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儿童的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4 18:1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儿童的教育                                  安武林
什么样的教育,才算正确的、健康的、对儿童成长有益的教育?似乎很难有统一的标准。但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家长们都很焦虑,都在寻找答案,都在积极行动。社会上五花八门的辅导班,特长班,从孩子的幼儿时期就开始了。自从孩子背上沉甸甸的书包的那一天开始,一个人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就开始了。大多数的家长都是缺乏主见的,非常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如同在挤最后一班地铁一样,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被拉下。这种恐慌的心理,比起战争的恐慌、饥饿的恐慌、灾难的恐慌给人心理造成的压力一点也不逊色。
尤其是,一句可笑的名言,在中国家长的心理引起的震动,一点也不亚于汶川大地震。那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很不明白,起跑线上有输赢吗?如果说人生真的是一次长跑运动,那么,不到最后,谁能知道输赢呢?我们总是用一些名言来指导我们的人生,什么“微笑着面对生活”,什么“无愧于心,无愧于己”,什么“不要攀比,要有一颗平常心”,如此等等,但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股龙卷风面前,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不能心平气和了。那些有权有势的家长,只能把孩子送出国外,来逃避这种剧烈的竞争压力。
我算是比较开明的家长,比较有主见的家长,尽管个人的成长道路坎坎坷坷,但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洪流之中,依然显得很苍白,很脆弱,感觉自己身不由己被裹挟着,冲击着。我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报了各种培训班,书法班,奥数班,剑桥英语班,电子琴班。每一次,看着孩子小小的身影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去上学,我想哭的感觉都有了。所幸的是,这些班都是孩子自己要求报的,她有兴趣,没有一个是我们家长硬让孩子上的。我硬是把孩子要报的作文班给砍掉了。这是我唯一欣慰的事情。孩子高考结束了,我才似乎可以对我们给孩子的早期教育所投入的情况小结一下。孩子写的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是她小时候练的。她高考英语只差九分就满分了,这也是小时候打的底子。她郁闷的时候,可以弹弹琴,这也是小时候带来的成果。
我一直是个自然论者,希望孩子的早期教育,能自然一些。儿童教育能遵从孩子的天性和生长的规律。小时候,我一直在田野里奔跑,从大自然中汲取了很多有营养的东西。当我回忆童年的时候,记忆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可以重温。而现在的80后,90后,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回忆的东西的,除了学习,上各种辅导班,沉重的书包,他们的历史是很贫乏的。我非常想让孩子多享受一些天然的东西,但这种想法根本行不通,太理想,太浪漫。我只能退其次,把儿童的兴趣视为儿童天性的一部分,如此,才能求得内心的平衡。
我在抱怨儿童教育的大环境不好的同时,也在力求从中寻找一些合理的成分。我们的儿童,就像过度开发的土地一样,施了各种生长激素的植物一样,实际上,这都是我们成年人把在社会中各种竞争的忧虑提前引入到了儿童的世界中的缘故。这是非常糟糕的。我们这个社会和我们成年人应该给孩子创造的不是这样的环境,我们应该给孩子创造的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所需要的条件。但我知道的另一件事是:许许多多习惯的培养,都必须从童年开始。搞舞蹈的,搞音乐的,哪怕是炸麻花的手艺,都需要从小开始学。如果选择了,那么,一个孩子免不了会吃很多苦。只是这苦,会让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惨不忍睹,所以,我们在对待孩子吃苦受苦的问题上,应乐观而又正确地对待。
无论如何,在儿童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对学业,学问,知识产生兴趣的时候,他所受的各种磨难,都不再是苦难,而是一种乐趣了。否则,那就是一种酷刑。我以为,发现孩子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是发展和保护孩子的天性。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儿童的教育才是圆满的,并能让孩子充满快乐感和幸福感。
               本文是《检察日报》专栏第四篇作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00:33 , Processed in 0.10073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