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荐:语文教师应该知道的事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6 15:2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荐:语文教师应该知道的事情

一、原题:语文教师应该知道的事情


文章来源:http://lyzx.lyge.cn/index.php?option=content&task=view&id=449



语文理论大家
  孙绍振()    潘新和()
  钱理群()    王尚文()
  朱永新(苏)   王富仁()

全国语文名师
  熊芳芳()  马骉() 程少堂()
  李镇西() 王君() 魏书生()
  韩军()     程翔() 窦桂梅()
  张国生() 余映潮()陈钟梁()
  钱梦龙() 于漪() 孙双金()

语文著名刊物
(
)

1.<<
语文月刊>>  
2.<<
中学语文>>

3.<<
语文学习 >>   4.<<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5.<<
中学语文天地 >> 6.<<中学生阅读>>


7.<<
现代语文>>
8.<<
中学语文教学>>

9.<<
语文教学通讯 >> 10.<<读写月报 >>

11.<<
中学语文园地 >>
12.<<
语文教学之友 >>

13.<<
作文通讯 >>
14.<<
语文教学与研究 >>

15.<<
中学语文教与学>> 16.<< 语文教学研究 >>


17.<<
语文建设 >>
18.
<<
语文世界 >>


语文著名报纸
语文周报        语文报
语文学习报        作文指导报  
学习报(语文专版)     新课程报  
作文评点报       语文辅导报






[table=98%]
[table=96%]
二、荐:当代语文教育名家谱
[table=96%]

原题:语文教育理论名家的简介与见解

作者:真语文  来源:八一语文
叶圣陶
民族化大众化现代化科学化

[table=98%]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原名叶绍钧,笔名叶、圣陶、斯提等。江苏苏州人。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1931& #8226;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生平简历

1894
年,叶圣陶出生于苏州吴县
1907
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1915
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后应聘到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
年,在《妇女杂志》第4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
年,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
1921
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
1923
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
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
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
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
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
教育和新闻编辑思想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和新闻出版思想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教是为了不教
文学为人生
易读性


张志公  工具性张志公


张志公(1918~1997)
语言学家及语文教育家。河北省南皮县人。1937年入中央大学,后转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学习外国文学和语言学。毕业后曾历任金陵大学、海南大学副教授,开明书店编辑,《语文学习》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汉语编辑室主任,《中国语文》编委,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编辑室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语言学会会长,北京外语学会会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逻辑与语言研究会顾问,北京语文教学研究会顾问,《中学语文教学》顾问,《语文教学与研究》顾问,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他在语言文字学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汉语语法和修辞及语文教育方面。在语法修辞方面,他著有《汉语语法常识》(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年,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年修订)、《修辞概要》(中国青年出版社,1954年,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7年修订)、《语法学习讲话》(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语法和语法教学》(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等。其中《汉语语法常识》一书,自成体系,对汉语词类划分进行了新的处理。该书注重实际应用,以丰富详实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汉语语法现象和规律,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成为当时影响较大的语法书之一。《语法学习讲话》是一本通俗而富于新意的语法书,对语法知识的普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主持制定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及主编的中学《汉语》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年,后更名为《汉语知识》,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以及由他主编的为介绍和阐述该语法系统而出版的论文集《语法和语法教学》是他对现代汉语语法的最大贡献。该系统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学语法教学,不少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的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主要依据,对现代汉语语法的教学和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此外,他还有不少论文来阐述自己的语法论点,如《关于汉语句法研究的几点意见》(《语文学习》1956年第4期)、《语法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中国语文》1957年第1期)、《一般的、特殊的、个别的》(《语文学习》1954年第4期)、《可能的和必要的》(《语文学习》1954年第5期)等。《修辞概要》一书打破以往修辞学著作以讲辞格为主的局面,而将修辞与语法联系起来,并讲到了风格学。此外,他还提出了“汉语辞章学”的概念,并撰文《辞章学?修辞学?风格学?》(《中国语文》1968年第8期)和《谈辞章之学》(《新闻业务》1962年第2期)等,初步构拟出汉语辞章学的理论框架。在语文教育方面,他著有《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漫谈语文教学》(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年)等。《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一书通过对蒙学和蒙书所进行的系统研究与整理,对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实践和经验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另有关于外语教育的一些论著,如《怎样学习俄语》等。此外,他还主编了《现代汉语》(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教材,有《语文教学论集》(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年)、《张志公论语文教学改革》(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张志公文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等著作。

吕叔湘  工具性叔湘
(1904- 1998.4   )

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
  江苏丹阳人。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曾在丹阳县立中学、苏州中学任教。 1936年赴英国留学,先后在牛津大学人类学系、伦敦大学图书馆学科修读。1938年回国后先后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以及开明书店编辑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952年任清华大学中国语文系教授、东欧交换生语文专修班主任。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所(1977年起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1978年-1985年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顾问,《中国语文》杂志主编。1980年-1985年任中国语言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1980年起为美国语言学会荣誉会员。1987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94年4月被聘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是第三至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法制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3年5月拿出多年积蓄的6万元,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的基金。
  长期从事汉语语法的研究,是近代汉语语法的开创人之一,所著《中国文法要略》是迄今为止对汉语句法全面进行语义分析的唯一著作。主要著作有:《文言虚字》、《中国人学英文》、《语法修辞讲话》、《汉语语法论文集》、《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现代汉语八百词》、《近代汉语指代词》、《吕叔湘语文论集》等。
  1998年4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夫人:程玉振。
  儿子:吕敏



李海林  重建本体论  《言语教学论》
洪镇涛  学语言
王荣生  “为形成新技能的语文课”?
语文学习的半自然性
王尚文  人文性
潘新和 “言语性”
巢宗祺  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方智范  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李镇西  “语文民主教育”


程少堂 “语文味”


李维鼎 “实践性”
张定远  工具性
苏立康  苏立康,女,1940年生,北京市人。1958年考入北京师范学院(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1962年毕业到北京密云二中任教。1979年到北京教育学院任教至今。曾任中文系副主任、主任,现任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学院教学研究室主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著有《语文教学对话录》(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阅读与作文一一教学理论与实践》(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合编,陕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主编、参编的教材有《中学语言教学论》(陕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等。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主讲教师,中央电大小学语文教育学课程主讲教师等。[第一段]

张孝纯“大语文”
周庆元
王松泉
张鸿苓


郑国民


倪文锦




洪宗礼


胡适陈独秀黎锦熙



[/td][/tr][/table][/td][/tr][/table][/td][/tr][/table][/td][/tr][/tabl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3 21:52 , Processed in 0.18469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