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运来:自然对于儿童像睡眠一样不可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9 00:1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然对于儿童像睡眠一样不可少

  


(一)


大自然是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那春天的翠绿,夏天的火红,秋天的金黄,冬天的雪白,展现在孩子面前的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那天空中的大雁,河里的小鱼,蓝天上漂浮的云朵,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只要打开这本书,孩子们就会通过观察、发现和探索,从中培养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兴趣及探索精神。
人是自然的造物,天生具有“向自然性”。然而,钢筋水泥筑起的都市正在禁锢儿童走向自然的脚步,他们看不到花红柳绿的美好,也听不到虫鸣鸟啼的曼妙,更谈不上对自然的亲近。在2009年进行的一项对16个国家2400位母亲的调查发现,在中国,只有5%的母亲说自己的孩子常常在大自然中探索。父母们可能会说,今天的城市越来越大,孩子接触自然越来越不方便;孩子的作业越来越多,没有时间考虑别的事情;孩子不喜欢去自然中玩,他们更喜欢玩电子游戏或是看电视;自然界中存在危险,有不安全的因素等等。这些都是理由,但是如果父母们对于孩子接触自然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知道自然不仅滋养孩子的精神,也开发孩子的智力;了解对于孩子来说,和自然的接触就像营养和睡眠一样必需,这些障碍都是可以克服的。
每个孩子对大自然都有与生俱来的兴趣。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每当四月初,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的我就跟孩子们一道去田野、去树林、去河边远行。山坡下、田埂边、山岗上都是学生活泼跃动的身影。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追蝴蝶,有的在挖野菜,有的在辫认野花,有的在采撷标本,有的在用荆条编草帽,有的在用紫藤织小篮,有的在草地上打滚,有的在揉搓新鲜的泥巴……亲近阳光、亲近春天、亲近自然,原本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我坐在弥漫青草和花香的山坡上,瞅着这亲切生动的一幕,体味着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和快乐!
自然对于儿童像睡眠一样不可缺少。春天的原野是美丽的,美丽的原野是育人的大课堂。一进菜园, 孩子们就被各种各样的蔬菜吸引住了。“原来我们吃的萝卜是埋在地下的。”“快来看, 西红柿是长在‘小树’上的呀! ”“哦, 黄瓜是在架子上长的。”“这一排排整齐的‘小草’就是韭菜啊。”孩子们认识了各种蔬菜, 还知道了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要栽种、拔草、浇水、施肥, 还要除虫、授粉、搭架等等。孩子们看着自己采摘的蔬菜,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到阳光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陶冶儿童的性情,净化儿童的心灵,丰富儿童的情感,完善儿童的品格。
亲近自然是孩子们应有的福利。美国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抑郁、压力大、焦虑等多数现代心理问题与远离大自然有关,解决办法就是重归大自然怀抱,通过亲近自然帮助病人康复。有研究表明, 赤脚站在大树下面, 能使人体健康, 起到强身防老化的作用。究其原因, 在于和大自然亲近, 和土地接触, 能够让身体里的静电释放出来。如果静电在体内累积过多,轻则造成身体不适, 如失眠等, 重则引起健康失调, 免疫力下降, 癌症提早发生。干燥的水泥地或者被阳光曝晒的土地由于缺少大树下土壤的那种湿度, 因此无法“导电”, 致使静电难以自然释放。 据说在日本这个国度里, 对小孩鞋子的制作有着严格的规定, 一律不得用橡皮鞋底, 否则以违法论处。橡胶或人造皮是绝缘材料, 不会导电。儿童们穿这类鞋子等于与土壤隔绝, 无形之中积累起大量静电, 不利于身心健康。


(二)

野外是最令孩子喜欢和迷恋的天地,它开阔、神秘、美丽、有趣,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厚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如何让孩子去融入大自然,寓教育与自然之中呢?
玩雨踩水。春天是雨水飘洒的季节。让他们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雨水给自然界带来的各种变化,那是促进孩子心灵和智慧成长的好机会。穿好雨鞋带上雨伞,带孩子去玩雨。听雨打在伞上、树上、屋顶、水面上的声音;看雨点落在不同地方所呈现的不同水花;转动雨伞,让雨珠四处飞溅。让孩子穿着雨靴去践踏那些水洼好了,他们在溅起的脏水中得到的欢乐是我们成人无法享受的。
观叶逗虫。顶着雨水长出来的树叶,格外的鲜艳。到树林里去,观观树叶,逗逗虫别有一番情趣。让孩子手拿相机拍下各色与形态各异的树叶,放在电脑上做屏保画面。手抓一片树叶,让它贴在纸上,用铅笔沿着边描画,涂上不同的色彩,一幅树叶画诞生了。走进虫虫世界中去。趴在地上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蚂蚁,用自带的食物吸引大批蚂蚁来搬运,循着蚂蚁的足迹寻找它家的门口。雨后,带上空瓶子和孩子在阴凉的地方寻找蜗牛。可以清楚地看到瓶子里蜗牛的触角与爬行方式。蚯蚓、蜜蜂都可以寻找到它们游玩的足迹。
徒步行走。现在的城市孩子出门有车,上下楼有电梯,运动的机会少之又少,导致他们离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然而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恰恰是孩子们最好的生活、学习场所。住在乡镇、郊区的家长可以利用晚饭前后或休息时间带孩子到田野里散散步、看看风景、采采野花、捉捉蝴蝶,放放风筝。家长还可以带孩子玩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游戏。如玩抓石子,踢踢毽子,做把水枪,骑骑竹马等。这些游戏虽然朴素,但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却很有好处。  
趣挖野菜。春天来了,田野里的野菜也长了起来。周末,我们可以带着孩子,拎着菜篮子、带把小铲子去野外挖野菜,既是远足踏青,还能一饱口福呢。像“扫帚菜汤、马兰炒猪肝、刺儿菜豆羹、蒜香灰灰菜”等,保准孩子吃起来喷喷香。
识农具干农活。当下的孩子对农村生活知之甚少。他们欣赏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却漠视农民的劳动;品尝着鲜美的时令果蔬,却糟蹋着白花花的大米饭。即使是郊区的孩子, 也不一定认识锄头、镰刀等农具, 更没体验过艰辛的田间劳动。带领儿童走出课堂,走进农村,了解农村生活,培养儿童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野外露营。露营,不仅仅是一种活动,它还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代表着人们亲近大自然、拥抱大自然,摆脱城市“钢筋水泥森林”束缚的生活追求。欧美国家的许多人都非常热爱露营,他们经常背上背包,带上装备,外出欣赏自然风光。小长假里,家长们不妨带孩子去野外露营一次,保准您的孩子终生难忘。休闲式的露营,背包、帐篷和睡袋三样装备是必不可少的。临行前和孩子一起制订计划和做好准备,挑选合适的时间与天气,上网搜寻相关资料,确定“路图”。 根据自己及孩子的能力选择合适的露营地点,保证安全第一。做好成员出行的分工,把基本的装备和工具带上。并注意食物和饮水卫生等。




(三)

    当然外出游玩的方式与内容很多,要根据孩子的喜好,家庭经济状况做出适当的选择。野外出行前要带的衣服应该是通风好,吸热少,吸水性强,耐脏,易洗。按照这一要求,运动装是最佳选择。运动装柔软,穿上比较舒服。一双合适的鞋对于旅游是否尽兴非常重要。如果到海边或参观平地上的名胜古迹,可以选穿运动凉鞋或休闲鞋;如果前往山区,以爬山、野外为主,最好挑选鞋底颗粒大、抓地力强、防滑耐磨的运动休闲鞋。最好不要穿新鞋,没有经过磨合就进行长途的跋涉,脚会大受其害,要么砍后脚跟,要么顶脚趾。一把折叠伞,不仅可以避免旅途中降雨挨淋,还可以遮阳。墨镜的作用在于它能避免强光刺激以及风沙吹进眼内,同时还能增加你和孩子的风度。


(四)

还未曾游玩,就给孩子布置了观察日记或作文一篇,显然会扫了孩子游玩的雅兴,甚至孩子会以不去游玩做抵抗。游玩后再和孩子商讨着用图画或文字等形式来给大自然写日记,记录下与大自然之间的故事,记录下大自然最深刻的那部分内容。也或给最喜欢的摄影图片配上文字,做一份手抄小报,也是孩子非常乐意做的事情。



结束语

现代的儿童享受着许多时尚的嬉戏生活。脚踏滑轮,网上冲浪;掌控航模,绿茵竞技……让我们的儿童在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也能像过去的孩子那样尽情地拥抱自然,拥有更健康的童年,发展的童年。但愿“绿色童年在招手,阳光儿童在嬉游”!也许我们还不能周游世界,也许我们还没有房子能面朝大海,但我们可以走进原野,亲近泥土,关心粮食和蔬菜,一样能做个幸福的人。



参考文献:
   李忠东:为什么要排除人体静电,《健身科学》200708
   董敏英:准备好了吗,出发旅游去,《河北教育(教学版)》2011Z2
   张新立:让儿童的游戏亲近大自然,《学前教育研究》200605
   刘秀英:亲近自然是孩子们应有的福利,《少年儿童研究》20120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00:12 , Processed in 0.22811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