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霍姆林斯基的作业检查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5 15:5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的作业检查观



山东省寿光市文家街道教育管理办公室 郑建业(逍遥行者)

布置作业和检查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检查作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检查作业在巩固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必须对检查作业有一个全面而理性的认识,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认真落实好。在我们目前的教学现实中,特别是许多教师将教育目的异化为一个个苍白分数的情况下,有的教师将检查作业等同于上课的提问,有的教师认为检查作业是为了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有的老师将检查作业和学生评价简单对应起来……这些司空见惯的情况,并没有认识到检查作业的实质和发挥检查作业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在研究教育教学过程时,对如何检查学生的作业也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特别是他能够站在关爱全体孩子、重点考察知识的运用、培育学生思考能力、促进学生自我检查、不能简单给学生评定分数等方面,对检查作业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他的这些教学思想,对今天我们基础教育现状来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在检查作业方面,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

1.检查作业要关照到全体学生。

上课伊始,教师一般习惯通过检查作业复习旧知识,再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于是课堂提问学生是许多教师采用的检查作业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分析到──当被提问的学生刚刚开始回答问题的时候,所有其他的学生就各干各的事情了。对回答问题进行思考的,顶多也不过是少数几个有可能被提问的学生。

教师在15至20分钟内提问三四个学生,给他们评分,而其余的学生却无事可做,或者至多不过是几个勤勉的学生估计教师要提问到他们,便在翻阅课本上的答案。一个学生回答完了,其余的学生便都十分紧张地等待着教师的提问。但是,只要教师一叫出某个学生的名字,其余学生便会立刻松下气来,各干各的事了。在一节课的三分之一时间里,他们什么事也没有做。这种惰性接着又会迁移到课的下几个阶段,这样日复一日,就使学生逐渐变得懒惰了。(《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第226-227页)

针对这种现象,苏霍姆林斯基进行了深入地思考:怎样才能在检查作业的时候,记所有的学生都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对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因此,他主张,作为巩固教学的手段,检查知识应该关照到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避免出现只有几个学生在思考,而其他学生却没有学习任务的现象。

2.检查作业是促进全体学生脑力劳动积极化的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出现课堂提问时大部分学生这积极思考现象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检查和评定知识变成了一种目的,教师提问学生只是为了给他们打一个分数。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倡导在检查知识的时候,要淡化评分意识,主张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事积极的、独立的脑力劳动,并强调在高年级时应当具有自我检查的性质。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根据多年教学工作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用草稿本来检查学生作业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积极的脑力劳动中来。

譬如上几何课,全班都准备好让教师检查家庭课业。教师向全班提出两道作业题:求出圆面积的公式,自编一道求圆面积的应用题并解答出来;扼要说明三角形相等的特征。全体学生都把题目抄到草稿本里。在这里,草稿本代替了黑板,教师并不喊任何人到黑板上来做题。教师注意地观察着每一个学生的工作情况。如果他想了解,某一个学生对求出的公式是否深刻理解,就让学生解释一下他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等等。这时候没有必要把学生叫起来回答。每一个学生都在工作,就像他被叫到黑板跟前做题一样。教师随时(在完成作业的某一个阶段上)可以让全班或一部分学生停止作业。(《给教师的建议》第35-36页)

这种检查作业的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以主人翁的身份加入进来。可见,淡化评价意识,让检查作业的方式不仅局限于检查评分,而纳入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检查作业,了解每一个学生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情况,能极大地激发全体而不是个别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全体学生积极进行脑力劳动。

这种淡化评分意识让全体学生积极进行脑力劳动的做法,不仅可以用于教学开始检查旧知识,还可以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用以了解学生在学习新知过程中如何运用新知的本领。

此外,苏霍姆林斯基还主张,在低年级教学过程中,不提倡在上课开始时专门进行检查作业。他说:“在我们学校的低年级中,一般不提倡在上课开始时专门抽出时间来检查学生的知识。这种检查跟知识的加深、发展和运用融合在一起。”(《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论智育》第295页)这样做可以把检查知识变成了知识的积极运用,教师也有可能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情况,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别指导。

3.培养学生自我检查作业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检查学生作业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检查,因此,检查作业应当由教师检查逐渐过渡到学生的自我检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检查的能力,这样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而言,在教学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有些课上,学生的自我检查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叫一个学生把自己造的句子抄在黑板上,其余学生把这个现成的句子照抄下来。这样做是不能鼓励学生独立地去进行脑力劳动的。而在这样的课上,学生的脑力劳动只有独立进行,才能积极开展起来。因而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要求每一个学生自己造句。(《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第227-228页)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础之上,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如果对孩子缺乏信心,不信任他,则全部教育智谋、一切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都佝纸牌搭的小房子一样定然倒塌。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能够使孩子更容易相信自己的略,学会不向困难低头。

4.检查作业不能简单重复教科书。

许多教师在设计检查的作业内容时,往往简单地重复教材上的内容,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教材知识死记硬背的现象。为了防止死记硬背,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指出:在检查作业时,应当避免提出这样的问题──要求学生准确无误地重复教师讲课内容和书本里背诵的内容。而应当把知识的转化作为检查作业的基础。

在检查家庭作业时浪费时间,这往往还表现在教师所提的问题完全是重复教科书里的小标题,这样一来就会促使学生去死记硬背。这种错误做法在一些学校里盛行。在文学、历史、社会常识课上,学生往往用20—25分钟的时间整段整段地复述教科书。这样经常地、一节课又一节课地背诵,会使学生智力发展迟缓,缺乏才能。校长有责任去消除这种不良现象,他必须向教师提出具体的建议:应当怎样提问题,才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他们对所学学科的兴趣,防止他们死记硬背。(《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第226页)

因此,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教师应当竭力避免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再现教师已讲过的内容和教材里已学习过的内容。检查学生的知识,并不是要求他们机械地重复已学过的知识,而是对知识进行更深入地分析,从而揭示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苏霍姆林斯基相信,如果用新事实对结论作出新理解,用新理解来检查结论性知识(规则、公式、定律、结论),此时脑力劳动的效率将大大提高。

5.教师应当布置家庭作业。

关于布置家庭作业,一直以来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有的主张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巩固知识;有的则强调不布置家庭作业,多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应当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但反对布置过多的家庭作业。而教师应当把主要学习任务放在课内,注重课堂中集中学生学习精力,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而不能把主要学习任务推到课外。

不留家庭作业是办不到的。应当教孩子集中注意力,进行紧张的脑力劳动。但这首先应当在课内做,逐步培养独立进行脑力劳动的习惯。孩子不容易学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并不依靠某些影响学生的特殊方法,而是以上课的内容把学生的注意力“拴”到自己的故事、解释和讲述上来。在低年级,组织脑力劳动的技巧在于一开始并不觉得自己在紧张地工作,并没有强迫自己去听老师讲解,去记忆和思考,而实际上却在注意地听老师讲解、记忆和思考。(《育人三部曲》第125-126页)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关键不在于是否布置家庭作业,而在于如何布置家庭作业:什么时间布置?布置哪些家庭作业?在布置作业时如何考虑一学生的具体情况等。关于这些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过精彩的论述:

如果教师在下课前一分钟才布置家庭作业,而且仅仅指出教科书的页码、段落以及练习题的号码,那是不能指望学生会有好成绩的。这种做法反映了教师的教育素养很差。我们多年来的观察表明,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和独立钻研的能力不一,他们在掌握知识方面也显得参差不齐。校长必须和全体教师一起讨论有关家庭作业的问题,必须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以便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校长要努力做到不让教师把课外作业当成课内作业的量的追加。课外作业应当能使学生的知识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成为他们掌握课堂知识的准备,应当让学生在课外去观察大自然和社会现象,发展个人爱好和需要。……

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家庭作业,这一点应当予以特别的重视。如果教师不给某些学生布置特殊的作业,那就说明他没有研究过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智力活动的研究,教师会发现,有些儿童遗忘得很快。知识的遗忘特别是技能的遗忘,是有经验的教师特别注意的问题。每个班里总有那么两三个学生需要经常地为他们布置一些不长的、专门为了防止遗忘的作业。在听课和分析课的时候,校长应当注意教师是否忽略了实际工作中的这一重要问题。教导主任应当经常和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商量,专门讨论这些问题:应当给某一个学生布置哪些防止遗忘的家庭作业,以及他的负担是否过重了。(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第239-240页)

至于学生在什么时间完成家庭作业,苏霍姆林斯基也有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每天应当让学生早睡早起,把家庭作业放在早晨上学以前进时间里来完成,这与合理的作脑卫生息息相关。

应当让学生早睡早起,把家庭作业放在早晨上学以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是我们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作息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花了多年的时间向家长们解释:让孩子早睡早起,把紧张的脑力劳动安排在他起床后的前8个到10个小时的时间里,这种做法已被科学证明是有好处的。新的一代家长成长起来了,我们就在“家长学校”里给他们讲些教育学知识,其中首先就讲儿童脑力劳动的文明和卫生。经过努力,我们做到了使90%的儿童、少年和青年能遵守下列的作息制度:低年级学生在晚上9点就寝,中、高年级学生在晚上10点就寝。低年级学生在早晨6点起床(睡眠9小时),少年和青年在早晨5点半起床(睡眠7个半小时)。在这些简短的建议里,不可能对这个作息制度的合理性作一番充分的科学的论证。但应当说明的是:在一昼夜的后一段时间里(夜里12点以前)的睡眠时间越长,这种睡眠就越有利于消除疲劳,人也越容易睡醒,从而更迅速地投入脑力劳动。(《给教师的建议》第71页)

在帕夫雷什中学,作息制度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在起床以后到上学的2个到2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准备功课。顺利完成这种作息制度需要一些前提条件,就是高年级学生完成全部家庭作业的时间并不需要超过两个到两个半小时(低、中年级则更少些)。

6.不要轻易给学生评定分数。

在许多学校的许多教师那里,检查作业往往和评分结合在一起。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评分是教育上最精细的工具之一,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在他看来,只有当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和怀有善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使学生进行积极脑力劳动的刺激物。要尽量减少评分的频率,不要轻易给学生下定论,而要让每次评分都有分量、有意义。

在我的漫长的教育生涯中,我教过中学教学计划里几乎所有的学科(制图除外),可是我从来没有凭学生在一节课上的回答(甚至所提的问题达2.3个甚至更多)就给学生打分数。我给的评分总要包括学生在某一时期内的劳动,并且包含着对好几种劳动的评定──包括学生的回答(也可能是好几次回答)对同学的回答的补充、书面作业(不太长的作业)课外阅读以及实际作业等。我用一段时间来研究学生的知识,学生也感到这一点。到了一定的时间,我就对他说:“现在我要给你评分了。”于是又开始了研究他的知识的下一个阶段。这样学生也很明白:他的任何情况都逃不出我的注意。(《给教师的建议》第38页)

另外,如果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没有能力掌握知识,教师就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否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丧失学习信心,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

孩子们已经习惯于作业完成得不合格就得不到分数。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逐渐形成一种信念:完成了的作业并不是以教师的最后“判决”作为结束的最终一步。在孩子们面前,通向进步的道路并没有堵死:他未能做成的事,将来他会做成的,说不定今天或者明天就能做成。米沙和彼得里克并没有产生绝望的感觉,而得了不及格的分数的孩子,通常会觉得似乎比自己的同学落后了一步而感到绝望。就在课内,他俩提出要求:“请给我们练习。”我给了练习。在学习日的过程中,他们挤出时间完成了作业。(我们的学习日是这么规定的:每天每个学生有半个小时归自己支配,以便完成他认为必须首先完成的事。)两个孩子竭尽全力想取得分数,证明他们并不比别人差。我检查了作业──几乎同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完全一样,作业得到了好分数。(《育人三部曲》第179-180页)

分析苏霍姆林斯基的检查作业的观点,会让我们产生许多新的认识。这些认识,都是建立苏霍姆林斯基相信孩子、热爱孩子、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没有这一前提,一切都将成为空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15 01:54 , Processed in 0.08351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