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口语交际:从大众语言到形式语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30 11:1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口语交际:从大众语言到形式语言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曹建召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作了如下的界定:“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倾听、表达、交流”是课标对口语交际的基本定位,相比于传统的听说教学,凸显了口语交际的综合性、交际性和情境性。从传统的听说教学到口语交际不仅仅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一次转型,更表现为一种能力范式的转型。口语交际能力不是听说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以整体交际功能的实现为价值取向。这一改变,不仅意味着口语教学目的、价值取向的改变,更呼唤着语文教师口语教学实践的改变。由于没有很好地理解课程标准的表述,有人认为“交流”能力是课标的创新点,是口语交际教学追求的目标。为了表现交际性,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把生活情景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想说、敢说,真正有话可说,口语交际一改传统机械、呆板的教学,变得更富生活气息。然而,这种生活化口语教学的背后,一些研究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和担忧。王漫在《论口语教学的交际性》一文中指出:“口语交际教学,如果只是对街谈巷议、家长里短的模拟,借此体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和‘交际化’,必将贻误学生口语能力的真正发展)。”(《中学语文教学》,20056)李明洁在《进入教学的口语交际及其特点》一文中指出:“我们不可以把日常口语原封不动地搬到课堂里来,因为进入教学的口语交际应该是有所限定的,其特点应该是有教学意义的。”(《语文建设》,20058)王荣生在《口语交际的课程意识》中指出:”造成口语交际教学大规模伤害的,似乎已经不是过分书面化,而是另一个极端——过分地日常化。口语交际的大量案例,实际上是将日常生活简单地搬进了课堂让学生‘活动’一番,而缺少作为一门课程的教学价值。”(《语文教学通讯》,20059)从课标的表述中我们根本没有发现所谓的以“交际”为目的,或以“交际”为核心的一种指向。课标对口语交际的理解是在听说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中的“倾听”相当原来的听话能力,“表达”相当于原来的说话能力,而“交流”能力是在听说基础上的一种适应语境能力。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 定位不完全为了交际而交际,或者抛弃听说而去追求交际。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解读者想当然的理解。任何课程内容 的建构都不是空穴来风,必须以前一阶段的研究和相关理论为背景,口语交际并不是对传统听说教学的彻底否定与批判,而应是一种有益地继承、吸收与发展。生活化的语言不是我们口语交际追求的目标,那么我们口语交际要教给学生是什么语言呢?
        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久把儿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形成的语言分为两种:洗练语言(或叫形式语言)和大众语言(或叫有限语言)。所谓“洗练语言”,指的是方法正确,句子较长、较复杂并表示逻辑关系及时空的连续性的语言,是一种说理性语言,谁听了也会明白无误,所谓“大众语言”,指的是一种感情上断言性的,未经逻辑处理的语言,多数着重表现特定的单词或句子,因此所讲的句子的意义没有值得详细推敲的余地(朱作仁:《语文教学心理学》,1984)。下例《客人来我家》口语交际课中师生的对话,运用的就是大众语言。
        师:同学们家里来过客人吗?
        生:来过。
        师:都来过哪些客人,
        生:我的同学、朋友,父母的同事、朋友。
        生:我的舅舅、表叔。
        师:爷爷、叔叔、舅舅等都是和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亲戚,算不算客人?为什么?
        生:算。因为他们没有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所以他们来到我家就是客人。
        大众语言追求的是一种生活化的语言,它随意、自由,和生活紧密结合,用大众语言组织口语交际教学可以让课堂教学呈现活泼、热闹的气氛。但是对于早已掌握母语的学生来说,这种没有经过思考,没有经过逻辑加工的生活语言,对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效果甚微。朱作仁先生在20多年前就指出,“培养儿童只使用大众语言是有问题的”。
        众所周知,学生的母语能力是在自然环境中习得的,而第二语言的学习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计划、系统性的课程的形式组织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学习不同于母语的习得,也不同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它有着与儿童的母语习得有着相同的内容,与第二语言学习有着相同的学习方式。追  求洗练语言应是我们口语交际追求的目标。


一、洗练语言是经过认真思考的语言
        泷泽武久通过大量语言观察发现,使用洗练语言的儿童在外部言语发言之前,需要借助于内部言语进行思考,儿童往往给人游移、沉默之感,但这种沉默不是不活泼的标志。由于受年龄、词汇量、语境、思维、身心发育等条件的限制,儿童必须经过一个短暂的沉默期后,才能达到准确、流畅、清晰的表达。我们以窦桂梅《晏子使楚》课堂实录来看学生的洗练语言。
        师:今天有位历史学家对“晏子使楚”这件事提出了他的看法:“一个人的智慧不能代表国家的智慧,一次外交胜利并不能获得国家永久的尊严。晏子使楚与国家真正的尊严无关。”你赞成这种看法吗?
        1:我认为说不清,这次使楚成功了,只是短暂的成功,不是永久的成功,所以我认为说不清。
        2:我也认为说不清,一个人总是会死的,如果下次齐王死了,齐王的儿子派了另一个人去了,就不一定会成功。
        3:一个人出使代表国家的尊严,他赢得了胜利,那就表明他的国家有实力。但历史的长河,永远是弯曲的,如果国家有什么变数的话,那尊严就会造成破灭,也许他现在能为国家获得短暂的尊严,但是不可能永久的,这就与一个国家的实力尊严有关,这就是一个人与国家的利害关系。
    学生经过思考后的语言,在表达上更趋完整,表意上更趋严谨。特别是上例的第三个同学,语言准确、清晰、连贯,是为洗练的语言。洗练语言不仅可以提高语言的规范化,而且可以提升学生语言的反思力。

二、洗练语言是有一定逻辑顺序的语言

学生使用大众语言时经常会出现前言不接后语,表述颠三倒四的现象,而洗练语言则要求有较严密的逻辑顺序,有较清晰的层次感。学生会利用一些连词、时间词等使表述更具理性和说服力。我们仍以窦桂梅《晏子使楚》为例来说明。
        师:今天有一位外交官,他对晏子的口才却是这样认为的:“晏子的语言虽给人们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还是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说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
1:我非常赞成这位外交宫的观点。因为在课文中,晏子和楚王的对话,晏子都是在讽刺楚国。如果你是那国家的人,别人讽刺你,大家都会感到不高兴。这样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所以我觉得晏子虽然口才非常好,但他这样对别的国家的人说话,虽然表现出了自己的智慧,但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2:晏子本来叫晏婴,人们尊敬他才叫晏子。大家想一想,晏子代表齐国出使楚国,楚国人应该尊敬齐国的使者,但楚国的人屡屡冒犯晏子,晏子说的话,表面看起来是有情有理,但都是在讽刺楚王,有句话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楚王是明着侮辱晏子,而晏子的语言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其实绵里藏针。他并没有明着跟楚王对着干,我认为他这点是非常伟大的。

3:我不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因为是楚王首先不尊重晏子,从文章可以看出,先是让他钻狗洞,又说他们国家没有人,所以晏子也没有必要尊重楚王。再说,晏子也没有明着针对楚国,所以我不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   

学生对于这个有争议性的问题,从自己的思考入手,进行了入情入理的分析,不仅语言流畅,逻辑推理严密,而且 处处闪现智慧的光芒,让入耳目一新。


三、洗练语言是一种连贯的语言
        学生在运用大众语言进行交际时,时有重复、不畅的现象,更有甚者,有些还在口语中夹杂“啊”“哎”“然后”等口头禅,有一次笔者观察了一个初中生的叙述,三分钟的独白“然后”就用了20次之多。洗练语言追求的是一种通畅、连贯的语言。有些教师把学生上课时的口语用录音设备录下来,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去听,这样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口语表达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增强了反思性。孙双全老师在讲授《二泉映月》时用大屏幕设置了几个场景,让学生在音乐中想象。

场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生: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却只穿着破长衫。他走在雪中,两手发抖,都操不起琴来。阿炳又冷又饿,他觉得更加寒冷了,拉着凄惨的曲子,但是谁也不理他。好不容易挣到一点钱,却有人欺负阿炳看不见,把钱抢走了。这一天,阿炳一个铜板也没有挣到。
       生: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非常热,汗水从头上一颗一颗滴落下来。阿炳也非常渴,嘴上都裂了,可他没有钱买水喝,仍然非常努力拉琴。他眼睛看不见,他看不见路上有没有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看不见自己已经挣了多少钱,看不见有人将他辛苦挣来的钱拿走了,看不见别人对他的讽刺、对他的白眼。
        学生在媒体创设的情景中大胆想象,用连贯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感受。连贯语言的背后其实更多的是学生语言的积累,只有丰富的语言储备,才可能表意自如、得体。丰富学生语言,提供感性的语言材料,充盈学生的源头活水,对表达的连贯性至关重要。
        四、洗练语言是一种表达明晰主题的语言
        受中国传统文化“含蓄为美”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的现象,朱作仁先生称这种问答为“挤牙膏式”。口语教学更多以句子为单位,追求每一句话表达的规范与完整,而忽略了整段、整篇的表达能力的训练。洗练语言不仅要注重句子表达,更注重句群的表达,洗练语言要求学生必须能围绕某一主题组织材料,从而能表达一个明晰中心。下面以陈金才的《只有一个地球》为例看学生洗练语言的作用。

        师:布什总统于去年3月宣布美国退出《东京议定书》,听说有几个中国的小朋友对他们的做法提出了意见,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生:布什总统,你好。我是中国的一位小学生。我从网上知道你不愿参加“拯救地球会议”,我很失望。布什先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家园。我们都应该倍加爱护我们的地球。地球上的矿产资源非常有限,而且不能再生。大气资源、水资源虽然可以再生,但也不能随意的破坏。现在地球上60%以上的地区缺水,空气的污染也相当严重,经常下酸雨,南极上空大气层的空洞也越来越大。这些都是工业污染的后果。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化国家,每天向大气中排放的废气最多。因此,你必须改变态度,重视地球的保护工作。我们强烈要求你签署《东京议定书》。
        生:我是海洋的精灵——海豚,我代表海洋中的所有动物向您求助。海水的污染太严重了,我们简直无法生存。过去,我们在海洋中生活得自由自在。可是后来大量的污水流入海洋,我们的家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海洋中的同伴死伤惨重呀……(做流泪状)
        学生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入手,阐明自己的观点,语言连贯,主题明确,充分表现了洗练语言的魅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07:29 , Processed in 0.16827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