡。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宋·赵佶《一绝》  徽宗被掳北行,极目天南,遥隔家山不见飞雁,写得哀怨缠绵,这个荒淫失国之君自叹濒于绝境了。
●此身老大足悲伤,岁岁天涯忆故乡。
  宋·陆游《庋笮》  老大:年纪大而衰老。  天涯:天的边际。
●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宋·陆游《过野人家有感》  世态经历十年看得烂熟而家乡山川远隔万里,只能梦见。
●锦字都来三两行,千断人肠,万断人肠。
  宋·辛弃疾《一剪梅》  锦字:指书信。  都来:总起来。  断人肠:使人极度伤心。
●故乡只在梦魂间。
  宋·楼钥《题老融归牛图》  故乡的山川只是浮现在梦里的魂游之间。
●凄凉今夜月,照我故乡情。
  宋·于石《得家书》  今夜凄凉的明月,勾起我对故乡的无限怀恋的深情。
●曾几何时,故乡疑梦还非。
  宋·赵德庄《介庵词·新荷叶》  梦还非:梦又不是梦。
●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
  宋·姜夔《湖上寓居杂咏》  平生飘泊尝尽了流浪江湖的辛酸滋味,西风萧瑟秋声入耳,顿起故园之思。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宋·张咏《雨夜》  怀着乡愁沉重的心,作着万里的还乡梦。梦欲醒时心欲碎。惆怅难于排遣,只好怪空阶夜雨,无端滴到天明。
●乡梦渐生灯影外,客愁多在雨声中。
  宋·汪元量《邳州》  灯影幢幢照着渐酣的归梦;雨声淅淅,撩起不尽的乡愁。
●语燕似催春事去,游丝不似客愁长。
  宋·陆游《残春》  因残春而埋怨语燕该是客愁长似游丝了。
●家书万倍金难得,远梦千回路不知。
  宋·赵抃《闻岭外寇梗》  兵戈阻绝,家书可抵万金;故乡远隔,梦中行遍千回。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宋·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迥(jiǒng):远。  节日思家,天寒酒薄,浇愁不得,更生怅惘。
●百年为客老,一念爱乡深。
  宋·刘过《赠刘叔拟招山》  百年:谓人的一生。  为客:作客他乡。  谓虽长年客居在外,仍深深爱恋着自己的家乡。
●只身千里客,孤枕一灯秋。
  宋·真山民《渡江之越宿萧山县》  极言旅况的孤寂凄清。
●江湖行客梦,风雨故乡情。
  宋·文天祥《翠玉楼》  江湖间飘泊无依,只能作着游子的梦,经历着时代的凄风苦雨,徒增去国怀乡的万缕情思。
●乐事渐随花共减,归心长与雁相先。
  金·元好问《山中寒食》  归心:回家之念。  相先:互相争先。
●西风白发三千丈,故国青山一万重。
  金·元好问《寄杨飞卿》  西风吹拂着长长的白发,遥望着那隔万重青山的故园。年老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伤心故园,西风渭水,落日长安。
  元·白朴《梧桐雨》  想起那西风吹拂下的渭水和落日笼罩下的长安景象,我不禁为故园伤心落泪。
●落日乡音杳,秋空望眼穿。
  元·王恽《送李郎中北还》  乡音:家乡的音信。  杳:音信断绝。  望眼穿:望得眼睛都穿了。
●泪眼盼秋水长天远际,归心似落霞孤鹜齐飞。
  元·郑光祖《王粲登楼》  归心:国家之念。  落霞:晚霞。  鹜:野鸭。
●湖海未归客,风尘多病身。
  元·戴良《除夜客中》  漂泊湖海,作客未归,仆仆风尘,体弱多病,写尽客中苦况。
●好风到枕客愁破,残月入帘归梦醒。
  元·刘秉忠《江上寄别》  破:破除,去掉。
●到处青山山有树,如何偏起故乡情。
  元·廖大圭《闻杜宇》  如何:如何。  这两句画出“闻”字之神。因为听到山树杜宇“不如归去”的啼声而撩起愁怀,思乡更加情切。
●莫怪行人头尽白,异乡秋色不胜多。
  明·袁凯《淮西夜座》  不胜多:尽多,就是多而不尽。异乡飘泊,秋色无边,触景伤情,鬓发尽白。两句极写旅人之苦。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明·夏完淳《别云间》  泉路远:距离死亡的路很近了。  作者抗清,兵败被捕,这表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又对即将永别的故乡的无限依恋。
●万里山河犹故国,九京风雨自同心。
  明·夏完淳《忆侯几道云俱兄弟》  九京:山名,在山西新绛县北。  风雨:喻人生的患难艰险。
●人生远游固云乐,何似在家长看山。
  明·凌云翰《关山雪霁图》  固云乐:固然是算得上快乐的。  何似:哪能比得上。  家乡最令人依恋。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2回  捻,把。量词。  本乡:家乡。  故乡之土比他乡之金还要令人留恋。
●茅店鸡声霜月白,故乡儿女正安眠。
  明·高瑍《寄怀家丈人秦中》  鸡声:鸡啼声音。  霜月白:月光映照着一片银白的寒霜。
●何事频频梦里归,只缘未惯客天涯。
  明·高启《梦归》  什么可使我常常在梦中返家,只因为不惯于天涯作客,到处飘泊。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明·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白下: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北,后作南京的别称。  郭:外城。  诗句由“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化来,却充满羁旅中的客愁乡思。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明·袁凯《京师得家书》  写家人对自己的深切想念。
●新月似银钩,弯弯挂客愁。
  明·于谦《见新月有感》  新月有如银钩,弯弯地高挂在天空中,引起游客的无限乡愁。
●天涯犹有未归人。
  明·徐熥《寄弟》  在遥远的地方还有归不得故乡的人。
●他乡不似故乡亲。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不似:不象。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平妖传》第8回  喻客居异乡的人终究要归回故乡。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明·吴承恩《西游记》  最美的是故乡的水,最亲的是故乡的人。
●迢迢前路愁难罄,招魂去国两关情。
  清·洪升《长生殿·闻铃》  迢迢:遥远。  罄:尽,完。  招魂:招悼亡魂。  去国:离去故国。即离开旧地。
●客愁乡梦乱如丝。
  清·孔尚任《鹧鸪天》  形容思乡之苦乱如麻,越理越愁。
●静忆家人皆万里,独看帘月到三更。
  清·张问陶《月夜书怀》  帘月:窗帘外的月亮。  三更:泛指深夜。  夜深思家难眠,直到深夜还独自看着窗外之月。思家之情跃然纸上。
●悄立小桥人不识,一星如豆看多时。
  清·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除夕之夜,千家笑语,欢叙团圆,他却悄悄地呆立许久,仕途困顿,生活窘迫的情状蕴涵其中。
●鸟近黄昏皆绕树,人当岁暮定思乡。
  清·崔岱齐《岁暮送戴衣闻还苕溪》  时至黄昏,鸟倦知还而绕树;岁将云暮,人逢萧瑟倍思乡。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
  清·徐灿《踏莎行》  茫茫:辽阔深远而模糊不清。  何许:在什么地方。
●永夜闻砧难入梦,他乡见月易思家。
  清·王鸿绪《夜》  砧声捣梦碎,月色入愁浓。在异乡尤甚。
●入梦故乡山。
  清·王文治《李柳亭自写出水幅见赠酬之以诗》  入梦:进入梦境。
●千里作远客,五更思故乡。
  清·李念兹《云》  飘泊如浮云,长夜不眠思故里。
●故园望断江树里,愁说梅花细细开。
  清·朱彞尊《云中至日》  望尽江村也看不到故乡,带着愁绪说梅花细细地绽开。  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只问“寒梅着花未”,而此则愁说梅开,构思的表现方式虽有不同,但怀乡之情则一。
●明月多应在故乡。
  清·丘逢甲《元夕无月》  明澈的月亮该当照耀在故乡。
●梦境原虚幻,情真幻亦真。
  清·翁志琦《连夜梦归故乡醒后偶成》  故乡情,真且深,梦虽幻,幻亦真。
●长安书远寄来稀,又是一年秋色到天涯。
  清·毛奇龄《南柯子》  稀:少。
●暗中时拭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清·倪瑞璇《忆母》  拭:擦抹。
●断岸孤舟千里梦,晓天残月万家霜。
  清·许友《送郑一作客》  千里梦写离别之远,万家霜言秋意之深。人易悲秋,何况系孤舟于断岸,酒醒于晓天残月之时。
●天外鱼书绝,征人岂念家。
  清·宋凌云《偶成》  远方的来信断绝了,莫非是远行的人不思家?
●他乡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清·史襄哉《中华谚梅》  表示故土最令人留恋。
●滴碎愁心秋夜雨,敲残客梦寺楼钟。
  清·熊良巩《客邸思归》  归思入梦,秋雨添愁;梦残心碎,怨雨惊钟。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清·龚鼎孳《百嘉村见梅花》  梦耶?醒耶?对着一江寒月,才惊觉羁旅船中,依然是客。
●望故乡,都将往事,付与啼鹃。
  宋·范晞文《意难忘》  付与啼鹃:托付给啼鸣的相思鸟杜鹃。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 15:38:30 | 只看该作者

怀乡之情,千古同。。。。。

     怀乡月色

    接到你的信已近中秋,中秋是个很美的名字,也是个怀乡的季节。走在异乡的街衢,怀想李白的诗句,满目如水的月色,我怎么用心也无法解开那个古老的情结。
    伫立街头,思念如潮般泛涌,我犹如那只回航的小舟,正在心中荡响皈依的桨声。可是,异乡总是近在眼前,故乡总是远在天边,只好独自在异乡的月色中举头遥望。
    想那九嶷的峰峦该又披上了月色的清丽,想那潇湘的源头该又泛起月色的灵韵,想那盘山公路该又在月色里拽直了亲人的目光……故乡——一地如银的月色,一坛米酒的醇香!
    我知道吟咏月光的诗很美,吟咏怀乡的诗很苦,每每吟着很美的诗怀着很苦的心事,盼月圆却又怕月圆,望月光却又怕思乡,我的心被感情强暴之后,故乡便成了今夜的主题,我无法摆脱思念的纠缠而不倾注全部的真情。
    今夜,你是否也在月色里倘佯,曼妙着犹如月桂般的馨香,想象透过霓虹闪烁的街衢返朴于茶场的林荫,归真为绿色的叶片,我不知能否借你的手摘取一把温馨的真言,以慰我今夜的遥望?
    你在城市的那头,我在城市的这头,你在月光的那边,我在月光的这边,月光照着你,月光照着我,月光照着你的心,月光照着我的心,真想在月色如水的今夜把你想成我永一的故乡,把你读成我不二的心愿。
    可是,清贫的我,孤独的我,无奈的我,只好借中秋融融的月色寄给你一个圆圆的祝福!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 15:42:47 | 只看该作者

且看台湾一老者的怀乡词作[繁体字儿,您的费点儿眼神]

悲歡交集的鏤金歲月(八)
懷鄉詞作存性堂辭鈔六十九闋
.湮瀅.

  按我歷年詠膠州的辭作計二百餘闋,曾刊印二冊存性堂辭鈔及續集。現摘錄其中六十九闋,作為鏤金歲月的輓詞。辭作均為即興之筆,多未按原辭牌之音韻格律填寫。略誌思鄉情懷而已。
菩薩蠻
濃香瀰漫丁香院,鄉愁沉重壓詩卷。蝴蝶繞堂飛,鞦韆自在垂。樑上雙飛燕,歸夢續又斷。天外聞鳥聲,隔岸頻心驚。

清平樂
舉步踟躕,歸家已無路。何能覓得丁香樹,細聽落瓣泣訴。窗畔殘菊垂露,空庭荒煙冷雨,雕樑早化灰燼,斷垣敗壁處處。

翠樓吟曉夢迷離,鳥聲錯落,風景最動人處。柳岸麥浪外,驚傳幾聲杜宇。歲月不居,餘幾絲華髮,隨風飄舞。傷心處,離人魂斷,風搖殘燭。隔岸悠悠愁緒,覺天地蒼茫,黯然無語。春歸鄉夢遠,乍覺來,倉皇失措。黃泥舊路,和春雨如膏,將鞋黏住。能留否?歸魂渺渺,化作煙雨。

鷓鴣天
傳家詩書世代恩,斑爛史冊鑑古今。朱批手漬痕猶在,鳥語書香草堂春。文化劫,典籍焚。浩繁卷帙無倖存。漫天狂焰燒詩卷,長歌豈能慰書魂。

賀新郎
寒夢誰先覺,四十載斷藕飄萍。天涯海角,哀故鄉漫天烽火。臨別舉袖拭淚,離鄉背井情難捨。波載離愁千萬里,伸長頸,何處窺爝火。數歸雁,填愁壑。海天遠隔音訊絕,敲鐵窗,默誦經文,且學保羅。舉首籲天還俯首,綠島沉冤難雪。隔岸故鄉傳消息,親人殤逝舊居殞滅。歸夢碎,淚哽咽。

宴清都
春城三月三,花香濃,襲透幾重庭院。晨曦卷簾,飛絮撲面,裊音宛轉,翠帶綠繞堤岸。煙波裏,笛聲幽怨。披散髮,拋開書卷,春朝花事苦短。夜雨偷潤牡丹,柳絲拂面,春風放膽。蝶舞翩翩,蜓飛款款,日麗風軟。小桃杏花爭綻,西坡外芳草連天,雲溪橋水流潺潺,春意闌珊。

憶秦娥
花似雪。存性堂裏舊時月。舊時月。清輝盈窗,幾回圓缺。禮拜堂中歌聲歇。城畔柳絲誰摧折?誰摧折?崔家街頭,黯然傷別。

漁歌子
聽罷暮鼓聞晨鐘。家居南關西坡東。南壇水,荷葉風。魯班古廟細雨中。

攤破浣溪沙
丁香花開月朦朧。放學歸去炊煙升,東院僻靜茅屋矮,立梧桐。笑問吾廬何處是。一灣荷香小橋橫。修竹紙窗燈火裏,讀書聲。

玉樓春
兒時記憶原無數。花香遍野捕飛絮。西坡風箏比高低,泥濘最怕三月雨。昔日同窗今何處。相見不識默無語。童年早逝餘世故。遭遇不同各陌路。

玉樓春
曉寒透衾窗堆雪,風搖冰落竹枝折。瓊樓玉宇似天闕,風吹雪漪彤雲歇。獨擁寒窗偎爐火,筆凍硯冷詩濃縮。夜遊無須秉紅燭,映雪尋梅逐香屑。

山花子
山水迷離曉霧中。暮鼓已息憶晨鐘。昔日故鄉中秋月,渺無蹤。桐葉落盡桂香濃。雛菊清芬漫中庭,點綴枯樹惟昏鴉,噪西風。

昭君怨
又是思鄉時節,只能嘔心瀝血。愁恨感千端,拍闌干。捶胸跺足千遍,難消一腔憤懣。異地聞秋聲,不堪聽。

玉樓春
楚楚秋容涵瘦影,水波瀲灩光不定。白雲冉冉載詩句,菊瓣彎彎寫風景。紅葉飄零湖水冷,寒夢醒來窺曉鏡。驚見霜花染雙鬢,吟詩難以消畫永。

浣溪沙
閒步寒林望遠山,野鳥競飛去復還。溪畔隱現釣魚竿。遠山含黛雲將雨,近林滴翠竹生煙,極目天際見孤帆。

蝶戀花
涼夜沉沉被衾凍。倚枕無眠,漸覺霜寒重。今宵鄉愁無人共。月移花影窗櫺動。輾轉反側難入夢。往事如煙,故人不再逢,望斷秋水天無縫。玉笙吹徹梅花弄。

滿江紅
家住膠州,又過了,清明寒食。花徑裏,幾番風雨,幾回狼藉。牡丹已隨東風去,庭花漸覺枝葉稀,數年年,落盡丁香朵,嬌無力。庭院靜,幽窗寂。春睡起,日遲遲。怕樑上乳燕,誤傳消息。故居如今何處也,鴻雁依舊無蹤跡。徒教人,重繪舊時夢,費紙筆。

滿江紅
敲遍鄉愁,映壁前,風搖翠竹。人去后,屋毀夢斷,城傾人殂。傷春無法留春住。舉頭但覺珠山暮。且試把,一紙寄來書,從頭讀。思鄉詞,空盈幅。思鄉病,何時愈?徒老淚縱橫,涕泗盈掬。天涯不阻歸鄉路,海隅難礙離人目。最苦是,行到月黃昏,無歸處。

鷓鴣天  改寫辛棄疾詞
楓林漸晚天欲秋,冷香襲人月如鉤。紅葉相偎渾欲醉,白雲無心繪蒼狗。書咄咄,且休休。一泉一石也風流。不知體力衰多少,但覺無心攀山丘。

浣溪沙
小院幽幽苔滿階。夢裏重返崔家街。秋深露冷桂花開。霜葉半隨寒雁去,瘦菊獨伴秋蟲來。夢斷異鄉費驚猜。

點絳唇
一夜西風,吹落桐葉知多少。數聲蟲鳴,驚覺秋來早。離家年少。歸來人已老。西坡外,一片芳草。夕陽無限好。

山花子
行過萬水越千山,秋風颯颯暮靄寒,還道舊居殘垣在,強心寬。老屋只餘塵縷縷,故人僅賸淚斑斑。昔日市井皆不在,忍淚看。

浣溪沙
手倦拋書日影斜。凍蠅頻頻觸窗花。桂子飄香過鄰家。一曲晚風南壇柳,半溪殘荷月籠沙。寒雁悲嘶破窗紗

浪淘沙
好夢最難留。宿雨乍收,異樣滋味湧心頭。來時無蹤去難休。都是鄉愁。談笑話中秋。月圓時候,是真是幻是溫柔。最憶前院老石榴,脆香甜透。

鷓鴣天
如夢如煙是鄉愁,呼風呼雨憶膠州。烽火大地沉沉夜,春已逝去奈何秋。書咄咄,索休休。寒霜最易白人頭。舊時風景皆不在,珠山暮色使人愁。

賣花聲
風吹紙窗鳴,秋意正濃。淡雲映掩月朦朧。篩落滿地花影,香透簾櫳。終日擁書城,魂牽夢縈。漫天黃葉舞秋風。寒霜未降鬢先染,華髮忽生。

浣溪沙
半是風聲半雨聲。寒夜淅瀝打窗櫺。鳥啼蟲鳴心頻驚。鄉音秋聲最怕聽。透骨愁思染寒夢,醒來冷月照孤燈。

南柯子
院寂丁香靜,門扃薔薇閒。軟語呢喃堂前燕。春日小睡乍起,人慵懶。雲籠花影瘦,霧起玉生寒。竹映小窗人悠閒。拋卷展紙揮毫,墨正酣。

臨江仙
桂子飄零香冷透,晚來寒襲衣袖。夜色漸長苦短晝。庭草漸枯萎,霜花白簷頭。城頹院廢人依舊,月沉雲消花瘦。荷塘蕭瑟小城秋。寒雁悲遠嘶,遊子增鄉愁。

西江月
窗外飄飄落葉,海上泛泛孤舟。客居轉眼已成秋。又是天涼時候。舉杯邀秋澆鄉愁,山泉甚於烈酒。

朝玉階
惆悵淒涼秋暮天,蕭然離家後,四十年。
昔日少年鬢已斑,夢魂飛故國,不敢前。
無窮怨懟歸啼鵑,飲酒和血淚,須盡歡。
翹首異域問蒼天,遊子歸鄉夢,幾時圓?

蘇幕遮
飄香風,瀟湘雨。落葉飄零,後院梧桐樹。秋草涵碧凝冷露,蟬噤蟲寂,蛙息蝶飛去。遊歸遲,時代誤。隔海翹首,望斷天涯路。搔罷白頭天欲暮。心繫故居,乘風欲歸去。

小重山
西坡晚霞綴昏鴉。南壇聽雨聲,數落花。荷書歸去夕陽斜。鐘聲響,負笈去瑞華。沽酒到我家。朔風初作,雪綻梅花。冬日圍爐烤地瓜。抬眼望,寒雲捲平沙。

步李後主浪淘沙韻
窗外雨潺潺。秋意驟添,祫衣不勝朔風寒。夢醒驚為異鄉客,索然寡歡。獨憑舊時闌,極目江山。別時不易見尤難。城關故居皆去也,魂歸田園。

望江南
閒夢遠,故鄉正早春。西坡麥田漲新綠,滿城飛花舞香塵。忙煞踏青人。
閒夢遠,故鄉正清秋。千朵雛菊寫秋色,風捲落葉埋荒丘。人在南城樓。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賦詩遣懷。秋風庭院桂花開。一櫳竹簾閒不捲,蟬嘶窗外。老屋已沉埋。悲從中來。晚涼天井月華篩。想得後園梧桐影,空照寒階。

望江南
門啟處,翠竹挑幾竿。一臺牡丹只賸綠,半院風雨丁香寒。此景怎堪看。

點絳唇
昨夜夢中,踏上兒時西坡路。麥浪青霧。鳥鳴溪畔樹。轉入映壁,街東是故居。門開處,映目翠竹。淚灑丁香雨。

賣花聲
疏影篩輕涼。微露丁香。竹屏迎客入華堂。脫去冬衣換春裝,滿室生香。

江城子
月移花影上簾櫳。人朦朧。暗香濃。梳柳潤花,皆是舊聯楹,文章事業俱成空。向誰說,怨東風。珠山雖在已無城,水溶溶。火熊熊。都是無情。故居無影蹤。一枝禿筆寫不盡,毀家恨,千萬種。

浪淘沙
窗外風蕭蕭。閒坐無聊。蕭邦琴伴不眠宵。爐火已斷燒。帘幃空飄。手倦偎枕將書拋。惆悵鄉愁無處着,擠在眉梢。

攤破浣溪沙
春草萋萋綠漸濃。丁香落盡晚來風。焚香聽竹春日暮,小院中。蘇家元宵于記餅,香稻米飯糯米粽。渴思痛飲故鄉水,欄干井。

南鄉子
野渡自淒涼。曉風殘月伴愁腸。行到山窮水盡處,悽惶。手按殘篇覓斷行。離愁比天長。秋風秋雨苦打窗。驚起遊子返鄉夢,神傷。只餘往事堪思量。

鵲橋仙
花香滿院,落英滿地,夜靜月明風細,南窗展卷曼吟哦,忘卻了,月明星稀。竹簾半捲,房門不閉,好一箇暮春天氣,故園多少蝴蝶夢,莊周覺遲。

清平樂
童顏漸老,白髮添多少,桃李春風渾過了,留下桑榆殘照。膠州城,蕩無存,珠山一片愁雲,戀煞故鄉思歸去,故居無處容身。

阮郎歸
最憶故居三月天,丁香夾春寒。滿地香屑拌晨煙,香透幾重院。梨花白,桃花豔,踏青同結伴。誰家嬌娃盪鞦韆,笑語飛上天。

聞鵲喜
秋水碧,映澈一潭寒漪。珠山濺雲捲紅葉,斷鴻聲淒厲。後院桐葉露滴,前庭菊畦紅濕,荒煙蔓草亂繞膝,隔岸聞悲笛。

鷓鴣天
家住西坡南壇間,門內翠竹挑幾竿,午寐覺來臥聽雨,吟罷杜甫仰看山。懷故居,情黯然,每逢涼秋倍心酸。別時不知是永訣,案頭猶自留詩篇。

卜算子
紙窗茅屋裏,嬝嬝閃紅燭,萬籟皆寂蟲獨鳴,伴我讀詩書。放逐走天涯,飄零風和雨,讀書學劍兩不成,鬢髮蒼如許。

漁家傲
北望故鄉何處是,相距十萬八千里,寫得家書空滿紙。徒嘆息,陰陽相隔無從遞。寄語塞外東飛雁,飛過故鄉傳消息,臘梅冷香宜珍惜。愁無寐,滿山楓葉紅如昔。

鵲橋仙
一院丁香,幾竿翠竹,家在崔家街住,春朝花香飄十里,宅邊溪畔鳥鳴樹。夏日聆蟬,秋涼聽雨,寒冬朔風共雪舞。四時風景皆不同,驚破客夢思故居。

鵲橋仙
西坡秋草,南壇銀杏,故鄉滿城風雨。暗香流動總無聲,夜靜聲聲傳杜宇。昔日故居,已成焦土,離愁別緒最難除。鐘聲早已不堪聽,嘆餘生,飄泊異域。

秦樓月
朝天闕,夢中常見故鄉月。故鄉月,月華似水,晶瑩明澈。夕陽吞舟笛聲咽,落花滿城香凝結,夢裏倘佯,地廣天闊。

臨江仙
憶昔故居若干事,勾起無限離情。豆腐白菜小米餅。寒天圍坑頭,鬥葉到天明。四十餘年如一夢,此身猶在堪驚。寒蟬悲嘶悼秋風。往日多少事,都付嗟嘆中。

點絳唇
顛沛流離,走遍崎嶇天涯路,今生何幸?總唱陽關句。北望故居只見雲和樹。歸無路,海天深處,回首秋已暮。

踏莎行
冬入珠山,風景蕭殺,百般景物易圖畫。大地冰封雪千里,晶瑩琉璃簷下掛。風嘯枝頭,雪欺紙窗,硯凍指僵筆難下。無詩無酒消黃昏,閒撥爐火烤地瓜。

菩薩蠻
綠蔭滿窗香滿院,紫竹架上覓詩卷。乳燕樑上飛,燕歸人未歸。蝶舞春風醉,人傍牡丹睡。乍起聞鳥聲,摘花試身輕。

菩薩蠻
風寒日薄冬猶早,暖陽拂面心情好。擁衾猶覺寒,爐熄燈將殘。家書無處寄,風雪虐大地。香火已斷燒,酒消愁未消。

鳳凰臺上憶吹蕭  用易安韻
香冷前院,鳥噪南窗,午悃倦讀紅樓。任蜂營蝶舞,花放水流。無奈離情別苦,懷故居,欲說還休。人依舊,城廓全非,片瓦不留。休休。南壇安在?看灣中荷花,映日紅透。念雲溪橋畔,旗飄黃酒。惟有西坡溪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今生沉哀,永難消受。

改寫辛棄疾摸魚兒
歷多少秋霜春雨,無時不思歸去。驚聞故居遭慘變,人禍豈是天數。春且住,且說道,天涯遊子無歸路。問春不語,算只有夢中,蜂酣蝶舞,滿城捕飛絮。滯異鄉,歸期一再延誤。卻見故土已更改,遊子徒吟懷鄉賦。哀哀此情誰訴?君莫哭。君不見秦庭漢宮,皆塵土。思歸最苦。休去倚危樓,夕陽正在殘柳敗荷處。

仿辛棄疾青玉案
西風一夜凋千樹,飄落一窗冷雨。殘紅敗赭鋪滿路,寒蟲聲動,孤雁低迴,漫天黃葉舞。
愁腸百結思鄉緒,淚眼婆娑忍歸去。夢裏尋它千百度,驀然驚醒,故居隱現煙濛腸斷處。

西江月
東院桐枝鳴鵲。西坡教場聽蟬。南壇飄香荷花灣。蛙聲鼓噪一片。看京戲城隍廟。聽說書去沙灘。高記包子才打扇。饞癆鍋最解饞。

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園,雲天靄靄珠山。結廬負笈在南關。教堂鐘聲震霄漢。真光照人間。一旦城傾家毀,田失人散花殘。最是倉皇離家日,揮別故居門未拴,屋頂留炊煙。

南樓令
春風灑香塵,春雨醉花陰,看乳燕黃口紅襟。乍寒乍暖花事了,留不住舊時春。
歸夢苦難真,別離情更深,恨天涯無路可尋,欲話當年故鄉事,早已無當年人。

浪淘沙
花香透書卷,煦氣如蘭。風絲雨片連陰天。清明時節才過了,尚餘春寒。春詞剛填完,又將春殘。殤春落花滿庭園,無詩無酒送春還,風輕雲淡。

柳梢青
春雨斷魂,清明過了,院積香塵。丁香花開,芍藥花謝,人醉黃昏。郊野牧笛嗚咽,溪流花放水微溫。一片鄉愁,飛上枝頭,溶入暮雲。

甘州
任東風喚醒幾分春,吹愁上珠山。看梨花似雪,桃花堆豔,溪流潺潺。避地驟然失根,日夕思歸還。井市忽消失,悵望南關。多少悲笳聲裏,讓天涯遊子,倍感心酸。問山河不語,酒罷玉笙寒。尚記否?雲溪橋畔,舊榆錢,安能繫成串?音訊斷,人失家園,井斷欄干。

卜算子
燕子不再來,巢傾乳無哺。園失何處葬落花,已無春歸處。悲歌哭東風,奠酒澆飛絮,悵望珠山盡是愁,揮淚天涯去。

錦纏道
換上祫衣,已是花開時候。蜂蝶忙,逐朵品嗅。無邊春色寫長晝。香滿庭階,詩句盈衣袖。看臺上牡丹,花開錦繡。好鳥鳴,春風拂柳。兒時夢,一度成真,嘆連年烽火,歸夢付東流。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 15:47:56 | 只看该作者

孝感话说;‘左是个左’,那就左是个左,再看一位台湾大学生的论文。。。

从文学去探讨(旅宿)及(秋夜怀乡)中的乡愁
一,前言
什麼是家 家是人最熟悉的地方,带给人和平温暖,像是避风港般,让孤寂疲累的人们有个休息靠岸的场所.所以,每个人对家都有一种依恋,一种期待;但是很少人能够一辈子都待在熟悉的家,熟悉的土地上生活,不管为了求学,工作,情绪自我放逐…..等或为了任何缘故,但是日久必定有一股乡愁,这对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一份苦差事.所以本篇报告特选取了杜牧的(旅宿)及白家华的(秋夜怀乡),作为主要探讨的对象.

二,乡愁与夜的关连
乡愁与夜通常是不可分割,一体两面的;我们可以从由〈旅宿〉「寒灯思旧事」,「远梦归侵晓」,「沧江好烟月」,及〈秋夜怀乡〉「随著月亮的消瘦,夜晚因想家而增长,想念一同望月的远方家人的脸庞」,在两篇作品的文句中,均可得知怀念家乡最浓厚的时刻,通常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或许因为 大家都会在晚上结束一天忙碌,然后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的关系吧.
三,乡愁的表现手法
乡愁是很抽象的,但是要如何运用文学来表达本身对乡愁的感受,营造其情境,却是让人感到痛苦的,在此我们以其〈秋夜怀乡〉及〈旅宿〉来探讨分析.
(一)乡愁修辞方面
白家华〈秋夜怀乡〉第一句「秋节过后,随著月亮的消瘦,而迎来另一节气,叫作乡愁」.一年的节气只分成春,夏,秋,冬,但作者却又附加了新的节气—乡愁,乡愁本来是很抽象的形容词,但是藉由节气来具体让人感觉到他的心境,随著乡愁节气的来临,感到愈冷.他也清楚点名主题,并善用自然环境的事物来描写景物,如以月亮,节气,千山万水,天空,星子来营造思念乡愁的环境.
杜牧〈旅宿〉则是由第一句「旅馆无良伴」做整篇文章的开头,从一开始在旅社的无聊,坐对寒灯而思忆起往事,到以断燕,归梦,家书等意象,让人有种层层往外发展的感觉,乡愁不是只局限於周遭环境,会渐渐依个人主观感觉影响到所看到的事物.
虽然同样是借物抒情,但所营造出的情境却不相同,〈秋夜怀乡〉的乡愁是没有距离,情境很广大,无法想像可由「只能高远地往故乡张望」,象徵悲伤永无止尽.而〈旅宿〉虽然有提到旅社外面的环境,但感觉起来是有边际的;因为作者身待在旅社,所以所能感受或看到的事物是有限;最后二句「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用钓鱼船比喻自己像那钓鱼船般孤单,人虽在旅社但心系远方,虽然旅社外有美好的景物可以欣赏,却反衬自己孤单的哀伤,因为作者因为怀乡之忧伤,而没有心情去欣赏.
(二)处理乡愁的方式
虽然两篇作品同样是乡愁,也同样很让人感到哀伤,但是作者对乡愁的处理方式却不同;白家华「只能高远地,往故乡张望」,虽表现出对故乡深深想念,心情忧伤沉重,但是却没有完整具体表现如何处理乡愁,只是沉浸在自我哀痛中遥望远方家乡.但是杜牧则不同,他对家乡的怀念化成为具体的行为,可以由「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得知,他会因为思念而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因怀念会寄信给家人,把思乡的情感用文字用行为表达出来;但由於故乡距离的遥远,让杜牧的乡愁依然存在.
四,乡愁的心情
乡愁是游子心中永不断线的风筝,不管你行脚何处,它总是紧紧跟随著;但是虽然每个游子都会有乡愁,但其感受心境却依个人经历而有所不同.
白家华的故乡是在大陆贵州,所以诗句所表达的是对彼岸故乡的思念.「随著月亮消瘦而,迎来另一种节气叫做乡愁…酝酿一份浓稠的思念」,表达出作者因为怀念家乡,把自我情感投射到月亮,用月亮来表达离乡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但是不知道何时才会有返乡的时候,乡愁一天天地增长,夜晚也更加孤寂,并且离家的距离也转换成浓稠的乡愁.第一句「秋节过后,随著月亮的消瘦,而迎来另一节气叫作乡愁」到最后一句「秋节过后的异乡,另一个节气,由心底冷起……」,前后互相对应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与对著远方悲伤之意,心情随著节气而愈来愈冷,悲伤没有划下句点.
〈旅宿〉背景,是在杜牧正值才盛有为之壮年时,本可施展抱负,立功立业,却被排斥出京,担任湖州刺史,因而逆旅他乡,所以可从文章中「凝情自悄然」探出作者心境,他的心情是很郁闷寡欢的,固然思念家乡,但也莫可奈何,只能藉著旅社外的钓渔船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怀,心情同样是沉重孤单.
五,结论
本份报告是由文学去探讨乡愁藉此两篇文章作其讨论,并以乡愁与身处环境的关连,乡愁的表现手法,乡愁的心境等三方面来赏析,由两篇作品可以得知,乡愁是很抽象的,但是文学却可以把其感受给详细描述出来;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不乏把乡愁当做主题,但是最让人觉得特别的是,不管时代背景时空转换,但是所描述出来的感受却是可以让人所共鸣的且乡愁也不会因为时间而冲淡,时间愈久乡愁反而更加浓稠.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 15:50:23 | 只看该作者
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 15:51:40 | 只看该作者
乡色酒

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 15:52:45 | 只看该作者
怀乡诗



施茂盛



今晚,一撮青草的拳头
炼就了十个人的口诀
远道而来的异乡人
你毕竟错过了第一句
  
你心脏上有一点盲目的伤感
正是你旅行中没抓住的诗句
你按捺不住的汁浆
仅仅是再一次返回
 
甚至梦境也不能穿透你
甚至舌苔上亲切的言词
也只能算是短暂的药片
  
远道而来的异乡人呵
那簇黑夜的葱笼
开始让你心神不宁
你是在经过你泪水的城堡吗
或者你已离开
怀乡,使你无法望见故乡

答案补充
尺八



卞之琳


象候鸟衔来了异方的种子,
三桅船载来了一枝尺八。
从夕阳里,从海西头,
长安丸载来的海西客。
夜半听楼下醉汉的尺八,
想一个孤馆寄居的番客
听了雁声,动了乡愁,
得了慰藉于邻家的尺八。
次朝在长安市的繁华里
独访取一枝凄凉的竹管……
(为什么年红灯的万花间,
还飘着一缕凄凉的古香?)
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
象候鸟衔来了异方的种子,
三桅船载来一枝尺八,
尺八乃成了三岛的花草。
(为什么年红灯的万花间,
还飘着一缕凄凉的古香?)
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
海西人想带会失去的悲哀吗?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 15:53:52 | 只看该作者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记忆里唱歌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
  唱童年的惊喜
  唱中年的寂寞
  想起雕竹做笼
  想起呼灯篱落
  想起月饼
  想起桂花
  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想起故园飞黄叶
  想起雁南飞
  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
  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
  衣裳
  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
许多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海峡那边唱歌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
  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
  凝成水
  是露珠
  燃成光
  是莹火
  变成鸟
  是鹧鸪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
  在我的窗外唱歌
  你在倾听
  你在想念
  我在倾听
  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
  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 15:56:19 | 只看该作者

学者方然的一个讲座。。。。。。

各位文朋、各位诗友、各位前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欢迎大家拨冗前来出席今天这个探讨诗学的会议。
首先,应该感激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和金门读书会替我安排了如此一项周末讲座,作为配合今年度的“读吧,新加坡”活动之一,让我觉得与有荣焉。国家图书馆自2005年举办“读吧,新加坡”至今已步入第四个年头,盛况依然不减,遂增强了我对在地华文诗学的信心,也便不识深浅地来凑一份热闹。其次呢,则要谢谢今天的主持兼朗诵:垂仰兄,他肯于“舍命陪君子”地来帮我演义这出“吃力不讨好”的“文戏”,实在是勇气可嘉呀!我们应该给他一些掌声。

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讲座的题目:从诗歌中窥探故土情、异乡梦,兴许并不怎么吸引人。不过,我们的重点既然是在:“读”,那我就把讲演内容尽量缩短些,让大家有更多时间交流、领略阅读的乐趣,使得这次的集会更活泼一些、更多采一些。
有人说:“诗是美的世界,也是虚的世界。”它可以是神思浩渺,让人天马行空地驰骋于文艺疆场上,创造出各种奇妙绝伦的灵魂语言来。而故土情、异乡梦这类题材,则往往是既让人牵肠挂肚,又似有还无。因此,当它们交汇在一块时,必将产生飘逸丰美、荡气回肠之特效。现在,我们就以“从诗歌中窥探故土情、异乡梦”为出发点,跟大家分享其乐吧。

这里所谓的:“故土情、异乡梦”,用比较简易的词语来概括的话,那就是很多诗人常说的:“乡愁”二字了。从古至今,书写乡愁的题材很不少,体裁多是以诗歌、散文为主,近代则小说类的数量也相当可观。不过,我个人认为:诗写乡愁情更浓。因为,诗的话语空间是极度流放的;诗的想象境界是无边无际的。而乡愁乃一款看不见、摸不着,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情感。(当然,我并没有否定其他文体也能写出深刻的乡愁的意思。)顺此补充一句,诗的语言虽然是飘逸的,但诗的灵魂却是清醒的。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乡愁诗或怀乡诗的产量是极为丰富的。您比如说,唐朝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应系众所熟悉的思乡小诗,那是李白在流放途中怀念远方故土的著名诗篇,文字浅显易懂,琅琅上口,广为传诵。而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更是典型的“故土情、异乡梦”诗章。诗人在外当官(异乡梦)数十载,到老大后才回乡来重温“故土情”,读了让人于喟叹中不禁莞尔起来。再由同学们先朗一遍也是唐人高适所写的《除夜作》(这里的“除夜”系指“除夕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各位试想象一下,若按华人的习俗,除夕之夜,作者应该已回到家吃团圆饭了的,怎料想居然还身在旅馆独对寒灯睡不着,他的一颗心遂凄凉了起来,乡情难免加倍地滋生。在千里之外、在感慨之中,作者却无奈地又过了一年。整阕诗写来节奏明快,感情凄婉、思绪惆怅。唉!又是“乡愁”惹的祸。

然而,华文诗歌界也有人把乡愁规划成两款类型:一款是现实性、狭义性的“异域乡愁”;另款则属虚拟的、广义的“文化乡愁”。前者基本上乃是将眼前的时空,以现实入诗,纯属实际生活中的个人自我记忆;后者则系把思乡的时空,用文字作成历史的录相,让个人的乡思(故乡的“乡”)层叠起来转化为群体记忆。有时,他们之间会互相转化。

举个例子。著名的台湾现代诗家:洛夫,就曾经将自己1949年去台湾、1996年往北美的二次人生变异形容为:“二度流放”。这是异域乡愁。他有一首近作《大鸦》(乌鸦的鸦)其中有段是这么书写的:
飞起,上升到
高空,不可逼视的悲凉
晚近我们都选择了独处
选择了一棵最高的树
睥睨,就让风骨悬在风中吧

“乌鸦”,在许多诗里,通常被当成索寞而居的形象,如今,洛夫直接以“大鸦”做题,就已经意有所指。而诗内的“高空”、“悲凉”、“独处”、“最高的树”、“悬在风中”……等等意象,都尽皆凸显其作为一个身在异域的“流放者”的孤寂、落寞与郁闷心境。若再从轻巧、鲜活之用词观察,各位读者还不难发现,原本相当晦涩、现代的洛夫,几番自我放逐后,其写作手法终于也回归到传统写实方面来,几乎完全摆脱了《石室之死亡》的阴影啦!
(小插播:洛夫向有“白发诗魔”之称,其书法也有些鬼气。据知,中国有一款酒叫:酒鬼,而“酒鬼”二字正是出自洛夫之手笔。)
比洛夫早几百年的元曲作者马致远,在他的一首短短的乡愁小诗(那时候或许不流行“乡愁”一词)《天净沙》中,就用过很多跳跃、昏暗、负面的但又意象极为富美的短句。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好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多么赤裸、坦荡、无奈的异域乡愁啊,令读者也跟着“断肠”、唏嘘了起来。而之前的各种意象铺陈:枯藤、老树、昏鸦(又见乌鸦),古道、西风、瘦马,均叫人不安、神伤;虽然其间穿插了小桥、流水、人家等的温馨画面,可到最后却依然是那:绵绵不绝的乡愁,缠绕心间。

而另一位跟洛夫情况相当类似,都是军人出身的,也都曾经有过中国、台湾、美国到处漂泊之思乡心境者,就是那位以一句“我达达的马啼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我是过客……”而饮誉诗坛的郑愁予了。郑愁予目前已定居在金门岛上。惟,或许他的名字里有个“愁”字,所以天生就爱发愁吧,尤其是“乡愁”;要不然,怎么轻易的便能来一句:“多想跨出去,一步即成乡愁。”这样的诗思。(但愿这只是我个人玩笑式的解颐)

若说前面提到的李白、贺知章、高适、马致远……这些古代中国人之“乡愁”,大致上是从一处城市乡镇至另一城市乡镇流来转去,版图依然系中国本土的话;那么,像洛夫那样跨越异域他国式的“乡愁”,似乎其“故土情、异乡梦”的内涵及伤痛,当更加刻骨铭心、更加呼告无门。在这一点上,书写过《漂泊的湖》并“用漂泊来彰显故乡”(摘引自原诗:《颠倒四行》的末句)的著名蒙族女诗人:席慕容,可说是个典型的范例。

大家都知道,写诗贵在诚恳,让人产生瞬间惊喜、心灵闪亮;因此,不能过于晦涩,难懂、甚至费解,而应该是一款“真善美之人性的展现与表白”。席慕容自己就是一潭漂泊的、清澈的湖,对遥远的原乡,总怀着一颗怅然的心,一股浓烈的乡愁。于焉,她在1978年另写了一首具现代意义的诗《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至于类似的现代思乡诗句,还有不少。譬如(台湾)蓉子的:“谁说秋天月圆/佳节中尽是残缺/——每回西风走过/总踩痛我思乡的弦。”还有非马的:“把短短的巷子/走成一条/曲折/回荡的/万里愁肠/左一脚/右一脚/十年/母亲啊/我正在努力向您/走/来”。但,我最欣赏的,相信也是大家最常诵读的,恐怕还是余光中那首流传海内外的名篇《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实际上,依我个人的看法,这是一首由“异域乡愁”转化或参杂了“文化乡愁”之典型小诗。大家请注意。睿智、老练若余光中者,在他简短的四节诗中,各选用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进行严谨的铺排,再配合了: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直至现在,这样一些时空之不停转换与跨越,它们非仅激活并扩大了乡愁的内涵,也使得全诗产生出极大的心灵震撼力,令读者久久未能忘怀。至于每节诗段之结束句,则从(在生)母亲、新娘、(过世)母亲最后跃进到大陆,遂使其“异域乡愁”马上转成了“文化乡愁”。

我个人印象所得,余光中真可算是个“情种”。他对私人的感情操守,对国家民族的忠与爱,都是矢志不移的。因而,总有那么一份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因而,也最能体悟“乡愁的滋味”,原来是:“醉酒的滋味”(摘引自其《乡愁四韵》),醺醺的、酡酡的,未能将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 17:04 , Processed in 0.24652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