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之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1 10:5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曹兴戈
                                                         语文之旅

       人生是一次旅行,对于语文学习者,也是一次语文之旅。语文陪伴我们,我们凭借语文,我们在语文里旅行。语文融入我们,我们融入语文,我们的旅行便是一次神奇的旅行。语文是什么?是文字,是语言,是文章,是文学,是文化,也许更是一处精神家园。在这一家园里,我们栖息,成长,发展;我们发现自己,塑造自己,挥霍自己,更展示精彩的自己。于是,我们的人生就有了分量和芬芳。
       语文之旅是发现之旅。了解一个汉字的源流和架构之美,是发现;理解一句格言的语言学的、逻辑学的以及审美学的意义和意蕴,是发现;欣赏一篇文章独到的意旨、巧妙的构思和精美的结构,是发现;甚至做好一个题目、写好一篇文章、读完一本书,都会有走出迷宫、流连一片佳山丽水后的兴奋与激动,这其中自然更有许多发现;至于窥见学科之外的奥秘,那简直更是你人生的划时代意义的发现。课内或是课外,语文这个精灵,或者这位朋友,引领并陪伴我们穿花寻路,沿波讨源,让我们以探索的足迹串起一个个发现、一次次成功。
       语文之旅也是求索之旅。在这一求索之旅中,我们或感知,或辨识,或品味,或推求,或感悟,当然也少不了积累与历练。语、逻、修、文,听、说、读、写和我们相伴相随,相守相知也相生相克。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都已成为佳话,都在昭示:勤奋、刻苦,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真理是颠扑不破的,尽管世会易,时会移。但是真理的内涵会不断丰富,会与时俱进、扬弃糟粕并注入新质,比如戕害人性的悬梁刺股之类,则是培养求索之兴趣的大敌,因为它背离了“教育的目的即人”的最高原则。不过语文的求索者绝不在一个枝桠间做窝,虽然免不了在一篇文章的地盘上几次进出和几个来回,但那是在作螺旋式或迂回着前行。我们更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虽然圣人说过“钻之弥坚”之类,但我们深知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道理,就像我们深知偏食会导致营养不良一样。我们也不将旧知作为敲门砖,虽然它们已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新知的大门,并且门内的景象曾令我们心旌摇曳,我们只把它作为新的冲刺的助跑器,作为飞得更高、更远的助燃剂。更重要的是,所有“格式化”的学法和教法都是我们所要摒弃的,因为它在以伪善的面孔给求索者以暴戾的虐杀。而语文高考由知识立意而能力立意而素养立意,正是以拨除遮蔽的调校准星给我们的求索以助力。
       语文之旅更是精神之旅。海德格尔直言:“语言即家园。”语文的精神性不仅仅表现于“文以载道”。一个汉字站立起来,会是一个有骨骼有气韵的形象在外显;一首诗被吟咏,会是一座移情入景的精神圣殿在崛起;触摸一部经典,你会在与大师的对话中获得灵魂的丰满和心性的提升;即使是讨论一个小问题,你也许会在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中获取对真理的认同和情感的提纯……所以语文学习提倡读,提倡写,提倡练,更提倡悟。有悟才会透,有悟才会通,有悟才会由“止乎技”而“进乎道”。文化化人,全在一个“化”字。化,便是予人以唤醒;化,便是对人的重塑;化,便会使人通过积累、历练和奇妙的顿悟由困境进入神境甚至臻于化境。
       关于语文学习,我似乎还可以说出它是许多种“旅”,但我只能就此打住。因为有人会指斥我是“语文学科中心主义在作祟”了。但试问:没了语文,我们的人生还能有些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12:51 , Processed in 0.14802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