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林甲针《爱 应该是教育的果实》作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30 15:23: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林甲针《爱 应该是教育的果实》作序

作者:苏学恕



我和林甲针老师有过两次见面。
一次是年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班级建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会议中间休息时,一位学校德育主任捎来一位老朋友的口信儿。在他旁边,一位年纪轻轻的、有一张娃娃脸的老师几乎同时向我打招呼,声音不大。我认为他是一起参会的班主任,于是我与学校德育主任匆匆谈完之后就分手了。
会议结束后,在走廊中,我与林老师不期而遇,他依然怯生生地向我打招呼。“请问您贵姓?”我礼貌地问。“林甲针。”“你是林甲针?真抱歉!”我为刚才的失礼感到不好意思。
一年多以来,我与林甲针书信往来,相谈甚是投机,可谓神交久矣,却相逢见面不相识。那是一年前的一天,《班主任》杂志编辑部收到了林甲针的几篇短文(已收入到此书中),文章的题目很是抢眼:“‘痛’快,‘爽’死”、“爱应当成为教育的果实”、“分担、分享、疏导——我的爱情教育策略”。我一篇接着一篇读下去,发现作者在教育实践中总是能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场景、灵光闪耀的一刻,擦出自己教育思想的火花,进而寓教育于幽默的谈吐、有趣的故事中。他的短文折射出了教育无痕的工作艺术。在“‘痛’快,‘爽’死”篇中,作者在课堂上刻意营造一种宽松的气氛,讲了似乎是随手拈来的一则故事——“蛙死冷水”。故事讲完,他问学生青蛙为何在热水中跳得那么快,学生异口同声说因为“痛”,青蛙为何在冷水中死去,学生异口同声说“爽”。于是学生们明白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从而不再无所事事,浪费青春……这篇随笔令读者体会到“少一点说教,多一点启发”的教育艺术所产生的教育效果。
还有些文章仅仅从题目上就能使读者读懂作者的意图——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而这些又是我们急切需要的对我们有启发的心理咨询的方式方法。“恨死我这张脸”充满了学生的无奈和困惑。“老师,那是无中生有呀”憋屈了几年后,学生终于有机会对老师失当的批评发出牢骚。学生通过宣泄,抒发了愤懑和怨怼,轻松了;教师诚恳地听取了学生的解释,深深地陷入了对学生师源性伤害的反思。我为作者的教育机智、流畅的文风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所吸引。
当我知道他是一位年轻的老师时,我给他发了一封说:林校长:您好!您的几篇小文写得生动有趣,生活中的许多小事,稍纵即逝,却被您捕捉到了,然后加以辨析成篇,引人深思。希望您继续努力成为名教师、名校长。
自此我们的网上书信不断,交往越来越深。
第二次见面,已是岁末的成都,全国首届班(团队)会课大赛上林甲针的课十分精彩,作为“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委员,他对学生心理的透彻理解,使他驾轻就熟地完成了班会活动方案所提出的教育目的。这节课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不过有一点,他多次手拿着矿泉水的瓶子,还时不时地喝上一口。这让评委感到不解——是道具?抑或是不满——不够严肃。评委问他,他说:“我太紧张了。”我想这就是他,一个腼腆甚至羞怯,话不多却常常陷入思考之中,在工作中做出了出人意料成绩的林甲针。
现在我捧着这摞厚厚的书稿,读着,思考着,时不时那个“在高中时因为个子矮、人胖、脸黑,而不敢与女同学讲话,不敢与女生交往,直到岁在小学代课,有一个女孩子知道了我的想法后,对我讲:‘林老师,你的五官还比较端正’,让我高兴了好几天”的林甲针出现在我的眼前。
在这本书里,我们将会看到,许多被我们司空见惯了的事儿,却在他的笔下流淌出了一条欢快歌唱的小溪,那是一群可爱的学生向我们演绎着的一个个动人的小故事,将使我们能够在兴趣盎然中领悟作者的心思——闪烁着新教育理念的思索。
他的一本书出版了,等待的是更高的山峰。
(作者系全国班主任工作学术委员会主任、《班主任》杂志主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01:42 , Processed in 0.14652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