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不应总处于边缘位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26 17:5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散文不应总处于边缘位置

2012年04月28日
来源:三晋都市报 
  喜爱读书的人也许注意到了,这几年来,每年都能在书店里见到好几种版本的散文年选。不同的出版社、不同的选编者、不同的装帧设计,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翻看选本的内容,重复的作者和篇目并不太多,这至少向我们传达了两个信息:一是目前的散文创作丰富多彩,有着大量的作者和读者;二是目前的散文创作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那么,是不是能够以此证明,我们的散文创作进入了繁荣期,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局面呢?
  事实显然不是那样。当然,对比之前的散文创作,目前的散文,无论文体,还是内容,还是其表述方式,都表现出了根本性的变化,正像散文家穆涛所说:“如今的散文,整体上变化了,不再是一段心情、一点心得、一个事件的描述,或一次出行的记录,散文抒写的内容不再是片段或局部,而是面对着社会进程和人生百态,已经可以用包罗万象、局面开阔、错综复杂、有创新、有突破这样的术语来概括这一阶段的散文了,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散文,也不再是个例……谢天谢地,衣锦还乡式的散文少了,浮光掠影式的散文少了,‘现实遮蔽’式的散文少了,‘一个人的村庄’式的散文少了。”但是,在看到可喜局面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去审视我们的散文创作。
  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目前的散文创作正在呈现一种看似热闹实则杂乱无序的状态,一种看似百花争春实则你方唱罢我登台各人自有主张的混乱状态。对此,《散文》杂志主编汪惠仁指出:目前的散文,多元共生的局面愈加明确,有主张的写作派别在增加,与其他体裁相比,散文尚是抵御文学破坏性因素最少的一个整体;但题材写作和类型写作会在悬赏机制的作用下呈现泡沫化,这是令人忧虑的。有与此类似见解的还有散文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审王兆胜:中国的散文突破了“异化”的误区,蓄势待发,在宁静中有了沉实的收获,具体表现在穿越时代的理性思考,情感的深度开拓、高贵的诗意表达,大胆的探索精神等。王兆胜认为,目前的散文存在的明显问题是,仍受散文“散”的理论的影响,较少看到“形聚、神凝、心散”的作品,总体来说,散文写作仍停留在“技术”层面,难以进入“道”的境界。
  再有,就是对待散文的态度问题。这许多年来,在文学园地里,散文总是处于边缘位置。在大多数作家的心目中,只有写出有分量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才值得扬眉吐气;其次,由于中国文学传统使然,诗歌也还总能在一些关键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时期,显示出自己强大的文学功能来;杂文短小精悍,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加之鲁迅先生的倡导和影响,也还可以得到比较正常的对待。只有散文,被认为是文学的“边角料”、“小儿科”。
  其实,散文才是一个作家才情的展示,是社会各个时期的心灵独白。文体无贵贱,真心希望作家们能抛弃偏见,精心耕耘,无论从题材方面,还是从结构、从主旨、从表达的方式方面,使散文在真正意义上强大起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22:05 , Processed in 0.14267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