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巧设导语达到课始趣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20 18:5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徽省铜陵县教体局 查学芹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对事实、现象、规律性作出肤浅的理解,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就在语法上犯错误。”怎样使新授课一开始就能给学生正确、清晰、深刻的第一印象呢?这就得从注重新授课的教学艺术入手。
  导入部分是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一份“礼物”。导语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也不拘一格:或妙语连珠、或巧设悬念、或热情奔放……例如教学散文诗《攀姑姑的花篮》时,教师首先随音乐解说:老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小黄莺做的梦、小青蛙做的梦……让低年级学生被教师的梦所吸引,从而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散文诗的基本内容,使枯燥的散文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要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教师需要巧妙设计导语。根据教材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设置悬念式。教师可以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于最扣人心弦处戛然而止,让听众产生悬念。利用这种导入方式,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
  开门见山式。教师一上课便提出课题,并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这种方式简捷明快,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
  问题导入式。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并由此引出要讲的内容。一个恰当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使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词义审题式。课题是课文的窗户,从这里常可以窥知全文的奥秘。指导学生弄清课题的含义,对理解课文内容会有很大帮助,又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引发情趣,提高思维能力。
  情绪感染式。对于抒情味极浓的课文,特别是诗歌、散文、杂文,通过朗读、意境描述或配乐讲述,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熏陶感染力量,引起情感的共鸣。
  运用何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必须受教学目标的制约。当然,一堂成功的课,不只在于“开讲”是否成功,更在于是否始终浑然一体,让良好的开端得以延续,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状态,以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

  《中国教育报》2008年10月17日第6版
2#
发表于 2008-10-21 09:08:31 | 只看该作者
好的导语是一堂课的良好开端,因此老师在导语的设计要一定要花点功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3 06:27 , Processed in 0.07917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