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修筑:玩出来的山西微刻第一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30 08:2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修筑:玩出来的山西微刻第一人
2010年08月04日


  三晋热线-生活频道:简介:王修筑现年55岁,山西省旅游局的退休职工,中国摄影协会会员中国长城学会会员。现任中国农业电视影视中心山西工作站副站长。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山西华茗源茶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出版有《中华二十四节气》、《古村落寻踪》等书。

好的石头,我免费刻

  认识王修筑的人都知道,王修筑很好玩,而且玩什么都会玩到一种境界。虽然不是名家大腕,但是毫末技艺却是不同凡响。玩摄影,是他的老本行,在山西乃至全国摄影界很有名气。曾经连任2003届、2004届平遥摄影大展新闻中心副主任。最让大家认可的却是他玩雕刻时的执着和成就。他玩雕刻时间大约占到他前半生的一大半时间,至今有三十多年。虽然朋友很多,但能够拥有他的一枚印章,也是不大容易的。因为他这个人很怪。案几旁悬挂有他手书的明代石刻古训《十不刻》。不对脾气,不对时间,不来兴致,那是绝不动刀的。虽然是业余雕刻者,作品却是文辞俱佳,刀法精湛,一些名家对他所刻名章很是喜爱。近年研究微刻,也颇有成就,作品林林总总一大堆,各具特色。
  王修筑雕刻名章,始于1972年,那时候刚参加工作。那个年代几乎是人手一章,他对于刻名章的兴趣是因为很多的名章自己看着很粗糙,一点也不好看。于是就自己动手,刻几枚玩玩。不想一发而不可收拾。从生疏到熟练,大概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到1982年的时候,他刻章已经不需草稿,下刀必成。可是与名家相比却始觉得差距太大。仔细研究各代名家名章,发现刻章也是博大精深。一枚好章,必须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有自己的品味,有刻章人自己独到的文化神韵,这才是一枚好章。于是,从邓散木的篆刻学开始系统研习,特别别喜欢齐白石的刀法。沉醉把玩“北京三石”、“西邻印社”等名家作品。开始研习书法绘画的各种技法。自古书画名家很多,但是刻章大家却凤毛麟角,可见刻章之难。

  王修筑先生有一本作品集,记者随手翻阅,王修筑的作品文集,发现他的名章作品自成一体,边款文辞皆出于自己的构思和写作,读来也是别有一番韵味。2008年初夏有为中国长城学会副秘书长、长城书画院办公室主任林洁女士刻得一枚名章。边款是:大地万紫千红绿染山林;长空五光十色彩映天洁。末尾两字正是林洁女士的名字。边款与名章浑然一体。还有一枚是在山西笔会时为中国大画家汤文选先生之子汤立所刻闲章一枚。作品题记为:戌子夏依汤立先生之意选词据其画风个性设计章面。左款:“为借闲堂主撰句,汤立先生承家传得狂放之法,掌笔墨之技,抒意外之情,山水花鸟、老树寒梅、奇石俊禽、挥洒自如,师古不泥,悟道深远。大写得势、小品有情,乃当代画坛之骄子。”上款为:闲咏花深处。汤立先生大为赞赏,此章成为汤先生最常用的闲章之一。虽然是业余爱好,但是每一枚名章,从接手到制成都是深思熟虑之后才敢动刀。引用他自己的笔记中叙述:遇有文友索印,偶然允之。常半年后交付,深思后方启刀。余未师从何人,单领独悟,到也无拘束,径享原创的乐趣。有人问过,刻章收多少钱?他笑着说,两千元以下的石头,我不刻。两千元以上的石头,我免费刻。我就是喜欢享受刀石相交的那种清脆声,喜欢好石头带来的那份雕刻快感。

  创作之乐
  王修筑的创作室,不大。但是很干净。一桌一椅,刀具一大把。茶具一套,品茶玩章,是他的最大业余乐趣。求之再三,他应允,当场表演一下自己的微刻绝活。随手,拿了一方石头,棱角杂乱,还没有打磨出来。他很熟练的架好磨刀,切割捻转,几声脆响,一款方方正正的石头就成了。他看着旁边掉落的一块边料,若有所思。我拿起来仔细看,看不出来,就一块不成形状的废料啊。他把这块废料打磨出一个面来。在上面用刀一蹴而就,几句自创的小词就刻上去了。内容是:奇石有灵,性自然,来自深山,法天地。伴世随情人各愿,尔见觉在品悟中。然后他把石头摆在桌上,告诉我,你看多像望天吼啊。他激情飞扬地,大声吟读即兴之词:望天吼,量世斗。路见不平怒目瞅。监达官,察贵胄,地无低洼,屋无漏。民事为大,官有顶,清水玉珠,仰蓝天,法无边。一块小小的石头,一下子就有了生命的质感,放在案几上充满了生命的灵动。

2#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08:26:37 | 只看该作者
王修筑:玩出来的山西微刻第一人
2010年08月04日 15:39 三晋热线-生活频道 】 编辑:吖吖 出处

在本页阅读全文 (共2页)



  他的微刻,看起来并不神秘,就是用一支自己磨制的比钢笔尖还要细很多的刀,来刻。磨制好的刀头,大概是头发丝的八分之一。看不见他的手动,只是石面上,堆起来一层薄薄的粉尘。宛如蚯蚓爬过。用气轻轻一吹,再用抹布一拭。放在放大镜下,字字线条流畅,笔力强劲。这种微刻,是以意念为主。雕刻全凭意念和熟练的手上功夫。微刻特别讲究选材,其石材质地要求绝对精纯,容不得有半点砂格和半丝裂纹,因为半个砂点就可能刻10多个汉字。其次,微刻的刀具也是特殊的细刀,既要尖细,又得锋利。还要有特别精熟的书法和国画功底,雕刻的时候才可进行“意刻”。用刀时要屏息凝神,集中意念,毫厘千钧,一气呵成。一刀下去不能够有错,错则废。很多的名章都是名字已经刻上去了,需要一个边款,一旦接活,必须保证一次成功,这没有几十年的功夫是很难做到得。运刀要稳、准、狠,只有这样,才能使书法和刀法笔意达到完美的统一。
  微刻界有句行话,叫三分在眼力,七分在手上。如果借助放大镜,则所刻字痕更小。印象中,古文<刻舟记>里,有过这样的描述: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这是对于微刻的较早描述,微刻这门技艺,在我国是博大精深,渊源流长。但是由于没有经济市场,雕刻难度也较大,研究和从事微刻的人士越来越少,后继乏人。王修筑的手指上有被刀具磨出来的厚厚老茧,能够玩三十年不倦,而独得其乐,他这点执着,对普通人来讲,也是很不容易的。

  一平方厘米能刻1100字
  近几年,王修筑专钻微雕。颇有建树。他的作品不少,可以摆满一个桌面。由于都是微刻,看起来作品都很小,像是一大堆小玩意,但是这却倾注了他多年的心血。作品必须借助放大镜来看。他刻得《刘邦高帝招贤榜》全文200字,仅刻在12毫米宽10毫米高的面积上。屈原的《天问》,全文1600字,也只占用了,高43毫米宽30毫米的地方。今年是建国60周年,作为一个老人,他很开心,决定用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心意。他用微刻,把毛主席的老三篇都刻出来了。毛主席的《纪念白求恩>,全文加提款共计1064个字,他刻在了9.8毫米高,9毫米宽0.882平方厘米的的铜板上。创作中间刀头就坏了三次,对于微刻,讲究的是一气呵成,不然作品的成功几率就很小了。这幅作品用他自己的话说,也算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高度。借助放大100倍的显微镜镜,才可以清晰的看出,整个作品的风采。字迹强劲,笔力连贯,勾画宛如金钩铁篆,令人大开眼界。国家每有大事发生,他都会以刻记之。去年奥运开幕式后,他难以克制自己的激动和兴奋之情,一个人进入创作间,创作作品来纪念这个举世欢腾的日子。作为一个退休的人,关心国家大事,不脱离社会的进步氛围,这是他多年的一个习惯和追求。事事关心,才能够开阔心胸,陶冶情操。
  他的每件作品都各具韵味,不一一把玩,很难体会其中的乐趣。跟火柴头大小一般的微章,也是王修筑的一绝,因为也属于篆刻,所以,要力求每枚微章都各具韵味,这对于篆刻者来说,很不容易。虽不是名家,但是,王修筑也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数量上,这辈子只刻50枚。“我不做刻字匠,要玩也要玩出品位和节气来”,王修筑说。所有作品一概不卖,只作为好友交流和馈赠的礼物。这一点,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不以技艺牟利,淡薄名利,真的,难能可贵。闲暇之余,冲一杯好茶,有好友几位,品茶论诗,把玩作品,对于王修筑来说,就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山西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杨伯珠曾经看过他的微雕作品,他肯定的说:我不敢说你的作品有多好,但是在山西你是第一人。在全国一些省市都成立有微雕研究会或者民间微雕协会,而山西没有,微雕是中国的一大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每个人都有责任。作为一个独行者的王修筑也真心的希望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友,一起研究和发掘这门东方绝技,希望山西也能够成立一个微刻的研究协会,让山西的爱好者们也能够为保护和传承祖国的微刻绝技多尽点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08:59 , Processed in 0.08462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